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中獸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IB)是由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雞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毒性疾病,以氣管啰音、咳嗽、打噴嚏為主要特征,是危害養禽業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病的特征是患病雞噴嚏、咳嗽、呼吸困難和啰音,患病雛雞還表現為流漿液性鼻涕,產蛋雞出現產蛋下降,蛋殼質量變差。該病雛雞患病死亡率約為25%~50%,蛋雞患病嚴重時產蛋下降可達30%~50%,多數產蛋水平不能恢復到原來。目前,本病尚無特效藥物治療,主要是依靠疫苗接種來進行預防,增強雞只的抵抗力,減少死亡率。由于IBV的血清型復雜且相互之間交叉保護力弱,新的血清型和變異株不斷出現,造成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雞感染IBV后無特效藥物治療,臨床多采用西藥來對癥治療,但臨床治療效果不理想,市售中獸藥治療藥物,大多針對呼吸道癥狀進行組方,對變異型IB臨床治療效果不明顯。因此,IB臨床治療藥物的改進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技術實現要素:針對上述情況,為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中獸藥。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治療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中獸藥組合物,配方組成按重量份數表示為:茯苓18~24份、桂枝14~16份、葶藶子14~18份、石韋15~18份、車前子10~14份、土茯苓20~25份。將上述6味中藥混勻,粉碎,過80~100目篩,分裝即得。本發明主要是針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癥狀進行辯證組方。雞傳染性支氣管炎主要癥狀為呼吸困難,支氣管有痰液,腎臟腫脹,有尿酸沉積。本發明處方中以茯苓、桂枝溫陽化濕,葶藶子祛痰定喘,石韋、車前子、土茯苓利尿通淋,諸藥合用,可增強祛痰定咳,利尿通淋之功效,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導致的水濕停留具有較好的改善效果。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通過以下實施例進一步詳述,但不限于本實施例。實施例一:一種用于治療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中獸藥組合物,按配方組成重量比稱取茯苓200g,桂枝150g,葶藶子160g,石韋160g,車前子120g,土茯苓240g,將上述6味中藥混勻,粉碎,過100目篩。實施例二:一種用于治療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中獸藥組合物,按配方組成重量比稱取茯苓200g,桂枝160g,葶藶子180g,石韋150g,車前子140g,土茯苓200g,將上述6味中藥混勻,粉碎,過100目篩。實驗室藥物效果考察將40只小白鼠,隨機分為4組,每組10只,分別為實施例一組、實施例二組、模型對照組和空白對照組。實施例一、二組分別給予小鼠灌服1g/kg體重的混懸液,采用清水稀釋成0.4ml灌服,模型對照組和空白對照組灌服等體積生理鹽水,連續給藥5天,末次給藥1小時后,除空白對照組外,其余各組動物腹腔注射次黃嘌呤1000mg/kg體重,造成小鼠高血尿酸模型,空白對照組注射等體積空白對照液。注射后0.5小時,各組動物摘取眼球取血,3000r/min離心15min,分離得血清。采用磷鎢酸比色法測定血尿酸值。試驗結果見表。對小鼠血尿酸含量的影響(±SD)組別尿酸(μmol/L)空白對照組128.54±21.57*模型對照組243.86±26.75實施例一組185.16±24.64*實施例二組183.84±23.58*注:“*”表示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上述結果說明,本發明的藥物可以降低腎臟損傷所導致的血尿酸含量增高,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臨床效果考察試驗動物:20日齡,雞群6508羽。18日齡時出現呼吸道癥狀,主要是咳嗽、打噴嚏,飼喂2天泰樂菌素,呼吸道癥狀減輕,但出現病死雞,并伴有白色水樣糞便,截止試驗時已死亡108羽。將病死雞剖檢發現,個別雞支氣管有輕微出血點,氣管內有白色痰液;脫水,胸肌萎縮;雙腎腫脹蒼白,腎小管有尿酸鹽沉積,兩側輸尿管有白色尿酸鹽沉積,并明顯擴張;嚴重者心臟表面有尿酸鹽附著。將雞舍和器具進行清掃和消毒,挑選出患有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臨床病癥的病雞400羽,隨機分為4組。分別為實施例一治療組(100羽),實施例二治療組(100羽),雞場常規治療組(100羽)和陽性對照組(100羽)。實施例一、二治療組分別按0.2%拌料給藥;雞場常規治療組采用抗生素和小蘇打飲水給藥,連續給藥5天。陽性對照組不給任何藥物。試驗結果見下表。各組試驗雞的死亡情況注:“*”表示與陽性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各組臨床治療效果組別治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實施例一組652691*實施例二組652590*臨床對照組532477陽性對照組351348注:“*”表示與陽性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上述結果說明,本發明的藥物可以很好的改善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臨床癥狀,較少死亡率,效果優于雞場常規治療組。與陽性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