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黃斑變性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黃斑變性分為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和少年黃斑變性兩種,黃斑變性的病理機制主要為黃斑區結構的衰老性改變。表現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對視細胞外界盤膜吞噬消化功能下降,使未被消化的盤膜殘余小體潴留于基底部細胞原槳中,并向細胞外排出,形成玻璃膜疣。黃斑變性是有著很高的失明率的眼病,很多人因此永久性的與黑暗為伴的,但是眼科專家賀寧介紹,只要發現患病早期治療,可以有效的降低失明率。同時,想要治好黃斑變性還要用對黃斑變性的治療的方法,如果盲目的治療不僅僅是讓病情加重的,也會加大治療的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黃斑變性的中藥組合物,通過多味中藥科學配伍,能有效控制黃斑變性,提升視力,治愈率高。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黃斑變性的中藥組合物,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劍葉耳草10-15份、黨參6-9份、天門冬10-12份、烏桕葉10-15份、夜明砂10-15份、谷精草5-10份、君遷子6-9份、粟米7-10份、白術10-14份、遠志6-8份、砂仁9-15份、附子10-13份、茯苓10-12份、甘草5-9份、澤瀉15-20份、鎖陽3-6份、蒲黃4-8份。
本發明的優選配方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劍葉耳草12份、黨參7份、天門冬11份、烏桕葉12份、夜明砂12份、谷精草8份、君遷子8份、粟米8份、白術12份、遠志6份、砂仁12份、附子11份、茯苓12份、甘草9份、澤瀉18份、鎖陽5份、蒲黃6份。
本發明中各原料藥的作用如下:
劍葉耳草:味甘,性平。歸肺、肝、脾經。止咳化痰,健脾消積。用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肺癆咯血,小兒疳積,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黨參: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止渴、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用于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面色萎黃,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天門冬:味苦,平。甘,大寒,無毒。主治陰虛發熱,咳嗽吐血,肺痿,肺癰,咽喉腫痛,消渴,便秘,小便不利。內服:煎湯,2-4錢;熬膏或入丸、散。虛寒泄瀉及外感風寒致嗽者忌。
烏桕葉:苦,微溫,有毒。入心經。治癰腫疔瘡,瘡疥,腳癬,濕疹,蛇傷,陰道炎。
夜明砂:辛、寒。消積,活血,明目。目生翳障、夜盲、小兒疳積、驚風等癥。
谷精草:味辛、甘,性平。歸肝、肺經。疏散風熱,明日退翳。用于風熱目赤,腫痛羞明,眼生翳膜,風熱頭痛。
君遷子:甘;澀;性涼。清熱;止渴。
粟米:性涼,味甘咸。益氣,補脾,和胃,安眠。[宜食]適宜脾胃虛弱、反胃、嘔吐、泄瀉,或傷食腹脹之人食用;適宜失眠,或體虛低熱者食用。宜煮粥食用。
白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遠志:苦、辛、溫。歸心、腎、肺經。安神益智,解郁。治驚悸,健忘,夢遺,失眠,咳嗽多痰,癰疽瘡腫。
砂仁:味辛,性濕。脾、胃、腎經。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附子:味辛、甘,性大熱。歸心、腎、脾經。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心陽不足,胸痹心痛,虛寒吐瀉,脘腹冷痛,腎陽虛衰,陽痿宮冷,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澤瀉:甘、淡,寒。歸腎、膀胱經。利水泄熱。性寒,味甘淡,寒能清熱,甘淡滲濕,入腎和膀胱,能泄相火,除膀胱濕熱,為利水泄熱之品,用于水濕停滯的水腫,小便不利和濕熱下注的帶下淋濁等證。
鎖陽:味甘;性溫。歸肝、腎、大腸經。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于腎陽不足,精血虧虛,腰膝痿軟,陽痿滑精,腸燥便秘。
蒲黃:甘,平。歸肝、心包經。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傷出血,經閉通經,胸腹刺痛,跌撲腫痛,血淋澀痛。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以多味中藥為原料,科學配伍,各原料藥之間協同作用,具有滋補肝腎,健脾益氣,涼血止血,化瘀祛濕的功效,能有效改善黃斑病變,療程短,見效快、治療率高,值得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中藥組份:劍葉耳草10g、黨參6g、天門冬10g、烏桕葉10g、夜明砂10g谷精草5g、君遷子6g、粟米7g、白術10g、遠志6g、砂仁9g、附子10g、茯苓10g、甘草5g、澤瀉15g、鎖陽3g、蒲黃4g。
制備工藝:將處方量藥材加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7天一個療程。
實施例2
中藥組份:劍葉耳草12g、黨參7g、天門冬11g、烏桕葉12g、夜明砂12g、谷精草8g、君遷子8g、粟米8g、白術12g、遠志6g、砂仁12g、附子11g、茯苓12g、甘草9g、澤瀉18g、鎖陽5g、蒲黃6g。
制備工藝:將處方量藥材加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7天一個療程。
實施例3
中藥組份:劍葉耳草15g、黨參9g、天門冬12g、烏桕葉15g、夜明砂15g谷精草10g、君遷子9g、粟米10g、白術14g、遠志8g、砂仁15g、附子13g、茯苓12g、甘草9g、澤瀉20g、鎖陽6g、蒲黃8g。
制備工藝:將處方量藥材加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7天一個療程。
實施例4:臨床觀察
(1)一般資料
本發明人于2014年至今對300例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治愈267人,有效12人,總有效率高達93%。
(2)治療方法: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7天一個療程。
(3)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
有效:癥狀體征較減輕;
無效:癥狀體征與治療前無改善。
(4)典型病例:
楊某某,男,62歲,菏澤人,視力模糊,中心暗點,視物變形,于2014年9月開始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7天一個療程,兩個療程后視力提高,繼續服用本發明的中藥兩個療程后痊愈停藥。
姜某,女,35歲,唐山人,在視網膜深層出現黃白色滲出,于2015年2月開始服用本發明的中藥,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7天一個療程,四個療程后視力提高,繼續服用本發明的中藥三個療程后痊愈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