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
背景技術: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由于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多,刺激靶器官皮脂腺,使皮脂分泌旺盛,皮脂腺增大,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過度,皮脂淤積在毛囊形成角栓,毛囊口堵塞,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導致局部炎癥產生。其發生還與遺傳及心理因素有關。目前西醫治療痤瘡主要有殺滅痤瘡丙酸桿菌、抑制皮脂腺分泌等方法,雖有一定療效,但存在耐藥及毒副作用,患者不易接受。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其精選多種天然無毒副作用的原料,科學組方,可有效治療痤瘡。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批把葉10-15克、霜桑葉10-15克、麥門冬10-15克、黃芩10-15克、杭白菊10-15克、生地10-15克、白茅根10-15克、白鮮皮10-15克、地膚子8-10克、牛蒡子8-10克、白芷8-10克、桔梗8-10克、茵陳8-10克、丹皮8-10克、蒼耳子8-10克。
優選地,所述的治療痤瘡的中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批把葉12.5克、霜桑葉12.5克、麥門冬12.5克、黃芩12.5克、杭白菊12.5克、生地12.5克、白茅根12.5克、白鮮皮12.5克、地膚子9克、牛蒡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陳9克、丹皮9克、蒼耳子9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煎服一次。
本發明的優點是:本發明成本低,配方合理,辨證施治,遵循中醫理論,具有清熱涼血、祛風利濕等功能,可有效治療痤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發明。
實施例1
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批把葉10克、霜桑葉10克、麥門冬10克、黃芩10克、杭白菊10克、生地10克、白茅根10克、白鮮皮10克、地膚子8克、牛蒡子8克、白芷8克、桔梗8克、茵陳8克、丹皮8克、蒼耳子8克。
實施例2
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批把葉12.5克、霜桑葉12.5克、麥門冬12.5克、黃芩12.5克、杭白菊12.5克、生地12.5克、白茅根12.5克、白鮮皮12.5克、地膚子9克、牛蒡子9克、白芷9克、桔梗9克、茵陳9克、丹皮9克、蒼耳子9克。
實施例3
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批把葉15克、霜桑葉15克、麥門冬15克、黃芩15克、杭白菊15克、生地15克、白茅根15克、白鮮皮15克、地膚子10克、牛蒡子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茵陳10克、丹皮10克、蒼耳子10克。
實施例4:臨床觀察
1、臨床資料:本發明人于2013年至今,對78例痤瘡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其中,男48例,女30例。
患者診斷標準:接觸部位發生多數毛囊性損害,表現為毛孔擴張、毛囊口角化、毳毛折斷及黑頭粉刺。有炎性丘疹、毛囊炎、結節及囊腫。較大的黑頭粉刺擠出黑頭脂質栓塞物后,留有凹陷性疤痕。皮損無自覺癥狀或有輕度癢感或刺痛。
2、治療方法:水煎服,每天一劑,早晚各煎服一次,7天1個療程,根據患者病情輕重計算治療時間,輕度患者服用2個療程,重病患者連服4-5即可痊愈。
3、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皮損消退率≥95%,或僅遺留少許色素沉著,癥狀消失;
顯效:皮損大部分消退,消退率70%-95%,癥狀明顯減輕;
有效:皮損部分消退,消退率50%-70%,癥狀改善;
無效:皮損消退不明顯或者加重,消退率<50%,癥狀未見變化。
4、治療效果:臨床治愈48例,占61.5%,顯效13例,占16.7%,有效11例,占14.1%,無效6例,占7.7%,總有效率為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