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包括長條狀的帶體,帶體一端設有帶扣,帶扣內設有卡塊,帶體的另一端設有若干橫向卡槽,橫向卡槽沿帶體長度方向設置,帶體穿入帶扣后其中一道橫向卡槽被卡塊卡住使帶體呈一密封的環形,帶體的上表面設有透明的標簽格,帶體的寬度不小于2cm。本實用新型的帶體圍成環形后,通過卡塊與橫向卡槽的配合調整環形帶體的半徑,從而收緊或放松對肢體的擠壓,滿足傷員止血與活絡的需求,而且帶體的寬度不小于2cm,在貼緊肢體后在保證對血管壓迫的同時不至于損傷皮膚,同時,帶體設置的標簽格可放入傷員的身份信息、血型等個人信息,方便止血后的救治。本實用新型可應用于醫護領域的野戰單兵自救止血。
【專利說明】一種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野戰急救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
【背景技術】
[0002]止血帶是戰時和平時創傷急救、臨床四肢手術時常用于止血的一種裝備,及時有效的止血,對挽救傷員聲明、穩定傷情及為后續治療創造條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0003]目前常用的止血帶一般為橡皮管形式,通過兩端的綁扎壓迫肢體,阻斷肢體血液循環。然而在野戰單兵場合,上肢受傷的傷員無法通過單手進行該類止血帶的綁扎,即使在綁扎之后,其松緊程度難于掌握和調節,這樣容易造成:若太松,止血效果欠佳;若太緊,造成遠端肢體缺血、壞死。同時,這種止血帶與肢體皮膚的接觸面積過小,也容易引起皮膚的二次損傷。最后,止血后傷員也有缺血昏迷的可能,但是對傷員情況的不了解極有可能延誤了救治的時機。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便操作、止血效果良好的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
[0005]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包括長條狀的帶體,所述帶體一端設有帶扣,所述帶扣內設有卡塊,所述帶體的另一端設有若干橫向卡槽,所述橫向卡槽沿帶體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帶體穿入帶扣后其中一道橫向卡槽被卡塊卡住使帶體呈一密封的環形,所述帶體的上表面設有透明的標簽格,所述帶體的寬度不小于2cm。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帶體為具有彈性的松緊帶。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帶體的下表面接有降溫帶。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降溫帶包括上扁平帶和下扁平帶,所述上扁平帶與下扁平帶四周縫合,其中間部分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填充有冷卻劑。
[001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冷卻劑為填充了冰砂的冰砂袋。
[001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帶體的下表面接有沿帶體長度方向設置的充氣帶,所述充氣帶設有中空內腔從而形成氣囊。
[00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充氣帶設有進氣口和排氣口。
[001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充氣帶的長度不小于帶體長度的2/3。
[0014]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充氣帶的下表面接有降溫帶。
[001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降溫帶包括上扁平帶和下扁平帶,所述上扁平帶與下扁平帶四周縫合,其中間部分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填充有冷卻劑。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帶體圍成環形后,通過卡塊與橫向卡槽的配合調整環形帶體的半徑,從而收緊或放松對肢體的擠壓,滿足傷員止血與活絡的需求,而且帶體的寬度不小于2cm,在貼緊肢體后在保證對血管壓迫的同時不至于損傷皮膚,同時,帶體設置的標簽格可放入傷員的身份信息、血型等個人信息,方便止血后的救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帶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0020]圖3是降溫帶的示意圖;
[0021]圖4是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0022]圖5是第三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1所示的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包括長條狀的帶體1,帶體I的左端接有一個帶扣8,帶扣8內設有一個卡塊2,帶體I的右端沿長度方向設有若干個道橫向卡槽3,使用時將帶體I右端穿過帶扣8并將卡塊2卡住某道橫向卡槽3,此時帶體I呈一密封的環形,通過將卡塊2卡入不同的橫向卡槽3可調整該環形的半徑,從而對傷員肢體進行擠壓或放松。由于采用了卡塊2和橫向卡槽3的這種結構,傷員能夠單手操作來止血,從而滿足野戰單兵自救的目的。
[0024]上述帶體I的寬度不小于2cm,最好是在3cm,這樣當環繞于肢體皮膚并擠壓肢體時,不會因為接觸面積太小引起皮膚損傷。
[0025]同時,帶體I的上表面設有透明的標簽格4,標簽格4內可預先放入標簽,用于記載使用者的姓名、血型,方便止血后的迅速救治。
[0026]作為優選的,帶體I為具有彈性的松緊帶。
[0027]如圖2所示的第一實施例,帶體I的下表面接有降溫帶5,降溫帶5的作用在于通過降低人體流血處的溫度來收縮血管,從而達到止血目的。
[0028]如圖3所示,降溫帶5包括上扁平帶51和下扁平帶52,上扁平帶51與下扁平帶52四周縫合,其中間部分形成空腔,空腔內填充有冷卻劑6。優選的,冷卻劑6為填充了冰砂的冰砂袋,當降溫帶5接觸人體后,人體溫度傳遞至冰砂并利用冰砂的相變反應進行降溫。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的冷卻劑6,例如在空腔內劃分出分隔的空間,分別預先存入水和硝酸銨,需要降溫時,使用外力將兩空間連通,硝酸銨溶于水由晶體變為分散的離子狀態是一個熵增的過程,熵增的能量來源于水,導致水的溫度降低,從而從肢體吸熱,對肢體進行降溫。
[0029]如圖4所示的第二實施例,帶體I的下表面接有沿帶體I長度方向設置的充氣帶7,充氣帶7設有中空內腔從而形成氣囊。充氣帶7設有進氣口和排氣口,進氣口既可以用口吹來充氣,有可外接充氣裝置,利用氣體壓力阻斷血液循環。優選的,充氣帶7的長度不小于帶體I長度的2/3,從而使得帶體I構成環形后,充氣帶7盡可能環繞肢體。
[0030]如圖5所示的第三實施例,充氣帶7的下表面接有降溫帶5’。如圖3所示,降溫帶5’包括上扁平帶51’和下扁平帶52’,上扁平帶51’與下扁平帶52’四周縫合,其中間部分形成空腔,空腔內填充有冷卻劑6’。冷卻劑6’與實施例1中的冷卻劑形式一致,在此不作累述。
[0031]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其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包括長條狀的帶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帶體一端設有帶扣,所述帶扣內設有卡塊,所述帶體的另一端設有若干橫向卡槽,所述橫向卡槽沿帶體長度方向設置,所述帶體穿入帶扣后其中一道橫向卡槽被卡塊卡住使帶體呈一密封的環形,所述帶體的上表面設有透明的標簽格,所述帶體的寬度不小于2c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帶體為具有彈性的松緊帶。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帶體的下表面接有降溫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溫帶包括上扁平帶和下扁平帶,所述上扁平帶與下扁平帶四周縫合,其中間部分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填充有冷卻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劑為填充了冰砂的冰砂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帶體的下表面接有沿帶體長度方向設置的充氣帶,所述充氣帶設有中空內腔從而形成氣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帶設有進氣口和排氣口。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帶的長度不小于帶體長度的2/3。
9.根據權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帶的下表面接有降溫帶。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野戰單兵自救止血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溫帶包括上扁平帶和下扁平帶,所述上扁平帶與下扁平帶四周縫合,其中間部分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內填充有冷卻劑。
【文檔編號】A61F7/10GK204147080SQ201420565732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8日
【發明者】肖謙, 伍敏, 廖碧玉 申請人: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