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心脈瘀阻證型心律失常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瘀阻心脈證型心律失常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瓜蔞35份、薤白35份、黨參35份、丹參35份、川芎35份、紅花35份、灸甘草40份、桂枝25份、蘇木20份、月見草油2份、莪術10份、桃仁10份、五靈脂15份、劉寄奴10份、人參15份、凍干海參8份、龍眼肉20份。本發明的中藥在溫補心陽、調理各臟腑的生理機能的基礎上,著重活血化瘀、溫經通脈、理氣通絡,通過調整氣血陰陽,恢復心臟功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多年來,通過對60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達95%。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心脈瘀阻證型心律失常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用于治療瘀阻心脈證型心律失常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心律失常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常見心血管疾病,屬中醫學“心悸”、“怔忡”范疇,見于各種心血管疾病,可影響血液循環,誘發和加重心功能不全,甚者可致死亡。本病主要病機是心氣不能主血脈,血脈運行失暢所致。目前緩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療主要有西藥、安置人工心臟起搏器及中醫藥治療。中醫藥治療的療效關鍵是辨證論治,而證候是治療的基礎和前提。目前,抗心律失常西藥的共同之處是既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時使用不當又可使患者心律失常加重或誘發新的心律失常,因此給臨床用藥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中醫藥在治療心律失常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辨證論治是中醫藥治療取得確切療效的關鍵,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中醫藥的治療提出了更高要求,結合辨病用藥更為準確。因而近年來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治療心律失常已成為眾多學者的共識。臨床上心律失常,常分為心脈瘀阻證型、心血不足證型、水飲凌心證型、痰火擾心證型、陰虛火旺證型、心虛膽怯證型等,目前,可用于治療心脈瘀阻證型心律失常的中藥,雖然具有一定的療效,但還存在著療效低等缺陷。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治療瘀阻心脈證型心律失常的中藥,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地治愈瘀阻心脈證型心律失常的目的。
[0004]為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瘀阻心脈證型心律失常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
瓜萎35份、薤白35份、黨參35份、丹參35份、川彎35份、紅花35份、灸甘草40份、桂枝25份、蘇木20份、月見草油2份、莪術10份、桃仁10份、五靈脂15份、劉寄奴10份、人參15份、凍干海參8份、龍眼肉20份。
[0005]本發明配方中所涉及到的各種藥材的來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瓜萎【來源】本品為葫蘆科植物括樓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雙邊括樓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味】甘、微苦、寒。【歸經】歸肺、胃、大腸經。【功能主治】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燥滑腸。用于肺熱咳嗽,痰濁黃稠,胸痹心痛,結胸痞滿,乳癰,肺癰,腸癰腫痛,大便秘結。
[0006]薤白【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或薤Alliumchinensis G.Don的干燥鱗莖。【性味】辛、苦,溫。【歸經】歸肺、胃、大腸經。【功能主治】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用于胸痹疼痛,痰飲咳喘,泄痢后重。
[0007]黨參【來源】本品為桔梗科植物黨參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黨參(西黨參)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 (Nannf.) L.T.Shen 或川黨參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性味】甘,平。
[0008]【歸經】歸脾、肺經。【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
[0009]南丹參【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南丹參的根。【性味】味苦;性微寒。【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主治胸痹絞痛;心煩;心悸;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后瘀滯腹痛;崩漏;肚脾腫大;關節痛;沛氣痛;瘡腫。
[0010]川彎【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彎Ligusticum chuanx1ng Hort.(或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干燥根莖。【性味】辛,溫。【歸經】歸肝、膽、心包經。【功能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0011]紅花【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性味】辛,溫。【歸經】歸心、肝經。【功能主治】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用于經閉,痛經,惡露不行,癥瘕痞塊,跌撲損傷,瘡瘍腫痛。
[0012]灸甘草【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 lata Bat.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炮制:取凈甘草片,照蜜炙法,炒至黃色至深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晾涼即可。【性味】甘,平。【歸經】歸心、肺、脾、胃經。【功能主治】補脾和胃,益氣復脈,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脈結代,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0013]桂枝【來源】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性味】辛、甘,溫。【歸經】歸心、肺、膀胱經。【功能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0014]蘇木【來源】本品為豆科云實屬植物蘇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性味】甘、咸,平。【歸經】歸心、肝、脾經。【功能主治】行血祛瘀,消腫止痛。用于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胸腹刺痛,外傷腫痛。
[0015]桃仁【來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或山桃Prunusdavidiana (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種子。【性味】苦、甘,平。【歸經】歸心、肝、大腸經。【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用于經閉,痛經,癥瘕痞塊,跌撲損傷,腸燥便秘。
[0016]五靈脂【來源】為I吾鼠科動物橙足騎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或飛鼠科動物小飛鼠Pteromys volans L.的干燥糞便。【性味】甘,溫。【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經,血瘀經閉,產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0017]月見草油【來源】為柳葉菜科植物月見草的根。【性味】味苦;微辛;微甘;性平。【功能主治】活血通絡;息風平肝;消腫斂瘡。主胸痹心痛;中風偏癱;虛風內動;小兒多動;風濕麻痛;腹痛泄瀉;痛經;狐惑;瘡瘍;濕疹。
[0018]莪術【來源】為姜科植物莪術、廣西莪術和溫郁金的根莖。【性味】味辛;苦;性溫。【歸經】歸肝、脾經。【功能主治】行氣破血;消積止痛。主血氣心痛;飲食積滯;脘腹脹痛;血滯經閉;痛經;癥瘕瘤痞塊;跌打損傷。
[0019]劉寄奴【來源】為菊科植物奇蒿的帶花全草。【性味】味辛;微苦;性溫。【歸經】歸心;肝;脾經。【功能主治】破瘀通經;止血消腫;消食化積。主經閉;‘痛經;產后瘀滯腹痛;惡露不盡,癥瘕;跌打損傷;金瘡出血;風濕痹痛;便血;尿血;癰瘡腫毒;燙傷;食積腹痛;泄瀉痢疾
人參【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性味】甘、微苦,平。【歸經】歸脾、肺、心經。【功能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目民,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0020]凍干海參【來源】藥材基源:為刺參科動物刺參、綠刺參、化刺參的全體。炮制:將海參洗凈,采用常規方法用凍干機凍干即可。【性味】味甘;咸;性平。【歸經】腎;肺經。【功能主治】補腎益精;養血潤燥;止血。主精血虧損;虛弱勞怯;陽痿;夢遺;腸燥便秘;肺虛咳嗽咯血,腸風便血,外傷出血。
[0021]龍眼肉【來源】本品為無患子科龍眼屬植物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假種皮。【性味】甘,溫。【歸經】歸心、脾經。【功能主治】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用于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
[0022]緩慢型的心脈瘀阻證型心律失常為臨床常見病,是以心率緩慢、心室率低于60次/min為特征的一類心律失常,臨床常見于竇性心動過緩、竇房傳導阻滯、房內傳導阻滯、室內傳導阻滯、室上性和室性逸搏、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等。以心悸、氣短、胸悶、頭暈甚至昏厥等癥狀為主,而其脈證均見遲緩,屬于遲脈、結脈等范疇。其常見病因為外邪(如風、寒、暑、濕、燥、火或厲氣等)的侵襲,長期精神刺激或精神創傷,飲食失節或嗜好煙酒等刺激物品以及外傷、燒傷、中毒等。皆因陽不勝陰,氣虛、血瘀所致。心陽的主要作用是鼓動心臟搏動,溫運血脈循行;腎陽為諸陽之本,對人體各個臟腑的生理活動起著溫煦推動的作用,因此心腎陽氣的盛衰,直接影響心率的快慢、血脈的盈虧和脈象的虛實。遲脈是本病常有的脈象,心陽不足導致心脈瘀阻;因腎陽虛衰,損及腎陰而成陰陽兩虛;心腎陽虛,損及脾陽,脾失健運,濕聚痰阻,氣血瘀滯;脾為后天之本,脾虛陽衰,氣血生化乏源,則心腎氣陽愈虛。臨床常見本虛標實,虛實兼夾。本虛為氣血陰陽虧虛,心脈不榮,血脈不得充盈,鼓動無力,脈氣失于連續;標實則為血瘀,脈道痹阻不暢,心脈澀滯,搏動循行失常。故在治療上須采用標本同治。治本以溫陽為主,本發明的中藥在溫補心陽、調理各臟腑的生理機能的基礎上,著重活血化瘀、溫經通脈、理氣通絡,通過調整氣血陰陽,恢復心臟功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多年來,通過對60例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達95%。
[0023]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資料
發明人2006年6月-2013年3月間共收集了 60例心脈瘀阻證型心律失常的門診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38-67歲,病情2個月至I年。在發病上,性別無明顯差異。
[0024]2、試驗方法
患者口服本發明按照具體實施例1制得的膠囊,早、中、晚各一次。療程二個月。
[0025]3、療效標準及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痊愈:心脈瘀阻證型心律失常的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隨訪半年內不復發。顯效:心脈瘀阻證型心律失常的臨床癥狀基本改善,病情得到控制。有效:心脈瘀阻證型心律失常的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無效:心脈瘀阻證型心律失常的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或加重。
[0026]3.2治療統計結果見表1。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瘀阻心脈證型心律失常的中藥,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的:瓜萎35份、薤白35份、黨參35份、丹參35份、川彎35份、紅花35份、灸甘草40份、桂枝25份、蘇木20份、月見草油2份、莪術10份、桃仁10份、五靈脂15份、劉寄奴10份、人參15份、凍干海參8份、龍眼肉20份。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4162099SQ201410348047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2日
【發明者】孫麗 申請人:煙臺瑞智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