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療流行性角膜炎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流行性結膜炎的藥物,其原料藥包括柴胡、防風、魚腥草、水紅花子、金蓮花、大青葉、板藍根、紫花地丁、黃芪、龍膽草、蔓荊子、石決明、知母、青風藤、麥冬、云芝、牛筋草、五香草、藍布正和土人參。將該藥制備成注射液,用藥方法簡單,無毒副作用,起效快,作用強,維持時間長。
【專利說明】用于治療流行性角膜炎的藥物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流行性角膜炎的藥物。
【背景技術】
[0002] 流行性角結膜炎是一種曾在全世界廣泛流行的眼部傳染病。其病理變化主要是急 性濾泡性或假膜性結膜炎及角膜上皮細胞下浸潤。本病由腺病毒所致,通過接觸傳染,潛伏 期為5?8天,常雙眼發病,開始侵入單眼,2?7天后另一只眼繼而發病。初起時結膜突然 出現充血水腫,在半月皺襞處尤明顯,有異物感、燒灼感和水樣分泌物;通常在發病第3天 瞼結膜出現濾泡,迅速增加,以上下穹窿部為最多,耳前淋巴結腫大并有壓痛;發病8?10 天后,出現角膜損害并伴有明顯畏光、流淚和視力模糊。
[0003] 病毒性角膜炎為腺病毒,以往常規用抗病毒藥物滴眼及全身用藥,但是,這些藥物 療程長,效果不佳,往往合并角膜上皮下點狀渾濁,影響視力。
[0004] 本病屬中醫"天行赤眼"、"暴翳"范疇,多因時令邪毒外襲,熱毒蘊于肺肝,內外合 邪上攻于目所致。《古今醫統大全-眼科》曰:患眼赤腫,淚出而痛,或致頭額俱痛,漸生翳 障,遮蔽瞳人,紅紫不散。該病的病因病機多為外感癘氣,內兼肺火亢盛,侵犯肝經,上攻于 目而致病。按照中醫五輪學說,白睛屬肺,肺經有熱則白睛紅赤浮腫。黑睛屬肝,肝火上炎則 黑睛星翳,目磣羞明。此病可單眼或雙眼同時發生,無明顯季節性,各年齡段均可發病。治 療上應以清熱解毒、祛邪退翳為主。本病伴有明顯的全身癥狀,因此全身用藥實為必要。
[0005] 本發明以中醫治療理論為基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流行性角膜炎的注射液,采用 該用藥方法簡單,無毒副作用,起效快,作用強,維持時間長。
【發明內容】
[0006]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流行性結膜炎的藥物,將其制備 成注射液,采用該用藥方法簡單,無毒副作用,起效快,作用強,維持時間長。
[0007]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流行性結膜炎的藥物,其原料 藥包括柴胡、防風、魚腥草、水紅花子、金蓮花、大青葉、板藍根、紫花地丁、黃芪、龍膽草、蔓 荊子、石決明、知母、青風藤、麥冬、云芝、牛筋草、五香草、藍布正和土人參。
[0008] 其中,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柴胡20g?30g、防風15g?25g、魚腥草 15g?25g、水紅花子35g?45g、金蓮花30g?40g、大青葉55g?65g、板藍根30g?40g、 紫花地丁 25g?35g、黃苗25g?35g、龍膽草30g?40g、蔓荊子10g?20g、石決明15g? 25g、知母25g?35g、青風藤30g?40g、麥冬25g?35g、云芝15g?25g、牛筋草15g? 25g、五香草20g?30g、藍布正30g?40g和土人參25g?35g。
[0009] 其中,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柴胡23g?27g、防風18g?22g、魚腥草 18g?22g、水紅花子38g?42g、金蓮花33g?37g、大青葉58g?62g、板藍根33g?37g、 紫花地丁 28g?32g、黃苗28g?32g、龍膽草33g?37g、蔓荊子13g?17g、石決明18g? 22g、知母28g?32g、青風藤33g?37g、麥冬28g?32g、云芝18g?22g、牛筋草18g? 22g、五香草23g?27g、藍布正33g□ 37g和土人參28g?32g。
[0010] 其中,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柴胡25g、防風20g、魚腥草20g、水紅花 子40g、金蓮花35g、大青葉60g、板藍根35g、紫花地丁 30g、黃芪30g、龍膽草35g、蔓荊子 15g、石決明20g、知母30g、青風藤35g、麥冬30g、云芝20g、牛筋草20g、五香草25g、藍布正 35g和土人參30g。
[0011] 其中,所述藥物的劑型為注射液。
[0012] 本發明提供了上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0013] 第一步,將魚腥草、水紅花子、金蓮花、大青葉、板藍根、紫花地丁、黃芪、龍膽草、石 決明、知母、麥冬、藍布正和土人參按照上述重量攪拌混合均勻,將混合均勻后的混合物溶 解于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中,每100g混合物對應的乙醇的添加量為300g,浸漬24 小時?36小時,隨后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1?2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將滲漉液 減壓濃縮至原體積的1/10左右,采用離心機離心,獲取上清液,除去溶劑,粉碎并干燥,獲 得第一粉末;
[0014] 第二部分,將余下組分按上述重量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 4倍的水,煎煮3?5小時,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前面制備的混合物質量2?4 倍的水,煎煮2?4小時,煎煮液過濾,將兩次煎煮液合并,加濃度為10%的鹽酸調節pH值 為3?4,靜止2?4小時,過濾,濾液用乙醇萃取,萃取液減壓濃縮成干膏體,隨后干燥,粉 碎成第二粉末;
[0015] 第三步,將第一步和第二步獲得的細粉混合,取250g,加入適量注射用水,攪拌 20min?40min,調節pH值至6. 0?7. 0,0°C?4°C的溫度下冷藏24小時,用0. 45ym濾膜 過濾,加入注射用水至l〇〇〇ml,再用0. 45ym濾膜過濾,灌裝于注射液用瓶中,110°C下滅菌 30分鐘,獲得注射液。
[0016]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17] 本發明提供的用于治療流行性結膜炎的藥物制備成注射液,采用該注射液用藥方 法簡單,無毒副作用,起效快,作用強,維持時間長。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流行性結膜炎的藥物,其原料藥包括柴胡、防風、魚腥 草、水紅花子、金蓮花、大青葉、板藍根、紫花地丁、黃芪、龍膽草、蔓荊子、石決明、知母、青風 藤、麥冬、云芝、牛筋草、五香草、藍布正和土人參。
[0019] 進一步,所述藥物僅由上述原料藥構成。
[0020] 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柴胡20g?30g、防風15g?25g、魚腥草15g? 25g、水紅花子35g?45g、金蓮花30g?40g、大青葉55g?65g、板藍根30g?40g、紫花地 丁 25g?35g、黃苗25g?35g、龍膽草30g?40g、蔓荊子10g?20g、石決明15g?25g、知 母25g?35g、青風藤30g?40g、麥冬25g?35g、云芝15g?25g、牛筋草15g?25g、五香 草20g?30g、藍布正30g?40g和土人參25g?35g。
[0021] 進一步優選,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柴胡23g?27g、防風18g?22g、 魚腥草18g?22g、水紅花子38g?42g、金蓮花33g?37g、大青葉58g?62g、板藍根33g? 37g、紫花地丁 28g?32g、黃苗28g?32g、龍膽草33g?37g、蔓荊子13g?17g、石決明 18g?22g、知母28g?32g、青風藤33g?37g、麥冬28g?32g、云芝18g?22g、牛筋草 18g?22g、五香草23g?27g、藍布正33g□ 37g和土人參28g?32g。
[0022] 最優選,所述藥物中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柴胡25g、防風20g、魚腥草20g、水紅 花子40g、金蓮花35g、大青葉60g、板藍根35g、紫花地丁 30g、黃芪30g、龍膽草35g、蔓荊子 15g、石決明20g、知母30g、青風藤35g、麥冬30g、云芝20g、牛筋草20g、五香草25g、藍布正 35g和土人參30g。
[0023] 所述各原料藥的藥理如下:
[0024] 柴胡:拉丁名bupleuriradix,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干燥根,性微寒、 味苦、辛、歸肝經、膽經,具有散熱、殺菌的功效,主治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 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落,月經不調等證。
[0025]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肺、肝、脾、膀胱經,有散寒解表,勝濕止痛,祛風止痙,止 癢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風寒證及寒邪郁閉,內熱郁結之表寒里熱證等。
[0026] 魚腥草:拉丁名houttuyniaeherba,味辛,性微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 排膿消癰,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肺癰吐膿,痰熱咳喘,熱毒血痢,濕熱淋證,熱毒瘡癰,蛇蟲 要上等證。
[0027] 水紅花子:味成,性微寒,歸肝、胃經,具有行氣活血、軟堅散結的功效,主治慢性肝 炎,肝硬化腹水,頸淋巴結核,脾腫大,消化不良,腹胺胃痛,小兒食積,結膜炎等證。
[0028] 金蓮花:拉丁名Trolliuschinensis,味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急、 慢性扁桃體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結膜炎,急性淋巴管炎等證。
[0029] 大青葉:味苦、性大寒,入心、肝、膽、胃經,有清瘟解毒,涼血化斑,退黃的作用,既 能清氣分之實熱,又能解血分之熱毒,主要用于瘟病熱病所致之高熱汗出,煩渴引飲;火毒 熾盛之發斑發狂,吐血等癥狀;麻疹之高熱神昏,疹色紫暗;肝膽濕熱蘊蒸之黃疸;肝膽火 升之耳聾耳鳴;火郁熱毒所致之咽痛、口舌生瘡、肝炎等證。
[0030] 板藍根:拉丁名IsatidisRadix,味苦、性寒,入心、肝、膽、胃經,有清熱解毒、涼 血利咽的作用,用于治療溫毒發斑;高熱頭痛;大頭瘟疫;舌絳紫暗,爛喉丹痧;丹毒;痄腮; 喉痹;瘡腫、癰腫;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腦,乙腦,肺炎,神昏吐紐,咽腫,火眼, 瘡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等證。
[0031] 紫花地丁 :味苦、辛,性寒,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主要用于 治療疔癰瘡癤的治療,對急性結膜炎、麥粒腫等也具有較好療效,紫花地丁對黃金色葡萄球 菌、肺炎桿菌、大腸桿菌、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流感桿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白色葡 萄糖球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0032] 黃苗:拉丁名astragaliradix,味甘、性溫,歸肺、脾經,有補益脾土,升舉陽氣,固 表止汗,托瘡生肌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療脾肺氣虛所致之乏力食少便溏,心悸氣短,中氣下 陷之臟器下垂,氣不攝血之崩漏便血,久瀉脫肛;表虛不固之自汗盜汗;氣血不足、陽氣衰 微之瘡瘍不起、膿成不潰、潰久不斂;以及氣虛失運之水腫,小便不利等癥狀。
[0033] 龍膽草:味苦、性寒,入肝、膽經,有清熱燥濕、降泄肝火和利膽的作用,主要用于肝 經濕熱所致之胸脅作痛,口苦耳聾,目赤腫痛;濕熱黃疸;肝火上炎之頭暈目腫;肝火化風 之高熱經抽;濕熱下注之白帶、小便不利等證。
[0034] 蔓荊子:味辛、苦,性微寒,歸膀胱、肝、胃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主治 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頭暈目眩等證。
[0035] 石決明:味成,性平,具有平肝熄風、潛陽、除熱明目的功效,主治肝陽上亢、頭目眩 暈、虛勞骨蒸、吐血、青盲內障等癥。
[0036] 知母:味苦、甘,性寒,入肺、胃、腎經,有瀉熱除煩,滋陰潤燥、清肺止咳的作用,主 治外感熱病,高熱煩躁,肺熱燥咳,內熱消渴等癥狀;其苦寒質潤,性沉降,既能清熱,又能生 津,善治溫熱病邪入氣分,熱盛傷津;也用于治療消渴癥;痰熱壅肺而喘,肺燥咳嗽,痰少不 利;陰虛火旺,虛火上炎等癥狀。
[0037] 青風藤:味苦、辛,性平,歸肝、脾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利小便的功效,主治風濕 痹痛,關節腫脹,麻痹瘙癢等證。
[0038] 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入心、肺、胃經,具有養陰潤肺、化痰止咳、清熱養心的功 效,主治燥邪傷肺或陰虛肺燥有熱之干咳痰黏,勞嗽咳血,咽干鼻燥,肺癰,熱傷胃陰或胃陰 不足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胃脘隱痛,內熱消渴,大便燥結,心陰虛及溫病熱邪擾及心 營而致的心煩不眠,舌絳而干等證。
[0039] 云芝:味甘,淡,性微寒,歸肝;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止咳平喘;清熱解毒;抗 腫瘤的功效,主治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變;慢性支氣管炎;小兒痙攣性支氣管炎;咽喉腫 痛;多種腫瘤;類風濕性關節炎;白血病等證。
[0040] 牛筋草:為禾本科蟋蟀草屬植物牛筋草的根或全草,味甘、淡,性涼,具有清熱解 毒,利濕,涼血散瘀的功效,主治傷暑發熱,小兒驚風,乙腦,流腦,黃疸,淋證,小便不利,痢 疾,便血,蕁麻疹,跌打損傷等證。
[0041] 五香草:性溫,味辛,具有祛暑解表,理氣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中暑,痧氣,胃氣 痛,咽喉腫痛等證。
[0042] 藍布正:拉丁名GeiHerba,味辛、苦,性平,歸肝、脾、肺經,具有鎮痛,降壓,調經, 祛風除濕的功效,主治高血壓病,頭暈頭痛,月經不調,小腹痛,白帶,小兒驚風,風濕腰腿 痛;外用治癰癤腫毒,跌打損傷等證。
[0043] 土人參:拉丁名PedicularismuscicolaMaxim,味甘、微苦,具清熱解毒功效,對 氣虛乏力,脾虛泄瀉,肺燥咳嗽,神經衰弱等有一定療效。大補元氣,生津安神,強心。治氣 血虛損,虛勞多汗,虛脫衰竭,血壓降低。
[0044] 由于本病伴有明顯的全身癥狀,因此全身用藥實為必要。因此,本發明提供的藥物 以全身用藥為主,提供的劑型為注射液。
[0045] 本發明提供了上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具體為:
[0046] 第一步,將魚腥草、水紅花子、金蓮花、大青葉、板藍根、紫花地丁、黃芪、龍膽草、石 決明、知母、麥冬、藍布正和土人參按照上述重量攪拌混合均勻,將混合均勻后的混合物溶 解于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中,每100g混合物對應的乙醇的添加量為300g,浸漬24 小時?36小時,隨后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1?2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將滲漉液 減壓濃縮至原體積的1/10左右,采用離心機離心,獲取上清液,除去溶劑,粉碎并干燥,獲 得第一粉末;
[0047] 第二部分,將余下組分按上述重量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 4倍的水,煎煮3?5小時,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前面制備的混合物質量2?4 倍的水,煎煮2?4小時,煎煮液過濾,將兩次煎煮液合并,加濃度為10%的鹽酸調節pH值 為3?4,靜止2?4小時,過濾,濾液用乙醇萃取,萃取液減壓濃縮成干膏體,隨后干燥,粉 碎成第二粉末;
[0048] 第三步,將第一步和第二步獲得的粉末混合,取250g,加入適量注射用水,攪拌 20min?40min,調節pH值至6. 0?7. 0,0°C?4°C的溫度下冷藏24小時,用0. 45ym濾膜 過濾,加入注射用水至l〇〇〇ml,再用0. 45ym濾膜過濾,灌裝于注射液用瓶中,110°C下滅菌 30分鐘,獲得注射液。
[0049] 以下采用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發明如何應用技術手段 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
[0050] 實施例1注射液1
[0051] 將魚腥草20g、水紅花子40g、金蓮花35g、大青葉60g、板藍根35g、紫花地丁 30g、 黃芪30g、龍膽草35g、石決明20g、知母30g、麥冬30g、藍布正35g和土人參30g攪拌混合均 勻,將混合均勻后的混合物溶解于醇濃度為95%的乙醇中,每100g混合物對應的乙醇的添 加量為300g,浸漬36小時,隨后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將 滲漉液減壓濃縮至原體積的1/10左右,采用離心機離心,獲取上清液,除去溶劑,粉碎并干 燥,獲得第一粉末,將柴胡25g、防風20g、蔓荊子15g、青風藤35g、云芝20g、牛筋草20g、五 香草25g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450g的水,煎煮4小時,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加入450g的 水,煎煮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兩次煎煮液合并,加濃度為10%的鹽酸調節pH值為3,靜止 3小時,過濾,濾液用乙醇萃取,萃取液減壓濃縮成干膏體,隨后干燥,粉碎成第二粉末,將前 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取250g,加入適量注射用水,攪拌30min,調節pH值至7. 0,0°C的溫度下 冷藏24小時,用0. 45iim濾膜過濾,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再用0. 45iim濾膜過濾,灌裝 于注射液用瓶中,ll〇°C下滅菌30分鐘,獲得注射液1。
[0052] 實施例2注射液2
[0053] 將魚腥草18g、水紅花子38g、金蓮花33g、大青葉58g、板藍根33g、紫花地丁 28g、 黃芪28g、龍膽草33g、石決明18g、知母28g、麥冬28g、藍布正33g和土人參28g攪拌混合均 勻,將混合均勻后的混合物溶解于醇濃度為95%的乙醇中,每100g混合物對應的乙醇的添 加量為300g,浸漬36小時,隨后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將 滲漉液減壓濃縮至原體積的1/10左右,采用離心機離心,獲取上清液,除去溶劑,粉碎并干 燥,獲得第一粉末,將柴胡23g、防風18g、蔓荊子13g、青風藤33g、云芝18g、牛筋草18g、五 香草23g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450g的水,煎煮4小時,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加入450g的 水,煎煮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兩次煎煮液合并,加濃度為10%的鹽酸調節pH值為3,靜止 3小時,過濾,濾液用乙醇萃取,萃取液減壓濃縮成干膏體,隨后干燥,粉碎成第二粉末,將前 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取250g,加入適量注射用水,攪拌30min,調節pH值至7. 0,0°C的溫度下 冷藏24小時,用0. 45iim濾膜過濾,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再用0. 45iim濾膜過濾,灌裝 于注射液用瓶中,ll〇°C下滅菌30分鐘,獲得注射液2。
[0054] 實施例3注射液3
[0055] 將魚腥草22g、水紅花子42g、金蓮花37g、大青葉62g、板藍根37g、紫花地丁 32g、 黃芪32g、龍膽草37g、石決明22g、知母32g、麥冬32g、藍布正37g和土人參32g攪拌混合均 勻,將混合均勻后的混合物溶解于醇濃度為95%的乙醇中,每100g混合物對應的乙醇的添 加量為300g,浸漬36小時,隨后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2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將 滲漉液減壓濃縮至原體積的1/10左右,采用離心機離心,獲取上清液,除去溶劑,粉碎并干 燥,獲得第一粉末,將柴胡27g、防風22g、蔓荊子17g、青風藤37g、云芝22g、牛筋草22g、五 香草27g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450g的水,煎煮4小時,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加入450g的 水,煎煮3小時,煎煮液過濾,將兩次煎煮液合并,加濃度為10%的鹽酸調節pH值為3,靜止 3小時,過濾,濾液用乙醇萃取,萃取液減壓濃縮成干膏體,隨后干燥,粉碎成第二粉末,將前 面獲得的粉末混合,取250g,加入適量注射用水,攪拌30min,調節pH值至7. 0,0°C的溫度下 冷藏24小時,用0. 45iim濾膜過濾,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再用0. 45iim濾膜過濾,灌裝 于注射液用瓶中,ll〇°C下滅菌30分鐘,獲得注射液3。
[0056] 實施例4毒理學試驗
[0057] 一般藥理試驗
[0058] 對清醒動物K.M種小鼠注射本發明制備的注射液1 100ml/kg,觀察7天,結果自發 性活動正常,精神神經系統無明顯的興奮或抑制現象,毛發光潤,飲食、糞便未見異常,說明 本發明注射液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均無毒副作用。
[0059] 3、長期毒性試驗:家犬60只,注射組40只,每組20只,分別連續靜脈注射本發明 實施例1制備的注射液〇. 2/kg和lg/kg90天,對照組不注射,實驗期間,各組動物未見中毒 癥狀,活動、行為、飲食、糞便未見異常,體重增長與對照組接近;給藥前、給藥后45天和90 天以及停藥后10天分別測定心電圖、血液學、血液生化、尿液分析25項檢測項目,結果用藥 兩組與對照組基本一致;用藥90天后和停藥后10天,對大劑量8只,中劑量6只,對照組6 只,進行12項臟器系數及25項組織學鏡檢,均未見異常;停藥后動物行為未見異常,說明本 發明注射液無積蓄中毒作用。
[0060] 本發明實施例1制備的注射劑1在0. 2g/kg及1.Og/kg超大劑量下(比臨床劑量 大35-175倍,比動物有效量大20-100倍)給家犬連續靜脈注射90天,停藥后繼續觀察10 天,實驗期間,各組動物均未見有中毒癥狀。動物的活動、行為、飲食、糞便未見異常變化。體 重增長情況與對照組相近(P> 〇. 05)。前中后及停藥后四次檢查時,用藥兩組與對照組基 本一致。病理學檢查,用藥90天后及停藥10天后,共檢查大劑量8只,中劑量6只,對照組 6只,12項臟器系數及25項組織學鏡檢,均未見異常。提示:肝臟有可能是毒性靶器官。停 藥后,動物行為未見發病現象,第10天激發試驗結果為陰性。
[0061] 上述實驗數據表明:本發明中藥注射液長期毒性很小,是非常安全的。
[0062] 實施例5臨床資料
[0063] 一般資料
[0064] 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流行性角膜炎患者共159例,患病眼數為261 只,患者年齡最小為8歲,最大為69歲,發病時間最短為2天,最長為28天。將患者隨機分 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患者80例,患病眼數為135只,對照組患者79例,患病眼數126 只。
[0065] 診斷標準
[0066] 兩組病例診斷均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0067] 治療方法
[0068] 治療組采用本發明實施例1制備的注射液1,每瓶100ml,每次將100ml注射液1 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00ml稀釋后靜滴,每分鐘30滴,每日1次,注射7天,對照組靜滴三 氮唑核苷注射液按70mg/kg的用量,每日1次。根據藥典要求,限用7天。
[0069] 兩組在注射的同時均使用50%魚腥草眼液和0.5%病毒唑眼液滴患眼,每日5次, 并口服維生素C0. 2g和復合維生素B2片,每日3次。
[0070] 療效標準
[0071] 療效評定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治愈:自覺癥狀消失,瞼、球結膜無充血、 水腫及濾泡,角膜熒光素染色為陰性。好轉:自覺癥狀輕微,瞼、球結膜輕度充血,角膜熒光 素染色為(_)或(±)。未愈:眼部病情無變化或加重。
[0072] 統計學方法
[0073] 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2. 0統計 軟件處理。
[0074] 結果
[0075] 兩組總體療效比較,結果見表1。
[0076] 表1兩組患者總體療效比較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治療流行性結膜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原料藥包括柴胡、防風、魚腥草、 水紅花子、金蓮花、大青葉、板藍根、紫花地丁、黃芪、龍膽草、蔓荊子、石決明、知母、青風藤、 麥冬、云芝、牛筋草、五香草、藍布正和土人參。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柴胡20g?30g、防 風15g?25g、魚腥草15g?25g、水紅花子35g?45g、金蓮花30g?40g、大青葉55g? 65g、板藍根30g?40g、紫花地丁 25g?35g、黃苗25g?35g、龍膽草30g?40g、蔓荊子 10g?20g、石決明15g?25g、知母25g?35g、青風藤30g?40g、麥冬25g?35g、云芝 15g?25g、牛筋草15g?25g、五香草20g?30g、藍布正30g?40g和土人參25g?35g。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柴胡23g?27g、 防風18g?22g、魚腥草18g?22g、水紅花子38g?42g、金蓮花33g?37g、大青葉58g? 62g、板藍根33g?37g、紫花地丁 28g?32g、黃苗28g?32g、龍膽草33g?37g、蔓荊子 13g?17g、石決明18g?22g、知母28g?32g、青風藤33g?37g、麥冬28g?32g、云芝 18g?22g、牛筋草18g?22g、五香草23g?27g、藍布正33g □ 37g和土人參28g?32g。
4. 如權利要求1至3所述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量分別為柴胡25g、防 風20g、魚腥草20g、水紅花子40g、金蓮花35g、大青葉60g、板藍根35g、紫花地丁 30g、黃芪 30g、龍膽草35g、蔓荊子15g、石決明20g、知母30g、青風藤35g、麥冬30g、云芝20g、牛筋草 20g、五香草25g、藍布正35g和土人參30g。
5. 如權利要求1至4所述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的劑型為注射液。
6. 權利要求1至4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步,將魚腥草、水紅花子、金蓮花、大青葉、板藍根、紫花地丁、黃芪、龍膽草、石決 明、知母、麥冬、藍布正和土人參按照上述重量攪拌混合均勻,將混合均勻后的混合物溶解 于醇濃度為85%?95%的乙醇中,每100g混合物對應的乙醇的添加量為300g,浸漬24小 時?36小時,隨后采用滲漉法以每分鐘1?2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滲漉液,將滲漉液減 壓濃縮至原體積的1/10左右,采用離心機離心,獲取上清液,除去溶劑,粉碎并干燥,獲得 第一粉末; 第二部分,將佘下組分按上述重量混合,獲得混合物,加入相對于混合物質量2?4倍 的水,煎煮3?5小時,煎煮液過濾,濾渣再次加入相對于前面制備的混合物質量2?4倍 的水,煎煮2?4小時,煎煮液過濾,將兩次煎煮液合并,加濃度為10%的鹽酸調節pH值為 3?4,靜止2?4小時,過濾,濾液用乙醇萃取,萃取液減壓濃縮成干膏體,隨后干燥,粉碎 成第二粉末; 第三步,將第一步和第二步獲得的細粉混合,取250g,加入適量注射用水,攪拌 20min?40min,調節pH值至6. 0?7. 0,0°C?4°C的溫度下冷藏24小時,用0. 45 y m濾膜 過濾,加入注射用水至l〇〇〇ml,再用0. 45 y m濾膜過濾,灌裝于注射液用瓶中,110°C下滅菌 30分鐘,獲得注射液。
【文檔編號】A61P31/20GK104383314SQ201410588953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8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青島華仁技術孵化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