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助行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兒童助行車,具有主架、把手、護欄、坐凳,把手、護欄和坐凳各具有桿部,主架包括前立桿、中橫桿和后斜桿,把手通過桿部動連接在前立桿上,把手的桿部后側面上連接有上橫桿,護欄通過桿部動連接在上橫桿上,中橫桿的后部設有若干調節孔,所述坐凳通過桿部動連接在中橫桿的任一坐凳桿孔中,主架上且處于前立桿和中橫桿的交界處設有前輪軸,前輪軸的兩端各設有轉向輪,主架上且處于后斜桿的后端設有后輪軸,后輪軸的兩端各設有行走輪。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輕便、使用靈活、方便而且外形美觀。本實用新型也適宜兒童學步時使用。
【專利說明】兒童助行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兒童助行車。
【背景技術】
[0002]對腿足部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一般需要有輔助步行車在康復治療過程中使用,對腿足部進行康復治療的兒童患者也不例外,中國專利號為201220586137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兒童輔助步行車,具有由整根金屬管彎曲而成的主架,主架具有前攔、兩側扶攔和兩前腿,主架上且在兩前腿的上部各設有后腿,主架的兩側扶攔之間設有由金屬管彎曲而成的具有前豎管和前橫管的前支撐管,前豎管和主架的前攔固定連接,且前豎管的上部動連接有高度可調的把手,在前支撐管的后側設有由金屬管彎曲而成的具有后橫管和后豎管的后支撐管,后豎管的上部動連接有高度可調的靠背,前橫管的外柱面上固定有中豎管,中豎管上動連接有高度可調的坐凳,后橫管和前橫管動連接以便調整靠背和坐凳之間的距離。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結構更為簡單的兒童助行車。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0005]本實用新型具有主架、把手、護欄、坐凳,把手、護欄和坐凳各具有桿部,主架包括前立桿、中橫桿和后斜桿,把手通過桿部動連接在前立桿上,把手的桿部后側面上連接有上橫桿,護欄通過桿部動連接在上橫桿上,所述坐凳通過桿部動連接在中橫桿上,主架上且處于前立桿和中橫桿的交界處設有前輪軸,前輪軸的兩端各設有轉向輪,主架上且處于后斜桿的后端設有后輪軸,后輪軸的兩端各設有行走輪。
[0006]所述前立桿為管體,前立桿上設有定位孔,把手的桿部上設有若干調節孔,把手的桿部插入前立桿中,由第一定位旋扭擰入前立桿的定位孔中和把手上的任一調節孔中而將把手和前立桿兩者之間形成可調連接。
[0007]所述上橫桿為管體,上橫桿上設有定位孔,在護欄的桿部上設有若干調節孔,護欄的桿部插入上橫桿中,由第二定位旋扭抒入上橫桿的定位孔中和護欄的任一調節孔中而將護欄和上橫桿兩者之間可調連接。
[0008]所述坐凳的桿部由外管和內管組成,外管的外周面上設有限位環,外管插入中橫桿的任一調節孔中,外管上設有定位孔,內管上設有若干調節孔,內管插入外管中,由第三定位旋扭擰入外管上的定位孔和內管上的調節孔中而將內管和外管兩者之間形成可調連接。
[0009]所述主架的前立桿、中橫桿和后斜桿由整根方形鋼管彎曲而成。
[0010]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主架由前立桿、中橫桿和后斜桿構成,底部設有輪子,中部設置坐凳,所以結構簡單、輕便。兒童患者坐在坐凳上,兩腳可在地上步行帶動車前進,使腿部運動,安全不會摔倒,本實用新型的把手、坐凳高度都有可以調節,護欄的前后距離、坐凳的前后距離都可以調節,所以使用靈活、方便而且外形美觀。本實用新型也適宜兒童學步時使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0012]圖2是圖1的俯視圖。
[0013]圖3是圖1的左視圖。
[0014]圖4是圖1的右視圖。
[0015]圖5是圖2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實施例1
[0017]見圖1至圖5,本實施例具有主架1、把手2、護欄5、坐凳7。把手2、護欄5和坐凳7各具有桿部。
[0018]主架I包括前立桿1-1、中橫桿1-2和后斜桿1-3,主架I的前立桿1_1、中橫桿1_2和后斜桿1-3由整根方形鋼管彎曲而成。把手2通過桿部2-1動連接在前立桿1-1上,把手2的桿部后側面上連接有上橫桿3,護欄5通過桿部5-1動連接在上橫桿3上,所述坐凳7通過桿部7-1動連接在中橫桿1-2上,主架I上且處于前立桿1-1和中橫桿1-2的交界處設有前輪軸9,前輪軸的兩端各設有轉向輪10,主架I上且處于后斜桿1-3的后端設有后輪軸11,后輪軸11的兩端各設有行走輪12。轉向輪10和行走輪12從市場購得。護欄5的后部為護帶5-2,護帶5-2通過雌雄接頭5-3連接。
[0019]所述前立桿1-1為管體,前立桿1-1上設有定位孔,把手2的桿部2-1上設有若干調節孔2-1-1,把手2的桿部2-1插入前立桿1-1的管腔中,由第一定位旋扭4擰入前立桿1-1的定位孔和把手2上的任一調節孔2-1-1中而將把手2和前立桿1-1兩者之間形成高低可調連接。
[0020]所述上橫桿3為管體,上橫桿3上設有定位孔,在護欄5的桿部5-1上設有若干調節孔5-1-1,護欄5的桿部5-1插入上橫桿3的管腔中,由第二定位旋扭6抒入上橫桿3的定位孔中和護欄5的任一調節孔5-1-1中而將護欄5和上橫桿3兩者之間形成前后可調連接。
[0021]所述坐凳7的桿部7-1由外管7-1-2和內管7-1-1組成,外管7-1-2的外周面上設有限位環7-1-3,中橫桿1-2上設有若干坐竟桿孔1-2-1,外管7-1-2插入中橫桿1-2的任一坐竟桿孔1-2-1中,限位環7-1-3處于中橫桿1-2的上表面上,夕卜管7-1-2上且處于中橫桿1-2的緊靠下表面連接有螺母7-1-4,由限位環7-1-3和螺母7-1-4對外管7_1_2定位。外管7-1-2上設有定位孔,內管7-1-1上設有若干調節孔7-1-11,內管7_1_1插入外管7-1-2中,由第三定位旋扭8擰入外管7-1-2上的定位孔和內管7-1-1上的調節孔7_1_11中而將外管7-1-2和內管7-1-1兩者之間形成高低可調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兒童助行車,具有主架(I)、把手(2)、護欄(5)、坐凳(7),把手(2)、護欄(5)和坐凳(7)各具有桿部,其特征在于:主架(I)包括前立桿(1-1)、中橫桿(1-2)和后斜桿(1-3),把手(2)通過桿部(2-1)動連接在前立桿(1-1)上,把手(2)的桿部后側面上連接有上橫桿(3 ),護欄(5 )通過桿部(5-1)動連接在上橫桿(3 )上,所述坐凳(7 )通過桿部(7-1)動連接在中橫桿(1-2)上,主架(I)上且處于前立桿(1-1)和中橫桿(1-2)的交界處設有前輪軸(9),前輪軸的兩端各設有轉向輪(10),主架(I)上且處于后斜桿(1-3)的后端設有后輪軸(11),后輪軸(11)的兩端各設有行走輪(12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助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桿(1-1)為管體,前立桿(1-1)上設有定位孔,把手(2)的桿部(2-1)上設有若干調節孔(2-1-1),把手(2)的桿部(2-1)插入前立桿(1-1)中,由第一定位旋扭(4)擰入前立桿(1-1)的定位孔和把手(2)上的任一調節孔(2-1-1)中而將把手(2)和前立桿(1-1)兩者之間形成可調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助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橫桿(3)為管體,上橫桿(3)上設有定位孔,在護欄(5)的桿部(5-1)上設有若干調節孔(5-1-1),護欄(5)的桿部(5-1)插入上橫桿(3)中,由第二定位旋扭(6)抒入上橫桿(3)的定位孔中和護欄(5)的任一調節孔(5-1-1)中而將護欄(5)和橫桿(3)兩者之間形成可調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助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凳(7)的桿部(7-1)由外管(7-1-2)和內管(7-1-1)組成,外管(7-1-2)的外周面上設有限位環(7_1_3),外管(7_1_2)插入中橫桿(1-2)的任一調節孔(1-2-1)中,外管(7-1-2)上設有定位孔,內管(7-1-1)上設有若干調節孔(7-1-11),內管(7-1-1)插入外管(7-1-2)中,由第三定位旋扭(8)擰入外管(7-1-2)上的定位孔和內管(7-1-1)上的調節孔(7-1-11)中而將內管(7_1_1)和外管(7-1-2)兩者之間形成可調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助行車,其特征在于:主架(I)的前立桿(1-1)、中橫桿(1-2)和后斜桿(1-3)由整根方形鋼管彎曲而成。
【文檔編號】A61H3/04GK203749801SQ201320863964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5日
【發明者】徐娟燕, 虞穎澍 申請人:徐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