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穿刺引流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用穿刺引流器,包括引流軟管、內管和外管,外管套裝在內管上,內管的尾端和引流軟管密封連接,還包括推動裝置,所述的外管具有頭端固定部、末端滑動部和可徑向增大的中段變形部,頭端固定部與內管固定連接,末端滑動部和中段變形部可相對于內管滑動,推動裝置安裝在內管的尾部,并與外管固定連接以便推動裝置推動末端滑動部和中段變形部相對內管滑動并使中段變形部徑向尺寸增大卡固在人體組織上。本實用新型能夠使外管牢固地卡在人體組織上,避免在引流過程中發生移位、脫落和由于固定連接不牢相互產生摩擦造成刀口感染的現象。
【專利說明】醫用穿刺引流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穿刺引流器,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介入器械的普及與應用,其創面傷小、疼痛輕、恢復快,風險低等優勢而受到醫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評。以往穿刺引流是講引流導管直接插入病灶部位進行負壓引流,由于管與刀口之間沒有良好的穩定固定裝置,經常發生導管移位、脫落和由于固定連接不牢相互產生摩擦造成刀口感染等現象。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醫用穿刺引流器,它能夠使外管牢固地卡在人體組織上,避免在引流過程中發生移位、脫落和由于固定連接不牢相互產生摩擦造成刀口感染的現象。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醫用穿刺引流器,包括引流軟管、內管和外管,外管套裝在內管上,內管的尾端和引流軟管密封連接,還包括推動裝置,所述的外管具有頭端固定部、末端滑動部和可徑向增大的中段變形部,頭端固定部與內管固定連接,末端滑動部和中段變形部可相對于內管滑動,推動裝置安裝在內管的尾部,并與外管固定連接以便推動裝置推動末端滑動部和中段變形部相對內管滑動并使中段變形部徑向尺寸增大卡固在人體組織上。
[0005]進一步,所述的推動裝置包括凸輪基座、偏心凸輪和滑動盤,凸輪基座安裝在內管的尾部,滑動盤固定連接在外管的尾端,偏心凸輪鉸接在凸輪基座上,偏心凸輪與滑動盤接觸配合以便旋轉偏心凸輪使滑動盤推動外管的末端滑動部和中段變形部相對內管滑動并使中段變形部徑向尺寸增大卡固在人體組織上。
[0006]進一步,所述的引流軟管的尾端安裝有魯爾接頭以便與負壓設備連接。
[0007]進一步,所述的外管的中段變形部的外壁軸向上開有溝槽,周向上開有應力變形豁口。
[0008]進一步,所述的內管具有尖部、夕卜露吸液部和內嵌入部,夕卜露吸液部上開有吸液孔,內嵌入部插裝在外管內。
[0009]進一步,所述的引流軟管過盈配合或膠粘在內管的尾端。
[0010]進一步,所述的內管由醫用不銹鋼材料或鈦合金材料制成。
[0011]進一步,所述的外管、引流軟管和推動裝置均由醫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0012]進一步,所述的溝槽的數量為2?4條,所述的應力變形豁口的數量為3飛個。
[0013]更進一步,所述的魯爾接頭由醫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0014]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推動裝置動作,使外管的末端滑動部和中段變形部相對于內管向前滑動,從而使中段變形部的徑向尺寸向外增大,從而卡固在人體組織上,這樣就避免了在引流過程中外管發生移位、脫落和由于固定連接不牢相互產生摩擦造成刀口感染的現象,引流完畢后,可以使中段變形部回縮,回復為管狀貼服在內管的表面上,脫離人體組織;本實用新型的推動裝置采用偏心凸輪和滑動盤的配合結構,該結構省力,并帶有自鎖緊功能,非常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醫用穿刺引流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8]如圖1、2所示,一種醫用穿刺引流器,包括引流軟管7、內管I和外管2,外管2套裝在內管I上,內管I的尾端和引流軟管7密封連接,還包括推動裝置,外管2具有頭端固定部2-1、末端滑動部2-3和可徑向增大的中段變形部2-2,頭端固定部2-1與內管I固定連接,末端滑動部2-3和中段變形部2-2可相對于內管I滑動,推動裝置安裝在內管I的尾部,并與外管2固定連接以便推動裝置推動末端滑動部2-3和中段變形部2-2相對內管I滑動并使中段變形部2-2徑向尺寸增大卡固在人體組織上。推動裝置動作,使外管2的末端滑動部2-3和中段變形部2-2相對于內管I向前滑動,從而使中段變形部2-2的徑向尺寸向外增大,從而卡固在人體組織上,這樣就避免了在引流過程中外管2發生移位、脫落和由于固定連接不牢相互產生摩擦造成刀口感染的現象,引流完畢后,可以使中段變形部2-2回縮,回復為管狀貼服在內管I的表面上,脫離人體組織。
[0019]如圖1所示、推動裝置可以為下面的結構,推動裝置包括凸輪基座6、偏心凸輪4和滑動盤3,凸輪基座6安裝在內管I的尾部,滑動盤3固定連接在外管2的尾端,偏心凸輪4通過凸輪軸5鉸接在凸輪基座6上,偏心凸輪4與滑動盤3接觸配合以便旋轉偏心凸輪4使滑動盤3推動外管2的末端滑動部2-3和中段變形部2-2相對內管I滑動并使中段變形部2-2徑向尺寸增大卡固在人體組織上。該種結構帶有自鎖緊功能,由凸輪軸5連接形成偏心轉動和鎖緊固定部分,以起到推動滑動盤3的滑動和固定。
[0020]如圖1所示、引流軟管7的尾端安裝有魯爾接頭8以便與負壓設備連接。
[0021]如圖1、2所示,外管2的中段變形部2-2的外壁軸向上開有溝槽,周向上開有應力變形豁口。當受到外管2受到向前的推力時,該中段變形部2-2可在應力變形豁口處產生彎曲變形,實現徑向撐開且撐開形狀可為三角形、門形和梯形,當受到拉力時中段變形部2-2可回復為管狀貼服在內管I的表面上。
[0022]如圖1所不,內管I具有尖部1-1、外露吸液部1-2和內嵌入部1-3,外露吸液部
1-2上開有吸液孔1-2-1,內嵌入部1-3插裝在外管2內。
[0023]引流軟管7過盈配合或膠粘在內管I的尾端。過盈配合可以利用引流軟管7的自身彈性收縮力緊密地套裝在內管I的尾端上,膠粘可以采用光固化膠緊密連接方式。
[0024]內管I由醫用不銹鋼材料或鈦合金材料制成,但不限于此。
[0025]外管2、引流軟管7和推動裝置均由醫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但不限于此。
[0026]溝槽的數量為2?4條,應力變形豁口的數量為3飛個,但不限于此。[0027]魯爾接頭8由醫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但不限于此。
[0028]本醫用穿刺引流器具有安裝簡單,定位準確,卡固穩定,能滿足各個部位的吸液使用,可以實現穿刺、固定、引流、清洗、注射藥物等臨床操作。
[0029]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醫用穿刺引流器,包括引流軟管(7)、內管(I)和外管(2),外管(2)套裝在內管(I)上,內管(I)的尾端和引流軟管(7)密封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推動裝置,所述的外管(2)具有頭端固定部(2-1)、末端滑動部(2-3)和可徑向增大的中段變形部(2-2),頭端固定部(2-1)與內管(I)固定連接,末端滑動部(2-3)和中段變形部(2-2)可相對于內管(I)滑動,推動裝置安裝在內管(I)的尾部,并與外管(2)固定連接以便推動裝置推動末端滑動部(2-3)和中段變形部(2-2)相對內管(I)滑動并使中段變形部(2-2)徑向尺寸增大卡固在人體組織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穿刺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動裝置包括凸輪基座(6)、偏心凸輪(4)和滑動盤(3),凸輪基座(6)安裝在內管(I)的尾部,滑動盤(3)固定連接在外管(2 )的尾端,偏心凸輪(4 )鉸接在凸輪基座(6 )上,偏心凸輪(4 )與滑動盤(3 )接觸配合以便旋轉偏心凸輪(4)使滑動盤(3)推動外管(2)的末端滑動部(2-3)和中段變形部(2-2)相對內管(I)滑動并使中段變形部(2-2)徑向尺寸增大卡固在人體組織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穿刺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軟管(7)的尾端安裝有魯爾接頭(8)以便與負壓設備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穿刺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2)的中段變形部(2-2)的外壁軸向上開有溝槽,周向上開有應力變形豁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穿刺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I)具有尖部(1-1)、外露吸液部(1-2)和內嵌入部(1-3),外露吸液部(1-2)上開有吸液孔(1-2-1),內嵌入部(1-3)插裝在外管(2)內。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穿刺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軟管(7)過盈配合或膠粘在內管(I)的尾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穿刺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管(I)由醫用不銹鋼材料或鈦合金材料制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穿刺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2)、引流軟管(7 )和推動裝置均由醫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醫用穿刺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溝槽的數量為2?4條,所述的應力變形豁口的數量為3飛個。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醫用穿刺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魯爾接頭(8)由醫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文檔編號】A61M1/00GK203577002SQ201320593516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5日
【發明者】陳秋良, 王勁松, 張蘭發 申請人:陳秋良, 王勁松, 張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