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及其制備方法,其中牙膏以重量組分計包括石膏粉40-55份,純化水10-20份,植物精粹提取物5-20份,矯味劑1-10份,賦形劑1-10份,輔料5-15份;植物精粹提取物包括金銀花提取物1-10份,蒲公英提取物1-10份,銀杏葉提取物0.5-5份,靈芝提取物0.5-5份,三七超細粉1-10份。制備方法為將植物精粹提取物于預混器中混合,然后將其他組分中油溶性物料與水溶性物料分別預混后加入到真空制膏機中制膏,條件為真空度-0.085~-0.095MPa,膏料密度大于1.58g/cm3,溫度25-45℃,pH9;最后將制膏后的膏體進行灌裝并制管,得到成品牙膏。
【專利說明】一種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日用品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健康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隨著飲食的范圍越來越廣,我們的口腔健康問題越來越嚴重。病從口入,現代社會的人們飲食的種類越來越雜,飲食的時間越來越多變,牙齒作為我們飲食環節的第一關也是最重要的一關,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近年來,各個醫院的牙科成為熱門科室,都市人群或多或少的有牙齒方面的疫病,齲齒、蛀牙、過敏性牙質、牙齦炎、牙周炎等等已經深深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許多人正飽受著因牙疼而吃不下飯的苦惱和煎熬之中。
[0003]近年來將中草藥提取物或原藥材加入牙膏所制得的中草藥功效型牙膏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和購買。這類牙膏不僅具有一般牙膏的功能,還具有獨特的防齲齒,抑菌消炎、止痛止血的功效,有的還具有良好的防止牙齒過敏的作用,已有多個國產的品牌在市面上銷售,如兩面針,冷酸靈,田七,云南白藥等,國外的高露潔、佳潔士等也緊跟潮流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草本概念牙膏。隨著整體科學的發展,對中草藥及中草藥提取物的認識不斷加深和相關研究不斷進展,中草藥牙膏所占的市場比重將會越來越大。
[0004]然而目前市 場上的中藥型牙膏中含有中草藥的成分比較單一,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藥用效果,但是需要長期使用才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因此需要開發一種含有復合中草藥成分的藥用效果更好的中草藥牙膏,來滿足市場的需要。
【發明內容】
[0005]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及其制備方法。
[0006]技術方案
一種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以重量組分計包括:石膏粉40-55份,純化水10-20份,植物精粹提取物5-20份,矯味劑1-10份,賦形劑1-10份,輔料5-15份;其中植物精粹提取物包括金銀花提取物1-10份,蒲公英提取物1-10份,銀杏葉提取物0.5-5份,靈芝提取物0.5-5份,三七超細粉1-10份;其中輔料為瓜爾膠、水玻璃、山梨醇、丙二醇、二氧化硅、尼泊爾甲酯或尼泊爾丙酯中的一種。
[0007]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石膏粉可以為325目。
[0008]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矯味劑可以為糖精、薄荷腦或薄荷香精。
[0009]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賦形劑可以為羧甲基纖維素或海藻酸鈉。
[0010]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金銀花提取物中綠原酸的含量可以為5%。
[0011]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蒲公英提取物的提取比例可以為10:1。
[0012]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靈芝提取物的提取比例可以為20:1。[0013]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三七超細粉粒徑可以為100-200目。
[0014]一種以上任一項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Cl)將植物精粹提取物置于預混器中進行混合,混合條件為常溫,20r/min,混合時間3min ;
(2)將其他組分中油溶性物料與水溶性物料按照配方比例分別進行預混,待制膏使
用;
(3)將預混后的物料加入到真空制膏機中進行制膏,制膏條件為真空度-0.085 ~-0.095MPa,膏料密度大于 1.58g/cm3,溫度 25-45°C, pH9 ;
(4)將制膏后的膏體進行灌裝并制管,得到成品牙膏。
[0015]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是一種添加了植物精粹提取物的中草藥功能性牙膏。與傳統中草藥牙膏所不同的是植物精粹牙膏由多個功效成分共同發揮作用,相比傳統單一的中草藥牙膏,具有更好的抑菌消炎止血止痛的作用。其主要成分有:金銀花提取物、蒲公英提取物、銀杏葉提取物、靈芝提取物以及三七超細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記載,幾味藥材分別具有以下功能:
1、三七,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
[0016]2、靈芝,補氣安神,止咳平喘,用于心神不寧,失眠心悸,肺虛咳喘,虛勞短氣,不思飲食。
[0017]3、銀杏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斂肺平喘,化濁降脂,用于淤血阻絡,胸痹心病,中風偏癱,肺虛咳喘,高脂血癥。
[0018]4、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用于療瘡腫毒,乳癰瘰疬,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0019]5、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熱發病。
[0020]五味藥材或提取物在一起互相協同,既可以擴大三七消腫止血的功效,又能同時發揮蒲公英和金銀花清熱解毒的功效,本方中靈芝的安神和銀杏葉的通絡作用也得到很好的利用,配合其他三味藥材的功效能夠更進一步的緩解使用者口腔問題。
[0021 ] 普遍的認為中藥藥效是由各個藥方組分協同作用的結果,尤其是在中藥復方中。本發明提供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中的植物精粹是由五味中藥材或提取物混合而成,其主要成分有黃酮類、生物堿類、萜類、多糖類等,組分在發揮各自功效的同時又會產生協同作用,擴大彼此的作用。其中黃酮類物質及萜類物質在抑菌,抗病毒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且不會產生耐藥性以及不良反應。本發明提供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中的植物精粹通過與細胞膜及細胞膜系統產生作用,迫使細胞通透性及滲透壓產生改變,從而使細菌細胞自身的組織結構發生降解,或使細胞遺傳物質發生突變,或使得細胞本身的代謝功能發生紊亂而致細胞消亡。其中三七皂苷類成分和金銀花中的黃酮類成分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已應用于眾多的中藥制劑中,銀杏葉提取物中的黃酮類成分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蒲公英有利于清熱去火,緩解口腔炎癥,預防牙周炎等的發生,靈芝中的三萜類成分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可以預防齲齒,使口腔清爽,去除牙菌斑等的功效。通過本配方制備的牙膏,具有口感清新功效確切的優點,且本發明所選用中藥配方均為提取物或超細粉,體現了傳統中藥的現代化實際應用,更加益于功效的發揮,同時也有利于牙膏膏體的制備。
[0022]目前常用的中藥牙膏多為單方成劑,本專利的牙膏中添加了復方中藥萃取精華,與傳統中藥牙膏相比,本方中的各位中藥提取物或中藥制劑發揮協同作用,使得具有療效更為顯著。同時本專利的牙膏采用在真空制膏,一步成膏法。與傳統的間歇法制膏和分步法制膏相比,可實現更好的程控操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時,該法使得牙膏中最為貴重的香料逸耗成本大大降低,有效減少了成本的損耗。
[0023]本發明提供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制備方法的整體步驟在真空狀態下完成,所制得的牙膏工藝衛生達標。工藝簡化,所需廠房面積小,便于現代化管理,是一條很適合中小型牙膏企業技術改造的路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本發明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的制備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實施例中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的制備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制備過程中使用的石膏粉粒徑為325目。
[0026]實施例1
【權利要求】
1.一種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組分計包括:石膏粉40-55份,純化水10-20份,植物精粹提取物5-20份,矯味劑1-10份,賦形劑1-10份,輔料5_15份;其中植物精粹提取物包括金銀花提取物1-10份,蒲公英提取物1-10份,銀杏葉提取物0.5-5份,靈芝提取物0.5-5份,三七超細粉1-10份;其中輔料為瓜爾膠、水玻璃、山梨醇、丙二醇、二氧化硅、尼泊爾甲酯或尼泊爾丙酯中的一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其特征在于,石膏粉為325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其特征在于,矯味劑為糖精、薄荷腦或薄荷香精。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其特征在于,賦形劑為羧甲基纖維素或海藻酸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其特征在于,金銀花提取物中綠原酸的含量為5%。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其特征在于,蒲公英提取物的提取比例為10:1。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其特征在于,靈芝提取物的提取比例為20:1。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其特征在于,三七超細粉粒徑為100-200 目。
9.一種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含有中藥植物精粹的牙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1)將植物精粹提取物置于預混器中進行混合,混合條件為常溫,20r/min,混合時間3min ; (2)將其他組分中油溶性物料與水溶性物料按照配方比例分別進行預混,待制膏使用; (3)將預混后的物料加入到真空制膏機中進行制膏,制膏條件為真空度-0.085 ~-0.095MPa,膏料密度大于 1.58g/cm3,溫度 25-45°C, pH9 ; (4)將制膏后的膏體進行灌裝并制管,得到成品牙膏。
【文檔編號】A61P31/02GK103893074SQ201410152163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6日
【發明者】馮鵬, 曹潔, 戴瑞, 張文萍, 陳素玲 申請人:南京中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