智能吊針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智能吊針裝置,包括:執行部分和控制部分;執行部分用于自動的切換不同的吊瓶,控制部分用于接收信息并控制執行部分及信號輸出;執行部分包括:托盤、吊瓶插座、針架、旋轉切換器;其中,托盤為板狀,其上有間隔并均勻分布的通孔,且孔徑與吊瓶插座外徑相適應;吊瓶插座為圓柱形腔體,吊瓶插座的底部固定在托盤的通孔內,吊瓶插座頂部為開放端用于插入吊瓶,吊瓶插座還包括:輸液控制機構和退針機構。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首先將吊瓶按順序插入吊瓶插座,并將患者的用藥次序和用藥量信息通過輸入模塊傳遞給控制模塊,之后控制模塊控制執行部分依次輸液,中途換液無需人工干預,節省了勞動強度,避免了人為的疏忽。
【專利說明】智能吊針裝置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吊針裝置。
[0003]【背景技術】:
[0004]現今,當人們在醫院吊針時,往往是一個醫護人員照顧很多病人,當病人需要換藥或拔針時顯得很不方便,有時一旦遇到病人報告稍遲,而醫護人員又正在為其他病人服務的情況,就會影響患者的及時換藥、拔針。此外如果病人所吊藥物有用量要求的話,靠人員目測不但不準確而且易出危險,一旦護士不能及時換藥也可能會帶來危險。這些對需要連續吊多瓶藥水的病人來說,更加不便,存在更多的隱患。
[0005]
【發明內容】
:
[0006]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智能吊針裝置,實現由裝置自動換藥、精確控制用量及自動報警。
[0007]—種智能吊針裝置,包括:執行部分和控制部分;執行部分用于自動的切換不同的吊瓶,控制部分用于接收信息并控制執行部分及信號輸出;
[0008]執行部分包括:托盤、吊瓶插座、針架、旋轉切換器;其中,托盤為板狀,其上有間隔并均勻分布的通孔,且孔徑與吊瓶插座外徑相適應;吊瓶插座為圓柱形腔體,吊瓶插座的底部固定在托盤的通孔內,吊瓶插座頂部為開放端用于插入吊瓶,吊瓶插座還包括:輸液控制機構和退針機構;輸液控制機構安裝在吊瓶插座底部外側的軸線處用于同輸液管的針頭相聯以輸液,輸液控制機構的頂部從吊瓶插座底部插入并向上伸出,伸出的長度應足以貫穿吊瓶的橡膠塞;退針機構安裝在吊瓶插座底部外側,退針機構為壓縮式的彈性機構;旋轉切換器位于托盤下方,旋轉切換器與位于其下方中心處的電機輸出端相連,電機與托盤相對固定,旋轉切換器包括導軌,導軌設在旋轉切換器上表面,導軌的形狀與托盤上通孔的排布形狀匹配;針架上設有固定針頭的機構用于固定輸液管的針頭,針架安裝在旋轉切換器的導軌上且與安裝在旋轉切換器上的電機輸出端相聯使針架在電機帶動下沿導軌運行;
[0009]控制部分包括:用量計量器、控制模塊、輸入模塊、輸出模塊;用量計量器用于監測液體的流出量并將信號傳遞給控制模塊,輸入模塊用于接收患者的用藥次序和用藥量信息并將信號傳遞給控制模塊,輸出模塊用于在控制模塊的控制下報警,用量計量器、輸入模塊、輸出模塊與控制模塊電性連接。
[0010]優選的,輸液控制機構包括:插管、腔體、導液管、彈簧、插口塞;其中,插管為針管,其封閉端與腔體固定,插管開放端尖利;腔體插口端為圓臺型的開放端,腔體內設有圓臺型插口塞,插口塞形狀輪廓與插口端內壁匹配,在插口塞與腔體封閉端之間設有彈簧為插口塞提供封閉插口端的彈性力;插管的側壁上連有導液管且插管、導液管內部聯通,導液管另一端與腔體插口端側壁聯通。
[0011]優選的,退針機構包括推板和一組平行彈簧;彈簧的一端與吊瓶插座底部下表面連接,另一端與推板連接,推板在輸液控制機構下方,且在非壓縮狀態下推板與輸液控制機構之間應有一段距離;推板中心開有孔且孔的軸線與輸液控制機構插口端的軸線重合。[0012]優選的,針架包括:基座、針頭固定座、滾輪、導向輪;其中,基座為圓盤狀,其直徑與導軌寬度匹配,在基座下設有滾輪用于沿導軌滾動,在基座中心位置設有針頭固定座,針頭固定座其頂部為中心帶安裝孔的橫板,橫板兩端通過兩根豎桿與基座固定,其中,安裝孔用于固定針頭;在一豎桿外側中部安裝一對平行的導向輪且導向輪軸線水平。
[0013]優選的,托盤上通孔的分布方式為圓周分布;電機為單向電機;旋轉切換器為圓盤狀,其導軌為環狀且大小、位置與通孔所在的圓周匹配使安裝在針架上的針頭的旋轉半徑與輸液控制機構插口端所在圓周的半徑相等;旋轉切換器還包括:傳動桿、爬升導軌、凸臺;在導軌上均勻分布有帶斜坡的凸臺,凸臺用以跟針架配合形成凸輪機構,凸臺的數量與托盤通孔數量相等,且凸臺底部與導軌的結合處正對輸液控制機構插口端;單向電機輸出軸與旋轉切換器軸線重合且從旋轉切換器底部向上穿出;傳動桿一端垂直的與輸出軸連接,另一端與爬升導軌連接;單向電機正轉通過輸出軸帶動傳動桿運動,反轉則帶動導軌轉動;爬升導軌開有兩條垂直通槽,針架的導向輪限制在通槽內上下滑動。
[0014]使用時,將吊瓶倒放入吊瓶插座,輸液控制機構的插管插入吊瓶的橡膠塞,同時將輸液管的針頭插入針架的針頭固定座上,當需要輸液時,針架在單向電機正轉帶動下轉過預定角度到達輸液控制機構插口端的正下方,之后單向電機反轉帶動導軌轉過另一預定角度使凸臺將針架頂起,從而使針頭固定座上的針頭由輸液控制機構的插口端插入腔體向上頂起插口塞,使輸液控制機構的導液管和腔體之間不再密封,液體能源源不斷的流入腔體并流入輸液管;當該瓶液輸完要輸下一瓶時,單向電機啟動反轉帶動導軌轉動使凸臺從針架下方移開,在退針機構的作用下針頭被頂出,單向電機再次啟動進行下一次循環動作。
[0015]優選的,托盤通孔與吊瓶插座螺紋連接或過盈配合。
[0016]優選的,托盤通孔與吊瓶插座的數量為5個。
[0017]優選的,托盤、旋轉切換器、電機的外部設有外殼,外殼側部及下面設有支架。
[0018]優選的,用量計量器為靶式流量計,其設置在輸液控制機構的插管處。
[0019]優選的,控制模塊為PLC控制電路,輸出模塊為聲音報警器和燈光報警器。
[0020]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首先將吊瓶按順序插入吊瓶插座,并將患者的用藥次序和用藥量信息通過輸入模塊傳遞給控制模塊,之后控制模塊控制執行部分依次輸液,即通過旋轉切換器帶動針架按用藥次序和用藥量在不同的輸液控制機構之間切換,中途換液無需人工干預,節省了勞動強度,避免了人為的疏忽。
[0021]【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附圖1是一幅較佳實施方式的智能吊針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3]附圖2是一幅較佳實施方式的吊瓶插座的結構示意圖。
[0024]附圖3是一幅較佳實施方式的輸液控制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5]附圖4是一幅較佳實施方式的針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6]附圖5是一幅較佳實施方式的針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7]附圖6是一幅較佳實施方式的旋轉切換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8]附圖7是一幅較佳實施方式的爬升導軌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9]圖中:托盤10、吊瓶插座20、針架50、旋轉切換器60、吊瓶8、輸液控制機構30、退針機構40、輸液管9、導軌61、電機62、推板41、彈簧42、孔411、基座51、針頭固定座52、滾輪53、導向輪54、橫板521、豎桿522、安裝孔5211、傳動桿63、爬升導軌64、凸臺65、輸出軸621、通槽641、外殼70、支架80、插管31、腔體32、導液管33、彈簧34、插口塞35、開放端311、插口端 321。
[0030]【具體實施方式】:
[0031]如圖f圖7所示,一種智能吊針裝置,包括:執行部分和控制部分;執行部分用于自動的切換不同的吊瓶,控制部分用于接收信息并控制執行部分及信號輸出;
[0032]執行部分包括:托盤10、吊瓶插座20、針架50、旋轉切換器60 ;其中,托盤10為板狀,其上有間隔并均勻分布的通孔,且孔徑與吊瓶插座20外徑相適應;吊瓶插座20為圓柱形腔體,吊瓶插座20的底部固定在托盤10的通孔內,吊瓶插座20頂部為開放端用于插入吊瓶8,吊瓶插座20還包括:輸液控制機構30和退針機構40 ;輸液控制機構30安裝在吊瓶插座20底部外側的軸線處用于同輸液管9的針頭相聯以輸液,輸液控制機構30的頂部從吊瓶插座20底部插入并向上伸出,伸出的長度應足以貫穿吊瓶8的橡膠塞;退針機構40安裝在吊瓶插座20底部外側,退針機構40為壓縮式的彈性機構;旋轉切換器60位于托盤10下方,旋轉切換器60與位于其下方中心處的電機62輸出端相連,電機62與托盤10相對固定,旋轉切換器60包括導軌61,導軌61設在旋轉切換器60上表面,導軌61的形狀與托盤10上通孔的排布形狀匹配;針架50上設有固定針頭的機構用于固定輸液管9的針頭,針架50安裝在旋轉切換器60的導軌61上且與安裝在旋轉切換器60上的電機62輸出端相聯使針架50在電機62帶動下沿導軌61運行;
[0033]控制部分包括:用量計量器、控制模塊、輸入模塊、輸出模塊;用量計量器用于監測液體的流出量并將信號傳遞給控制模塊,輸入模塊用于接收患者的用藥次序和用藥量信息并將信號傳遞給控制模塊,輸出模塊用于在控制模塊的控制下報警,用量計量器、輸入模塊、輸出模塊與控制模塊電性連接。
[0034]在本實施方式中,輸液控制機構30包括:插管31、腔體32、導液管33、彈簧34、插口塞35;圖中,箭頭方向為液體的流向,插管31為針管,其封閉端與腔體32固定,插管31開放端311尖利;腔體32插口端321為圓臺型的開放端,腔體32內設有圓臺型插口塞35,插口塞35形狀輪廓與插口端321內壁匹配,在插口塞35與腔體32封閉端之間設有彈簧34為插口塞35提供封閉插口端321的彈性力;插管31的側壁上連有導液管33且插管31、導液管33內部聯通,導液管33另一端與腔體32插口端321側壁聯通。
[0035]在本實施方式中,退針機構40包括推板41和一組平行彈簧42 ;彈簧42的一端與吊瓶插座20底部下表面連接,另一端與推板41連接,推板41在輸液控制機構30下方,且在非壓縮狀態下推板41與輸液控制機構30之間應有一段距離;推板41中心開有孔411且孔411的軸線與輸液控制機構30插口端321的軸線重合。
[0036]在本實施方式中,針架50包括:基座51、針頭固定座52、滾輪53、導向輪54 ;其中,基座51為圓盤狀,其直徑與導軌61寬度匹配,在基座51下設有滾輪53用于沿導軌61滾動,在基座51中心位置設有針頭固定座52,針頭固定座52其頂部為中心帶安裝孔的橫板521,橫板521兩端通過兩根豎桿522與基座51固定,其中,安裝孔5211用于固定針頭;在一豎桿522外側中部安裝一對平行的導向輪54且導向輪軸線水平。
[0037]在本實施方式中,托盤10上通孔的分布方式為圓周分布;電機62為單向電機;旋轉切換器60為圓盤狀,其導軌61為環狀且大小、位置與通孔所在的圓周匹配使安裝在針架50上的針頭的旋轉半徑與輸液控制機構30插口端321所在圓周的半徑相等;旋轉切換器還包括:傳動桿63、爬升導軌64、凸臺65 ;在導軌61上均勻分布有帶斜坡的凸臺65,凸臺65用以跟針架50配合形成凸輪機構,凸臺65的數量與托盤10通孔數量相等,且凸臺65底部與導軌61的結合處正對輸液控制機構30插口端321 ;單向電機輸出軸621與旋轉切換器60軸線重合且從旋轉切換器60底部向上穿出;傳動桿63 —端垂直的與輸出軸621連接,另一端與爬升導軌64連接;單向電機正轉通過輸出軸621帶動傳動桿63運動,反轉則帶動導軌61轉動;爬升導軌64開有兩條垂直通槽641,針架50的導向輪54限制在通槽641內上下滑動。
[0038]使用時,將吊瓶8倒放入吊瓶插座20,輸液控制機構30的插管31插入吊瓶8的橡膠塞,同時將輸液管9的針頭插入針架50的針頭固定座52上,當需要輸液時,針架50在單向電機正轉帶動下轉過預定角度到達輸液控制機構30插口端321的正下方,之后,單向電機反轉帶動導軌61轉過另一預定角度使凸臺65將針架50頂起,從而使針頭固定座52上的針頭由輸液控制機構30的插口端321插入腔體32向上頂起插口塞35,使輸液控制機構30的導液管33和腔體32之間不再密封,液體能源源不斷的流入腔體32并流入輸液管9 ;當該瓶液輸完要輸下一瓶時,單向電機啟動反轉帶動導軌61轉動使凸臺65從針架50下方移開,在退針機構40的作用下針頭被頂出,單向電機再次啟動進行下一次循環動作。
[0039]在本實施方式中,托盤10通孔與吊瓶插座20螺紋連接或過盈配合。
[0040]在本實施方式中,托盤10通孔與吊瓶插座20的數量為5個。
[0041]在本實施方式中,托盤10、旋轉切換器60、電機62的外部設有外殼70,外殼70側部及下面設有支架80。
[0042]在本實施方式中,用量計量器為靶式流量計,其設置在輸液控制機構30的插管31處。
[0043]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模塊為PLC控制電路,輸出模塊為聲音報警器和燈光報警器。
【權利要求】
1.一種智能吊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執行部分和控制部分;執行部分用于自動的切換不同的吊瓶,控制部分用于接收信息并控制執行部分及信號輸出; 執行部分包括:托盤、吊瓶插座、針架、旋轉切換器;其中,托盤為板狀,其上有間隔并均勻分布的通孔,且孔徑與吊瓶插座外徑相適應;吊瓶插座為圓柱形腔體,吊瓶插座的底部固定在托盤的通孔內,吊瓶插座頂部為開放端用于插入吊瓶,吊瓶插座還包括:輸液控制機構和退針機構;輸液控制機構安裝在吊瓶插座底部外側的軸線處用于同輸液管的針頭相聯以輸液,輸液控制機構的頂部從吊瓶插座底部插入并向上伸出,伸出的長度應足以貫穿吊瓶的橡膠塞;退針機構安裝在吊瓶插座底部外側,退針機構為壓縮式的彈性機構;旋轉切換器位于托盤下方,旋轉切換器與位于其下方中心處的電機輸出端相連,電機與托盤相對固定,旋轉切換器包括導軌,導軌設在旋轉切換器上表面,導軌的形狀與托盤上通孔的排布形狀匹配;針架上設有固定針頭的機構用于固定輸液管的針頭,針架安裝在旋轉切換器的導軌上且與安裝在旋轉切換器上的電機輸出端相聯使針架在電機帶動下沿導軌運行; 控制部分包括:用量計量器、控制模塊、輸入模塊、輸出模塊;用量計量器用于監測液體的流出量并將信號傳遞給控制模塊,輸入模塊用于接收患者的用藥次序和用藥量信息并將信號傳遞給控制模塊,輸出模塊用于在控制模塊的控制下報警,用量計量器、輸入模塊、輸出模塊與控制模塊電性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吊針裝置,其特征在于,輸液控制機構包括:插管、腔體、導液管、彈簧、插口塞;其中,插管為針管,其封閉端與腔體固定,插管開放端尖利;腔體插口端為圓臺型的開放端,腔體內設有圓臺型插口塞,插口塞形狀輪廓與插口端內壁匹配,在插口塞與腔體封閉端之間設有彈簧為插口塞提供封閉插口端的彈性力;插管的側壁上連有導液管且插管、導液管內部聯通,導液管另一端與腔體插口端側壁聯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吊針裝置,其特征在于,退針機構包括推板和一組平行彈簧;彈簧的一端與吊瓶插座底部下表面連接,另一端與推板連接,推板在輸液控制機構下方,且在非壓縮狀態下推板與輸液控制機構之間應有一段距離;推板中心開有孔且孔的軸線與輸液控制機構插口端的軸線重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吊針裝置,其特征在于,針架包括:基座、針頭固定座、滾輪、導向輪;其中,基座為圓盤狀,其直徑與導軌寬度匹配,在基座下設有滾輪用于沿導軌滾動,在基座中心位置設有針頭固定座,針頭固定座其頂部為中心帶安裝孔的橫板,橫板兩端通過兩根豎桿與基座固定,其中,安裝孔用于固定針頭;在一豎桿外側中部安裝一對平行的導向輪且導向輪軸線水平。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吊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托盤上通孔的分布方式為圓周分布;電機為單向電機;旋轉切換器為圓盤狀,其導軌為環狀且大小、位置與通孔所在的圓周匹配使安裝在針架上的針頭的旋轉半徑與輸液控制機構插口端所在圓周的半徑相等;旋轉切換器還包括:傳動桿、爬升導軌、凸臺;在導軌上均勻分布有帶斜坡的凸臺,凸臺用以跟針架配合形成凸輪機構,凸臺的數量與托盤通孔數量相等,且凸臺底部與導軌的結合處正對輸液控制機構插口端;單向電機輸出軸與旋轉切換器軸線重合且從旋轉切換器底部向上穿出;傳動桿一端垂直的與輸出軸連接,另一端與爬升導軌連接;單向電機正轉通過輸出軸帶動傳動桿運動,反轉則帶動導軌轉動;爬升導軌開有兩條垂直通槽,針架的導向輪限制在通槽內上下滑動。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吊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托盤通孔與吊瓶插座螺紋連接或過盈配合。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吊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托盤通孔與吊瓶插座的數量為5個。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吊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托盤、旋轉切換器、電機的外部設有外殼,外殼側部及下面設有支架。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吊針裝置,其特征在于,用量計量器為靶式流量計,其設置在輸液控制機構的插管處。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吊針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塊為PLC控制電路,輸出模塊為聲音報警器和燈光報警器。
【文檔編號】A61M5/172GK203777423SQ201320592851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5日
【發明者】何鵬飛 申請人:何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