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額竇光導探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額竇光導探子,包括外導管以及設置于外導管上的可以伸縮的發光探頭,本實用新型通過外導管可以將發光探頭沿鼻孔導入鼻內,借助發光探頭并通過簡單的透光現象就可以定位額竇腔的位置,從而準確的確定額竇開口,具有結構簡單,容易操作的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額竇光導探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鼻內鏡術用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額竇光導探子。
【背景技術】
[0002]由于鼻竇解剖變異大、與重要解剖結構相毗鄰和目前技術條件的限制,涉及鼻竇的手術仍然是一種挑戰,額竇的復雜性使得這一手術尤其棘手。雖然鼻外科技術伴隨著現代醫學理論、影像學技術和手術器械的不斷發展,使慢性鼻竇炎的一次性手術治愈率較以前明顯提高,但依然存在10?30%左右的復發率,其中慢性額竇炎的手術復發率最高。究其原因,可能與鼻額區域解剖位置特殊,解剖結構復雜,手術操作難度大等諸多因素有關。對額隱窩區域解剖結構的深入了解、規范和選擇合適的額竇開放術手術方式、建立理想的額竇引流通道、盡可能減輕額竇口周圍粘膜的損傷是近幾年來鼻內鏡外科學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但額竇解剖的特點及其周圍組織炎癥導致局部黏膜水腫或息肉生長,加劇了額竇開口的難辨性。盡管目前鼻內鏡外科技術日臻成熟,但額竇開放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0003]額竇手術操作難度大,絕大多數術者根據患者CT的影像學資料,加上個人的臨床經驗,估計額竇開口。鼻額區域位置高,額竇口與鼻頂形成大約70°左右的角度,區域狹窄,在這一區域內同時放入器械和內鏡進行手術不易到位、難度大、容易迷失方向和損傷周圍粘膜。額隱窩的內側為篩凹,外側為紙樣板,后方為前顱底和篩前動脈,由于額隱窩區域狹小、解剖結構復雜、氣房氣化不一及緊鄰重要結構,這些區域輕微的損傷極容易導致嚴重的并發癥,如腦脊液鼻漏,顱內感染致患者死亡等。術者為了規避風險,操作保守,導致手術不能解除額竇引流通道的阻塞,使得病變持續或者術后復發。
[0004]綜上所述,由于額隱窩區域的解剖特點,術中常常由于解剖標志缺失或模糊導致竇口難以辨認,手術的盲目性很大。術者操作大膽,可能會損傷周圍重要部位,造成顱內或眶內并發癥。術者操作保守,可能無法解除額竇引流通道的阻塞,使病變復發或持續。所以在術中明確額竇開口至關重要。
[0005]個別醫療機構和術者采用額鉆輔助定位額竇開口。具體做法:1、切口:在面部眉弓下方近內眥處行約0.5cm切口,暴露額竇底前壁;2、鉆孔:穿過額竇骨壁進入竇腔;3、置額釘:撤出鉆頭,置入額釘;4、沖洗:將沖洗管與額釘連接,沖洗竇腔,鼻內鏡下在鼻腔觀察額竇開口位置。顯而易見,該解決方案為有創性,具有遺留面部疤痕等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額竇光導探子。
[0007]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0008]包括外導管以及設置于外導管上的可以伸縮的發光探頭。
[0009]所述發光探頭包括光導纖維,光導纖維設置于外導管內,光導纖維的一端與光源相連,另一端沿外導管前端的開口伸出。
[0010]所述外導管上開設有滑槽,滑槽內設置有與外導管內的光導纖維相連的滑塊。
[0011]所述光源采用氙燈冷光源。
[0012]所述外導管為長曲型。
[0013]所述外導管前端向外導管后端的一側彎曲。
[0014]彎曲的角度為45-70度。
[0015]所述外導管前端的開口處呈鈍圓形。
[0016]所述外導管上設置有手柄,手柄上設置有鋸齒形紋路。
[00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
[0018]本實用新型所述額竇光導探子通過外導管可以將發光探頭沿鼻孔導入鼻內,借助發光探頭并通過簡單的透光現象就可以定位額竇腔的位置,從而準確的確定額竇開口,具有無創性,且結構簡單,容易操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圖1的局部放大示意圖(滑塊安裝位置);
[0021]圖中:1為外導管,1-1為外導管前端,1-2為外導管后端,3為光導纖維,4為手柄,5為滑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0023]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所述額竇光導探子包括外導管I以及設置于外導管I上的可以伸縮的發光探頭,所述發光探頭包括光導纖維3,光導纖維3的主體設置于外導管I內,光導纖維3的一端沿外導管后端的開口伸出并與光源相連,另一端沿外導管前端1-1的開口伸出,作為發光端;所述光源采用氙燈冷光源,所述外導管I為長曲型,所述外導管前端1-1向外導管后端1-2的一側彎曲,彎曲的角度為45-70度,可以提高操作的效率;所述外導管前端1-1的開口處呈鈍圓形,可以防止外導管損傷額竇口周圍粘膜;所述外導管I上設置有手柄4,手柄4上設置有鋸齒形紋路,方便握持和操作。
[0024]參見圖2,所述外導管I上開設有滑槽,滑槽內設置有與外導管內的光導纖維相連的滑塊5。推動滑塊,可以從鼻腔探入光導纖維,經過皮膚的透光試驗,可以清楚地判斷光導纖維是否位于額竇腔內,從而在鼻腔能確切的找到額竇開口,而且為無創性,若光導纖維不在額竇腔內,則額部沒有透光團,可以通過滑塊退出光導纖維,并重新選擇可疑額竇開口再次導入光導纖維。
[0025]實施例
[0026]一種額竇光導探子,由硬質額竇探子外導管和與醫用氙氣冷光源相連接的光導纖維組成。
[0027]根據額隱窩至前鼻孔的距離,設計額竇探子外導管為12.5cm長,外導管前段呈45°向上彎曲(45度長曲型),為防止外導管尖端損傷額竇口周圍粘膜,頂端設計呈鈍圓形。外導管中后方設計帶有鋸齒形紋路的手柄,以方便術者持用。外導管外徑為2.5mm,內徑為2mm,以方便光導纖維穿過。
[0028]光導纖維與醫用氙氣冷光源相接,光導纖維直徑為2_左右,頂端鈍圓,可自由彎曲。
[0029]I)將光導纖維置入額竇探子外導管,光導纖維與冷光源連接;
[0030]2)鼻內鏡下自前鼻孔將額竇探子外導管前端放置于額隱窩附近;
[0031]3)將軟性的光導纖維尋可疑額竇開口導入約15_20mm,若光導纖維進入額竇腔內,經過皮膚的透光試驗,可以清楚地看到患者額部紅色的透光團;若光導纖維不在額竇腔內,則額部沒有透光團,可以經鼻腔退出光導纖維,重新選擇可疑額竇開口再次導入光導纖維,直至明確找到額竇開口。
[0032]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0033]I)本實用新型可以在內鏡指引下,將硬質額竇探子外導管置于額隱窩附近,將軟性的光導纖維尋可疑額竇開口導入,經過皮膚的透光試驗,可以在鼻腔確切的找到額竇開口,具有可重復性。
[0034]2)本實用新型采用從鼻腔探入光導纖維的方式,具有無創性,無需在面部切開,更無須鉆開額竇骨壁,避免遺留面部疤痕等并發癥,而且結構簡易,操作簡便、省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實用價值。
【權利要求】
1.一種額竇光導探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導管(I)以及設置于外導管(I)上的可以伸縮的發光探頭; 所述發光探頭包括光導纖維(3),光導纖維(3)設置于外導管(I)內,光導纖維(3)的一端與光源相連,另一端沿外導管前端(1-1)的開口伸出; 所述外導管(I)上開設有滑槽,滑槽內設置有與外導管內的光導纖維相連的滑塊(5); 所述光源采用氙燈冷光源; 所述外導管(I)為長曲型; 所述外導管前端(1-1)向外導管后端(1-2)的一側彎曲; 彎曲的角度為45-70度; 所述外導管前端(1-1)的開口處呈鈍圓形; 所述外導管(I)上設置有手柄(4),手柄(4)上設置有鋸齒形紋路。
【文檔編號】A61B1/233GK203828893SQ201320803899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6日
【發明者】權芳, 李宏慧, 趙謙, 張少強 申請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