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視人流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視人流吸引管,內窺管(1)的前端與吸引頭(4)的后端連接,吸引頭(4)的前方設有透明罩(3),在透明罩(3)中設有攝像頭(5),該攝像頭(5)與FPC柔性電路板(6)的前端連接,FPC柔性電路板(6)的后端與電路板(7)連接,所述吸引頭(4)的前端口內加工有內螺紋,所述透明罩(3)的后端設有一段帶外螺紋的環套,環套的外螺紋上抹有粘膠,所述透明罩(3)后端的環套伸入吸引頭(4)的前端口內,兩者螺紋配合,并通過粘膠固定。本實用新型采用螺紋加粘接的方式來連接透明罩與吸引頭,不僅裝配操作方便、快捷,而且透明罩與吸引頭之間連接牢靠,能有效防止透明罩發生松動或脫落。
【專利說明】可視人流吸引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一次性可視人流吸引管。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無痛可視人流主要分為超聲可視人流術和宮腔鏡可視人流術,但是兩種技術都需要事先對患者進行麻醉和擴宮,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傷害。中國專利201210404408.6于2013年2月13日公開了一種微距可視內窺裝置,該裝置由內窺管、手柄、電路板、透明罩、吸引頭等部件構成,透明罩與吸引頭之間一般通過粘接連接在一起,不僅工藝上不便于生產裝配,而且操作過程中不牢固,有脫落的風險。
[0003]另外,上述裝置的內窺管內部有隔層,把內窺管分為了兩個腔,也叫雙腔。一個腔是吸引腔,另一個腔是走FPC柔性電路板的腔。如果想FPC柔性電路板方便穿過去,必然需要增加腔的大小尺寸。反之腔越小,FPC通過就不方便;且FPC柔性電路板走內窺管內部,勢必會使得內腔尺寸減小,一方面影響吸引力,另一方面,手術過程中容易發生堵塞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透明罩連接牢靠的可視人流吸引管。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可視人流吸引管,包括內窺管(I)、手柄(2)、透明罩(3)、吸引頭(4)、攝像頭(5)、FPC柔性電路板(6)和電路板(7),在內窺管(I)的后段設置手柄(2),該手柄(2)內設有電路板(7),所述內窺管(I)的前端與吸引頭(4)的后端連接,吸引頭(4)的前方設有透明罩(3),在透明罩(3)中設有攝像頭(5),該攝像頭(5)與FPC柔性電路板(6 )的前端連接,FPC柔性電路板(6 )的后端與電路板(7 )連接,所述吸引頭(4 )的前端口內加工有內螺紋,所述透明罩(3)的后端設有一段帶外螺紋的環套,環套的外螺紋上抹有粘膠,所述透明罩(3)后端的環套伸入吸引頭(4)的前端口內,兩者螺紋配合,并通過粘膠固定。
[0006]本實用新型在透明罩和吸引頭上增設相互配合的螺紋,并在透明罩的外螺紋上涂抹粘膠,這樣裝配的時候只需將透明罩后端的螺紋段擰入吸引頭的前端口即可,裝配操作既方便又快捷。裝配到位后,透明罩與吸引頭之間通過螺紋咬合及粘膠粘接,連接的牢固性及可靠性好,能有效防止透明罩發生松動或脫落。
[0007]在所述內窺管(I)的前段套裝有套管(8 ),所述FPC柔性電路板(6 )的后端穿過吸引頭(2)以后,沿著套管(8)與內窺管(I)之間的空隙向后延伸,最后與所述電路板(7)連接。以上結構FPC柔性電路板不通過內窺管穿過與電路板連接,而是從套管與內窺管之間穿過與電路板連接,從而增加了內窺管的內腔尺寸,加強了內窺管吸引力,保證了內窺管的通暢,能有效防止手術過程中發生堵塞;套管將吸引頭與手柄之間的FPC柔性電路板完全隱藏,不僅美化了外觀,而且能有效防止FPC柔性電路板因外露而發生失效或損壞。
[0008]所述內窺管(I)的外壁與套管(8 )的內壁貼合,在內窺管(I)的頂部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凹槽(la),所述FPC柔性電路板(6)位于套管(8)內的部分嵌裝在凹槽(Ia)中。內窺管上的凹槽用于對FPC柔性電路板定位及導向,使FPC柔性電路板通過更方便;同時FPC柔性電路板嵌裝在凹槽中,能夠使套管與內窺管結合更緊密。
[0009]所述凹槽(Ia)的橫截面為燕尾形,凹槽(Ia)的兩側槽壁為相對傾斜的斜面。以上結構凹槽的寬度從槽底往槽口的方向逐漸減小,這樣能有效防止FPC柔性電路板從凹槽的槽口中滑出。
[0010]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螺紋加粘接的方式來連接透明罩與吸引頭,不僅裝配操作方便、快捷,而且透明罩與吸引頭之間連接牢靠,能有效防止透明罩發生松動或脫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實施例1的外形圖。
[0013]圖3為實施例1中透明罩、吸引頭和FPC柔性電路板的布置示意圖。
[0014]圖4為實施例1中內窺管的截面視圖。
[0015]圖5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6為實施例2中透明罩、吸引頭和FPC柔性電路板的布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8]實施例1
[0019]如圖1、圖2、圖3所示,在內窺管I的后部裝有手柄2,該手柄2由左右兩個半體對扣而成,手柄2優選為塑料件,在手柄2內設有電路板7,該電路板7尾端的線路接口敞露在手柄2外,以便于線路連接。內窺管I的前部彎折或直行,并且內窺管I的前端與吸引頭4的后端固定連接,所述吸引頭4的如端口內加工有內螺紋,并在吸引頭4的如方設有透明罩
3。所述透明罩3前端封閉后端敞口,在透明罩3的后端一體形成有一段帶外螺紋的環套,環套的外螺紋上抹有粘膠,所述透明罩3后端的環套伸入吸引頭4的前端口內,兩者螺紋配合,并通過粘膠固定。
[0020]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在透明罩3中安裝攝像頭5,該攝像頭5與FPC柔性電路板6的前端連接。所述內窺管I的前段套裝有套管8,內窺管I的外壁與套管8的內壁貼合。所述套管8的前端與內窺管I的前端平齊,套管8的后端與手柄2的前端相抵或伸入手柄2內。在所述內窺管I的頂部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凹槽la,凹槽Ia的橫截面為燕尾形,凹槽Ia的兩側槽壁為相對傾斜的斜面。所述FPC柔性電路板6的后端穿過吸引頭2以后,沿著套管8與內窺管I之間的空隙向后延伸,最后與所述電路板7連接;FPC柔性電路板6位于套管8內的部分嵌裝在凹槽Ia中。
[0021]實施例1
[0022]如圖5、圖6所示,本實施例在內窺管I的前段沒有套管,內窺管I為雙腔結構,FPC柔性電路板6的后端先穿過吸引頭2,接著從內窺管I的前端穿入其中一個腔室中,然后從內窺管后部管壁上的孔引出,最后與電路板7連接。本實施例的其余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在此不作贅述。
[0023]盡管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宗旨及權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種類似的表示,如更改凹槽的形狀等,這樣的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視人流吸引管,包括內窺管(I)、手柄(2)、透明罩(3)、吸引頭(4)、攝像頭(5)、FPC柔性電路板(6)和電路板(7),在內窺管(I)的后段設置手柄(2),該手柄(2)內設有電路板(7),所述內窺管(I)的前端與吸引頭(4)的后端連接,吸引頭(4)的前方設有透明罩(3),在透明罩(3)中設有攝像頭(5),該攝像頭(5)與FPC柔性電路板(6)的前端連接,FPC柔性電路板(6)的后端與電路板(7)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頭(4)的前端口內加工有內螺紋,所述透明罩(3)的后端設有一段帶外螺紋的環套,環套的外螺紋上抹有粘膠,所述透明罩(3)后端的環套伸入吸引頭(4)的前端口內,兩者螺紋配合,并通過粘膠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視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內窺管(I)的前段套裝有套管(8),所述FPC柔性電路板(6)的后端穿過吸引頭(2)以后,沿著套管(8)與內窺管(I)之間的空隙向后延伸,最后與所述電路板(7)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視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窺管(I)的外壁與套管(8)的內壁貼合,在內窺管(I)的頂部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凹槽(la),所述FPC柔性電路板(6)位于套管(8)內的部分嵌裝在凹槽(Ia)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視人流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Ia)的橫截面為燕尾形,凹槽(Ia)的兩側槽壁為相對傾斜的斜面。
【文檔編號】A61B17/42GK203829018SQ201420175403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0日
【發明者】袁建, 曾歡, 陳容睿, 余洪安 申請人:重慶金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