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質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牛蒡子10-12、牡丹皮8-10、天花粉8-10、知母8-10、麥冬10-12、女貞子10-12、墨旱蓮10-12、石斛10-12、桑葉4-6、梅花10-12、甘草3-6、陳皮10-12、茯苓6-8、川樸10-12、紫蘇梗10-12、玄參10-12、南沙參10-12、天南星8-10、石菖蒲10-12、桔梗6-8、僵蠶8-10、防風10-12、大棗10-12、降香8-10、升麻8-10、紅花4-6、川芎4-6、射干8-10、防己8-10和木香8-10。本發明清熱利咽、潤喉化痰、不易復發、價格低廉。
【專利說明】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慢性咽炎較多見,其病變主要在黏膜層,表現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其血管周圍有較多淋巴細胞浸潤,也可見白細胞及漿細胞浸潤,黏膜及黏膜下結締組織增生,黏液腺可肥大,分泌功能亢進,黏液分泌增多。多見成年人,病程長,易復發,治療費用高。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清熱利咽、潤喉化痰、不易復發的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
[0004]本發明所述的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質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 牛蒡子10-12份、牡丹皮8-10份、天花粉8-10份、知母8-10份、麥冬10-12份、女貞
子10-12份、墨旱蓮10-12份、石斛10-12份、桑葉4_6份、梅花10-12份、甘草3_6份、陳皮10-12份、茯苓6-8份、川樸10-12份、紫蘇梗10-12份、玄參10-12份、南沙參10-12份、天南星8-10份、石菖蒲10-12份、桔梗6-8份、僵蠶8-10份、防風10-12份、大棗10-12份、降香8-10份、升麻8-10份、紅花4-6份、川芎4-6份、射干8_10份、防己8_10份和木香8_10份。
[0005]優選的由以下質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
牛蒡子10份、牡丹皮9份、天花粉9份、知母9份、麥冬10份、女貞子12份、墨旱蓮12份、石斛12份、桑葉5份、梅花10份、甘草5份、陳皮11份、茯苓6份、川樸11份、紫蘇梗12份、玄參10份、南沙參12份、天南星9份、石菖蒲12份、桔梗6份、僵蠶9份、防風10份、大棗10份、降香10份、升麻10份、紅花5份、川芎5份、射干10份、防己10份和木香10份。
[0006]其制備方法按照常規的中藥湯劑制備即可,也可以按照常規制法做成丸劑或口服液。
[0007]各個組分的藥理作用如下:
牛蒡子:辛、苦,寒。歸肺、胃經。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 痄腮丹毒,癰腫瘡毒。
[0008]牡丹皮: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于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
[0009]天花粉: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清熱生津,消腫排膿。用于熱病煩渴,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瘡瘍腫毒。
[0010]知母:苦、甘,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用于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0011]麥冬: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0012]女貞子:苦甘、平。入肝、腎經。補肝腎,強腰膝。治陰虛內熱,頭暈,目花,耳鳴,腰膝酸軟,須發早白。滋補肝腎,明目烏發。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須發早白、目暗不明。
[0013]墨旱蓮:甘、酸,寒。歸腎、肝經。滋補肝腎,涼血止血。用于牙齒松動,須發早白,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傷出血。
[0014]石斛:甘淡微咸,寒。入胃、肺,腎經。生津益胃,清熱養陰。治熱病傷津,口干煩渴,病后虛熱,陰傷目暗。
[0015]桑葉:甘、苦,寒。歸肺、肝經。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
[0016]梅花:微酸、潘,平。歸肝、胃、肺經。開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疬瘡毒。
[0017]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18]陳皮:苦、辛,溫。歸肺、脾經。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0019]茯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0020]川樸: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于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0021]紫蘇梗:辛,溫。歸肺、脾經。理氣寬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悶,胃脘疼痛,噯氣嘔吐,胎動不安。
[0022]玄參:苦咸,涼。入肺、腎經。滋陰,降火,除煩,解毒。治熱病傷陰,舌繹煩渴,發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津傷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腫,瘰疬,溫毒發斑、目赤、白喉、瘡毒。
[0023]南沙參:甘,微寒。歸肺、胃經。養陰清肺,化痰,益氣。用于肺熱燥咳,陰虛勞嗽,干咳痰黏,氣陰不足,煩熱口干。
[0024]天南星: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燥濕化痰,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用于頑痰咳嗽,風痰眩暈,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生用外治癰腫,蛇蟲咬傷。
[0025]石菖蒲:辛、苦,溫。歸心、胃經。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饑,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
[0026]桔梗:苦、辛,平。歸肺經。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于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瘡瘍膿成不潰。
[0027]僵蠶:咸、辛,平。歸肝、肺、胃經。祛風定驚,化痰散結。用于驚風抽搐,咽喉腫痛,皮膚瘙癢,頜下淋巴結炎,面神經麻痹。
[0028]防風:辛、甘,溫。歸膀胱、肝、脾經。解表祛風,勝濕,止痙。用于感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瘙癢,破傷風。
[0029]大棗:甘,溫。歸脾、胃經。果(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樹皮:消炎,止血,止瀉。用于氣管炎,腸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傷出血。根:行氣,活血,調經。用于月經不調,紅崩,白帶。
[0030]降香:辛,溫。歸肝、脾經。行氣活血,止痛,止血。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脅痛,胸痹刺痛,跌撲損傷,外傷出血。
[0031]升麻: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于風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斑;脫肛,子宮脫垂。
[0032]紅花:辛,溫。歸心、肝經。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用于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
[0033]川芎:辛,溫。入肝、膽經。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0034]射干:苦,寒。歸肺經。清熱解毒,消痰,利咽。用于熱毒痰火郁結,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
[0035]防己:苦,寒。入膀胱、脾、腎經。行水,瀉下焦濕熱。治水腫臌脹,濕熱腳氣,手足攣痛,癬疥瘡腫。
[0036]木香: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煨木香實腸止瀉。用于泄瀉腹痛。
[0037]本發明療效判斷如下: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咽部充血減退,無咽痛、微癢、異物感,舌質正常,無陽性體質。
[0038]有效:臨床癥狀改善,咽部充血減退明顯,咽痛、微癢、異物感減弱。
[0039]無效:經治療后癥狀、體征無改善。
[0040]本發明治療結果如下:
治療慢性咽炎患者85例,其中男45例,女40例。按照常規中藥湯劑的服用方法連續服用本發明藥物I個療程,即一日三次服用,服用10天;經連續服用6個療程后,治愈78例,好轉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47%。
[0041]典型病例列舉:
病例1:患者房某,男,33歲,自述:2年前曾患感冒,愈后感覺咽部發癢、口干、咽喉有異物感,有時有刺激性咳嗽,并且感覺吞咽困難。經檢查發現:其咽部粘膜充血、腫漲,咽后淋巴濾泡隆起,診斷為慢性咽炎。口服本發明藥物治療2個療程后,咽部不適感大為好轉,后又加服4個療程,痊愈,至今未復發。
[0042]病例2:患者狄某,男,40歲,自述癥狀:咽干、發癢、咽痛、吞咽困難,癥狀持續有本年之久。在家曾口服過抗生素,但效果不明顯。經檢查發現:其咽部粘膜充血水腫,咽后壁淋巴濾泡顯著增生,故診斷為慢性咽炎。建議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藥物,口服治療5個療程,痊愈,至今未復發。
[0043]病例3:患者張某,女,21歲,學生。自述:6個月前因受涼感冒出現咽部不適癥狀。主要表現為:干癢,輕微咳嗽,咽部有異物感等。曾經口服過羅紅霉素等藥物,上述癥狀有所轉,但是后來每次遇受涼、多語、勞累等情況病情就會反復,并有加重跡象。檢查發現:其咽部局部紅腫,濾泡略有增生。診斷為慢性咽炎。服用本藥物治療3個療程后,咽部異物感、不適感基本消失,6個療程后痊愈,至今未復發。
[004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不僅清熱利咽、潤喉化痰、扶正祛邪、不易復發,而且價格低廉、使用方便。【具體實施方式】
[0045]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描述。
[0046]實施例1
所述的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質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
牛蒡子10份、牡丹皮9份、天花粉9份、知母9份、麥冬10份、女貞子12份、墨旱蓮12份、石斛12份、桑葉5份、梅花10份、甘草5份、陳皮11份、茯苓6份、川樸11份、紫蘇梗12份、玄參10份、南沙參12份、天南星9份、石菖蒲12份、桔梗6份、僵蠶9份、防風10份、大棗10份、降香10份、升麻10份、紅花5份、川芎5份、射干10份、防己10份和木香10份。
[0047]實施例2
所述的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質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
牛蒡子11份、牡丹皮8份、天花粉10份、知母8份、麥冬11份、女貞子10份、墨旱蓮11份、石斛10份、桑葉6份、梅花11份、甘草6份、陳皮10份、茯苓7份、川樸10份、紫蘇梗10份、玄參11份、南沙參11份、天南星8份、石菖蒲10份、桔梗7份、僵蠶8份、防風11份、大棗12份、降香8份、升麻8份、紅花4份、川芎6份、射干8份、防己10份和木香8份。
[0048]實施例3
所述的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質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
牛蒡子12份、牡丹皮10份、天花粉8份、知母10份、麥冬12份、女貞子11份、墨旱蓮10份、石斛12份、桑葉4份、梅花12份、甘草3份、陳皮12份、茯苓8份、川樸12份、紫蘇梗12份、玄參12份、南沙參10份、天南星10份、石菖蒲11份、桔梗8份、僵蠶10份、防風12份、大棗10份、降香10份、升麻10份、紅花6份、川芎4份、射干10份、防己8份和木香9份。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質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 牛蒡子10-12份、牡丹皮8-10份、天花粉8-10份、知母8-10份、麥冬10-12份、女貞子10-12份、墨旱蓮10-12份、石斛10-12份、桑葉4_6份、梅花10-12份、甘草3_6份、陳皮10-12份、茯苓6-8份、川樸10-12份、紫蘇梗10-12份、玄參10-12份、南沙參10-12份、天南星8-10份、石菖蒲10-12份、桔梗6-8份、僵蠶8-10份、防風10-12份、大棗10-12份、降香8-10份、升麻8-10份、紅花4-6份、川芎4-6份、射干8_10份、防己8_10份和木香8_1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慢性咽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質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成: 牛蒡子10份、牡丹皮9份、天花粉9份、知母9份、麥冬10份、女貞子12份、墨旱蓮12份、石斛12份、桑葉5份、梅花IO份、甘草5份、陳皮11份、茯苓6份、川樸11份、紫蘇梗12份、玄參10份、南沙參12份、天南星9份、石菖蒲12份、桔梗6份、僵蠶9份、防風10份、大棗10份、降香10份、升麻10份、紅花5份、川芎5份、射干10份、防己10份和木香10份。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3830580SQ201410080476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7日
【發明者】張建軍 申請人:山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