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濕寒型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濕寒型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治療效果差、不能根治的問題。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艾葉3-8份、丁香1-3份、肉桂5-10份、吳茱萸1-3份、蒼耳子0.5-2份、厚樸1-3份、茵陳2-4份、蒲公英1-3份、桂枝3-8份、川楝子1-3份、陳皮5-10份、姜黃3-8份、女貞子5-10份、黑芝麻8-12份、墨旱蓮5-10份、牛膝5-9份、桑寄生3-9份、五加皮8-12份、絡石藤1-5份。本發明適合濕寒型坐骨神經痛患者服用。
【專利說明】治療濕寒型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濕寒型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坐骨神經痛是指沿坐骨神經分布區域,以臀部、大腿后側、小腿后外側,足背外側 為主的放射性疼痛。坐骨神經病多見于中老年男子,以單側較多,起病急驟,首先感到下背 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或者在發病前數周,在走路和運動時,下肢有短暫的疼痛,以后逐步 加重而發展為劇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髖部開始,向下沿大腿后側,胭窩,小腿外側和 足背擴散,在持續性疼痛的基礎上有一陣陣加劇的燒灼樣或者針刺樣疼痛,夜間更嚴重。
[0003] 由寒濕侵襲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多因久居嚴寒之地,缺乏必要防寒措施,或因沖風 冒雨,水中作業,日積月累而致寒濕之邪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寒濕均為陰 邪,寒主收引,濕性粘滯,故本病腰腿痙攣疼痛,難以屈伸,多麻木發涼,易反復發作,病情纏 綿。
[0004] 目前臨床上治療濕寒型坐骨神經痛的方法相對保守,一般采用針灸療法、推拿療 法、食療法,能夠暫時緩解患者的疼痛,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根治,效果不能令人滿 〇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濕寒型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針對寒濕侵襲 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具有起效快、療效確切、治愈率高、愈后不復發的優點。
[0006] 所述的治療濕寒型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艾 葉3-8份、丁香1-3份、肉桂5-10份、吳茱萸1-3份、蒼耳子0. 5-2份、厚樸1-3份、茵陳2-4 份、蒲公英1-3份、桂枝3-8份、川楝子1-3份、陳皮5-10份、姜黃3-8份、女貞子5-10份、黑 芝麻8-12份、墨旱蓮5-10份、牛膝5-9份、桑寄生3-9份、五加皮8-12份、絡石藤1-5份。
[0007] 所述的治療濕寒型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艾 葉5份、丁香2份、肉桂8份、吳茱萸2份、蒼耳子1份、厚樸2份、茵陳3份、蒲公英2份、桂 枝5份、川楝子2份、陳皮8份、姜黃5份、女貞子8份、黑芝麻10份、墨旱蓮8份、牛膝7份、 桑寄生6份、五加皮10份、絡石藤3份。
[0008] 單劑藥量:艾葉3_8g、丁香l_3g、肉桂5-10g、吳茱萸l_3g、蒼耳子0. 5_2g、厚 樸l-3g、茵陳2-4g、蒲公英l-3g、桂枝3-8g、川楝子l-3g、陳皮5-10g、姜黃3-8g、女貞子 5-10g、黑芝麻8-12g、墨旱蓮5-10g、牛膝5-9g、桑寄生3-9g、五加皮8-12g、絡石藤l-5g。
[0009]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煎煮一次,飯后服用。
[0010] 各中藥的作用機理:
[0011] 艾葉:辛、苦,溫;有小毒。歸肝、脾、腎經。功能與主治: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用 于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
[0012] 丁香:辛,溫。歸脾、胃、肺、腎經。功能與主治: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用于脾胃虛 寒,呃逆嘔吐,食少吐瀉,心腹冷痛,腎虛陽痿。
[0013] 肉桂:性大熱,味辛、甘。功能主治: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用 于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經閉、痛經。
[0014] 吳茱萸:性味性熱,味辛、苦。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用于頭 痛、疝痛、腳氣、痛經、脘腹脹痛、嘔吐吞酸、口瘡。
[0015] 蒼耳子:辛、苦,溫;有毒。歸肺經。功能與主治:散風濕,通鼻竅。用于風寒頭痛, 鼻淵流涕,風疹瘙癢,濕痹拘攣。
[0016] 厚樸: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功能與主治: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于濕 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0017] 茵陳: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功能與主治:清濕熱,退黃疸。用于黃疸尿 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0018] 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用于乳癰、瘰 疬、疔瘡腫毒、咽痛、肺癰、腸癰、目赤、濕熱黃疸、熱淋澀痛。
[0019] 桂枝: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功能與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 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0020] 川楝子:苦,寒;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功能與主治:舒肝行氣止痛,驅蟲。 用于胸脅、脘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
[0021] 陳皮:苦、辛,溫。歸肺、脾經。功能與主治: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用于胸脘脹滿, 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0022] 姜黃:功能主治:行氣破瘀,通經止痛。用于胸脅刺痛、經閉、癥瘕、風濕肩臂疼痛、 跌撲腫痛。
[0023] 女貞子:甘、苦,涼。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滋補肝腎,明目烏發。用于眩暈耳 鳴,腰膝酸軟,須發早白,目暗不明。
[0024] 黑芝麻:甘,平。歸肝、腎、大腸經。功能與主治: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用于頭 暈眼花,耳嗚耳聾,須發早白,病后脫發,腸燥便秘。
[0025] 墨旱蓮:甘、酸,寒。歸腎、肝經。功能與主治:滋補肝腎,涼血止血。用于牙齒松 動,須發早白,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陰虛血熱、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傷出血。
[0026] 牛膝:苦、酸,平。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 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閉瘕,肝陽眩暈。
[0027] 桑寄生:苦、甘,平。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安胎元。用 于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癥。
[0028] 五加皮:辛、苦,溫。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用于風濕 痹痛,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體虛乏力,水腫,腳氣。
[0029] 絡石藤:苦、甘,微寒。歸肝、肺、胃經。功能與主治:補肺,養陰,活絡,止血。用于 氣陰雙虧,煩熱口渴,虛勞咳嗽,跌撲損傷,關節疼痛,咳血,吐血,外傷出血。
[003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1] 本發明針對寒濕侵襲引起的坐骨神經痛合理用藥,安全無毒副作用,各中藥協同 作用具有散寒逐濕、祛風止痛、滋腎養肝、活血通絡的功效,起效快、療效確切、治愈率高,治 愈后不復發。本發明適合由寒濕侵襲引起的坐骨神經痛患者服用。
[0032] 下面結合臨床試驗和典型病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33] 臨床試驗
[0034] 1、臨床資料:
[0035] 隨機選取2007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間前來就診的由寒濕侵襲引起的坐骨神 經痛患者200名,多因久居嚴寒之地,缺乏必要防寒措施,或因沖風冒雨,水中作業而致。
[0036] 2、治療方法:
[0037] 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煎煮一次,飯后服用。服藥期間戒煙控酒、忌食辛辣。15 天一個療程,服用3個療程。
[0038] 3、療效標準:
[0039] 基本痊愈: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觀察一年以上未復發者。
[0040] 顯效: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在明顯誘因受寒后感患肢酸困、微痛,半年以上未復 發者。
[0041] 有效: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但仍有發作者。
[0042] 無效:癥狀及體征略有改善但仍反復發作或未見好轉者。
[0043] 4、治療結果:
[0044] 就診的濕寒型坐骨神經痛患者200名,134名患者基本痊愈,占67%,39人顯效,有 效12人,無效15人。總治愈率67%,有效率92. 5%。
[0045] 典型比例
[0046] 病例 1
[0047] 劉某,男,52歲,由于長期水中作業導致腰腿疼痛,行動不便,陰雨天加重,臨床診 斷為濕寒型坐骨神經痛,服用本發明藥物1個療程后,腰腿疼痛,難以屈伸,麻木發涼等癥 狀明顯減輕,用藥3個療程后,各癥狀全部消失。隨訪一年未復發。
[0048] 病例 2
[0049] 譚某,女,49歲,因久居潮濕之地導致腰腿后側放射性疼痛,遇寒加劇,常感局部寒 冷,夜晚癥狀加重,遇熱癥狀減輕,臨床診斷為濕寒型坐骨神經痛,服用本發明藥物3個療 程后,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隨訪一年未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0050]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51] 實施例1
[0052] 所述的治療濕寒型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艾 葉3份、丁香1份、肉桂5份、吳茱萸1份、蒼耳子0. 5份、厚樸1份、茵陳2份、蒲公英1份、 桂枝3份、川楝子1份、陳皮5份、姜黃3份、女貞子5份、黑芝麻8份、墨旱蓮5份、牛膝5 份、桑寄生3份、五加皮8份、絡石藤1份。
[0053] 實施例2
[0054] 所述的治療濕寒型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艾 葉8份、丁香3份、肉桂10份、吳茱萸3份、蒼耳子2份、厚樸3份、茵陳4份、蒲公英3份、 桂枝8份、川楝子3份、陳皮10份、姜黃8份、女貞子10份、黑芝麻12份、墨旱蓮10份、牛 膝9份、桑寄生9份、五加皮12份、絡石藤5份。
[0055] 實施例3
[0056] 所述的治療濕寒型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艾 葉5份、丁香2份、肉桂8份、吳茱萸2份、蒼耳子1份、厚樸2份、茵陳3份、蒲公英2份、桂 枝5份、川楝子2份、陳皮8份、姜黃5份、女貞子8份、黑芝麻10份、墨旱蓮8份、牛膝7份、 桑寄生6份、五加皮10份、絡石藤3份。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濕寒型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 組成:艾葉3-8份、丁香1-3份、肉桂5-10份、吳茱萸1-3份、蒼耳子0. 5-2份、厚樸1-3份、 茵陳2-4份、蒲公英1-3份、桂枝3-8份、川楝子1-3份、陳皮5-10份、姜黃3-8份、女貞子 5-10份、黑芝麻8-12份、墨旱蓮5-10份、牛膝5-9份、桑寄生3-9份、五加皮8-12份、絡石 藤1-5份。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濕寒型坐骨神經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 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艾葉5份、丁香2份、肉桂8份、吳茱萸2份、蒼耳子1份、厚樸2份、 茵陳3份、蒲公英2份、桂枝5份、川楝子2份、陳皮8份、姜黃5份、女貞子8份、黑芝麻10 份、墨旱蓮8份、牛膝7份、桑寄生6份、五加皮10份、絡石藤3份。
【文檔編號】A61P25/02GK104147512SQ201410369613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0日
【發明者】樊繼緒 申請人:樊繼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