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鹿茸的炮制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鹿茸的炮制工藝,包括1)煎煮紅棗,過濾,得紅棗水;2)將鹿茸放入紅棗水中,浸泡,煮沸,然后取出鹿茸,將鹿茸瀝干;3)將瀝干的鹿茸干燥。本發明所述的方法可以有效解決鹿茸口感差、腥味重的問題,制成的鹿茸可直接用作飲片。實驗證明,與現有的除腥方法相比,本發明所述的本炮制方法簡便可行,可有效達到了除腥的效果,采用60-70℃浸潤以及快速微沸煮炸避免了鹿茸有效成分的丟失,同時紅棗具有健脾益胃、補氣養血,寧心安神的作用,紅棗與鹿茸相須為用,不僅改善了鹿茸的口感,達到了除腥效果,而且有利于鹿茸更好地發揮臨床療效,在中藥炮制工藝中尤其是鹿茸的炮制工藝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專利說明】一種鹿茸的炮制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材的炮制工藝,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去除鹿茸腥味的炮制工藝。
【背景技術】
[0002]鹿鸞是一種名貴中藥,取之于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馬鹿(C.Elaohus L)的尚未骨化的幼角,因此可以認為是一個天然的生長因子庫。古籍記載:鹿茸味甘、性溫,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生齒不老,溫腎壯陽,生精益血,強筋補髓。主治虛勞羸瘦,血虛眩暈,腰酸膝軟,陽痿早泄,傷久不愈,健腦,益智,生血,強身,接骨,改善性機能,促進創傷愈合制劑的配方以鹿茸為主。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鹿茸具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例如:心血管,神經系統;糖、脂、蛋白質代謝;免疫調節,抗炎,抗腫瘤,健腦,抗衰老等藥理作用。
[0003]但是目前鹿茸存在口感差,腥味重,服用不方便的問題,因此尋找一種改善鹿茸口感的炮制工藝勢在必行。
[0004]中國的草藥書籍《本經》中記載到,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而現代的藥理學則發現,紅棗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有機酸、維生素
A、維生素C、微量元素、多種氨基酸等營養成分。
[0005]基于上述缺陷,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利用紅棗炮制鹿茸,制備去腥鹿茸的方法。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鹿茸除腥的炮制方法。本發明所述的方法可以有效解決鹿茸口感差、腥味重的問題,制成的鹿茸可直接用作飲片。
[0007]本發明所述的鹿茸的炮制方法是采用紅棗水去除鹿茸的腥味。所述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0008]I)煎煮紅棗,過濾,得紅棗水;
[0009]2)將鹿茸放入紅棗水中,浸泡,煮沸,然后取出鹿茸,將鹿茸浙干;
[0010]3)將浙干的鹿茸干燥。
[0011]其中,步驟I)中,所述煎煮紅棗是稱取50-100重量份的紅棗或紅棗粉,加入重量為紅棗或紅棗粉重量35-40倍的水,煮沸25-35min ;優選水量為40倍的水,煮沸時間為30min ;
[0012]步驟2)中,所述的鹿鸞的用量是400-500重量份;
[0013]步驟2)中,所述的浸泡是將鹿茸置于紅棗水中,50-80°C保溫浸潤10-30min ;優選60-70°C保溫浸潤 20min ;
[0014]所述煮沸是將浸泡鹿茸的紅棗水加熱至開始沸騰,保持5-lOOs ;所述煮沸的次數可為1-3次,
[0015]優選煮沸2次;
[0016]所述煮沸如下進行:將浸泡鹿茸的紅棗水加熱至開始沸騰,保持15-20S ;取出鹿茸,除去紅棗水中的浮沫,然后再將鹿茸放入紅棗水中,加熱至開始沸騰,保持15-20秒,
[0017]步驟3)中,所述干燥可選用本領域常用的干燥方法,但為保證鹿茸的有效成分,可采用低溫干燥法,具體方法是將鹿茸置于通風干燥箱中50-60°C烘干4-6個小時。
[0018]本發明中所述的過濾可采用本領域常用的方法。
[0019]具體的說,本發明所述的鹿茸的炮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20]I)稱取50-100重量份的紅棗或紅棗粉,加入40倍的水,煮沸30min,過濾,得紅棗水;
[0021]2)將400-500份鹿茸飲片放入紅棗水中,60_70°C保溫浸潤20min,然后加熱至微沸,煮炸15-20秒,取出浙干水,除去水中的沫,再將其放入煮沸15-20秒,取出鹿茸片,浙干水;
[0022]3)將用棗水煮炸過的鹿茸片置于通風干燥箱中50_60°C烘干4_6個小時,即得。
[0023]本發明的方法可用于處理各種生鮮或干燥的鹿茸制品,優選鹿茸飲片。
[0024]實驗證明,與現有的除腥方法相比,本發明所述的本炮制方法簡便可行,可有效達到了除腥的效果,采用60-70°C浸潤以及快速微沸煮炸避免了鹿茸有效成分的丟失,同時紅棗具有健脾益胃、補氣養血,寧心安神的作用,紅棗與鹿茸相須為用,不僅改善了鹿茸的口感,達到了除腥效果,而且有利于鹿茸更好地發揮臨床療效,在中藥炮制工藝中尤其是鹿茸的炮制工藝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描述本發明,本發明的優點和特點將會隨著描述而更為清楚。但實施例僅是范例性的,并不對本發明的范圍構成任何限制。
[0026]如沒有指明,本實施例采用的方法均為本領域常用的方法,采用的設備均為本領域常用的設備。
[0027]評級使用儀器為電子鼻,將1g鹿茸置于棱長為16cm的立方體內底部,其余五個面正中內部各放置一個電子鼻傳感器組,然后密封立方體,待電子鼻的信號穩定不變時記錄,鹿茸腥味評判標準具體如下:評分I級腥味輕微;評分2級腥味較輕夾雜干擾氣味;評分3級腥味較重夾雜干擾性氣味;評分4級有強烈的腥味。最終結果為五個電子鼻所給評分的算術平均值,如果平均值不為整數,取其近似值作為腥味等級。
[0028]所述電子鼻主要由氣味取樣操作器、氣體傳感器陣列和信號處理系統三種功能器件組成。電子鼻識別氣味的主要機理是在陣列中的每個傳感器對被測氣體都有不同的靈敏度,例如,一號氣體可在某個傳感器上產生高響應,而對其他傳感器則是低響應,同樣,二號氣體產生高響應的傳感器對一號氣體則不敏感,歸根結底,整個傳感器陣列對不同氣體的響應圖案是不同的,正是這種區別,才使系統能根據傳感器的響應圖案來識別氣味。電子鼻主要由氣敏傳感器陣列、信號預處理和模式識別三部分組成。某種氣味呈現在一種活性材料的傳感器面前,傳感器將化學輸入轉換成電信號,由多個傳感器對一種氣味的響應便構成了傳感器陣列對該氣味的響應譜。顯然,氣味中的各種化學成分均會與敏感材料發生作用,所以這種響應譜為該氣味的廣譜響應譜。電子鼻正是利用各個氣敏器件對復雜成分氣體都有響應卻又互不相同這一特點,借助數據處理方法對多種氣味進行識別,從而對氣味質量進行分析與評定。
[0029]這種方法是從傳統的檢測方法中演化出來的,傳統的檢測方法是利用人鼻進行檢測:鹿茸腥味評判標準同上,具體如下:評分I級腥味輕微;評分2級腥味較輕夾雜干擾氣味;評分3級腥味較重夾雜干擾性氣味;評分4級有強烈的腥味。評級最終結果為五個評級人員所給評分的算術平均值,如果平均值不為整數,取其近似值作為腥味等級。
[0030]實施例1鹿茸除腥工藝炮制工藝的篩選
[0031]為了篩選鹿茸的除腥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的炮制工藝的篩選實驗,實驗方法和過程如下,見表I ;實驗結果見表2:
[0032]表I鹿茸除腥炮制方法
[0033]
除腥實驗^實驗方法及過程實驗I1.稱取1g生姜,20g冰糖,加入1500ml水煮30min,過濾得生姜水;
生姜冰糖2.將50g鹿茸飲片在生姜水中60TJ保溫浸潤20min ;
_腥$1& 3將水加熱至微沸煮15-20S,取出瀝干,再次煮沸1.5-20S,取出瀝干;
__4.置于通風干燥箱中60°C烘干4-6h。_
實驗2丨.稱取1g紅棗粉,加入1500ml水煮30min,將棗粉過濾得紅棗水。
紅棗除腥2.將50S鹿S飲片在紅専水中60Γ保溫浸潤20mino
實驗'3.將水加熱至微沸煮15-20S,取出瀝干,再次煮沸15-20S ,取出瀝干。
__4.置于通風干燥箱中00°C供干6h0_
實驗31.將丨OOOmL水煮沸,將50g鹿茸飲片在60Γ溫水中浸潤20min。
水煮炸除2.將水加熱至微沸煮15-20s ,取出)歷干,再次煮沸15-20s,取出游干。
腥實驗 3.置于通風干燥箱中60°C烘干4-6h。_
[0034]
實驗41.取醋酸7niL加入100mL水中煮沸。
醋酸除腥2.將50S鹿_首置于冷卻至60Γ的醋酸溶液中溫浸20min。
實驗 3.將水加熱至微沸煮15-20s,取出瀝干,再次煮沸15-20s,取出瀝干。__4.置于通風干燥箱中(30°C供干4-6h0_
[0035]表2不同炮制工藝鹿茸質量及蛋白質含量對比
[0036]
I炮制前質量(g)I炮制后質量(g)I蛋白質含量(%)I腥味輕-重(1-4)
生姜冰糖炮制 50.0048.5356737%3
紅棗除腥炮制 50.0052.3658.43%2
水煮炸炮制 50.0047.6856.12%4
醋酸除腥炮制 50.0044.9752.74%I
[0037]實驗結果與分析:上述四種方法比較,紅棗除腥效果比較好且能保持鹿茸飲片不受損,優于水煮和生姜冰糖水煮效果,醋酸對鹿茸性狀的損傷較大。在傳統上鹿茸除血常采用煮炸的方法,本種鹿茸的除腥工藝迅速煮炸有效成分損失少,且紅棗具有健脾益胃、補氣養血,寧心安神的作用,紅棗與鹿茸相須為用,不僅改善了鹿茸的口感達到了除腥效果而且有利于鹿茸更好地發揮臨床療效。
[0038]實施例2鹿茸的除腥炮制方法
[0039]按照下述方法對鹿茸飲片進行除腥炮制:
[0040](I)稱取10g紅棗粉,加入4000mL水,煮沸30min,過濾,得紅棗水;
[0041](2)將500g鹿茸飲片放入紅棗水中,70°C保溫浸潤20min,然后加熱至微沸,煮炸20秒,取出浙干水,除去水中的沫,再將其放入煮沸15秒,取出鹿茸片,浙干水;
[0042](3)將用棗水煮炸過的鹿茸片置于通風干燥箱中55°C烘干6個小時,即得可食用的鹿茸片。
[0043]炮制前后鹿茸質量、蛋白質含量及性狀
[0044]
炮制前質量(g ) I炮制后質量(g ) I蛋白質含量I5S
___(_%)__
500.00__502.13__58-54%__鹿茸片性狀保持良好,腥味減輕
[0045]實施例3鹿茸的除腥炮制方法
[0046]按照下述方法對鹿茸飲片進行除腥炮制:
[0047](I)稱取50g紅棗,加入2000mL水,煮沸30min,過濾,得紅棗水;
[0048](2)將500g鹿茸飲片放入紅棗水中,70°C保溫浸潤20min,然后加熱至微沸,煮炸15秒,取出浙干水,除去水中的沫,再將其放入煮沸20秒,取出鹿茸片,浙干水;
[0049](3)將用棗水煮炸過的鹿茸片置于通風干燥箱中55°C烘干6個小時,即得可食用的鹿茸片。
[0050]炮制前后鹿茸質量、蛋白質含量及性狀
[0051]
炮制前質量(g )炮制后質量(g )蛋白質含量性狀
___(_%)__
500.00504.5659-12%鹿茸片性狀保持良好,腥味減輕
[0052]實施例4鹿茸的除腥炮制方法
[0053]按照下述方法對鹿茸飲片進行除腥炮制:
[0054](I)稱取50g紅棗,加入2000mL水,煮沸30min,過濾,得紅棗水;
[0055](2)將400g鹿茸飲片放入紅棗水中,80°C保溫浸潤lOmin,然后加熱至微沸,煮炸40秒,取出浙干水;
[0056](3)將用棗水煮炸過的鹿茸片置于通風干燥箱中60°C烘干4個小時,即得可食用的鹿茸片。
[0057]炮制前后鹿茸質量、蛋白質含量及性狀
[0058]
炮制前質量(g )炮制后質量(g )蛋白質含量性狀
___(_%)__
400 00404.135(λ24%鹿茸片性狀保持良好,腥味減輕
[0059]實施例5鹿茸的除腥炮制方法
[0060]按照下述方法對鹿茸飲片進行除腥炮制:
[0061](I)稱取80g紅棗,加入3200mL水,煮沸30min,過濾,得紅棗水;
[0062](2)將400g鹿茸飲片放入紅棗水中,55°C保溫浸潤30min,然后加熱至微沸,煮炸60秒,取出浙干水,除去水中的沫,再將其放入煮沸20秒,取出鹿茸片,浙干水,再除去水中的沫,再將其放入煮沸5秒,取出鹿茸片,浙干水;
[0063](3)將用棗水煮炸過的鹿茸片置于通風干燥箱中50°C烘干6個小時,即得可食用的鹿茸片。
[0064]炮制前后鹿茸質量、蛋白質含量及性狀
[0065]
炮制前質量(g )炮制后質量(g )蛋白質含量性狀
___m__
400 00_403/45__58-38%__鹿茸片性狀保持良好,腥味減輕
[0066]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的是,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下可以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細節和形式進行修改或替換,但這些修改和替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鹿茸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1)煎煮紅棗,過濾,得紅棗水; 2)將鹿茸放入紅棗水中,浸泡,煮沸,然后取出鹿茸,將鹿茸浙干; 3)將浙干的鹿茸干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所述煎煮紅棗是稱取50-100重量份的紅棗或紅棗粉,加入重量為紅棗或紅棗粉重量35-40倍的水,煮沸25_35min0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鹿茸的用量是400-500重量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浸泡是將鹿茸置于紅棗水中,50-80°C保溫浸潤10-30min。
5.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的浸泡是將鹿茸置于紅棗水中,60-70 V保溫浸潤20min。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煮沸是將浸泡鹿茸的紅棗水加熱至開始沸騰,保持5-lOOs。
7.如權利要求1或6所述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煮沸的次數為1-3次。
8.如權利要求1、6或7所述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煮沸如下進行:將浸泡鹿茸的紅棗水加熱至開始沸騰,保持15-20S ;取出鹿茸,除去紅棗水中的浮沫,然后再將鹿茸放入紅棗水中,加熱至開始沸騰,保持15-20秒。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干燥采用低溫干燥法;優選將鹿茸置于通風干燥箱中50-60°C烘干4-6個小時。
10.如權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炮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稱取50-100份紅棗或紅棗粉,加入40倍的水,煮沸30min,過濾,得紅棗水; 2)將400-500份鹿茸飲片放入紅棗水中,60-70°C保溫浸潤20min,然后加熱至微沸,煮炸15-20秒,取出浙干水,除去水中的沫,再將其放入煮沸15-20秒,取出鹿茸片,浙干水; 3)將用棗水煮炸過的鹿茸片置于通風干燥箱中50-60°C烘干4-6個小時,即得。
【文檔編號】A61K35/32GK104127440SQ201410304843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30日
【發明者】秦玉峰, 周祥山, 王東亮, 汝文文, 孫陽恩, 鈐莉妍 申請人: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