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熱解毒、抗炎和增強免疫力作用的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中藥制藥領域,涉及一種具有清熱解毒、抗炎和增強免疫力作用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金花茶1-25重量份、銀花1-25重量份、梔子1-40重量份、荷葉1-50重量份、桑葉1-50重量份、淡竹葉1-50重量份、白茅根1-50重量份、菊花1-40重量份、薄荷1-40重量份、溪黃草1-50重量份和甜茶1-60重量份。所述藥物組合物具有清熱解毒、抗炎和增強免疫力作用,可以用于外感風熱、內熱癥及免疫功能底下引起的感冒中暑、咽喉腫痛,肝熱引起的目赤、目痛、面部痤瘡等疾病的治療,不僅療效突出且毒性極低。
【專利說明】具有清熱解毒、抗炎和增強免疫力作用的藥物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制藥領域,涉及一種具有清熱解毒、抗炎和增強免疫力作用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化節奏的加快,現代人的工作強度尤其是工作壓力不斷增大,伴隨著生活狀態的不規律,例如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抽煙飲酒、偏食肥膩等狀況,經常會引起燥熱、肝火上升、以及身體免疫力下降的情況。例如大多數人伴有的胃疼、大便干燥、失眠、女性會有乳房脹痛等癥狀,以及都市人越來越明顯的煩躁、易怒等情緒,都對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0003]目前人們對于都市病的日常保健主要以“去火”為主,即清熱解毒之功能。例如中國專利CN1739371A公開的一種金菊涼茶,其處方由金花茶、菊花、白茅根和甜茶組成,并制成袋泡茶易于服用。該袋泡茶具有祛濕、清熱、排毒的功能,常飲可春暖去濕、夏暑解渴、秋日解燥、冬季清火。可見,該袋泡茶作為一種保健茶,其主要的功能集中于祛濕、清熱保健之用途。
[0004]但是,一般的病癥均非單一的原因引起,也并非單一的功效可以解決,而解決日常保健的關鍵也并非簡單的清熱去火,更重要的是構建人體自身免疫力,從根源解決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兼具清熱解毒、抗炎以及增強免疫力作用的藥物組合物,并進一步公開了其制備方法。
[0006]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藥物組合物在制備具有清熱解毒、抗炎和增強免疫力作用的藥物中的應用。
[0007]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8]本發明所述一種具有清熱解毒、抗炎和增強免疫力作用的藥物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
[0009]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清熱解毒、抗炎和增強免疫力作用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清熱解毒、抗炎和增強免疫力作用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清熱解毒、抗炎和增強免疫力作用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組合物的原料藥組成為: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具有清熱解毒、抗炎和增強免疫力作用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組合物添加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成臨床上可接受的袋泡茶劑、露劑、口服液制劑、片劑、顆粒劑、膠囊劑、合劑、丸劑或滴丸劑。
5.一種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選定的重量份取所述金花茶、銀花、桅子、荷葉、桑葉、淡竹葉、白茅根、菊花、薄荷、溪黃草和甜茶,混合后粉碎或粉碎后混合,并選擇性添加常規輔料,按照常規工藝,制得袋泡茶劑。
6.一種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選定的重量份取所述金花茶、銀花、桅子、荷葉、桑葉、淡竹葉、白茅根、菊花、薄荷、溪黃草和甜茶,混合后粉碎或粉碎后混合,并加入藥材總重量14-18重量倍量的蒸餾水浸泡2-4小時,隨后進行水蒸餾,并收集相當于藥材總重量7-9倍的蒸餾液,即得露劑。
7.—種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按照選定的重量份取所述金花茶、銀花、桅子、荷葉、桑葉、淡竹葉、白茅根、菊花、薄荷、溪黃草和甜茶,混合后粉碎或粉碎后混合,按照每重量份原料藥材加入8-12體積份水的比例,加水浸泡提取2-4小時后,100°C回流提取2-4小時,收集揮發油;同時過濾得到水提取液及藥渣; (2)取所述藥渣,按照每重量份原料藥材加入8-12體積份水的比例,加水煎煮提取1-3小時,過濾得到水提取液; (3)合并上述水提取液,加熱濃縮,并加入所述收集的揮發油分和常規輔料,按照常規方法制備成臨床上可接受的口服液制劑、片劑、顆粒劑、膠囊劑、合劑、丸劑或滴丸劑; 所述重量份與體積份的關系為g/mL的關系。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按照選定的重量份取所述金花茶、銀花、桅子、荷葉、桑葉、淡竹葉、白茅根、菊花、薄荷、溪黃草和甜茶,混合后粉碎或粉碎后混合,按照每重量份原料藥材加入12體積份水的比例,加水浸泡3小時后,100°C回流提取2.5小時,收集揮發油;同時過濾得到水提取液及藥渣; (2)取所述藥渣,按照每重量份原料藥材加入10體積份水的比例,加水煎煮提取1.5小時,過濾得到水提取液; (3)合并所述提取液,加入濃縮,并加入所述收集的揮發油分和常規輔料,按照常規方法制備成臨床上可接受的口服液制劑、片劑、顆粒劑、膠囊劑、合劑、丸劑或滴丸劑。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按照選定的重量份取所述金花茶、銀花、桅子、荷葉、桑葉、淡竹葉、白茅根、菊花、薄荷、溪黃草和甜茶,混合后粉碎或粉碎后混合,按每重量份原藥材加蒸餾水12體積份,浸泡3小時后,加熱100°C蒸餾2.5小時提取揮發油,收集揮發油,濾過得到水提取液及藥渣; (2)提取上述藥渣,按每重量份原藥材加蒸餾水10體積份,加水煎煮1.5小時,濾過得到水提取液; (3)合并以上兩次水提取液,旋轉蒸發儀濃縮至ImL含Ig原藥材; (4)將上述濃縮液繼續濃縮至70°C時溶液相對密度為1.1-1.2,得藥液A ;將藥液A加入乙醇使其含醇量50%以上,攪拌均勻,4°C靜置20-24小時,過濾,去沉淀物,得藥液B ;取藥液B回收乙醇,使藥液適當濃縮,揮發殘留的少量乙醇,得藥液C ;取藥液C,加入提取收集的揮發油和1/4藥液重量份的80%含糖量的糖漿,混勻、灌裝、滅菌,即得口服液制劑;或者, (1)按照選定的重量份取所述金花茶、銀花、桅子、荷葉、桑葉、淡竹葉、白茅根、菊花、薄荷、溪黃草和甜茶,混合后粉碎或粉碎后混合,按每重量份原藥材加蒸餾水12體積份,浸泡3小時后加熱100°C蒸餾2.5小時提取揮發油,收集揮發油;濾過得出水提取液及藥渣; (2)提取上述藥渣,按每重量份原藥材加蒸餾水10體積份,水煮1.5小時,濾過得出水提取液; (3)合并以上兩次水提取液,旋轉蒸發儀濃縮至ImL含Ig原藥材; (4)將上述濃縮液繼續濃縮至70°C時溶液相對密度為1.3-1.35的清膏,加入1/3清膏重量份的淀粉,混合均勻,干燥,粉碎,然后加入提取收集的揮發油,混勻,密閉悶2小時后,分別加入1%藥粉重量份的硬脂酸鎂、滑石粉,混勻,壓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片劑;或者, (1)按照選定的重量份取所述金花茶、銀花、桅子、荷葉、桑葉、淡竹葉、白茅根、菊花、薄荷、溪黃草和甜茶,混合后粉碎或粉碎后混合,按每重量份原藥材加蒸餾水12體積份,浸泡3小時后加熱100°C蒸餾2.5小時提取揮發油,收集揮發油,濾過得出水提取液及藥渣; (2)提取上述藥渣,按每重量份原藥材加蒸餾水10體積份,水煮1.5小時,濾過得出水提取液; (3)合并以上兩次水提取液,旋轉蒸發儀濃縮至ImL含Ig原藥材; (4)將上述濃縮液繼續濃縮至70°C時溶液相對密度為1.3-1.35的清膏,加入1/3清膏重量份的淀粉,混合均勻,干燥,粉碎,然后加入提取收集的揮發油,混勻,密閉悶2小時后,裝于膠囊內,即得膠囊劑;或者, (1)按照選定的重量份取所述金花茶、銀花、桅子、荷葉、桑葉、淡竹葉、白茅根、菊花、薄荷、溪黃草和甜茶,混合后粉碎或粉碎后混合,按每重量份原藥材加蒸餾水12體積份,浸泡3小時后加熱100°C蒸餾2.5小時提取揮發油,收集揮發油;濾過得出水提取液及藥渣; (2)提取上述藥渣,按每重量份原藥材加蒸餾水10體積份,水煮1.5小時,濾過得出水提取液; (3)合并以上兩次水提取液,旋轉蒸發儀濃縮至ImL含Ig原藥材; (4)將上述濃縮液繼續濃縮至70°C時溶液相對密度為1.3-1.35的清膏,加入2/3清膏重量份的蒸糖粉,混合均勻,干燥,粉碎,然后加入提取收集的揮發油,混勻,密閉悶2小時后,分裝,即得顆粒劑;或者 (1)按照選定的重量份取所述金花茶、銀花、桅子、荷葉、桑葉、淡竹葉、白茅根、菊花、薄荷、溪黃草和甜茶,混合后粉碎或粉碎后混合,按每重量份原藥材加蒸餾水12體積份,浸泡3小時后加熱100°C蒸餾2.5小時提取揮發油,收集揮發油;濾過得出水提取液及藥渣; (2)提取上述藥渣,按Ikg原藥材加蒸餾水10L,水煮1.5小時,濾過得出水提取液; (3)合并以上兩次水提取液,旋轉蒸發儀濃 縮至ImL含Ig原藥材; (4)將上述濃縮液繼續濃縮至70°C時溶液相對密度為1.1-1.2,得藥液A ;將藥液A加入乙醇使其含醇量50%以上,攪拌均勻,4°C靜置20-24小時,過濾,去沉淀物,得藥液B ;取藥液B回收乙醇,使藥液適當濃縮,揮發殘留的少量乙醇,得藥液C ;取藥液C,加入提取收集的揮發油和1/4藥液重量份的80%含糖量的糖漿,混勻、灌裝、滅菌,即得合劑。
10.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藥物組合物或權利要求5-9任一所述方法制備得到的藥物組合物在制備具有清熱解毒、抗炎和增強免疫力作用的藥物中的應用。
【文檔編號】A61P27/02GK103893593SQ201410134543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3日
【發明者】梁衛, 劉華章 申請人:梁衛, 劉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