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其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從而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或工作節奏的加快,我國頸椎病患者的數量逐年增多且患者趨于年輕化。目前,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多種,有運動治療、牽引治療、按摩推拿治療、理療等,但是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病痛,不能根除并且治療時間長,有些患者甚至服用西藥來緩解頸椎病引起的肩頸疼痛,西藥止痛見效快,但也無法達到治療的目的,長期服用還會傷肝腎,副作用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療效好、安全性高且對人體無毒副作用,并能達到徹底治愈頸椎病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骨碎補10-18份,玄參6-12份,郁金5-10份,黃芪8-15份,半夏5-12份,天麻5-15份,靈芝3-12份,腫節風7-14份,透骨草5-13份,樟樹皮6-11份,甘草6-10份,蒼術8-16份,川芎10-16份,酸棗仁3-8份,羌活5-15份,牛膝3-11份,丹參8-15份,赤芍5-12份,桃仁3-9份,鹿含草6-11份,紫金蓮7-14份。
優選地,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骨碎補12-16份,玄參6-10份,郁金6-8份,黃芪8-13份,半夏6-10份,天麻7-11份,靈芝5-9份,腫節風8-12份,透骨草7-10份,樟樹皮6-9份,甘草6-8份,蒼術10-14份,川芎10-13份,酸棗仁3-5份,羌活7-13份,牛膝5-9份,丹參8-12份,赤芍8-11份,桃仁4-8份,鹿含草8-10份,紫金蓮10-12份。
優選地,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骨碎補13份,玄參8份,郁金6份,黃芪11份,半夏7份,天麻8份,靈芝7份,腫節風9份,透骨草9份,樟樹皮7份,甘草6份,蒼術12份,川芎10份,酸棗仁3份,羌活8份,牛膝6份,丹參10份,赤芍9份,桃仁5份,鹿含草10份,紫金蓮11份。
優選地,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骨碎補15份,玄參8份,郁金7份,黃芪11份,半夏8份,天麻9份,靈芝5份,腫節風10份,透骨草8份,樟樹皮6份,甘草6份,蒼術10份,川芎12份,酸棗仁5份,羌活11份,牛膝8份,丹參8份,赤芍8份,桃仁4份,鹿含草8份,紫金蓮10份。
優選地,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骨碎補14份,玄參7份,郁金8份,黃芪9份,半夏9份,天麻10份,靈芝7份,腫節風9份,透骨草10份,樟樹皮7份,甘草7份,蒼術12份,川芎11份,酸棗仁3份,羌活8份,牛膝7份,丹參11份,赤芍10份,桃仁7份,鹿含草10份,紫金蓮12份。
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稱量:按比例稱取各原料組分,并混合于加熱容器內備用;
(2)、提取:向盛有原料的加熱容器內加入適量水,再對加熱容器進行加熱,先使用武火加熱,將加熱容器內的混合藥液煮沸,再使用文火繼續熬制80-90分鐘;
(3)、儲存:將步驟(2)所得的中藥液自然冷卻至室溫,過濾濾渣,瓶裝并放置于陰涼位置。
本發明所用的中藥原料的藥性及功效如下:
骨碎補:苦,溫;補腎,活血,止血;主治腎虛久瀉及腰痛,風濕痹痛,齒痛,耳鳴,跌打閃挫、骨傷,闌尾炎,斑禿,雞眼。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散結;主治溫熱病熱和營血、身熱、煩渴、舌絳、發斑、骨蒸勞嗽、虛煩不寤、津傷便秘、目澀昏花、咽喉喉腫痛、瘰疬痰核、癰疽瘡毒。
郁金:辛、苦,寒;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用于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經閉痛經,乳房脹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血熱吐衄,黃疸尿赤。
黃芪:性味:甘,微溫;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天麻:味辛,溫;息風,定驚;治眩暈眼黑,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小兒驚癇動風。
靈芝:性溫,味淡;有補養氣血作用;治氣血不足、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虛勞短氣。
腫節風:苦、辛、平。歸心、肝經;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消斑散瘀,祛風除濕通絡;用于血熱紫斑、紫癜,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肢體麻木,骨折,婦女痛經,產后瘀滯腹痛。
透骨草:甘、辛,溫;祛風除濕,辛能行散,溫勝寒濕,舒筋活絡,活血止痛,解毒化疹。
樟樹皮:辛,溫,味苦;行氣,止痛,祛風濕,治吐瀉,胃痛,風濕痹痛,腳氣,疥癬,跌打損傷。
甘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脾胃氣虛以及倦怠乏力等。
蒼術:味辛、苦、性溫;主治燥濕健脾,祛風濕,明目,濕困脾胃,倦怠嗜臥,胞痞腹脹,食欲不振,哎吐泄瀉;痰飲,濕腫,表證夾濕,頭身重痛,痹證溫性,肢節酸痛重著,痿襞,夜盲。
川芎:味辛,溫;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能滋養心肝,安神,斂汗;有鎮靜、催眠、鎮痛、抗驚厥作用;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對子宮有興奮作用。
羌活:味辛、苦、性溫;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痛;主治外感風寒、頭痛無汗、風水浮腫、瘡瘍腫毒。
牛膝:苦、甘、酸,平;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經閉,痛經,腰膝酸痛,筋骨無力,淋證,水腫,頭痛,眩暈,牙痛,日瘡,吐血,衄血。
丹參:味苦,微寒;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瘕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
赤芍:味苦,性微寒;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主治熱人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癮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桃仁:苦、甘,平;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經閉痛經,瘕瘕痞塊,肺癰腸癰,跌撲損傷,腸燥便秘,咳嗽氣喘。
鹿含草:補虛,益腎,祛風除濕,活血調經,治虛弱咳嗽,勞傷吐血,風濕關節痛,崩漏,白帶,外傷出血。
紫金蓮:性溫,味甘;活血止痛,化瘀生新;治跌打損傷、解痙止痛。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具有活血散淤,止痛驅風的功效,可以緩解神經壓迫造成的癥狀,對頸椎病引起的各種癥狀有明顯療效。與此同時各原料組分間的協同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本發明中藥無毒副作用、安全可靠、療效顯著、治愈率高。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骨碎補13份,玄參8份,郁金6份,黃芪11份,半夏7份,天麻8份,靈芝7份,腫節風9份,透骨草9份,樟樹皮7份,甘草6份,蒼術12份,川芎10份,酸棗仁3份,羌活8份,牛膝6份,丹參10份,赤芍9份,桃仁5份,鹿含草10份,紫金蓮11份。
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稱量:按比例稱取各原料組分,并混合于加熱容器內備用;
(2)、提取:向盛有原料的加熱容器內加入適量水,再對加熱容器進行加熱,先使用武火加熱,將加熱容器內的混合藥液煮沸,再使用文火繼續熬制80-90分鐘;
(3)、儲存:將步驟(2)所得的中藥液自然冷卻至室溫,過濾濾渣,瓶裝并放置于陰涼位置。
實施例二:
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骨碎補15份,玄參8份,郁金7份,黃芪11份,半夏8份,天麻9份,靈芝5份,腫節風10份,透骨草8份,樟樹皮6份,甘草6份,蒼術10份,川芎12份,酸棗仁5份,羌活11份,牛膝8份,丹參8份,赤芍8份,桃仁4份,鹿含草8份,紫金蓮10份。
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稱量:按比例稱取各原料組分,并混合于加熱容器內備用;
(2)、提取:向盛有原料的加熱容器內加入適量水,再對加熱容器進行加熱,先使用武火加熱,將加熱容器內的混合藥液煮沸,再使用文火繼續熬制80-90分鐘;
(3)、儲存:將步驟(2)所得的中藥液自然冷卻至室溫,過濾濾渣,瓶裝并放置于陰涼位置。
實施例三:
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骨碎補14份,玄參7份,郁金8份,黃芪9份,半夏9份,天麻10份,靈芝7份,腫節風9份,透骨草10份,樟樹皮7份,甘草7份,蒼術12份,川芎11份,酸棗仁3份,羌活8份,牛膝7份,丹參11份,赤芍10份,桃仁7份,鹿含草10份,紫金蓮12份。
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稱量:按比例稱取各原料組分,并混合于加熱容器內備用;
(2)、提取:向盛有原料的加熱容器內加入適量水,再對加熱容器進行加熱,先使用武火加熱,將加熱容器內的混合藥液煮沸,再使用文火繼續熬制80-90分鐘;
(3)、儲存:將步驟(2)所得的中藥液自然冷卻至室溫,過濾濾渣,瓶裝并放置于陰涼位置。
實施例四:
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骨碎補12份,玄參9份,郁金6份,黃芪11份,半夏7份,天麻8份,靈芝6份,腫節風12份,透骨草7份,樟樹皮6份,甘草6份,蒼術9份,川芎12份,酸棗仁5份,羌活9份,牛膝6份,丹參10份,赤芍7份,桃仁5份,鹿含草8份,紫金蓮9份。
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稱量:按比例稱取各原料組分,并混合于加熱容器內備用;
(2)、提取:向盛有原料的加熱容器內加入適量水,再對加熱容器進行加熱,先使用武火加熱,將加熱容器內的混合藥液煮沸,再使用文火繼續熬制80-90分鐘;
(3)、儲存:將步驟(2)所得的中藥液自然冷卻至室溫,過濾濾渣,瓶裝并放置于陰涼位置。
實施例五:
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是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骨碎補11份,玄參10份,郁金7份,黃芪9份,半夏6份,天麻10份,靈芝5份,腫節風9份,透骨草9份,樟樹皮7份,甘草7份,蒼術11份,川芎12份,酸棗仁6份,羌活7份,牛膝7份,丹參10份,赤芍8份,桃仁4份,鹿含草7份,紫金蓮9份。
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稱量:按比例稱取各原料組分,并混合于加熱容器內備用;
(2)、提取:向盛有原料的加熱容器內加入適量水,再對加熱容器進行加熱,先使用武火加熱,將加熱容器內的混合藥液煮沸,再使用文火繼續熬制80-90分鐘;
(3)、儲存:將步驟(2)所得的中藥液自然冷卻至室溫,過濾濾渣,瓶裝并放置于陰涼位置。
典型病例:
病例1:夏某,女,45歲,安徽馬鞍山人,農民;治療前,患有頸椎病半年,肩頸酸痛不止,經常出現失眠、多夢等現象,使用西藥雖效果明顯,但易反復。服用本發明中藥一個療程后,肩頸疼痛明顯減輕,繼續兩個療程后,完全治愈,至今無復發。
病例2:劉某,男,58歲,安徽桐城人,焊工;治療前,確診患有頸椎病2年,每次半蹲焊接一段時間后肩頸酸痛無比,并伴隨上肢無力,使用西藥一年療效不穩定。服用本發明中藥一個療程后,肩頸疼痛明顯減輕,繼續兩個療程后,完全治愈,至今無復發。
病例3:程某,男,49歲,安徽安慶人,銀行職員;治療前,確診患有頸椎病2年,患者的主要癥狀有頸背疼痛、下肢乏力,偶爾出現頭暈、惡心現象,使用西藥一年多未能徹底治愈。服用本發明中藥一個療程后,肩頸疼痛明顯減輕,繼續兩個療程后,完全治愈,至今無復發。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