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主要涉及中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鼻咽癌的中藥。
背景技術:
鼻咽癌是指發生于鼻咽腔頂部和側壁的惡性腫瘤。是我國高發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為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之首。常見臨床癥狀為鼻塞、涕中帶血、耳悶堵感、聽力下降、復視及頭痛等。
目前,治療鼻咽癌的中藥領域存在以下不足:一、效果不夠明顯;二、見效慢,不能及時有效抑制咽喉腫瘤生長、轉移、擴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治療鼻咽癌的中藥,具有療效明顯、見效快的優點。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鼻咽癌的中藥,按重量份計由如下原料制成:山豆根60份、蒼耳草30份、馬勃9份、龍葵40份、腫節風60份、射干60份、玉郎傘15份、夏枯草60份、七葉一枝花30份、桔梗30份。
本發明中藥本著扶正培本的原則,采用益氣養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中藥配方,對于鼻咽癌患者具有療效好,見效快的優點。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取山豆根60g、蒼耳草30g、馬勃9g、龍葵40g、腫節風60g、射干60g、玉郎傘15g、夏枯草60g、七葉一枝花30g、桔梗30g,將上述組分加入10倍量(V/W)的水置于100℃提取并濃縮至原體積1/5,制得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
為證明本發明具有很好的療效,列舉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李某,49 歲,2015年4月發現鼻涕中帶血絲,開始以為上火引起的鼻出血,但是,后來出現咳嗽、聲音嘶啞,身體消瘦等癥狀。后至醫院進行鼻咽鏡及組織活檢,最后確診為鼻咽癌。給予本發明中藥治療,服用一個月后,咳嗽明顯好轉;繼續服用兩個月,患者體重增加,病情明顯好轉。
病例二:
張某,男,52歲。主訴:流鼻血還伴有耳鳴等癥狀。至醫院檢查確診為鼻咽癌。醫院給予放療治療,但是效果不明顯,患者開始出現頭痛等癥狀。后給予本發明中藥,半月后,頭痛癥狀消失;連續服用一個半月,鼻咽部腫塊明顯縮小;繼續服用半年,患者鼻咽部腫塊消失,患者病情穩定。
病例三:
王某,女,50歲。2015年9月,因流鼻血至醫院檢查確診為鼻咽癌。對其進行化療治療,化療后患者出現精神萎靡、頭痛、胃部不適等副作用。后改為服用本發明中藥。半月后,患者精神明顯好轉;繼續服用一個月,腫塊有所減小;一直服用至今,患者病情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