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外敷中藥藥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外敷中藥藥墊,是一種軟墊,包括枕墊(1)以及固定連接于枕墊(1)下方的背墊(2);所述枕墊(1)正面設置有依次排列的條形藥袋(11),所述藥袋(11)內填充有中藥顆粒;所述背墊(2)正面的上部設置有用于放置中藥藥袋的口袋(21),下部設置有用于固定中藥藥袋的粘結區(22),所述背墊(2)的兩側分別間隔設置有對應的扣環(23);所述枕墊(1)和背墊(2)的連接處固定設置有兩條固定帶(3),所述兩條固定帶(3)分別與背墊(2)兩側的扣環(23)匹配;該藥墊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優點。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特別提供了 一種外敷中藥藥墊。 一種外敷中藥藥墊
【背景技術】
[0002] 外敷中藥一直是人們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自古以來,藥墊均是鋪在枕頭和肩背 部的墊子,其結構乃至形狀一直采用傳統的方式,一成不變,即長方形,功能也只是墊于身 下,起不到換洗保潔的作用。如果外敷中藥于肩、頸部、背部站立或行走時,此墊就起不到什 么作用了,尤其在敷水濕的中藥袋時,透過傳統的藥墊就容易弄臟枕頭和床褥。如果將中藥 袋固定在傳統的藥墊上,敷藥時,只能長時間平躺在藥墊上,不能下地活動,另外,用傳統的 外敷方式不能很好地把藥袋與頸部達到最佳貼合,治療效果欠佳。
[0003] 因此,如何解決中藥與人體之間的接觸固定,成為人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以往中藥難于與人體進行固定的問題,尤其 是在進行頸部和背部敷藥的時候。
[0005]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外敷中藥藥墊,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墊1以及 固定連接于枕墊1下方的背墊2 ;
[0006] 所述枕墊1正面設置有依次排列的條形藥袋11,所述藥袋11內填充有中藥顆粒;
[0007] 所述背墊2正面的上部設置有用于放置中藥藥袋的口袋21,下部設置有用于固定 中藥藥袋的粘結區22,所述背墊2的兩側分別間隔設置有對應的扣環23 ;
[0008] 所述枕墊1和背墊2的連接處固定設置有兩條固定帶3,所述兩條固定帶3分別與 背墊2兩側的扣環23匹配。
[0009] 優選,所述背墊2的內部設置有加熱墊。
[0010] 進一步優選,所述兩條固定帶3均設置于枕墊1和背墊2的背面連接處,且在枕墊 1和背墊2的連接處與兩條固定帶3的對應位置處分別設置有通孔6,所述固定帶3可穿過 通孔6固定于枕墊1和背墊2的正面。
[0011] 進一步優選,所述粘結區22由固定設置于背墊2上的魔術貼構成。
[0012] 進一步優選,所述背墊2和枕墊1的背面連接處下方兩端分別設置有盛裝袋。
[0013] 進一步優選,所述枕墊1和背墊2的內部均設置有防水夾層。
[0014]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外敷中藥藥墊,設置有枕墊和背墊,能夠實現對頭部、頸部、腰 部的同時用藥,同時通過在背墊上設置有粘結區,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患病位置,靈活移動 藥袋的粘結位置,精確的對準患處,提高治療效果,此外,本實用新型中的中藥藥袋還設置 了固定帶,通過固定帶與背墊兩側的扣環配合,實現了藥墊整體與人體的位置固定,即便站 立行走,也無需擔心中藥會從人體處滑落,有效解決了中藥難于與人體固定的問題。
[0015]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外敷中藥藥墊,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等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7] 圖1為外敷中藥藥墊正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如圖1所示為一種外敷中藥藥墊,由枕墊1以及固定連接于枕墊1下方的背墊2 構成,其中,在枕墊1正面設置有依次排列的條形藥袋11,且藥袋11內填充有中藥顆粒;在 背墊2正面的上部設置有用于放置中藥藥袋的口袋21,下部設置有用于固定中藥藥袋的粘 結區22,同時在述背墊2的兩側分別間隔設置有對應的扣環23 ;在述枕墊1和背墊2的連 接處還固定設置有兩條固定帶3,該兩條固定帶3分別與背墊2兩側的扣環23匹配,能夠實 現藥墊與人體的位置固定。
[0019] 本實用新型中的外敷中藥藥墊具體使用過程為,躺臥使用時,可以將該藥墊平鋪 于床上,其中枕墊位于人體的頭部,而背墊位于人體的頸部和腰部,枕墊中設置有中藥可用 于人體的頭部治療,背墊上部的口袋中可以放置中藥藥袋,用于頸部的敷藥使用,而粘結區 也可以用于固定中藥藥袋,用于人體的腰部敷藥,根據個人的不同需求,將中藥藥袋放置于 藥墊的不同位置,再將固定帶繞過人體,然后捆綁于相應的扣環內,實現藥墊的固定,完成 固定后,即使進行翻身或側臥藥墊也會一直與身體固定。
[0020] 站立使用時,同樣是根據需要將中藥藥袋放置于藥墊的不同位置,然后依據個人 的不同體型需要,將固定帶繞過人體,然后捆綁于相應的扣環內,實現藥墊的固定,在固定 捆綁時,可以將固定帶類似背帶褲形式,左邊的捆綁于左邊的扣環,右邊的捆綁于右邊的扣 環,實現固定;也可以將固定帶在人體前胸部位交叉,將左邊的固定帶捆綁于右邊的扣環, 將右邊的固定帶捆綁于左邊的扣環,實現固定。
[0021] 為了使藥墊中的中藥藥袋能夠充分釋放出其有效成分,提高治療的效果,作為技 術方案的改進,在背墊2的內部設置有加熱墊,該加熱墊可用于中藥藥袋的加熱,促進其有 效成分的釋放。
[0022] 為了提高固定帶的固定效果,作為技術方案的改進,如圖1所示,將兩條固定帶3 均設置于枕墊1和背墊2的背面連接處,且在枕墊1和背墊2的連接處與兩條固定帶3的 對應位置處分別設置有通孔6,所述固定帶3可穿過通孔6固定于枕墊1和背墊2的正面, 通過上述結構的設置后,當將藥墊墊于身體下方使用時,可直接將固定帶放置于藥墊的背 面,防止由于固定帶的凹凸不平影響身體或頭部的舒適程度,當需要站立使用時,可直接將 固定帶穿過通孔然后繞過身體與扣環連接,實現中藥與人體的固定,同時通過該種固定方 式能夠有效避免將枕墊纏繞在固定帶內,進行固定時,枕墊會自然垂下,使用方便。
[0023] 作為技術方案的改進,如圖1所示將粘結區22設計為由固定設置于背墊2的魔術 貼構成,用于粘結中藥藥袋,其中可將魔術貼設計為與中藥藥袋大小匹配的長格。
[0024] 為了使頸項肩部藥袋與頸肩肌膚更好的貼合,作為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背 墊2和枕墊1的背面連接處下方兩端設置有盛裝袋,在盛裝袋內可填充布團、紙團等,從而 使藥袋敷于頸項時,形成一個凹形結構,使藥袋表面與頸項皮膚貼合的更為緊密,有助于藥 物成分向頸項的擴散,提高治療效果。
[0025] 作為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枕墊1和背墊2的內部均設置有防水夾層,以免使 用中藥汁浸過墊子污染床單衣物,提高清潔度。
[0026]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是按照遞進的方式進行撰寫的,著重強調各個實施方 案的不同之處,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參見。
[0027]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做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 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 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
1. 一種外敷中藥藥墊,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墊(1)以及固定連接于枕墊(1)下方的背墊 (2); 所述枕墊(1)正面設置有依次排列的條形藥袋(11),所述藥袋(11)內填充有中藥顆 粒; 所述背墊(2)正面的上部設置有用于放置中藥藥袋的口袋(21),下部設置有用于固定 中藥藥袋的粘結區(22),所述背墊(2)的兩側分別間隔設置有對應的扣環(23); 所述枕墊(1)和背墊(2)的連接處固定設置有兩條固定帶(3),所述兩條固定帶(3)分 別與背墊(2)兩側的扣環(23)匹配。
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外敷中藥藥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墊(2)的內部設置有加熱 墊。
3.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外敷中藥藥墊,其特征在于:所述兩條固定帶(3)均設置于枕墊 (1)和背墊(2)的背面連接處,且在枕墊(1)和背墊(2)的連接處與兩條固定帶(3)的對應 位置處分別設置有通孔(6),所述固定帶(3)可穿過通孔(6)固定于枕墊(1)和背墊(2)的 正面。
4.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外敷中藥藥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結區(22)由固定設置于背 墊(2)上的魔術貼構成。
5.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外敷中藥藥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墊(2)和枕墊(1)的背面連 接處下方兩端分別設置有盛裝袋。
6.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外敷中藥藥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墊(1)和背墊(2)的內部均 設置有防水夾層。
【文檔編號】A61M37/00GK203898929SQ201420225091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5日
【發明者】張振文 申請人:張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