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包括靜脈針組件、穿刺針組件及與穿刺針組件適配相連的真空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型采血針還包括套筒,所述的套筒底部設有6:100接頭,所述的穿刺針組件設于套筒內底端,所述的穿刺針組件包括穿刺針管、穿刺針針座以及穿刺針管護套,所述的穿刺針針座與6:100接頭相連,所述的穿刺針管護套套接在所述的穿刺針管上,所述的靜脈針組件與6:100接頭直接相連;所述靜脈針組件內還設有防針刺結構。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套筒及防針刺結構,雙重防針刺結構的設置,避免了醫護人員被刺傷,提高了采血針的使用安全性。
【專利說明】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
【背景技術】
[0002]在醫療領域中,醫護人員通過各種手段采集、獲取人體生理、病理信息,用于正確診斷疾病,其中對于血液標本的采集通常有以下三種途徑:(I)皮下采血,多用于對血液成分的簡易分類計數檢測,多使用皮下(實心或三棱形)采血針;(2)靜脈采血,可對血液學、血液內病原學及其他相關學科指標進行詳盡的檢測,在臨床中應用甚廣,多使用筆式或分體式靜脈采血針;(3)動脈采血,多在危重急癥中對動脈血氣指標檢測,應用較少,多使用動脈采血專用注射器進行采集。對血液標本的采集與檢驗,其目的是通過對血液成分的分析檢測、獲得血液血成分及血液內細菌學、病毒學的感染水平的檢測,以了解人體生理及病理情況,或了解藥物治療后的效果,并對疾病的發展、轉歸及預后做出判斷等。
[0003]靜脈采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采血方式,靜脈采血針結構包括穿刺針,穿刺針尾端連接導管,導管另一端連接針座,針座外端連接采血針。使用時,通過穿刺針實施靜脈穿刺,穿刺成功后,將采血針貫穿刺入真空采血管內,在負壓作用下,血液通過穿刺針、導管及采血針被抽入采血管內;如此反復,可實現多管次血標本的采集,采血完畢,拔出靜脈穿刺針,局部止血。
[0004]然而在采血結束后,醫護人員需要拔出穿刺針及采血針,并對其進行廢棄處理,在這個過程中醫護人員也常易被針尖刺傷,造成交叉感染,危險性較大。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通過對結構的改進,避免醫護人員被刺傷,提高了采血針的使用安全性。
[0006]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包括靜脈針組件、穿刺針組件及與穿刺針組件適配相連的真空采血管,所述安全型采血針還包括套筒,所述的套筒底部設有6:100接頭,所述的穿刺針組件設于套筒內底端,所述的穿刺針組件包括穿刺針管、穿刺針針座以及穿刺針管護套,所述的穿刺針針座與6:100接頭相連,所述的穿刺針管護套套接在所述的穿刺針管上,所述的靜脈針組件與6:100接頭直接相連;所述靜脈針組件內還設有防針刺結構。
[0007]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靜脈針組件包括6:100導管座、導管、靜脈針針柄、靜脈針針管、靜脈針針座以及容納針座的外殼,所述外殼與所述靜脈針針座間設有防針刺結構,所述的6:100導管座與所述的6:100接頭相配,所述的導管連接導管座與靜脈針針座,所述靜脈針針管設置于靜脈針針座上且與導管導通,所述的靜脈針針柄對稱設于靜脈針針座兩側,與所述靜脈針針柄配合在所述外殼兩側分別開設有滑槽,所述的針管護套套接在靜脈針針座上。
[0008]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靜脈針針座上部開設有卡舌,所述外殼上近外端處及內端處分別開設有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當卡舌卡設于第一卡槽時,靜脈針伸出外殼,當卡舌卡設于第二卡槽時,靜脈針收納于外殼內,構成所述的防針刺結構。
[0009]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6:100接頭為螺口接頭、直口接頭或者內接口接頭。
[0010]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穿刺針組件的長度小于套筒長度。
[0011]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一次性使用防針刺采血針采用注射針替換靜脈針組件,所述的注射針旋接固定在套筒上。
[0012]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穿刺針組件外部設置套筒,在靜脈針組件內設置防針刺結構,由于防針刺結構及套筒的設置,可以對穿刺針及靜脈針進行防針刺,雙重防針刺的設置,提高了采血針的使用安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靜脈針組件放大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穿刺針組件放大示意圖。
[0017]其中:1、套筒;2、6:100接頭;3、穿刺針管;4、穿刺針針座;5、穿刺針管護套;6、6:100導管座;7、導管;8、靜脈針針柄;9、靜脈針針管;10、靜脈針針座;11、外殼;12、卡舌;
13、第一卡槽;14、第二卡槽;15、針管護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實施例一:參見圖1至3所示,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包括靜脈針組件、穿刺針組件及與穿刺針組件適配相連的真空采血管,所述安全型采血針還包括套筒1,所述的套筒I底部設有6:100接頭2,所述的穿刺針組件設于套筒內底端,所述的穿刺針組件包括穿刺針管3、穿刺針針座4以及穿刺針管護套5,所述的穿刺針針座4與6:100接頭2相連,所述的穿刺針管護套5套接在所述的穿刺針管3上,所述的靜脈針組件與6:100接頭直接相連;所述靜脈針組件內還設有防針刺結構。
[0019]所述的靜脈針組件包括6:100導管座6、導管7、靜脈針針柄8、靜脈針針管9、靜脈針針座10以及容納針座的外殼11,所述外殼11與所述靜脈針針座10間設有防針刺結構,所述的6:100導管6座與所述的6:100接頭2相配,所述的導管7連接導管座與靜脈針針座,所述靜脈針針管9設置于靜脈針針座10上且與導管7導通,所述的靜脈針針柄8對稱設于靜脈針針座10兩側,與所述靜脈針針柄8配合在所述外殼11兩側分別開設有滑槽,在靜脈針針座上套接有針管護套15。
[0020]所述靜脈針針座10上部開設有卡舌12,所述外殼11上近外端處及內端處分別開設有第一卡槽13及第二卡槽14,當卡舌12卡設于第一卡槽13時,靜脈針針管9伸出外殼11,當卡舌12卡設于第二卡槽14時,靜脈針針管9收納于外殼11內,構成所述的防針刺結構。
[0021 ] 所述的6:100接頭為螺口接頭、直口接頭或者內接口接頭。
[0022]所述的穿刺針組件的長度小于套筒長度。
[0023]所述的一次性使用防針刺采血針采用注射針替換靜脈針組件,所述的注射針旋接固定在套筒上。
[0024]采血針在使用時,首先拔掉與外殼連接的針管護套,此時靜脈針針管裸露在外,靜脈針針座上的卡舌卡在第一卡槽內,醫護人員可以通過靜脈針對病人進行穿刺,然后將真空采血管伸入套筒內,使得穿刺針管貫穿刺入真空采血管內,在負壓作用下,血液通過靜脈針針管、導管及穿刺針管被抽入采血管內,完成采血操作。采血完畢后,拔出真空采血管,由于穿刺針管外套設穿刺針管護套,因此血液不會外流,并且由于穿刺針管容納于套筒內,可避免醫護人員被刺傷;將靜脈針針管從病人身體拔出,然后按下卡舌,使得卡舌從第一卡槽脫離,再向后抽動導管,導管帶動靜脈針針座及靜脈針針管向外殼內端滑動,直至卡舌卡進第二卡槽內,此時靜脈針針管完全容納于外殼內,不會刺傷醫護人員,上述雙重防針刺結構的設置,極大的提高了采血針的使用安全性。
[0025]當然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包括靜脈針組件、穿刺針組件及與穿刺針組件適配相連的真空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型采血針還包括套筒(I),所述的套筒(I)底部設有6:100接頭(2),所述的穿刺針組件設于套筒內底端,所述的穿刺針組件包括穿刺針管(3)、穿刺針針座(4)以及穿刺針管護套(5),所述的穿刺針針座(4)與6:100接頭(2)相連,所述的穿刺針管護套(5)套接在所述的穿刺針管(4)上,所述的靜脈針組件與6:100接頭直接相連; 所述靜脈針組件內還設有防針刺結構,所述靜脈針針座(10)上部開設有卡舌(12),所述外殼(11)上近外端處及內端處分別開設有第一卡槽(13)及第二卡槽(14),當卡舌(12)卡設于第一卡槽(13)時,靜脈針針管(9)伸出外殼(11),當卡舌(12)卡設于第二卡槽(14)時,靜脈針針管(9)收納于外殼(11)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靜脈針組件包括6:100導管座(6)、導管(7)、靜脈針針柄(8)、靜脈針針管(9)、靜脈針針座(10)以及容納針座的外殼(11),所述外殼(11)與所述靜脈針針座(10)間設有防針刺結構,所述的6:100導管座(6)與所述的6:100接頭(2)相配,所述的導管(7)連接導管座與靜脈針針座,所述靜脈針針管(9)設置于靜脈針針座(10)上且與導管(7)導通,所述的靜脈針針柄(8)對稱設于靜脈針針座(10)兩側,與所述靜脈針針柄配合在所述外殼兩側分別開設有滑槽,在靜脈針針座上還套接有針管護套(1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6:100接頭為螺口接頭、直口接頭或者內接口接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針組件的長度小于套筒長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一次性使用安全型靜脈采血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性使用防針刺采血針采用注射針替換靜脈針組件,所述的注射針旋接固定在套筒上。
【文檔編號】A61B5/154GK203677101SQ201320737079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0日
【發明者】吳林元, 俞云龍, 陳寶達, 杭永林 申請人:蘇州林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