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慢性腸胃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藥物配方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慢性腸胃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藥制成:火索麻8~12%,三顆針6~9%,石香葇5~7%,山雞椒5~8%,樟樹根4~7%,雞矢藤4~6%,莪術3~5%,紅苕藤4~6%,凌霄花5~7%,金錢草3~5%,使君子4~6%,石胡荽4~6%,吊白葉4~6%,穿心蓮3~5%,葉底珠3~6%,白丑4~6%,麗春花2~5%,榼藤4~6%,白首烏5~7%,將上述19味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本發明具有疏肝養血、益胃補腎、行滯消脹、清熱化濕之功效,對治療慢性胃腸炎療效顯著,作用可靠,且選用藥材配伍相得益彰,配制簡便,成本低廉,無任何毒副作用,可廣泛應用于慢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
【專利說明】治療慢性腸胃炎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慢性腸胃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 眾所周知,慢性胃腸炎是胃黏膜和腸黏膜發炎。最常見的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 性萎縮性胃炎,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食欲減退、上腹部不適和隱痛、噯氣、泛酸、惡心、嘔吐等。 常伴隨消化系統其他癥狀,如胃部疼痛和飽脹感,尤其在飯后癥狀加重,而空腹時比較舒 適,每次進食量雖不多,卻覺得過飽而不適,常伴有噯氣、反酸、燒心、惡心嘔吐、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等現象;由于進食少、消化不良,可產生營養不良、消瘦,貧血和虛弱,一些病人還 伴有神經系統癥狀如精神緊張、心情煩躁、失眠、心悸、健忘等,這些現象反過來又可加重慢 性胃炎的胃部癥狀,形成惡性循環,使病情復雜,不易治愈。
[0003] 目前,治療慢性胃腸炎主要以西藥為主,西藥多是化學合成物或者提取物,如羅紅 霉素等,雖有一定的療效,但通常都會伴有一定的副作用。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慢性腸胃 炎的中藥,具有疏肝養血、益胃補腎、行滯消脹、清熱化濕之功效,對治療慢性胃腸炎療效顯 著,作用可靠,且選用藥材配伍相得益彰,配制簡便,成本低廉,無任何毒副作用,可廣泛應 用于慢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
[0005]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慢性腸胃炎的中藥,其特 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藥制成:火索麻8?12%,三顆針6?9%,石香菓5? 7%,山雞椒5?8%,樟樹根4?7%,雞矢藤4?6%,莪術3?5%,紅苕藤4?6%,凌霄 花5?7%,金錢草3?5%,使君子4?6%,石胡荽4?6%,吊白葉4?6%,穿心蓮3? 5%,葉底珠3?6%,白丑4?6%,麗春花2?5%,榼藤4?6%,白首烏5?7%,將上述 19味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
[0006]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疏肝養血、益胃補腎、行滯消脹、清熱化濕之功效,對治 療慢性胃腸炎療效顯著,作用可靠,且選用藥材配伍相得益彰,配制簡便,成本低廉,無任何 毒副作用,可廣泛應用于慢性胃腸炎的臨床治療。
【具體實施方式】
[0007]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0008] 實施例1 :
[0009] 采用火索麻、三顆針、石香菓、山雞椒、樟樹根、雞矢藤、莪術、紅苕藤、凌霄花、金錢 草、使君子、石胡荽、吊白葉、穿心蓮、葉底珠、白丑、麗春花、榼藤、白首烏為原料制備而成。 其組分(重量% )每付為火索麻9. 9、三顆針6. 5、石香菓6. 2、山雞椒6. 1、樟樹根5. 5、雞矢 藤5. 5、莪術3. 3、紅苕藤4. 9、凌霄花5. 5、金錢草3. 4、使君子5. 1、石胡荽4. 9、吊白葉5. 1、 穿心蓮3. 8、葉底珠4. 4、白丑5. I、麗春花3. 2、榼藤5. 5、白首烏6. 1。取上述19種原料總 重量為181克,在室溫下將19種中草藥加水至800?1000ml,浸泡3?5分鐘,然后用武火 煮沸文火煎熬90?100分鐘左右,去渣得濾液200ml,藥渣再加水250?300ml,煎熬30? 40分鐘,去渣得濾液100ml,共得300ml左右藥汁,即制得本發明的中藥湯劑。裝入無菌玻 璃瓶內,密封瓶蓋備用,每日1劑分2次口服,每次空腹口服150ml左右,服用后臨床癥狀體 征消失。
[0010] 本發明火索麻主慢性胃炎,胃潰瘍,腸梗阻,腸炎腹瀉,解表,理氣止痛;三顆針清 熱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赤痢,吐血勞傷,咽喉腫痛,腹瀉,齒痛,耳心痛,跌打損傷紅腫; 石香菓祛暑,活血,理氣,化濕。治夏月感冒,中暑嘔惡,腹痛泄瀉,跌打瘀痛,濕疹,癤腫,共 為君藥;山雞椒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之效、治水瀉腹痛、消化不良,胸腹脹;樟樹根理氣活 血,除風濕。治上吐下瀉,心腹脹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兩味助君,共為臣藥;佐以雞矢 藤、莪術,雞矢藤祛風除濕,消食化積,解毒消腫,活血止痛。主治風濕痹痛,食積腹脹,小兒 疳積,腹瀉,痢疾;莪術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腫大、心腹脹痛,積聚;紅 苕藤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癥等保健功能;凌霄花行血去瘀,涼血祛風。 用于經閉,產后乳腫,風疹發紅,皮膚瘙癢,痤瘡;金錢草有清熱利尿、祛風止痛、止血生肌、 消炎解毒、殺蟲之功;使君子既能殺蟲,又益脾胃,所以能斂虛熱而止瀉痢;石胡荽通郁,去 寒,截瘧,止痢;吊白葉治燥咳,痢疾,風濕疼痛,跌打損傷,瘡瘍疥癬;穿心蓮清熱解毒,涼 血,消腫。用于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頓咳勞嗽,泄瀉痢疾,熱淋澀痛;葉底珠祛風 活血,益腎強筋。主風濕腰痛,四肢麻木,陽痿,小兒疳積,面神經麻痹,小兒麻痹癥后遺癥; 白丑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于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 痛,蛔蟲、絳蟲病;麗春花又名虞美人,有止咳、止痛、停泄、催眠的作用;榼藤活血祛風,壯 腰固腎。用于風濕關節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催吐、泄瀉;白首烏滋補肝腎,強壯身體,養 血補血,烏須黑發,收斂精氣,生肌斂瘡,潤腸通便,共為使藥。
[0011] 本發明各原料還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實施例來實現。其加工 工藝與實施例1相同。
[0012]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慢性腸胃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藥制成:火索麻 8?12%,三顆針6?9%,石香菓5?7%,山雞椒5?8%,樟樹根4?7%,雞矢藤4? 6%,莪術3?5%,紅苕藤4?6%,凌霄花5?7%,金錢草3?5%,使君子4?6%,石胡 荽4?6%,吊白葉4?6%,穿心蓮3?5%,葉底珠3?6%,白丑4?6%,麗春花2? 5%,榼藤4?6%,白首烏5?7%,將上述19味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4306888SQ201410588308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5日
【發明者】鄒秀蘭, 叢波, 孫孝紅 申請人:鄒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