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包括可撕裂導管鞘、氣管導管、穿刺針、導絲和擴張器;所述擴張器由數級套接的擴張管組成;相鄰的兩級所述擴張管中,后一級擴張管的套接部與前一級的擴張管的套接部之間通過內、外螺紋連接,從而形成所述擴張器的體部;后一級擴張管的體部穿過前一級的擴張管的套接部和體部,且后一級擴張管的擴張部至少部分伸出前一級的擴張管的擴張部外,從而形成所述擴張器的擴張部。一種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解決了氣管擴張器擴張部分太長,在穿刺過程中損傷支氣管分叉部或氣管壁的技術問題。
【專利說明】一種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
【背景技術】
[0002]氣管切開目的是(I)解除各種原因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2)解除各種原因引起的喉梗阻,改善呼吸。(3)各種原因引起呼吸衰弱或呼吸停止,需行人工機械呼吸。某些頭頸部手術,因口腔插管影響手術操作,需行氣管切開。臨床上氣管切開常常需急診處理,需行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患者而未及時處理,直接導致患者死亡。氣管切開有直接手術切開和經皮氣管切開兩種,國內外各種報道經皮氣管切開具有微創、并發癥小、操作簡單等優點,目前,多種經皮氣管切開技術在臨床得到了廣泛應用。
[0003]目前臨床應用的幾種主要經皮氣管切開技術比較
[0004]從1985年開始,有諸多研究報告公開討論了有關經皮氣管切開的方法,由于在文獻中這些技術均具有共同的特征,即都使用了進入氣管內的穿刺針和導引管,所有氣管切開技術都被冠于“經皮”氣管切開術。經皮氣管切開技術最常使用的是Griggs GWDF和Ciaglia PDT技術,以及新近推出的經喉氣管切開術和螺旋擴張器擴張技術。它們在器械設計思路,技術創新和思維模式等方面存在著不同的差異。
[0005]1.1Ciaglia經皮擴張氣管切開技術
[0006]1985年,美國紐約伊麗莎白醫院的一位胸外科醫生Pasquale Ciaglia,受Brantigan和Grow進行環甲膜切開技術以及經皮腎穿刺術器械的啟示,研制了 7個多級擴張器,應用Cook公司提供的成套器械,在26例病人成功實施了 Ciaglia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1999年Ciaglia對他的原創序列擴張器械又作了進一步的改進,使它變為單步BlueRhino擴張器械,擴張器被改成像藍色犀牛角一樣的一個彎曲呈錐形親水的擴張器。這種擴張器較原來的擴張器有諸多優點,包括:在單步擴張器表面涂有更具彈性的親水性的材料,可以實施單步擴張等。
[0007]1.2Griggas經皮擴張氣管切開技術
[0008]1990年,Griggs描述了一種擴張鉗擴張的經皮氣管擴張技術。Griggs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使用一把改良的Howard Kelly彎鉗,導絲經由Howard Kelly擴張彎鉗頂端的小孔穿過后,擴張鉗向前推進,直到進入氣管內,兩手將擴張鉗打開合上進行擴張,分單步或兩步操作,首先擴張軟組織,然后擴張氣管,或兩步操作一次完成。
[0009]1.3Fantoni經喉氣管切開技術
[0010]1997年,Fantoni描述了經喉氣管切開術。這是一種新的經皮氣管切開技術,氣管切開導管是由氣管內向氣管外牽出,并進行倒退擴張和置入氣管切開導管。由于其外向造口,氣管環易于分離,所以創傷更小,并發癥更少,解決了影響傳統氣管切開技術和其它經皮氣管切開術使用過程中的許多問題。目前使用的是Mallinckrodt TLT成套工具和硬質氣管鏡導引。改良Fantoni技術,是將硬質氣管鏡改為應用纖維氣管鏡,插入J形導絲,使用小號氣管導管置于原氣道,在插入氣管切開導管期間予病人通氣。該技術對嚴重低氧血癥病人及預見難插管困難或有頸推損傷的病人是有益的。
[0011]1.4單步旋轉擴張氣管切開技術
[0012]2002年,由RUsch公司設計了一種PercuTwist最新改進的經皮氣管切開擴張器械。設計的經皮旋轉擴張器,類似于一個自動穿刺螺釘,在擴張器穿刺線上有一親水性包被,不需借助氣管壁擴張裝置進入氣管,能夠好的對氣管進行擴張。與擴張鉗擴張氣管不
同,PereuTwi sti?擴張器沿切口,可在任何時候在內窺鏡直視下,同時對上抬的氣管進行
擴張。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是Rusch PercuTwi sUD成套工具。目前,此技術已引進我國,并
把它作為一種安全、有效、簡單和快速的氣管切開技術,用于危重病人的微創氣管切開術。
[0013]1.5球囊式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
[0014]2003年,Zgoda和Berger報告了一種新的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球囊式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并相繼進行了動物實驗和臨床驗證;2007年通過了 FDA認證,由CookbookInc., Bloomington, IN, USA)公司推出了商品用Ciaglia Blue Dolphin球囊式經皮擴張氣管切開器械包(包括一個頭部帶有球囊的導管插管和擴張器裝置,Cook充盈裝置、導絲、導入針、TFE鞘套管針、針插、14Fr.擴張器)。設計了一種可用于擴張的球囊,實施單步式擴張。擴張時必須使用壓力表監測充盈壓力。
[0015]以上經皮氣管切開方法及材料均為國外專利,各有其優點,適用于已行氣管插管患者,相對傳統氣管切開術而言,具有微創、并發癥少的優點。其不足之處有:(I)操作相對復雜,在未行氣管切開,且氣管插管不成功患者操作,有造成窒息可能,不宜用于未行氣管插管而需行緊急氣管切開患者。(2)不能做到快速切開氣管。(3)上述有的經皮切開方法需氣氣鏡輔助下進行。(4)在插入氣管導管時,因沒有導管鞘的保護作用,有導致氣管破損可能,從而造成誤吸。
[0016]為此,本 申請人:經過多年臨床研究,開發了多種經皮氣管切開器。如中國專利文獻CN101953701B公開了一種經皮氣管切開器,包括:可撕裂導管鞘,穿刺針和氣管導管;所述穿刺針刺破氣管并引導所述可撕裂導管鞘進入氣管后,從所述可撕裂導管鞘拔出所述穿刺針;將所述氣管導管插入所述可撕裂導管鞘內,并經其引導進入氣管,而后,撕裂所述可撕裂導管鞘,將氣管導管留置于氣管中。該穿刺針頭部從前到后由細變粗以利于對氣管壁上的開口進行擴張。
[0017]然而,本 申請人:在臨床應用中發現,穿刺針切開氣管壁后,需要用穿刺針將氣管上的開口擴張至適當大小,才有利于放置氣管導管。為此,就需要穿刺針頭部相當長的一部分都進入氣管,由此,會造成損傷氣管壁或支氣管分叉部。
[0018]因此,亟待開發新的經皮氣管切開器,其適用于各類需行氣管切患者,具有快速、微創、安全、成功率高、操作簡單、并發癥少的優點,價格便宜,適用于各級醫院。
實用新型內容
[0019]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解決了氣管擴張器擴張部分太長,在穿刺過程中損傷支氣管分叉部或氣管壁的技術問題。同時本實用新型也在氣管切開器上設置了呼吸機接口,從而也避免了穿刺過程中,不能向氣管中通氣的技術問題。
[0020]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包括可撕裂導管鞘、氣管導管、穿刺針、導絲和擴張器;
[0021]所述擴張器由數級套接的擴張管組成;每一級所述擴張管具有圓柱形的體部,該體部的前端漸縮形成圓臺形的擴張部,該體部的后端固接一圓柱形的套接部,套接部的前端外壁設有內螺紋,套接部的后端外壁設有外螺紋;相鄰的兩級所述擴張管中,后一級擴張管的套接部與前一級的擴張管的套接部之間通過內、外螺紋連接,從而形成所述擴張器的體部;后一級擴張管的體部穿過前一級的擴張管的套接部和體部,且后一級擴張管的擴張部至少部分伸出前一級的擴張管的擴張部外,從而形成所述擴張器的擴張部。
[0022]所述可撕裂導管鞘套接于最前一級所述擴張管的套接部的外壁上。
[0023]所述穿刺針內腔中空,所述穿刺針刺破氣管壁后,所述導絲經所述穿刺針內腔引導進入氣管;拔出穿刺針,而后所述導絲引導所述擴張器對氣管壁進行逐級擴張;氣管壁擴張至預定大小口,拔出擴張器,將可撕裂導管鞘部分留置在氣管中;將氣管導管經可撕裂鞘管引導部分至于氣管中,撕裂可撕裂鞘管,完成穿刺。
[0024]較佳地,所述穿刺針內設有穿刺保護器,所述穿刺保護器包括:
[0025]內芯,所述內芯具有內芯頭部和內芯尾部,內芯尾部上設有卡點,內芯內腔中空并與所述導絲外徑相匹配;
[0026]固定環,所 述固定環固接于所述穿刺針內腔的中部;
[0027]彈簧,所述彈簧環繞所述內芯,且其一端與所述固定環抵接,另一端與所述內芯尾部的卡點抵接;
[0028]所述內芯尾部穿過所述固定環并容置于所述穿刺針內腔;所述內芯頭部外徑與所述穿刺針頭部內徑相匹配,所述內芯頭部穿過所述穿刺針內腔并裸露于所述穿刺針頭部外;所述內芯頭部受外界阻力壓縮所述彈簧,縮回所述穿刺針內腔,阻力消失后又伸出所述穿刺針頭部外;
[0029]所述穿刺針正對所述內芯尾部處設有透明窗。
[0030]較佳地,所述擴張管為2-7級。
[0031]后一級擴張管的擴張部的外壁至少有一部分貼合前一級的擴張管的擴張部的開□。
[0032]所述擴張管的體部的后端周邊向外擴張形成連接所述套接部的薄片。
[0033]所述可撕裂導管鞘具有鞘管,鞘管一端固接鞘管接頭,鞘管該端的管壁上還固接沿著鞘管的管壁延伸的結合部以及從結合部向外延伸的扳動部,其中,結合部熔結在管壁上,所述鞘管接頭內腔中空并與所述鞘管內腔連通;所述套接部。
[0034]較佳地,所述穿刺針,所述可撕裂鞘管,所述擴張管以相等的弧度彎曲,彎曲弧度接近生理弧度15度。
[0035]為了便于描述,將所述擴張管按套接的順序依次命名為第I級擴張管,第2級擴張管…….第N級擴張管,其中第I級擴張管為最后一級擴張管,第N級擴張管為最前一級擴張管。所述擴張器的使用過程如下:1)穿刺針從氣管拔出后,經導絲引導用第I級擴張管的擴張部擴張氣管壁并進入氣管內;2)當第2級擴張管的擴張部進入氣管后,旋轉第I級擴張管,使第I級擴張管的套接部與第2級擴張管的套接部分離,并拔出第I級擴張管;3)再用第2級擴張管的擴張部繼續擴張氣管壁并進入氣管內;4)當第3級擴張管的擴張部進入氣管后,旋轉第2級擴張管,使第2級擴張管的套接部與第3級擴張管的套接部分離,拔出第2級擴張管;5)重復氣管壁的擴張和擴張管的拔出過程,至到剩下最前一級擴張管,即第N級擴張管;6)用第N級擴張管的擴張部繼續擴張氣管壁至開口到預定大?。?)拔出第N級擴張管,可撕裂導管鞘一部分留置在氣管中,一部分露出在氣管外;8)將氣管導管插入可撕裂鞘管中,撕裂可撕裂鞘管,使氣管導管一部分留置在氣管中,一部分在氣管外,完成穿刺置管。
[003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解決了氣管切開器擴張部分過長,在穿刺過程中損傷支氣管分叉部或氣管壁的技術問題,能夠快速將氣管切開并擴張至適當大小,利于置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7]圖la、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的穿刺針的結構示意圖。
[0038]圖lb、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的穿刺針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9]圖lc、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的穿刺針的再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的導絲的結構示意圖。
[0041]圖3a、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的可撕裂鞘管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3b、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的可撕裂鞘管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43]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的氣管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0044]圖5a、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的擴張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45]圖5b、為圖5a所示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擴張器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46]圖5c、為圖5a所示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擴張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47]圖5d、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的擴張器的另一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48]圖6a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可撕裂鞘管與所述擴張器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0049]圖6b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可撕裂鞘管與所述擴張器配合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0050]圖7a為用所述穿刺針300刺破氣管外壁時狀態圖。
[0051]圖7b為所述穿刺針300進入氣管后的狀態圖。
[0052]圖7c為用注射器檢測穿刺針300在氣管內的位置。
[0053]圖7 d為導絲500經穿刺針300引導進入氣管。
[0054]圖7 e為拔出穿刺針300,將導絲500留置于氣管中。
[0055]圖7f為所述擴張器100經過導絲500引導擴張氣管壁。
[0056]圖7g為所述擴張器100第I級擴張管10擴展氣管壁至預定大小后的狀態。
[0057]圖7h為拔出所述擴張器100第I級擴張管10的狀態。[0058]圖7i為用第2級擴張管10擴張氣管壁至預定大小的狀態。
[0059]圖7j為所述擴張器100除掉第2級擴張管10后的狀態。
[0060]圖7k為用第3級擴張管10擴張氣管壁并進入氣管后的狀態。
[0061]圖71為拔出第3級擴張管10,可撕裂導管鞘200 —部分留置在氣管中,一部分露出在氣管外。
[0062]圖7m為氣管導管經可撕裂鞘管引導進入氣管的狀態。
[0063]圖7n為撕裂經可撕裂鞘管,保留氣管導管進入氣管的狀態。
[0064]圖7ο為從所述氣管導管中拔出氣管栓的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0065]參照圖la_5d,本實用新型所述分級擴張的氣管切開器,包括擴張器100,可撕裂導管鞘200、穿刺針300,氣管導管400、導絲500。
[0066]參照圖la、圖1b和圖1c,所述穿刺針300具有中空內腔310和尖細的穿刺針頭部 320。
[0067]參照圖1b為本實用新型另一穿刺針300的結構示意圖,該穿刺針300內腔具有穿刺保護器600。該穿刺保護器600包括:內芯610,固定環620,彈簧630。所述內芯具有內芯頭部611和內芯尾部612,內芯上設有卡點613,內芯內腔614中空并與所述導絲500外徑相匹配。所述固定環620固接于所述穿刺針300中部的內腔310。所述彈簧630環繞所述內芯610,且其一端與所述固定環620抵接,另一端與所述內芯612的卡點613抵接。當所述彈簧630壓縮或復原時,帶動所述內芯610位移。所述內芯尾部612穿過所述固定環620并容置于所述穿刺針300的內腔310 ;所述內芯頭部611的外徑與所述穿刺針300的頭部320內徑相匹配,所述內芯頭部611穿過所述穿刺針300內腔310并裸露于所述穿刺針頭部320外;所述內芯頭部320受外界阻力位移,從而壓縮所述彈簧600,縮回所述穿刺針內腔310,阻力消失后又伸出所述穿刺針頭部320外。為了便于觀察所述內芯的位移情況,所述穿刺針300正對所述內芯尾部612處設有透明窗330。
[0068]參照圖lc,所述穿刺針300和所述保護器600均以接近人體氣管生理弧度的角度彎曲,該彎曲弧度為15度。
[0069]參照圖2,所述導絲500為J型頭軟導絲,其外徑與所述穿刺針內腔相匹配。使用時,所述穿刺針300刺破氣管壁,導絲500進入所述穿刺針300內腔,并經其引導進入氣管內腔,從導絲500后端拔出所述穿刺針。
[0070]參照圖3a和圖3b,所述可撕裂鞘管200具有內腔201中空的鞘管202。還具有固接于該鞘管一端的鞘管接頭203,鞘管該端的管壁上還固接沿其管壁延伸的結合部204以及從結合部向外延伸的扳動部205,其中,結合部204熔結在管壁上,所述鞘管接頭203內腔206中空并與所述鞘管內腔201連通。
[0071]參照圖3b,所述可撕裂鞘管200以接近人體氣管生理弧度的角度彎折。
[0072]參照圖4,所述氣管導管400包括氣管插管401,附著于所述氣管插管401外壁的氣囊402和穿設于所述氣管插管401內腔中的內栓403,該實施例中,所述氣管導管400具有兩副氣囊402,分別附著于所述氣管插管401外壁的兩端。
[0073]參照圖5a_5d,所述擴張器100由數根相套接的擴張管10組成,依擴張管10依照由后向前的相套接的順序,擴張管依次被命名為第I級擴張管,第2級擴張管,第3級擴張管……第N級擴張管,其中N大于等于3。所述可撕裂鞘管200套接于第N跟擴張管外側。顯然,所述擴張器100也可以僅有兩級擴張管10組成。
[0074]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擴張管10的個數可根據需要靈活設置,優選為2-7個。然而,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選取具有3跟擴張管10的擴張器100進行說明。
[0075]參照圖5a_5d,所述擴張管10具有固接的套接部11和圓柱形的體部12,體部12的外徑小于或等于套接部11,體部12前端直徑漸縮形成圓臺形擴張部13。第I級擴張管10-1的套接部11-1前端外壁設有外螺紋101。第2級擴張管10-1I的套接部Il-1I后端內壁設有內螺紋102,前端外壁設有外螺紋103。第3級擴張管10-1II的套接部Il-1II后端內壁設有內螺紋104。其中第I級擴張的前端外螺紋101與第2級擴張管10的內螺紋102相配合。而第2級擴張管10-1I的前端外螺紋103與第3級擴張管10-1II的內螺紋104相互配合。各級擴張管10的套接部11依靠內外螺紋配合可拆卸連接并形成擴張器100的體部。顯而易見的,各級擴張管的套接部11的外徑相同。
[0076]在參照圖5a_5c,第I級擴張管的圓柱形的體部12_1穿過第2級擴張管10’的套接部Il-1I和體部12-11,并將第I級擴張管的擴張部13-1伸出第2級擴張管10’的擴張部13-11。第2級擴張管的圓柱形的體部12-11穿過第3級擴張管10”的套接部Il-1II和體部12-111,并將第II級擴張管的擴張部13-11伸出第2級擴張管10’的擴張部13-111。為了避免在擴張氣管時,相鄰擴張部13之間的縫隙家著氣管壁影響擴張,后一級擴張部13的外壁貼合前一級的所述擴張器的擴張部13的開口 14。
[0077]參照圖5d,所述 擴張器100的擴張管10以接近人體氣管生理弧度的角度彎折。
[0078]參照圖6a和圖6b,所述可撕裂鞘管200套接于第N級擴張管10的套接部11外偵U。第N級擴張管10的套接部11穿過所述鞘管。
[0079]為了詳細闡述本實用新型所述分級擴張的氣管切開器的使用過程,本實用新型以圖1c所示具有保護器600的穿刺針300為例,展示所述分級擴張的氣管切開器使用過程如下:參照圖lc,未使用時,所述穿刺針300的穿刺保護器600的所述內芯頭部611裸露在所述穿刺針300頭部320外。參照圖7a,當所述穿刺針300刺破氣管外壁時,所述內芯頭部611受到與前進方向相反的阻力而在所述穿刺針300內腔320內發生與前進方向相反的位移,此時,所述彈簧630壓縮,從而控制所述內芯610位移的距離。此時,手術操作者可通過透明窗觀察到穿刺針尾部612的位移。參照圖7b,當所述穿刺針300進入氣管后,所述內芯頭部611受到的阻力消失,所述彈簧62恢復原來的長度,此時,所述內芯頭部611又伸出所述穿刺針頭部320,手術操作者可通過透明窗330觀察到所述內芯尾部612回復原位。參照圖7c,通過所述穿刺針300的注射器接口 340與注射器700連接,檢測注射器內的液體能否在無壓力下進入氣管,如不能,調整所述穿刺針300的位置,如能夠進入,則所述穿刺針300在氣管內的位置正確。參照圖7d,將導絲500經穿刺針300的內的內芯尾部612進入內芯內腔,而后前行進入氣管。參照圖7 e,沿著導絲500尾部拔出穿刺針300,將導絲500 —端留置與氣管中,一端伸出在氣管外;參照圖7f,所述擴張器經過導絲500引導進入氣管,參照圖7g用第I級擴張管10-1擴張氣管壁并進入氣管內;參照圖7g,當第2級擴張管10-1I的擴張部13進入氣管后,旋轉第I級擴張管,使第I級擴張管的套接部12-1與第2級擴張管10-1I的套接部12-11分離,并拔出第I級擴張管;參照圖7i,再用第2級擴張管IO-1I的擴張部繼續擴張氣管壁并進入氣管內;參照圖7j,當第3級擴張管10-1II的擴張部進入氣管后,旋轉第2級擴張管,使第2級擴張管的套接部與第3級擴張管的套接部分離,拔出第2級擴張管;參照圖7k,用第3級擴張管10-1II的擴張部繼續擴張氣管壁至開口到預定大小,使可撕裂鞘管和第3級擴張管10-1II —起進入氣管內;參照圖71,拔出第3級擴張管10-111,可撕裂導管鞘200 —部分留置在氣管中,一部分露出在氣管外;參照圖7m,將氣管導管400插入可撕裂鞘管200中;參照圖7n,撕裂可撕裂鞘管200,使氣管導管400 —部分留置在氣管中,一部分在氣管外,完成穿刺置管,參照圖70,拔出氣管導管400中的氣管栓,完成置管。
[0080]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其架構形式能夠靈活多變,可以派生系列產品。只是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專利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撕裂導管鞘、氣管導管、穿刺針、導絲和擴張器; 所述擴張器由數級套接的擴張管組成;每一級所述擴張管具有圓柱形的體部,該體部的前端漸縮形成圓臺形的擴張部,該體部的后端固接一圓柱形的套接部,套接部的前端外壁設有內螺紋,套接部的后端內壁設有外螺紋;相鄰的兩級所述擴張管中,后一級擴張管的套接部與前一級的擴張管的套接部之間通過內、外螺紋連接,從而形成所述擴張器的體部;后一級擴張管的體部穿過前一級的擴張管的套接部和體部,且后一級擴張管的擴張部至少部分伸出前一級的擴張管的擴張部外,從而形成所述擴張器的擴張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裂導管鞘套接于最前一級所述擴張管的套接部的外壁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針內腔中空,所述穿刺針刺破氣管壁后,所述導絲經所述穿刺針內腔引導進入氣管;拔出穿刺針,而后所述導絲引導所述擴張器對氣管壁進行逐級擴張;氣管壁擴張至預定大小口,拔出擴張器,將可撕裂導管鞘部分留置在氣管中;將氣管導管經可撕裂鞘管引導部分至于氣管中,撕裂可撕裂鞘管,完成穿刺。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針內設有穿刺保護器,所述穿刺保護器包括: 內芯,所述內芯具有內芯頭部和內芯尾部,內芯尾部上設有卡點,內芯內腔中空并與所述導絲外徑相匹配; 固定環,所述固定環固接于所述穿刺針內腔的中部; 彈簧,所述彈簧環繞所述內芯,且其一端與所述固定環抵接,另一端與所述內芯尾部的卡點抵接; 所述內芯尾部穿過所述固定環并容置于所述穿刺針內腔;所述內芯頭部外徑與所述穿刺針頭部內徑相匹配,所述內芯頭部穿過所述穿刺針內腔并裸露于所述穿刺針頭部外;所述內芯頭部受外界阻力壓縮所述彈簧,縮回所述穿刺針內腔,阻力消失后又伸出所述穿刺針頭部外。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針正對所述內芯尾部處設有透明窗。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擴張管為2-7級。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其特征在于,后一級擴張管的擴張部的外壁至少有一部分貼合前一級的擴張管的擴張部的開口。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級擴張的經皮氣管切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針,所述可撕裂鞘管,所述擴張管以相等的弧度彎曲,彎曲弧度為15度。
【文檔編號】A61B17/32GK203763175SQ201320774523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9日
【發明者】馮清亮 申請人:馮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