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覆膜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部分覆膜血管支架,包括裸支架和覆膜,所述裸支架的局部覆蓋有所述覆膜,所述覆膜占所述裸支架圓周表面積的1/2~3/4;在覆膜的中間水平線上設有至少一處第一不透X線標記點;在覆膜的左側邊緣、右側邊緣、上邊緣或下邊緣設有至少兩處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本發明將覆膜縱向覆蓋在裸支架上,在裸支架覆膜中間設置一處不透X線標記點,在覆膜邊緣設置兩處不透X線標記點,用以確定支架釋放的位置,保證了支架釋放后覆膜側覆蓋動脈瘤,而裸支架不會覆蓋分支血管。
【專利說明】部分覆膜血管支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覆膜支架,尤其涉及一種部分覆膜的血管支架。
【背景技術】
[0002]動脈瘤是一種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通常,動脈瘤是由于動脈血管壁在發生疾病、損傷的情況下或因先天性因素引起的血管壁局部變得薄弱,在承受血流沖擊下,該薄弱處的動脈血管壁向外突出,逐漸擴張,而形成如圓形、半圓形、橢圓形或梭形的囊狀膨大。動脈瘤會在血流的沖擊下不斷生長,壓迫周圍的器官或組織。并且由于血壓增高或其他因素可能引起動脈瘤破裂,發生急劇出血,從而可能產生生命危險。
[0003]動脈瘤可發生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是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通常是由于腦動脈血管壁的先天性缺陷和腦動脈腔內壓力增高引起的,多發于腦底動脈分叉處。
[0004]治療動脈瘤的傳統方法是外科手術。例如,對于顱內動脈瘤,采用開顱顯微外科手術。其一般采取夾閉方法,即,采用特制的動脈瘤夾,夾閉動脈瘤頸部,并保持載瘤動脈的通暢性。但這種方法對病人創傷大,對醫生操作要求高,而且有相當大的風險。
[0005]為了避免外科手術所存在的高風險的問題,目前主要采用微創傷血管內介入治療方法來治療動脈瘤。例如,采用支架封堵或彈簧圈、液體栓塞等。其中,采用覆膜支架治療動脈瘤效果顯著,其可有效且迅速地將動脈瘤壁與正常血液隔絕,改變瘤內的血流狀態,降低血流對瘤壁的沖擊損傷,促使血栓形成,加速血管病變部位內皮化。該方法對病人的創傷小,安全性高,且治療效果良好。
[0006]目前,用于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覆膜血管支架一般為全覆膜支架,是將動脈瘤用覆膜支架覆蓋,使瘤腔與管腔分離,促使瘤腔內形成血栓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當動脈瘤周圍有血管分支時,分支血管會被覆膜支架完全覆蓋,導致分支血管閉塞引起缺血等并發癥。
[0007]現有的另一種覆膜支架兩端為裸支架,可以避免植入覆膜支架時覆蓋動脈瘤兩端的分支血管,但是,當分支血管位于動脈瘤同一水平時,則該覆膜支架不能避免堵塞分支血管。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部分覆膜血管支架。
[0009]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部分覆膜血管支架,包括裸支架和覆膜,所述裸支架的局部覆蓋有所述覆膜,所述覆膜占所述裸支架圓周表面積的1/2~3/4 ;在覆膜的中間水平線上設有至少一處第一不透X線標記點;在覆膜的左側邊緣、右側邊緣、上邊緣或下邊緣設有至少兩處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
[0010]優選地,所述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為兩處,分別以所述中間水平線為中線對稱設在左側邊緣或右側邊緣。[0011]優選地,所述兩處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設在左側邊緣與上邊緣、下邊緣或右側邊緣與上邊緣、下邊緣的兩個交界處。
[0012]優選地,所述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為四處,并以兩處為一組,兩組分別設在所述左側邊緣和右側邊緣。
[0013]優選地,所述四處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設在左側邊緣、右側邊緣和覆膜上邊緣、下邊緣的交界處。
[0014]優選地,所述覆膜的上邊緣、下邊緣與所述裸支架的頂端、底端重合。
[0015]優選地,所述裸支架的頂端和/或底端部分裸露。
[0016]優選地,所述覆膜周向占所述裸支架圓周表面積的1/2。
[0017]優選地,所述覆膜周向占所述裸支架圓周表面積的3/4。
[0018]優選地,所述裸支架為Z型支架或網格支架。
[0019]優選地,所述覆膜為聚四乙烯膜。
[0020]本發明將覆膜縱向覆蓋在裸支架上,在裸支架覆膜中間設置一處不透X線標記點,在覆膜邊緣設置兩處不透X線標記點,用以確定支架釋放的位置。當動脈瘤同一水平有重要血管分支時,旋轉造影觀察動脈瘤與分支血管關系,將X線垂直于動脈瘤與血管分支連線,釋放支架時將不透X線標記點對齊動脈瘤與分支血管連線中點,保證支架釋放后覆膜側覆蓋動脈瘤,而裸支架不會覆蓋分支血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發明中裸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發明的正視圖;
[0023]圖3為本發明的側視圖;
[0024]圖4為本發明中裸支架覆蓋3/4覆膜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5為本發明中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位于覆膜左側邊緣的展開圖;
[0026]圖6為本發明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位于覆膜右側邊緣的展開圖;
[0027]圖7為本發明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位于覆膜上邊緣的展開圖;
[0028]圖8為本發明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位于覆膜下邊緣的展開圖;
[0029]圖9為本發明覆膜四個邊緣均設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的展開圖;
[0030]圖10為本發明覆膜位于裸支架中間位置的示意圖;
[0031]圖11為本發明覆膜下邊緣距裸支架底端有一定距離的示意圖;
[0032]圖12為本發明覆膜上邊緣距裸支架頂端有一定距離的示意圖;
[0033]圖13為本發明具體使用時的實施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4]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技術特征、發明目的與技術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35]如圖1、圖2和圖3所示為本發明中的一種部分覆膜血管支架10,包括裸支架20和覆膜30,本發明中的裸支架20為Z型支架或網格支架。本發明中以裸支架20為網格支架、覆膜30為聚四乙烯膜進行說明。[0036] 在裸支架20的局部覆蓋有所述覆膜30,覆膜30覆蓋在裸支架20的外表面或內表面,或者覆蓋內外表面雙層。覆膜30占所述裸支架20圓周表面積的1/2~3/4 ;并在覆膜30的中間水平線31上設有至少一處第一不透X線標記點40,該第一不透X線標記點40也可以位于覆膜30的中心位置。如圖5所示,在覆膜30的邊緣,包括左側邊緣32、右側邊緣33、上邊緣34和下邊緣35,為了與第一不透X線標記點40共同確定覆膜30的位置,在上述邊緣上設有至少兩處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41。
[0037]如圖5和圖6所示,本發明中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41為兩處時,該兩處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41分別以所述中間水平線31為中線對稱設在左側邊緣32或右側邊緣33的任意位置,也可以設在左側邊緣32與上邊緣34、下邊緣35或右側邊緣33與上邊緣34、下邊緣35的兩個交界處,即覆膜的四個角的位置,既可以標記覆膜邊緣也可以標記覆膜30的范圍。通過第一不透X線標記點40、與兩處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41確定裸支架20釋放的位置。
[0038]本發明中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41為四處時,并以兩處為一組,兩組分別設在所述左側邊緣32和右側邊緣33 ;或者將四處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41設在左側邊緣32、右側邊緣33和覆膜的上邊緣34、下邊緣35的交界處,參考圖9所示。
[0039]如圖7和圖8所示,另外本發明中左側邊緣32、右側邊緣33、上邊緣34和下邊緣35以其中一個邊緣設兩處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41,也可以進行邊緣組合設置,比如左側邊緣32分別和右側邊緣33、上邊緣34、下邊緣35其中之一搭配設置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41,或者四個邊緣均設置,只要能通過設置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41可以確定支架10的位置即可,如圖9。
[0040]本發明中的覆膜30主要是為了覆蓋動脈瘤50,使其完全隔絕瘤腔的同時以保持載瘤動脈的通暢。所以本發明中支架10—方面隔絕動脈瘤50,另一方面保證分支血管51的通暢。
[0041]如圖5至9所示,覆膜30覆蓋方式有多種,如上邊緣34、下邊緣35與所述裸支架20的頂端21、底端22重合,覆膜30沿裸支架20的周向進行覆蓋。或者覆膜30覆蓋在頂端21、底端22之間,使裸支架20部分裸露在外,使覆膜30沿裸支架20的周向進行覆蓋,如圖10所示。或者覆膜30與裸支架20的一端重合,另一端保持一定間隙,使裸支架20裸露,覆膜30沿裸支架20的周向進行覆蓋,如圖11和圖12所示。上述覆蓋方式,只要能使覆膜30覆蓋住動脈瘤50即可。
[0042]本發明中的覆膜部分占裸支架20圓周表面積1/2~3/4,實際使用中,當動脈瘤50橫向直徑與動脈管腔52周長之比小于1/3時,選擇1/2覆膜的支架;當其比值大于1/3小于1/2時,選擇3/4覆膜支架,如圖4所示。
[0043]所述覆膜30中的第一不透X線標記點31位于覆膜30橫向中點處,當覆膜邊緣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41與X線垂直時,第一不透X線標記點31處于X線最外側,便于辨識支架10的覆膜部分,以保證支架10的位置釋放正確。
[0044]如圖13所示,實際使用時,將第一不透X線標記點41對齊動脈瘤50與分支血管51中點處,釋放支架10后保證裸支架20覆蓋分支血管21,而覆膜30覆蓋動脈瘤50。
[0045]當動脈瘤50同一水平有重要血管分支51時,旋轉造影觀察動脈瘤50與分支血管51的關系,將X線垂直于動脈瘤50與血管分支51連線,釋放支架10時將第一不透X線標記點40對齊動脈瘤50與分支血管51連線中點,保證支架10釋放后覆膜30覆蓋動脈瘤50而裸支架20不會覆蓋分支血管51。
[0046]本發明將覆膜縱向覆蓋在裸支架上,在裸支架覆膜中間設置一處不透X線標記點,在覆膜邊緣設置兩處不透X線標記點,用以確定支架釋放的位置。當動脈瘤同一水平有重要血管分支時,旋轉造影觀察動脈瘤與分支血管關系,將X線垂直于動脈瘤與血管分支連線,釋放支架時將不透X線標記點對齊動脈瘤與分支血管連線中點,保證支架釋放后覆膜側覆蓋動脈瘤,而裸支架不會覆蓋分支血管。
[0047]綜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及修飾,皆應屬于本發明的技術范疇。
【權利要求】
1.部分覆膜血管支架,包括裸支架和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裸支架的局部覆蓋有所述覆膜,所述覆膜占所述裸支架圓周表面積的1/2~3/4 ;在覆膜的中間水平線上設有至少一處第一不透X線標記點;在覆膜的左側邊緣、右側邊緣、上邊緣或下邊緣設有至少兩處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部分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為兩處,分別以所述中間水平線為中線對稱設在左側邊緣或右側邊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部分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兩處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設在左側邊緣與上邊緣、下邊緣或右側邊緣與上邊緣、下邊緣的兩個交界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部分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為四處,并以兩處為一組,兩組分別設在所述左側邊緣和右側邊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部分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處第二不透X線標記點設在左側邊緣、右側邊緣和覆膜上邊緣、下邊緣的交界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部分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的上邊緣、下邊緣與所述裸支架的頂端、底端重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部分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裸支架的頂端和/或底端部分裸露。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部分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周向占所述裸支架圓周表面積的1/2。
9.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部分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周向占所述裸支架圓周表面積的3/4。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部分覆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裸支架為Z型支架或網格支架;所述覆膜為聚四乙烯膜。
【文檔編號】A61F2/07GK103989539SQ201410251137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8日
【發明者】高峰, 徐亞利 申請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