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所述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包括支座,驅動裝置,裝在支座上由驅動裝置驅動水平旋轉的旋轉平臺,裝在旋轉平臺上的床支架,以及通過擺動軸裝在床支架的站立板;所述驅動裝置通過一曲柄連桿機構驅動所述站立板在水平布置狀態與豎向布置狀態之間往復擺動;所述旋轉平臺上或站立板的一端裝有踝關節訓練器。本實用新型可讓患者在不同的角度腳下的本體感覺受到刺激,為后期的康復奠定基礎。
【專利說明】一種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康復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特別可以用于訓練成人和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失調,改善人們身體運動協調障礙、結構和空間知覺障礙、前庭平衡功能障礙及心理障礙。
【背景技術】
[0002]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 SCI ),是一種嚴重的致殘性損傷,輕者喪失勞動能力,重者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喪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有關文獻報道,SCI患者在發病后往往出現較明顯焦慮、抑郁情緒,導致其不同程度失眠,納差,脾氣,暴躁,沖動等癥狀,治療依從性下降,嚴重影響患者康復治療進程.康復治療包括體位擺放、四肢被動運動、呼吸訓練、主動訓練、殘存上肢肌力訓練等,給予四肢靜脈淋巴循環干預、直立床站立訓練、根據病情選擇適當肌肉或肌群進行功能性電刺激,練習使用輔助支具等。恢復期(病程2-3個月)康復治療主要包括直立床站立訓練,偏癱肢體助力、主動、抗阻訓練、床椅轉移、輪椅馬桶轉移訓練等,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適時進行坐位平衡訓練、雙上肢支撐訓練、平行杠內站立訓練及步行訓練,逐漸開始練習使用支具進行輔助站立和治療性行走訓練、指導患者練習進食,梳洗、穿脫衣服、如廁、家居自理等日常生活活動。
[0003]近年來SCI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但隨著醫學手段進步,使越來越多的SCI患者得以存活,但大部分患者都遺留有不同程度殘疾,如運動、感覺功能受損,病情嚴重者可伴有痙攣、肢體癱瘓、大小便障礙等異常,對其日常活動、工作及學習均造成嚴重影響起立床工作醫學原理;站立訓練是截癱患者康復治療的一項重要內容。由于脊髓損傷后患者交感一副交感神經系統失調,導致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表現為截癱患者在體位變化時常常出現血壓下降、頭暈、眼花等一系列不良反應,通過漸進的站立訓練,能減少患者在體位變換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使患者盡快從臥位過渡到直立位,適應體位的變化,還能防止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壓瘡、骨質疏松等由于長期臥床導致的并發癥,對截癱患者的康復有重要的意義。
[0004]電動起立床有傳統的0-90度范圍內進行姿勢的調整,能針對患者訓練在體位變換時不能調節心血管系統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特點而設計出了目前存在的普通起立床,下肢活動式電動起立床,懸吊式起立床,所有的起立床均沒有針對患者前庭器官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功能,有的只是針對患者身體的姿勢體位的變換,而我今天設計的這款起立床既能針對患者的體位變換進行訓練,又能針對患者將來的感覺和運動功能進行訓練,儀器在傳統的角度變換的基礎上加上了懸轉功能,感覺統合訓練的本質是通過游戲形式的訓練,提供對前庭器官、肌肉關節感受器和皮膚反應等刺激的輸入,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對外界刺激適當的加以控制,使患者能夠自動形成順應性反應,并由此促進患者肢體運動能力以及大腦和智力的發展。在踝關節下增加了重錘下訓練患者踝關節裝置,能夠有效的彌補普通起立床對患者在訓練患者將來在步行平衡能力感覺功能上的不足。旋轉踝關節電動起立床的特點是能同時對患者進行站立訓練和下肢踝關節被動活動,具有通過站立訓練能幫助臥床的脊髓損傷患者逐漸適應從臥位向直立體位的變化,減少體位突然變化時而出現的暈厥、嘔吐、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反應,但在站立訓練中,不良反應的發生仍是進行站立訓練的主要障礙,這些不良反應包括:頭暈、心慌眼發黑、惡心嘔吐、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出冷汗、脈搏加速或變弱甚至暈厥,并常伴隨有體位性低血壓的出現。這些不良反應和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與脊髓損傷后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有關,其原因是交感一副交感神經系統解剖結構被破壞,使得交感神經系統傳導通路中斷,心血管的自主調節功能紊亂;此外,血壓調節的反饋鏈被打破,血壓的自主調節功能喪失,由于此血壓調節途徑依賴于位于主動脈弓處的壓力感受器,因此,損傷平面位于T3及其以上節段的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率顯著高于較低節段損傷的患者;缺少下肢肌肉泵功能、長期臥床導致心臟射血功能下降、電解質紊亂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所以通過在傳統的固定裝置如利用腰部的綁帶、上方的固定裝置、髖關節處的固定帶,將患者支持于站立床板上;患者的足固定在帶有重錘可進行角度變化的踝關節訓練裝置上,隨著一種角度的重力的作用,患者的踝關節可進行正常范圍內的角度變換,從而達到能促進下肢各關節負重,有利于本體感覺的恢復,能通過下肢靜脈血液回流,增加回心血量,間接增加了腦部、冠狀動脈的供血量,減輕了不良反應的發生。下肢踝關節許多學者研究表明運動療法能夠有效減輕肌痙攣,改善肢體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自身重量的主動牽張及治療師的被動牽張,通過壓力感受器及肌梭激化出對痙攣的抑制作用。患者踝的屈伸負重步行運動,能夠導致肌肉和結締組織的蠕變及肌梭傳入率的適應,從而達到緩解痙攣的目的。下肢踝如果將來加上與系統配套的軟件及觸摸式的顯示屏能調節站立訓練中踏步頻率、踝關節活動范圍等參數,并顯示系統檢測到的被動活動阻力。有資料研究的結果證實下肢活動式電動起立床和普通電動起立床都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隨著站立床訓練次數的增加,所以踝關節訓練裝置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本體感覺,踝關節活動度,及有效縮短患者從臥位到直立體位的過渡時間,有資料表明感覺統合訓練是一種糾正感覺功能失調的一種矯正方法,其途徑是通過有趣味性的游戲、活動或訓練器材讓兒童感受各種外界刺激,讓各種感覺器官功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進行感覺功能統合。感覺統合訓練具有游戲性質的訓練方法。主要用相關器材有針對性的進行感覺統合訓練,改善兒童感知覺功能,彌補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增強感覺功能和大腦信息整合能力。感覺統合就是到腦功能的外在體現形式,是對外界刺激的一種整合過程。通過這些功能作用,讓大腦的功能更加健全,身體各部位運動更加協調,肢體對外界環境更加適應,以減少醫療支出,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從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訓練儀器。
[0005]感覺統合是指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指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介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系、統一),并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簡稱“感統”。它是我們和環境交互作用的能力,是認知和情感反應的基礎。研究表明運動對肢體產生的刺激可以改善、健全大腦的功能。感覺統合訓練能夠提高人們身體運動的能力和改善心理結構,能夠改善人們身體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
[0006]目前感覺統合訓練主要用于人們運動感覺障礙,心理及精神障礙,智力和發育低下等,也有用于治療成人癡呆癥等。近期逐步用于兒童早教和體育教學。感覺統合訓練的關鍵是能同時給予訓練者前庭、肌肉、關節、皮膚觸摸、視、聽、嗅等多種刺激,并將這些刺激與運動相結合,能改善他們身體協調和平衡,加強他們對于空間和結構的把握。感覺統合訓練涉及心理、大腦和軀體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注意力和語言,閱讀能力。
[0007]目前國內外對感覺統合失調的干預措施主要是運動療法,用到的運動項目有滑梯爬上及滑下、平衡木站立與走動、木馬旋轉、跳蹦蹦床、袋鼠跳、單杠、吊纜、球類運動等。用于成人腦受損后偏癱功能訓練和感覺統合失調訓練的的有電動起立床、CPM機、股四頭肌訓練儀,主被動肢體康復儀等等。感覺統合訓練器械以簡單運動器械為主。起立床有直立電動升降起立床,有家用電動站立床,有康恩菲Coinfy El 12電動起立床,有懸吊式起立床,有針對髖關節和膝關節訓練的起立床,但是具有旋轉功能而且能根據傾斜的角度訓練患者的踝關節并訓練肌力的起立床還沒發現,研制機電一體化感覺統合自動控制系統能提高感覺統合訓練的樂趣,解放一部分治療師的勞動,提高感覺統合訓練的效率。隨著感覺統合訓練在兒童早教和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普及以及運動療法在腦功能受損后的疾病中的普及,本申請設計了旋轉加踝關節訓練起立床,它將具有非常好的臨床意義和應用與市場前景。
實用新型內容
[0008]針對現有訓練設備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該起立床配一可活動的踝關節重垂訓練系統,可讓患者在不同的角度腳下的本體感覺受到刺激,為后期的康復奠定基礎。
[0009]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其結構特點是,包括支座,驅動裝置,裝在支座上由驅動裝置驅動水平旋轉的旋轉平臺,裝在旋轉平臺上的床支架,以及通過擺動軸裝在床支架的站立板;所述驅動裝置通過一曲柄連桿機構驅動所述站立板在水平布置狀態與豎向布置狀態之間往復擺動;所述旋轉平臺上或站立板的一端裝有踝關節訓練器。
[0010]以下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
[0011]作為一種具體的結構形式,所述曲柄連桿機構包括曲柄,一端鉸接在曲柄上的連桿,一端與連桿另一端鉸接的擺桿;所述擺桿的另一端通過鎖緊套所述擺動軸相連。
[0012]優選地,所述旋轉平臺通過一空心套軸裝在支座上,所述驅動裝置通過一帶輪傳動機構驅動該空心套軸轉動;所述空心套軸內套裝有一中心軸,所述驅動裝置通過另一帶輪傳動機構驅動該中心軸轉動,轉動的所述中心軸通過第三帶輪傳動機構驅動所述曲柄連桿機構的曲柄轉動。
[0013]所述擺動軸通過插銷固定在所述床支架上。
[0014]為了方便調節擺動速度,所述第三帶輪傳動機構與所述曲柄連桿機構之間通過減速箱相聯。
[0015]為了方便調節旋轉平臺的轉動速度,所述驅動裝置為電機以及與電機輸出端相聯的主減速箱。
[0016]所述站立板在曲柄連桿機構驅動下的擺動角小于180°。
[001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驅動裝置為電機,該電機通過主減速箱驅動主動皮帶輪轉動,該主動皮帶輪通過皮帶驅動裝在一空心套軸上的套軸皮帶輪和裝在一中心軸底端的中心軸下皮帶輪轉動,該中心軸通過軸承套裝于空心套軸內;所述空心套軸與所述旋轉平臺固定相連;裝在所述中心軸頂端的中心軸上皮帶輪通過皮帶驅動一減速箱輸入皮帶輪轉動,該減速箱輸入皮帶輪裝在減速箱的輸入軸上,該減速箱的輸出軸上裝有一曲柄,該曲柄與一連桿的一端鉸接相連,該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在一擺桿的一端上,該擺桿的另一端通過鎖緊套與所述擺動軸相連。
[0018]所述擺動軸裝在所述床支架上并在一定角度范圍內轉動,所述站立板固定在該擺動軸上。
[0019]本實用新型的前庭刺激原理:參考感覺統合訓前庭平衡、本體感覺的訓練手段,例如,平衡木訓練:讓兒童在平衡木上面行走,改善平衡功能;跳繩、搖呼啦圈訓練:讓兒童進行不同形式不同難度的跳繩訓練,改善其前庭平衡能力和本體感覺,搖呼啦圈主要改善兒童全身各個部位協調配合能力;滑板游戲:讓兒童俯臥于滑板上,胸、腳抬高,雙手抓住滑梯兩側用力向下滑。當滑板滑下斜坡或滑過地板時,兒童利用身體對抗重力,前臂朝前伸展,雙腿并攏抬高,強烈的刺激使前庭體系,頭部、頸肌同時收縮,促進身體保護性伸展行為的成熟。當兒童逐漸學會控制這些感官功能時,其大腦同時也學會協調感覺活動,并形成精確的知覺。吊繩搖擺:由兒童以站立方式雙手握住頭上的繩索,兩腳夾住圓筒踏在邊緣上作搖擺動作。這樣可促進前庭固有感覺體系活化,并強化觸覺體系,在搖擺中前庭獲得大量刺激,可改善大腦信息加工行為,從而達到改善腦功能的目的。俯臥爬行訓練:讓孩子俯臥身體,從特定路線中爬行通過,在調節前庭感覺輸入的同時加強肌膚的各項接觸刺激。這樣將有利于本體感覺的發展和四肢運動的協調。側滾可提高空間判斷能力,發展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羊角球運動:讓孩子坐在羊角球上,雙手緊握手把,身體屈曲往前跳動,方向可以前、后、左、右變化,高度也可以隨時調整。這樣可以提高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增強上肢、下肢和腰肌、腹肌的力量,促進姿勢和身體雙側的統合,改善兒童運動企劃的功能,誘導兒童察力和注意力的提聞。跳跳床:進彳丁感覺統合功能跳跳床訓練時,讓兒童站立在跳跳床上,雙腳并攏蹦跳,跳起時,膝蓋彎曲,腳后跟踢臀部。這樣可強化前庭刺激,抑制過度敏感,矯治患兒的重心不穩和運動能力的不足,另外還有觸覺平衡板、滾珠平衡板訓練以及獨角椅、跳布袋、秋千等。
[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起立床配一可活動的踝關節重垂訓練系統,可讓患者在不同的角度腳下的本體感覺受到刺激。為后期的康復奠定基礎,具有非常好的臨床意義和應用與市場前景。
[0021]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原理圖;
[0023]圖2是圖1的左視圖;
[0024]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踝關節訓練器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在圖中
[0026]1-主動皮帶輪;2-套軸皮帶輪;3-中心軸下皮帶輪;4-支座;5-軸承支座;
6-空心套軸;7-中心軸;8-中心軸上皮帶輪;9-減速箱輸入皮帶輪;10-減速箱;11-曲柄;12-連桿;13-擺桿;14-床支架;15-鎖緊套;16-擺動軸;17-插銷;18-站立板;19-旋轉平臺;20_主減速箱;21-主減速箱固定安裝板;22-電機;23-踝關節訓練器;24-足托;25_重錘。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一種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如圖1-2所示,包括支座4,電機22,裝在支座4上由電機22驅動水平旋轉的旋轉平臺19,裝在旋轉平臺19上的床支架,以及通過擺動軸16裝在床支架15的站立板18 ;所述電機22通過一曲柄連桿機構驅動所述站立板18從水平布置至豎向布置往復擺動。所述電機22通過主減速箱20驅動主動皮帶輪I轉動,該主動皮帶輪I通過皮帶驅動裝在一空心套軸6上的套軸皮帶輪2和裝在一中心軸7底端的中心軸下皮帶輪3轉動,該中心軸7通過軸承套裝于空心套軸6內;所述空心套軸6與所述旋轉平臺19固定相連;裝在所述中心軸7頂端的中心軸上皮帶輪8通過皮帶驅動一減速箱輸入皮帶輪9轉動,該減速箱輸入皮帶輪9裝在減速箱10的輸入軸上,該減速箱10的輸出軸上裝有一曲柄11,該曲柄11與一連桿12的一端鉸接相連,該連桿12的另一端鉸接在一擺桿13的一端上,該擺桿13的另一端通過鎖緊套15與所述擺動軸16相連,所述擺動軸16裝在所述床支架14上并在一定角度范圍內轉動,所述站立板18固定在該擺動軸16上,在所述旋轉平臺19上或站立板18的一端裝有踝關節訓練器23。
[0028]為了方便在起始訓練時固定站立板,所述擺動軸16通過插銷17固定在所述床支架14上。
[0029]所述站立板18在曲柄連桿機構驅動下的擺動角小于180°。
[0030]旋轉起立床是由一個旋轉平臺和一個可以水平一垂直任意角度擺動支架兩大部分組成,可以實現人體在旋轉過程中的“站立一躺臥”交錯,用于改善各類疾患引起下肢功能障礙的康復醫療器械。其工作原理如下:
[0031]可以無極調速的變頻電機22驅動安裝在固定板21上的主減速箱20,從而驅動主動皮帶輪I旋轉,皮帶輪I帶動皮帶輪2和皮帶輪3旋轉,從而實現旋轉平臺的旋轉和起立床架的擺動。
[0032]皮帶輪2安裝在空心套軸6上,并驅動空心套軸旋轉,旋轉平臺固定在空心套軸上,因而旋轉平臺會隨空心套軸一起旋轉,從而實現平臺的無級變速旋轉。
[0033]皮帶輪3安裝在中心軸7上,且通過皮帶輪8驅動皮帶輪9,并通過減速箱10驅動偏心量可調的偏心輪11旋轉;偏心輪11和連桿12及擺桿13組成了一個曲柄連桿機構,偏心輪通過連桿12驅動擺桿13做“水平一垂直”的擺動,從而實現了床架的擺動,也就實現了人體的躺臥和起立的功能要求,并站立在站立板上。
[0034]當減速箱在任意角度緊急停止時,松開鎖緊套,可以人工將床架旋轉到水平位置,然后再次鎖緊。插銷17的功能是可將起立床架固定在擺動軸上,且擺動軸上鉆有互相垂直的兩個銷孔,可以實現床架的起始位置選擇,如站立開始還是躺臥開始。
[0035]此外,本設備還可以結合踝關節治療、旋轉治療等輔助治療器件,進行更加全面的康復治療。
[0036]工作時,將鎖緊套15脫開,站立板旋轉至水平位置,并將插銷17插入固定,此時站立板被水平固定,當訓練對象躺上并綁好后,鎖緊套15固定,插銷17拉出,此時,站立板在驅動裝置驅動下即可將患者作起立訓練醫治;因為腦卒中患者在發病初期,多數處于松弛性癱瘓期,表現為身體肌肉張力低下,不能維持有效的姿勢,導致基本的平衡能力無法調控,不能維持坐位和站立位,主動活動不足及肌張力低下等原因容易不適當的延長臥床時間,會引起全身的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硬,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主要表現在患側肢體的負重能力、穩定性不同程度的減退,身體重心偏移健側,加上臥床常見的并發癥如壓瘡、泌尿系統感染,骨質疏松等使患者的身體素質進一步減退,患者離床后很容易坐站不穩,甚至摔倒,加大了患者的離床恐懼感,引起惡性循環,利用站立床的幫助。在固定帶的保護下患者可以早期接受站立訓練,胸髖膝的固定設置增加了患者站立的安全感,同時直立位使顱內壓較臥位時低能減少有病變伴發腦水腫所造成的病情惡化。固定帶保護下的軀干、骨盆訓練使患者學會軀干重心的控制及前后左右的移動。患肢的早期負重除增加患側的本體感覺刺激外,持續的小腿三頭肌的牽拉降低了踝屈的肌張力。對抗了足下垂的力量,為患者恢復良好的步態奠定了基礎,常見的起立床能夠實現0-90度的站立訓練。現在有一種動式站立架它的原理是利用懸吊裝置(上方的懸吊帶、腰部的綁帶、髖關節處的固定帶),將患者支持于站立床板上;后方的動力專置通過傳動桿與患者的膝關節相固定,可做0-25度范圍內的膝關節被動屈伸活動,患者的足固定在帶有彈簧、方向可任意調整的踏板內,彈簧保證了膝關節和髖關節能隨之運動。患者被固定在動式站立床上后,在系統配套軟件的顯示屏上調節站立訓練中踏步頻率(步頻)、膝關節活動范圍(步幅)、時間等參數后開始動式站立訓練,所有的站立床都沒有旋轉功能及踝關節運動訓練功能,我設計的這款旋轉起立床就是在普通起立床的功能上添加了旋轉功能,它利用前庭旋轉訓練來治療腦卒中偏癱患者,在角加速度中,患者左右搖擺頭運動可以刺激水平半規管功能,低抬頭可以刺激后半規管功能,角加速度控制在2S/圈,能有效避免前庭承受過強的刺激,進而造成軀體或感覺功能反應,在角加速度影響下會引起患者機體三半規管內的淋巴液的流動,從而造成壓力變化,進而促進前庭系統適應能力提高,本研究表明.前庭旋轉訓練能夠促進患者平衡能力的全面改善以及下肢運動功能和日常活動能力的提高等.此外,前庭旋轉功能訓練能夠緩解機體的緊張性.有助于增強患者的心理素質.前庭旋轉訓練方法經濟有效值得推廣和臨床應用.然而前庭旋轉訓練的療法仍然存在問題如有針對性治療方案的制定以及前庭康復訓練的主動開展等還需進一步研究。而一般的踝關節能被屈達到0-25度,跖屈0-45度,內翻0-35度,外翻0-25度,普通的起立床都沒有針對踝關節的角度進行訓練,我這款旋轉起立床在普通的起立床的功能上加上了旋轉功能,而且還加上了一個可活動的腳踏式訓練踝關節訓練器可訓練患者的關節活動度。
[0037]病人的腳放在起立床腳墊上,隨著起立床角度的變化,重垂會讓腳的踝關節形成不同的屈屈角度,由于角度不同,鍛煉的肌群不同,產生的生物力學也不同,產生的效果是踝關節因位置角度的變化,它的關肌肉及關節活動度因為起立床的被動幫助本體感覺,關節活動度。
[0038]本體感覺是指大腦接受來自軀體深部肌肉、肌腱、骨膜和關節等對軀體空間位置、姿勢、運動狀態和運動方向的感覺,關節本體感覺包括關節位置靜態感知能力、關節運動感知能力、肌肉收縮反射及肌張力調節能力等。踝關節本體感覺由位于踝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關節囊、韌帶、半月板、關節軟骨和皮膚感受器發出的傳入信號整合而成,該信號經機體不同大腦中樞處理后,通過反射回應或肌張力調節回路做出相應反饋,,本體感覺功能減退將導致關節神經肌肉控制減弱、關節穩定性下降、關節運動失去控制或步態異常等,使機體發生再次損傷的風險增加當患者處受損后,踝關節終端感受器損傷及大腦皮質映像障礙導致本體感覺功能減退,而通過進行本體感覺強化訓練,在肌肉收縮前及收縮過程中給予本體感覺刺激,不僅能迅速增強肌力、提高膝關節穩定性,還能直接刺激本體感覺系統,加速本體感覺恢復,患者在訓練過程中,根據患者實際恢復情況給予重垂助力、自主運動甚至抗阻訓練,以便維持牽張刺激,有助于提高神經肌肉興奮性和動力性穩定功能:同時本體感覺訓練還強調感官刺激與運動相結合,如在訓練過程中要求患者注視患肢動作,并認真體會患的位置覺及運動時對速度的反應能力,,通過上訴訓練可促進本體感受器對壓力與負荷的信息傳遞敏感性,加強神經系統控制能力,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對關節周圍組織的控制及關節運動協調性,從而促進踝關節關節活活動度,及本體感覺的恢復。
[0039]上述實施例闡明的內容應當理解為這些實施例僅用于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其特征是,包括支座(4),驅動裝置,裝在支座(4)上由驅動裝置驅動水平旋轉的旋轉平臺(19),裝在旋轉平臺(19)上的床支架,以及通過擺動軸(16)裝在床支架(15)的站立板(18);所述驅動裝置通過一曲柄連桿機構驅動所述站立板(18)在水平布置狀態與豎向布置狀態之間往復擺動;所述旋轉平臺(19)上或站立板(18)的一端裝有踝關節訓練器(2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連桿機構包括曲柄(11),一端鉸接在曲柄上的連桿(12),一端與連桿(12)另一端鉸接的擺桿(13);所述擺桿(13)的另一端通過鎖緊套(15)所述擺動軸(16)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平臺(19)通過一空心套軸(6)裝在支座(4)上,所述驅動裝置通過一帶輪傳動機構驅動該空心套軸(6)轉動;所述空心套軸(6)內套裝有一中心軸(7),所述驅動裝置通過另一帶輪傳動機構驅動該中心軸(7)轉動,轉動的所述中心軸(7)通過第三帶輪傳動機構驅動所述曲柄連桿機構的曲柄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軸(16)通過插銷(17)固定在所述床支架(14)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帶輪傳動機構與所述曲柄連桿機構之間通過減速箱(10)相聯。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為電機(22)以及與電機(22)輸出端相聯的主減速箱(20)。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立板(18)在曲柄連桿機構驅動下的擺動角小于180°。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為電機(22 ),該電機(22 )通過主減速箱(20 )驅動主動皮帶輪(I)轉動,該主動皮帶輪(I)通過皮帶驅動裝在一空心套軸(6 )上的套軸皮帶輪(2 )和裝在一中心軸(7 )底端的中心軸下皮帶輪(3)轉動,該中心軸(7)通過軸承套裝于空心套軸(6)內;所述空心套軸(6)與所述旋轉平臺(19)固定相連;裝在所述中心軸(7)頂端的中心軸上皮帶輪(8)通過皮帶驅動一減速箱輸入皮帶輪(9 )轉動,該減速箱輸入皮帶輪(9 )裝在減速箱(10 )的輸入軸上,該減速箱(10)的輸出軸上裝有一曲柄(11 ),該曲柄(11)與一連桿(12)的一端鉸接相連,該連桿(12)的另一端鉸接在一擺桿(13)的一端上,該擺桿(13)的另一端通過鎖緊套(15)與所述擺動軸(16)相連。
9.根據權利要求2或8所述的可訓練踝關節的旋轉式起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擺動軸(16)裝在所述床支架(14)上并在一定角度范圍內轉動,所述站立板(18)固定在該擺動軸(16)上。
【文檔編號】A61H1/00GK203852543SQ201420199296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3日
【發明者】姚潔滌, 蘭蕾, 熊波 申請人: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