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它公開了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生姜10—20份,川芎15—25份,炙甘草5—10份,白芍3—9份,桂枝10—20份,花椒15—25份,紅花20—30份,馬勃15—25份,紫蘇6—12份,艾草15—25份,冰片6—12份。本發明配制工藝簡單方便,為外敷藥,藥力作用于表皮,由表及里,藥力持久,治療效果好,治愈率高,不易復發。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 凍瘡是長期暴露于寒冷環境中而引起的局限性紅斑炎癥性皮膚損傷。為冬季常見病,患者多具有凍瘡素質。寒冷是本病發病的最主要原因,能增加冷傳導和對流的因素對本病的形成起促進作用,如潮濕和風速。此外機體組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下降也對本病形成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至春季轉暖后自愈,但轉年冬季易復發。典型皮損為局限性指蓋、蠶豆大小、暗紫紅色隆起水腫性斑塊或硬結,境界不清,邊緣鮮紅色,中央青紫色,表面緊張光亮、觸之冰涼、壓之褪色、去壓后恢復較慢。本病與祖國醫學文獻記載的“凍瘡”、“凍爛腫瘡”相類似。多發生于兒童和青年女性,以肢端血運不良及手足多汗者多見。自覺有癢感、燒灼感、腫脹感。癢感受熱后加劇,有糜爛或潰瘍者自覺疼痛。每年冬季發病,天暖后自愈,病程遷延。現有治療凍瘡的藥物少且治療效果不夠好,治療時間長,治療費用高,使用不方便。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不易復發,治愈率高的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生姜10 — 20份,川芎15 — 25份,炙甘草5 —10份,白芍3— 9份,桂枝10 — 20份,花椒15 — 25份,紅花20— 30份,馬勃15 — 25份,紫蘇6 —12份,艾草15 — 25份,冰片6 —12份。
[0006]優選的,所述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其原料組分還含有山楂10 —15份,爐甘石
2—9份,荊芥2—10份。
[0007]優選的,將各味原料藥分別研磨成粉末然后過120目篩,按所述比例取原料藥混合后,用凡士林調成膏劑,密封于瓷器,使用時直接涂抹于患處。
[0008]優選的,按所述比例取原料藥,將各味原料藥浸泡在75% — 95%的酒精內備用,夏天浸泡7天,冬天浸泡10 —15天便可使用,使用時,用棉球蘸藥涂抹于患處。
[0009]本發明的中藥藥理作用如下:
[0010]生姜性味辛、微溫,歸肺、脾、胃縊,發汗解表、辛溫散寒;川芎具有補氣活血化瘀止痛作用;炙甘草補脾和胃,益氣復脈,主治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動悸,脈結代;白芍味苦、平,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還有美容的作用;桂枝有鎮痛、解熱、抗菌、抗病毒,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紅花可以活血行氣,祛瘀通絡,通痹止痛;馬勃有抗菌、止血、抗細菌和真菌的作用;紫蘇具有發汗解表,理氣寬中的藥效;艾草性味苦、辛、溫,具有抗菌及抗病毒、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冰片氣清香,味辛、涼,具有開竅醒神,解毒止痛作用;花椒具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的作用;山楂具有消積花滯、收斂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爐甘石用于中度的防腐、收斂、保護劑治療皮膚炎癥或表面創傷;荊芥氣溫,味辛苦,具有解表散風,透疹,消瘡,止血的功效。一至三個周期即可治愈95%—98.1%,一個星期為一個周期,治療后10 — 30天內用藥一次即可免于復發。
[0011]本發明為外敷藥,藥力作用于表皮,由表及里,藥力持久,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達99%,不易復發,配制工藝簡單方便。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說明。
[0013]實施例一:
[0014]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生姜10份,川芎15份,炙甘草10份,白芍9份,桂枝10份,花椒15份,紅花30份,馬勃25份,紫蘇6份,艾草15份,冰片6份,山楂10份,爐甘石2份,荊芥2份,將各味原料藥分別研磨成粉末然后過120目篩,按比例取原料藥混合后,用凡士林調成膏劑,分別密封于瓷器。患者女,25歲,從事餐飲業,手、足皮膚紫紅色斑、丘疹伴水腫、出血、糜爛,有十年歷史,年年復發,每晚睡覺之前取藥涂抹于患處,后用紗布包扎,用藥兩個周期,痊愈未復發。
[0015]實施例二:
[0016]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生姜13份,川芎18份,炙甘草5份,白芍3份,桂枝20份,花椒25份,紅花20份,馬勃15份,紫蘇8份,艾草16份,冰片8份,山楂15份,爐甘石5份,荊芥6份;按比例取原料藥,將各味原料藥浸泡在75%—95%的酒精內備用,夏天浸泡7天,冬天浸泡10 —15天備用。患者女,20歲,學生,上小學開始就患有凍瘡,兩手背腫脹破潰,有時感染流膿,多次治療無效,取上述藥,睡覺之前用醫用棉球蘸藥,涂抹于患處,帶上手套,每天都涂藥,經過一個周期,痊愈未復發。
[0017]實施例三:
[0018]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生姜16份,川芎20份,炙甘草6份,白芍7份,桂枝15份,花椒20份,紅花25份,馬勃18份,紫蘇10份,艾草20份,冰片10份,山楂12份,爐甘石7份,荊芥4份;將各味原料藥分別研磨成粉末然后過120目篩,按比例取藥混合后,用凡士林調成膏劑,分別密封于瓷器。患者男,35歲,工人,從事高空作業,兩小腿青紫,皮膚冷覺,微腫,遠端著色重,不破潰,自覺癥狀缺如,終年癥狀不消,取上述藥,涂抹于患處,后用紗布包扎,三天換一次藥,用藥兩個周期,痊愈未復發。
[0019]實施例四:
[0020]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生姜20份,川芎25份,炙甘草8份,白芍5份,桂枝14份,花椒17份,紅花22份,馬勃20份,紫蘇12份,艾草25份,冰片12份,山楂10份,爐甘石9份,荊芥10份;按比例取原料藥,將各味原料藥浸泡在75% — 95%的酒精內備用 ,夏天浸泡7天,冬天浸泡10 —15天備用。患者女,47歲,腳趾、手指以及耳朵每冬患凍瘡,自覺有癢感、燒灼感、腫脹感,非常難受,久治無效,經常復發,取上述藥,每天早上和晚上用棉球蘸藥涂抹于患處,使用兩個周期,痊愈,未復發。
[0021]臨床使用病人為300例,男女各半,患者的凍瘡損壞程度不一。根據比例進行配藥,采取外敷的方式,絕大部分患者能夠痊愈,治愈率達97.5%。
[0022]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藥:生姜10—20份,川彎15 — 25份,炙甘草5 —10份,白芍3— 9份,桂枝10 — 20份,花椒15 — 25份,紅花20— 30份,馬勃15 — 25份,紫蘇6 —12份,艾草15 — 25份,冰片6 —12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原料藥組分還含有山楂10—15份,爐甘石2—9份,荊芥2—1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將各味原料藥分別研磨成粉末然后過120目篩,按所述比例取原料藥混合后,用凡士林調成膏劑,密封于瓷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凍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所述比例取原料藥,將各味原料藥浸泡在75% — 95%的酒精內備用,夏天浸泡7天,冬天浸泡10 —15天即可。
【文檔編號】A61P17/02GK103908646SQ201410093463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3日
【發明者】陳素華 申請人:陳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