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醫療器械的領域,特別是一種帶四片簧機構的手術鉗及其簧片的滑動方法,具體為一種帶四片簧機構的手術鉗,作為手術器械。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例如:中國專利醫用手術鉗 - 201410242230.9;一種改進后的醫用手術鉗,包括鉗頭、鉗桿、鉗座、操作件、傳動桿、活動件,活動件與傳動桿連接,傳動桿與鉗頭上的活動部連接,鉗桿一端與鉗座5固定連接另一端與鉗頭的固定部固定連接,操作件3通過傳動裝置操縱活動件1使手術鉗的鉗口開合。該申請中,對手術鉗的早期結構進行了公開,該手術鉗中的結構裸露在外部,容易刮破操作者的手套,安全性較低。
又例如:中國專利微創手術鉗 - 201520034019.8;本實用新型屬于外科器械領域,涉及一種手術鉗子,具體涉及一種微創手術鉗,包括鉗體、固定手柄和活動手柄,鉗體中空,內置長桿,長桿前端安裝鉗夾,長桿外套有套管,套管固定在鉗體上,套管的內徑與鉗夾聯接座的外徑相配合。該申請中,對手術鉗后期改進的結構進行了公開,但是該結構中,彈簧的回復性在使用后因為變形無法恢復。
以上專利申請由于它們的技術方案目的以及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均不同,為此導致它們的技術方案包括結構和方法的不同,它們也不能簡單地組合用以本專利申請,否則會導致結構設計更復雜,或者不能實施,等等。
鑒于此,如何設計出一種帶四片簧機構的手術鉗,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帶四片簧機構的手術鉗及其簧片的滑動方法。
本申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一種帶四片簧機構的手術鉗,包括第一手柄與第二手柄,兩個手柄之間設有四片簧機構,四片簧機構包括導向簧片、張緊簧片、滑動簧片以及連接在張緊簧片與滑動簧片之間的滑塊,第一手柄與第二手柄的左側端為鉸接,第一手柄與第二手柄鉸接的位置設有空心桿,第二手柄的下側設有按鈕,空心桿中設有拉桿,空心桿的左側端頭設有鉗。
導向簧片用于調節四片簧結構的伸縮方向,導向簧片包括豎向延伸的安裝條,以及設置在安裝條下端并進行橫向延伸的按鈕片,按鈕片為開口向上的弧形結構,安裝條上端設有橫向延伸的卡片,卡片為矩形的片狀結構;張緊簧片包括定位片以及設置在定位片右側的設置為弧形結構進行張緊的緊片,定位片的左側設有向下傾斜延伸的卡條,卡條的下側設有用于定位抵觸的卡位座,定位片左右兩側的卡條與緊片呈向下開口的八字形結構;滑動簧片包括設置在其中間位置的固定片,以及沿著固定片的兩端向上設置的彈片與插條,彈片與插條沿著固定片固定連接呈向上開口的八字形,彈片沿著固定片右端并向右沿著呈弧形,插條沿著固定片左端向左上方延伸呈傾斜狀,插條的頂端設有橫向固定的插位座;滑塊包括長方體結構的滑體以及設置在滑體各個端角處的圓弧角,滑體的左側下端設有傾斜側,傾斜側向滑體中凹陷有卡槽。
安裝條上端與卡片左端之間固定連接有折頭,折頭為片狀結構形成的折角用于對安裝條與卡片之間的連接進行彎折連接。
安裝條下端與按鈕片右端之間連接有彎曲呈弧形的轉角。
按鈕片由安裝條下端向左側延伸而形成;卡片由由安裝條上端向右側延伸而形成。
卡位座的右端設有向下延伸進行卡接的卡角。
緊片的右側向右延伸有伸縮舌;插位座右端設有固定向上的插角。
彈片的右側端頭向右橫向延伸有滑動舌;卡槽包括長方體形的空心槽以及設置在滑體前端的卡位口。
卡位口沿著滑體的左側壁設置,卡位口設置在空心槽的邊緣處。
卡位口包括呈八字形的開口,開口的上端設有夾口。
本申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優點和效果:1、回復性強,不易發生變形,拉伸時受力均勻,使用壽命持久,安全性高;2、用本方法制成的產品使用方便、可靠,手術時安全性高。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申請,并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申請中導向簧片的立體結構圖。
圖2為本申請中導向簧片的結構原理圖。
圖3為本申請中張緊簧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申請中張緊簧片的結構原理圖。
圖5為本申請中滑動簧片的立體結構圖。
圖6為本申請中滑動簧片的結構原理圖。
圖7為本申請中滑塊的整體結構圖。
圖8為本申請中卡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申請中卡槽的結構原理圖。
圖10為本申請的整體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申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本申請中所述的一種帶四片簧機構的手術鉗,包括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兩個手柄之間設有四片簧機構,四片簧機構包括導向簧片1、張緊簧片2、滑動簧片3以及連接在張緊簧片2與滑動簧片3之間的滑塊4,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的左側端為鉸接,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鉸接的位置設有空心桿9,第二手柄6的下側設有按鈕7,空心桿9中設有拉桿8,空心桿9的左側端頭設有鉗10;具有回復性強,不易發生變形,拉伸時受力均勻,使用壽命持久,安全性高的效果。
本申請實施例中,參見圖1~圖10中所示,一種帶四片簧機構的手術鉗,包括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兩個手柄之間設有四片簧機構,四片簧機構包括導向簧片1、張緊簧片2、滑動簧片3以及連接在張緊簧片2與滑動簧片3之間的滑塊4,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的左側端為鉸接,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鉸接的位置設有空心桿9,第二手柄6的下側設有按鈕7,空心桿9中設有拉桿8,空心桿9的左側端頭設有鉗10。
利用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之間的擠壓對四片簧機構進行控制,其中,四片簧機構由兩個八字形的彈簧片起主要支撐作用。
利用張緊簧片2與滑動簧片3之間的滑塊4對拉桿8的端頭進行卡接定位。進而實現對拉桿8的左右拉伸。其中,空心桿9的右端頭設置在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鉸接的中間位置,利用其中間位置的空心桿9對拉桿進行支撐,再利用空心桿9左端的鉗10進行夾持,拉桿8用于對鉗10的狀態進行控制。
四片簧機構包括導向簧片1、張緊簧片2、滑動簧片3、滑件4,通過四片簧機構安裝在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之間進而實現對滑塊4的調節,對拉桿8的張緊。
張緊簧片2、滑動簧片3與滑件4呈X形,呈四片彈簧的支撐與回復結構。
利用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將導向簧片1、張緊簧片2、滑動簧片3、滑件4包圍在兩者之間,形成穩定的圍護結構;不會損傷手套,且張緊簧片2、滑動簧片3采用卡接的方式設置在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中。
張緊簧片2、滑動簧片3呈八字形結構,具有張緊的效果。
張緊簧片2的中間位置向上與滑件4的下側固定連接,滑動簧片3的中間位置向下與滑件4的上側固定連接,該固定連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螺栓直接固定的方式;即張緊簧片2、滑動簧片3在運動時,不會損傷操作人員的手套,安全性較高;且利用八字形可以提高張緊簧片2、滑動簧片3的回復強度;其中,張緊簧片2、滑動簧片3采用彈簧片進行制作,結構簡單易于實現。
滑動簧片3的左端向上固定卡接在第一手柄5的左側中,滑動簧片3的右端為片狀結構,滑動簧片3右端插接在第一手柄5向上凹陷的槽中,滑動簧片3右端因為擠壓導致滑動簧片3右端沿著第一手柄5的槽進行左右滑動。
張緊簧片2的左端向下固定卡接在第二手柄6的左側中,張緊簧片2的右端為片狀結構,張緊簧片2右端插接在第二手柄6向下凹陷的槽中,張緊簧片2右端因為擠壓導致張緊簧片2右端沿著第二手柄6的槽進行左右滑動。
張緊簧片2與滑動簧片3固定連接在滑件4的上下兩側,張緊簧片2固定連接在滑件4的下側,滑動簧片3固定連接在滑件4的上側。
導向簧片1設置在張緊簧片2的前側,通過導向簧片1對按鈕7進行定位,其中按鈕7向上延伸抵觸在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的鉸接處。
當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向下壓縮時,按鈕7向上延伸插接在第一手柄5中進行定位。按動按鈕7可以對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的位置進行調節,張緊簧片2與滑動簧片3對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的間距進行反彈與回復。
當張緊簧片2與滑動簧片3的右端向右進行滑動或插接時,張緊簧片2與滑動簧片3中間位置固定的滑件4也向右進行移動,進而實現對拉桿8伸縮運動的控制。
第一手柄5的內側形成的槽與滑動簧片3的外側八字形兩端連接,進而形成滑動簧片3進行運動時的容納。
第二手柄6的內側形成的槽與張緊簧片2的外側八字形兩端連接,進而形成張緊簧片2進行運動時的容納。
第一手柄5端頭與第二手柄6端頭之間進行鉸接,兩者的端頭采用一根軸進行插接的方式,進而實現其鉸接固定。
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之間夾角的位置設有抵觸兩者位置的按鈕7,按鈕7插接在第一手柄5中,第一手柄5上可以設置卡牙或者設置插孔,通過按鈕7卡接或插接在第一手柄5下部的不同位置實現對第一手柄5與第二手柄6之間位置的定位。
導向簧片1沿著按鈕7的下端設置在第二手柄6的左側中。
利用第二手柄6中的導向簧片1決定按鈕7的回復,即實現對張緊簧片2與滑動簧片3向左運動或向右運動的引導。
導向簧片1與張緊簧片2以及滑動簧片3之間的引導關系,具體是由按鈕7的回復來實現,按鈕7的回復是由導向簧片1來實現的,因此導向簧片1為該名稱。
拉桿8的右端卡接在滑件4的左側中,利用滑件4的左側設置卡口或者螺紋口等接口,利用滑件4左側的接口實現對拉桿8的右端卡接。
拉桿8的左側延伸在空心桿9中,利用滑件4對拉桿8左右運動的控制,實現拉桿8對空心桿9左端鉗10的控制;空心桿9的左端設有鉗10,通過鉗10對手術針等進行夾持。
本申請中,導向簧片1、張緊簧片2、滑動簧片3為三個彈簧片。
參見圖5~圖6中所示,一種四片簧手術器械的導向簧片,導向簧片1用于調節四片簧結構的伸縮方向,導向簧片1包括豎向延伸的安裝條11,利用豎向的安裝條11沿著第二手柄6的左側進行安裝與固定;通過安裝條11對第二手柄6左側設置的豎向進行填充;以及設置在安裝條11下端并進行橫向延伸的按鈕片12,按鈕片12對第二手柄6左側中設置的按鈕7進行回復。
按鈕片12為開口向上的弧形結構,設置為弧形結構,回復性較強。
安裝條11上端設有橫向延伸的卡片13,沿著安裝條11上端設有橫向的卡片13,通過卡片13沿著第二手柄6左側上部進行橫向固定,進而形成固定的連接結構。
卡片13為矩形的片狀結構。第二手柄6中設有向上開口的槽,矩形的片狀結構便于在槽中進行填充與定位或固定。
安裝條11上端與卡片13左端之間固定連接有折頭15,利用彎折的折頭15將安裝條11上端與卡片13左端進行固定并形成彎曲的卡接結構。
折頭15為片狀結構形成的折角用于對安裝條11與卡片13之間的連接進行彎折連接。
安裝條11下端與按鈕片12右端之間連接有彎曲呈弧形的轉角14。
設置弧形的轉角14,通過其圓弧形的結構,保證安裝條11下端與按鈕片12右端之間平滑的過渡。
按鈕片12由安裝條11下端向左側延伸而形成。卡片13由由安裝條11上端向右側延伸而形成。
導向簧片1為整體彎折成S形的彈簧片。
參見圖3~圖4中所示,一種四片簧手術器械的張緊簧片,張緊簧片2包括定位片21,利用定位片21與滑件4的下側壁進行固定連接;以及設置在定位片21右側的設置為弧形結構進行張緊的緊片22,定位片21的左側設有向下傾斜延伸的卡條23,沿著滑件4下側形成一個向下開口的八字形結構,通過滑件4下部左右兩側的卡條23與緊片22進行伸縮,進而實現定位片21的左右移動。其中,卡條23為固定的結構,緊片22為可以伸縮的結構,利用緊片22可左右移動或滑動的伸縮性,實現定位片21的左右移動。
卡條23的下側設有用于定位抵觸的卡位座24,利用卡位座24固定卡接在第二手柄6中,進而實現卡條23下端的定位。
定位片21左右兩側的卡條23與緊片22呈向下開口的八字形結構。八字形左端的卡條23固定在第二手柄6上,八字形的右端的緊片22固定插接在第二手柄6中,進行左右滑動。便于形成穩定的支撐結構。
本申請實施例中,卡位座24的右端設有向下延伸進行卡接的卡角25;沿著卡位座24的右端向下設置卡角25,通過卡角25卡接在第二手柄6中,可以在第二手柄6中設置卡接的位置與卡角25對應進行插接固定。
本申請實施例中,緊片22的右側向右延伸有伸縮舌26;伸縮舌26為條狀結構,通過伸縮舌26在第二手柄6向上開口槽中進行左右滑動,進而形成穩定的容納結構;伸縮舌26與緊片22之間整體固定連接呈傾斜狀結構,便于進行反彈。
參見圖5~圖6中所示,一種四片簧手術器械的滑動簧片,滑動簧片3包括設置在其中間位置的固定片31,利用固定片31與滑體4的上部側壁固定連接或安裝,進而形成一體化的安裝結構,穩定性更高;以及沿著固定片31的兩端向上設置的彈片32與插條33,利用插條33固定插接在第一手柄5的左側部,進而形成穩定的安裝結構;便于固定片31右側的插條33進行左右伸縮性的插接滑動。
彈片32與插條33沿著固定片31固定連接呈向上開口的八字形,八字形開口結構,具有將強的回復性,且張開的結構,其回復的次數較多。其中,彈片32采用弧形結構,具有較高的回復強度。彈片32沿著固定片31右端并向右沿著呈弧形,插條33沿著固定片31左端向左上方延伸呈傾斜狀,傾斜狀的結構可以形成穩定的支撐與定位效果。插條33的頂端設有橫向固定的插位座34;利用插位座34固定容納在第一手柄5向下開口的槽中,可利用槽對插位座34的條形結構進行定位,避免插位座34發生移動。
本申請實施例中,插位座34右端設有固定向上的插角35。
在插位座34的右上端設置插角35,插角35即凸出的安裝結構,利用插角35與第一手柄5中的插接位置進行固定安裝,形成固定連接結構,進一步對插位座34進行定位與固定。
本申請實施例中,彈片32的右側端頭向右橫向延伸有滑動舌36,滑動舌36為橫向延伸出的條形結構,滑動舌36的寬度與第一手柄5向下開口的槽對應,形成穩定的活動空間或伸縮活動的空間;彈片32與滑動舌36之間整體為橫向結構,便于形成伸縮的空間,便于其反彈性后的伸縮;滑動舌36的橫向主要用于伸縮。
參見圖7~圖9中所示,一種四片簧手術器械的滑塊,滑塊4包括長方體結構的滑體41,利用滑體41對張緊簧片2、滑動簧片3進行固定安裝,通過張緊簧片2、滑動簧片3的擠壓變形,進而沿著兩者的中間位置對滑體41進行左右拉伸移動;以及設置在滑體41各個端角處的圓弧角42,圓弧角42設置成圓弧形的端角結構避免掛傷操作人員的手套;滑體41的左側下端設有傾斜側43,設置為傾斜的結構,便于對傾斜側43向滑體41中凹陷有卡槽44。
拉桿8的端頭設置為凸起狀結構,進而實現拉桿8與卡槽44之間的卡接定位,進而實現對拉桿8的拉伸處理。
卡槽44包括長方體形的空心槽441以及設置在滑體41前端的卡位口442;利用空心槽441對拉桿8的端頭進行套接,可以將拉桿8的端頭設置為長方體結構,進而形成結構簡單且容易安裝的穩定卡接結構。
利用卡位口442對拉桿8的端頭進行阻擋,進而形成穩定的阻擋結構;卡位口442沿著滑體41的左側壁設置,沿著側壁設置卡位口442,便于拉桿8的端頭沿著滑入滑體41的左側壁卡位口442中;卡位口442設置在空心槽441的邊緣處,設置在邊緣處,便于將拉桿8的端頭滑入其中,便于安裝。
卡位口442包括呈八字形的開口443,開口443的上端設有夾口444;利用卡位口442下側的八字形的開口443將拉桿8的端頭滑入其中,再利用開口443上端形成的狹窄的夾口444對拉桿8的端頭進行卡接定位,避免逃出。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實施例而已,而且,本申請中零部件所取的名稱也可以不同,并不限制本申請中的名稱。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構思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