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經皮氣管切開擴張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經皮氣管切開擴張鉗,由后端分別設有握手圈的左鉗臂與右鉗臂通過銷軸鉸接而成,左鉗臂前端設有左鉗臂彎頭,右鉗臂前端設有右鉗臂彎頭,左鉗臂彎頭繞銷軸旋轉后與右鉗臂彎頭貼合,在左鉗臂彎頭和右鉗臂彎頭相對的內側面均設有導絲槽且兩個導絲槽相配合;在左鉗臂與右鉗臂和握手圈的交界處分別設有相對且可相扣合的左鉗扣齒條與右鉗扣齒條,在左鉗扣齒條上設有刻度條,刻度條位于左鉗扣齒條與右鉗扣齒條接觸的端面的長度方向上,左鉗扣齒條的寬度大于右鉗扣齒條的寬度。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該設備擴張準確,省時省力,單手操作即可,有效解決了因用力過大而導致氣管切口過大的問題,也使手術視野暴露清晰,利于手術的進行。
【專利說明】一種經皮氣管切開擴張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經皮氣管切開擴張鉗。
【背景技術】
[0002]臨床上常常遇到氣管切開擴張鉗擴張組織過度使得氣管套管置入后空隙較多,或者氣管切開擴張鉗擴張組織不足使得氣管套管不能順利置入,需反復擴張的情況。而氣管套管型號從成人到兒童,依內徑大小分為多種管型,需要不同的擴張程度,使用張開鉗擴張氣管時需用術者用手固定,根據氣管內徑來控制擴張鉗的擴張力度;但時間長了手臂會產生疲勞,很容易使撐開的氣管移位;同時有部分擴張鉗因用力是反向的而需雙手操作撐開鉗臂才實現擴張,由于單手無法操作,手多容易導致手術視野不清晰。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可預設擴張寬度的經皮氣管切開擴張鉗。
[0004]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經皮氣管切開擴張鉗,由后端分別設有握手圈的左鉗臂與右鉗臂通過銷軸鉸接而成,左鉗臂前端設有左鉗臂彎頭,右鉗臂前端設有右鉗臂彎頭,左鉗臂彎頭繞銷軸旋轉后與右鉗臂彎頭貼合,在左鉗臂彎頭和右鉗臂彎頭相對的內側面均設有導絲槽且兩個導絲槽相配合,兩個導絲槽分別沿其對應的左鉗臂彎頭方向與右鉗臂彎頭方向開設;在左鉗臂與握手圈的交界處設有左鉗扣齒條,在右鉗臂與握手圈的交界處設有右鉗扣齒條,左鉗扣齒條與右鉗扣齒條相對且可相扣合,在所述左鉗扣齒條上設有刻度條,刻度條位于左鉗扣齒條與右鉗扣齒條接觸的端面的長度方向上,所述左鉗扣齒條的寬度大于右鉗扣齒條的寬度。
[0005]左鉗扣齒條與右鉗扣齒條的設置,其相互扣合方式可使擴張鉗撐開寬度可控且不需要人手固定,刻度條的設置,可使擴張寬度直接反映在刻度條的數值上,左鉗臂彎頭、右鉗臂彎頭及導絲槽的設置,可使導絲順利插入。
[0006]在所述左鉗臂彎頭與右鉗臂彎頭相對的內側面均設有相互嚙合的防滑齒。防滑齒可使左鉗臂與右鉗臂合攏無縫,使導絲槽沒有多余縫隙而順利插入。
[0007]使用時,將經套管針引導送入的導絲置于導絲槽中,緩慢引導經皮氣管切開擴張鉗送入氣管切口內,手握握手圈使之向內靠攏,慢慢將鉗臂彎頭擴張,并觀察扣齒條移動引起刻度條數值的變化,充分擴張至所需寬度,扣合扣齒條可使之固定,并根據不同患者在導絲的引導下送入不同型號的氣管套管。
[0008]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該設備結構簡單,擴張準確,操作方便,省時省力,單手操作即可將氣管切口擴張固定,有效解決了因操作用力過大而導致氣管切口過大的問題,也使手術視野暴露清晰,利于手術的進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左(右)鉗臂彎頭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扣齒條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2]圖中附圖標記含義:1、握手圈,2、左鉗臂,3、右鉗臂,4、銷軸,5、左鉗臂彎頭,6、右鉗臂彎頭,7、導絲槽,8、左鉗扣齒條,9、右鉗扣齒條,10、刻度條,11、防滑齒。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4]實施例
[0015]參閱圖1至圖3,一種經皮氣管切開擴張鉗,由后端分別設有握手圈I的左鉗臂2與右鉗臂3通過銷軸4鉸接而成,左鉗臂2前端設有左鉗臂彎頭5,右鉗臂3前端設有右鉗臂彎頭6,左鉗臂彎頭5繞銷軸4旋轉后與右鉗臂彎頭6貼合,在左鉗臂彎頭5和右鉗臂彎頭6相對的內側面均設有導絲槽7且兩個導絲槽7相配合,兩個導絲槽7分別沿其對應的左鉗臂彎頭5方向與右鉗臂彎頭6方向開設;在左鉗臂2與握手圈I的交界處設有左鉗扣齒條8,在右鉗臂3與握手圈I的交界處設有右鉗扣齒條9,左鉗扣齒條8與右鉗扣齒條9相對且可相扣合,在左鉗扣齒條8上設有刻度條10,刻度條10位于左鉗扣齒條8與右鉗扣齒條9接觸的端面的長度方向上,左鉗扣齒條8的寬度大于右鉗扣齒條9的寬度。
[0016]左鉗扣齒條8與右鉗扣齒條9的設置,其相互扣合方式可使擴張鉗撐開寬度可控且不需要人手固定,刻度條10的設置,可使擴張寬度直接反映在刻度條10的數值上,左鉗臂彎頭5、右鉗臂彎頭6及導絲槽7的設置,可使導絲順利插入。
[0017]參閱圖2,在左鉗臂彎頭5與右鉗臂彎頭6相對的內側面均設有相互嚙合的防滑齒
11。防滑齒11可使兩鉗臂合攏無縫,使導絲槽7沒有多余縫隙而順利插入。
[0018]使用時,將經套管針引導送入的導絲置于導絲槽7中,緩慢引導經皮氣管切開擴張鉗送入氣管切口內,手握握手圈I使之向內靠攏,慢慢將鉗臂彎頭擴張,并觀察扣齒條移動引起刻度條10數值的變化,充分擴張至所需寬度,扣合扣齒條可使之固定,并根據不同患者在導絲的引導下送入不同型號的氣管套管。
[0019]上列詳細說明是針對本實用新型可行實施例的具體說明,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為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本案的專利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經皮氣管切開擴張鉗,由后端分別設有握手圈的左鉗臂與右鉗臂通過銷軸鉸接而成,左鉗臂前端設有左鉗臂彎頭,右鉗臂前端設有右鉗臂彎頭,左鉗臂彎頭繞銷軸旋轉后與右鉗臂彎頭貼合,在左鉗臂彎頭和右鉗臂彎頭相對的內側面均設有導絲槽且兩個導絲槽相配合,兩個導絲槽分別沿其對應的左鉗臂彎頭方向與右鉗臂彎頭方向開設;在左鉗臂與握手圈的交界處設有左鉗扣齒條,在右鉗臂與握手圈的交界處設有右鉗扣齒條,左鉗扣齒條與右鉗扣齒條相對且可相扣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鉗扣齒條上設有刻度條,刻度條位于左鉗扣齒條與右鉗扣齒條接觸的端面的長度方向上,所述左鉗扣齒條的寬度大于右鉗扣齒條的寬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皮氣管切開擴張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鉗臂彎頭與右鉗臂彎頭相對的內側面均設有相互嚙合的防滑齒。
【文檔編號】A61B17/02GK203564278SQ201320682517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1日
【發明者】傅衛軍, 陳仲清, 王慧, 魏紅云, 陳輝, 王瑞亭 申請人: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