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要求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No.62/247,626、于2016年2月17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No.62/296,385、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No.62/247,596、于2016年2月17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No.62/296,383、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No.62/247,599、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No.62/247,617、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序列號No.62/247,607、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序列號No.62/247,621、于2015年10月28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序列號No.62/247,624的權益,上述每個專利申請通過引用全部并入本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整體涉及一種用于靜脈(IV)輸送的系統和方法,通過該系統和方法,流體可以被直接給送至患者的血管系統。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IV導管系統和方法,其有助于插入到患者體內和/或從插入構造運動至流體輸送構造,在該流體輸送構造中,流體能夠通過IV導管系統輸送至患者。在本文中廣泛地使用根據本發明的IV導管系統來描述用于將流體輸送至患者的部件,以用于流體的動脈、靜脈、血管內、腹膜、和/或非血管給送。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使用IV導管系統來將流體給送至患者體內的其它位置。
背景技術:
已知的IV導管系統和方法具有若干缺陷。許多這類系統需要醫師用雙手放置IV導管系統和/或將針插入患者身上的流體輸送位置(例如,待向其中輸送流體的血管)中。此外,許多這類系統需要醫師用雙手使IV導管系統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在流體輸送構造中,從套管移除針以允許流體通過套管輸送到血管。因此,醫師需要在插入IV導管系統之前穩定住患者的臂部或者其它具有流體輸送位置的身體部位。結果,醫師需要額外的時間來開始輸注。此外,醫師不能在插入和/或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過程中進行任何其它工作,例如穩定住患者或者使患者安心。
因此,需要有助于IV導管系統放置、插入和/或準備用于流體輸送的IV導管系統和方法。還需要這種IV導管系統較為便宜、易于制造且通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實施例主要涉及一種具有增強的人體工程學的IV導管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僅用一只手將IV導管系統插入并運動至流體輸送構造。IV導管系統可以包括導管部件和針部件。導管部件可以具有導管座部,該導管座部具有導管座部遠端和導管座部近端。導管座部可以限定在導管座部遠端和導管座部近端之間延伸的室,和在導管座部近端的提供進入所述室的通道的針端口。導管座部還可以具有從導管座部遠端向遠側延伸的套管、和聯接至導管座部并限定導管部件的推動表面的推動特征部。針部件可以具有針座部,該針座部具有針座部遠端和從針座部遠端向遠側延伸的針。針部件還可以具有聯接至針座部并限定針部件的拉動表面的拉動特征部。在插入構造中,針可以定位在套管內,針座部遠端可以坐置在針端口中,并且拉動表面可以定位在導管座部近端的遠側。
當IV導管系統處于插入構造時,拉動表面可以定位在推動表面的遠側。
推動特征部可以包括這樣的特征部:比如,翼部的后緣,所述翼部固定至所述導管座部,所述翼部與所述套管的軸線大體平行;握持特征部,所述握持特征部施加到或形成在固定至所述導管座部的翼部的主表面上,所述翼部與所述套管的軸線大體平行;一系列小塊,所述一系列小塊施加到或形成在固定至所述導管座部的翼部的主表面上,所述翼部與所述套管的軸線大體平行;固定到翼部的凸片,所述翼部固定至所述導管座部并且大體平行于所述套管的軸線,所述凸片從所述翼部沿不平行于所述翼部的方向延伸;固定到翼部的凸片,所述翼部固定至所述導管座部并且大體平行于所述套管的軸線,所述凸片從所述翼部基本垂直地延伸;固定到所述導管座部并從所述導管座部向外延伸的凸片;圍繞所述導管座部布置的周向環;或從所述導管座部延伸的延伸管接合部的近側表面。
推動特征部可以集成到固定平臺中,固定平臺例如包括從導管座部大體平行于套管軸線延伸的翼部,套管沿所述套管軸線延伸,使得在流體輸送構造中,翼部擱置在通過IV導管系統接收流體的患者的皮膚上。
翼部可以與從導管座部向外延伸的延伸管接合部在導管座部遠端和導管座部近端中間的位置處成一體。
翼部可選地不與包含套管的套管軸線共面。替代地,翼部與包含套管的套管軸線共面。
導管部件還可包括在室內的隔片,在插入構造中,針經過所述隔片。隔片可以構造成對針通過隔片的退出提供足夠低的阻力,以使得能夠用醫師的單手使IV導管系統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而不需要醫師的另一只手的幫助。
拉動特征部可以包括這樣的特征部:比如,握持部的前緣,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針座部并從所述針座部向外且大體向遠側延伸;握持特征部,所述握持特征部施加到或形成在握持部的主表面上,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針座部并從所述針座部向外且大體向遠側延伸;一系列小塊,所述一系列施加到或形成在握持部的主表面上,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針座部并從所述針座部向外且大體向遠側延伸;固定至握持部的凸片,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針座部并向外延伸、且大體平行于所述針的軸線從所述針座部大體向遠側延伸,并且所述凸片從所述握持部沿不平行于所述握持部的方向延伸;和固定至握持部的凸片,所述握持部固定到所述針座部并向外延伸、且大體平行于所述針的軸線從所述針座部大體向遠側延伸,并且所述凸片從所述握持部基本垂直地延伸。
導管部件可以具有從導管座部大體平行于套管軸線向外延伸的翼部。針部件可以具有向外且大體平行于針軸線從針座部向遠側延伸的握持部。在插入構造中,翼部和握持部可以彼此大體平行,并且可以定位成彼此抵接的關系。在IV導管系統從插入構造到流體輸送構造的運動過程中,握持部可以沿翼部滑動。
針部件可以具有形成在針座部遠端附近的旋轉止動特征部。旋轉止動特征部可以構造成與導管部件上的對應的特征部接合,以限制針部件相對于導管部件的旋轉。
導管部件可以包括從導管座部大體平行于套管軸線向外延伸的翼部。針部件可以包括從針座部大體平行于針軸線向外并向遠側延伸的握持部。旋轉止動特征部可以從針座部遠端向遠側延伸。在插入構造中,針部件可以相對于導管部件旋轉,使得旋轉止動特征部接觸導管部件的翼部,并且握持部與翼部基本共面。旋轉止動特征部可以允許握持部在翼部的上方而不在翼部的下方旋轉。
握持或推動表面可以包括圍繞導管座部的一個或多個表面延伸的周向環。低拖曳隔片可以布置在導管座部內。相對的側握持部可以布置在針座部的相對側上。低容積高可視性閃流室可以可移除地附接至閃流接收器,該閃流接收器附接至針座部的近端。
針部件可以具有針座部近端,該針座部近端具有包含閃流室的閃流接收器。閃流接收器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端部和/或側通氣部,用于從閃流室排出空氣。
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可以僅用一只手將IV導管系統插入并運動至流體輸送構造。IV導管系統可以包括導管部件和針部件。導管部件可以包括導管座部,該導管座部具有導管座部遠端和導管座部近端,導管座部限定在導管座部遠端和導管座部近端之間延伸的室。導管座部還可以包括在導管座部近端的提供進入室的通道的針端口、和從導管座部遠端向遠側延伸的套管。導管部件還可以包括連接至導管座部并從導管座部向外延伸的翼部,該翼部具有導管部件的推動表面。針部件可以具有帶有針座部遠端的針座部、和從針座部遠端向遠側延伸的針。針部件還可以具有握持部,該握持部連接至針座部并且從針座部向外并向遠側延伸,握持部包括針部件的拉動表面。在插入構造中,針可以定位在套管內,針座部遠端可以坐置在針端口中,并且拉動表面可以定位在導管座部近端的遠側。
當IV導管系統處于插入構造時,拉動表面可以定位在推動表面的遠側。推動表面可以是這樣的表面:比如,翼部的后緣,施加到或形成在翼部的主表面上的握持特征部,施加到或形成在翼部的主表面上的一系列小塊,固定至翼部并從翼部沿不平行于翼部的方向延伸的凸片,固定至翼部并從翼部基本垂直地延伸的凸片,或從導管座部延伸并與翼部成一體的延伸管接合部的近側表面
拉動表面可以是這樣的表面:比如,握持部的前緣,施加到或形成在握持部的主表面上的握持特征部,施加到或形成在握持部的主表面上的一系列小塊,固定至握持部并且從握持部沿不平行于握持部的方向延伸的凸片,或固定至握持部并且從握持部沿基本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凸片。
在其他實施例中,IV導管系統可以包括旋轉止動特征部,該旋轉轉止動特征部限制針部件相對于導管部件的旋轉。IV導管系統可以包括導管部件和針部件。導管座部可以具有帶有近端的導管座部、從導管座部向遠側延伸的套管、和從導管座部的一側向外延伸的翼部。針部件可以具有:帶有遠端的針座部,所述針座部的遠端聯接至導管座部的近端);從針座部的遠端向遠側延伸的針;和從針座部的一側向外并向遠側延伸的握持部。針部件還可以具有形成在針座部的遠端處的旋轉止動特征部,旋轉止動特征部適于接觸導管座部的對應的特征部,例如導管部件的翼部或在導管部件的近端上的其它外部特征部或凸片,以在針完全插入在套管中時限制針部件相對于導管部件的旋轉。
旋轉止動特征部可以從針座部的遠端向遠側延伸。當旋轉止動特征部接觸翼部時,握持部的平面可以基本平行于翼部的平面。
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可以僅用一只手將IV導管系統插入并運動至流體輸送構造。IV導管系統可以具有導管部件和針部件。導管部件可以具有導管座部,該導管座部具有導管座部遠端和導管座部近端。導管座部可以成形成用于限定在導管座部遠端和導管座部近端之間延伸的室,和在導管座部近端處的提供進入室的通道的針端口。導管部件還可以具有從導管座部遠端沿套管軸線向遠側延伸的套管,和定位在導管座部附近以限定基本垂直于套管軸線定向的推動表面的推動特征部。針部件可以具有:針座部,該針座部具有針座部遠端和針座部近端;從針座部遠端沿針軸線向遠側延伸的針;和從針座部大體平行于軸線延伸的握持部。握持部可以具有拉動特征部。在插入構造中,針可以定位在套管內,針座部遠端可以坐置在針端口中。在流體輸送構造中,針可以定位在導管座部的外部。推動特征部和拉動特征部可以定位成接收來自單手的手指的接觸,以促使IV導管系統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
導管座部可以具有導管座部中間部分,該導管座部中間部分位于導管座部近端和導管座部遠端之間。導管部件還可以具有延伸管接合部,該延伸管接合部從導管座部中間部分向外延伸以將導管座部連接至延伸管。
導管部件還可以具有固定平臺,該固定平臺具有從導管座部基本平行于套管軸線延伸的第一翼部。在流體輸送構造中,第一翼部可以擱置在通過IV導管系統接收流體的患者的皮膚上。第一翼部可以與延伸管接合部成一體。
導管部件還可以具有在室內的隔片,在插入構造中,針穿過所述隔片。隔片可以構造成對針通過隔片的退出提供足夠低的阻力,以使得能夠用單手將IV導管系統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
導管部件還可以具有固定平臺,該固定平臺具有從導管座部基本平行于套管軸線延伸的第一翼部。在流體輸送構造中,第一翼部可以擱置在通過IV導管系統接收流體的患者的皮膚上。
推動特征部可以是固定至第一翼部的凸片。凸片可以從第一翼部沿不平行于第一翼部的方向延伸。
在插入構造中,第一翼部和握持部可以彼此大體平行,并且可以定位成彼此抵接的關系。在IV導管系統從插入構造到流體輸送構造的運動過程中,握持部可以沿第一翼部滑動。
推動特征部可以是固定至導管座部的凸片。凸片可以從導管座部向外延伸。
凸片可以定位成靠近導管座部近端。具體地,凸片可以定位成比導管座部遠端更靠近導管座部近端。
拉動特征部可以是握持部的前緣。前緣可以成形并將尺寸設計成舒適地接收來自手指中的一個手指的接觸。
拉動特征部可以是固定至握持部的凸片。凸片可以從握持部沿不平行于握持部的方向延伸。
IV導管系統還可以具有固定至針座部近端的閃流接收器。閃流接收器可以成形成用于限定閃流室,該閃流室響應于套管的遠端在血管中的定位而接收血液。
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僅用一只手將IV導管系統插入并運動至流體輸送構造。IV導管系統可以具有導管部件和針部件。導管部件可以具有導管座部,該導管座部具有導管座部遠端和導管座部近端。導管座部可以成形成用于限定在導管座部遠端和導管座部近端之間延伸的室。導管座部還可以具有在導管座部近端提供進入室的通道的針端口。套管部件還可以具有:從導管座部遠端沿套管軸線向遠側延伸的套管;定位在導管座部附近的推動特征部;和具有第一翼部的固定平臺,所述第一翼部從導管座部大體平行于套管軸線延伸。在流體輸送構造中,第一翼部可以擱置在通過IV導管系統接收流體的患者的皮膚上。第一翼部可以不與套管軸線共面。針部件可以具有:針座部,該針座部具有針座部遠端和針座部近端;從針座部遠端沿針軸線向遠側延伸的針;和從針座部大體平行于針軸線延伸的握持部。握持部可以具有拉動特征部。在插入構造中,針可以定位在套管內,針座部遠端可以坐置在針端口中。在流體輸送構造中,針可以定位在導管座部的外部。推動特征部和拉動特征部可以定位成接收來自單手的手指的接觸,以促使IV導管系統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
導管座部可以具有導管座部中間部分,該導管座部中間部分位于導管座部近端和導管座部遠端之間。導管部件還可以具有延伸管接合部,該延伸管接合部從導管座部中間部分向外延伸以將導管座部連接至延伸管。
導管部件還可以具有固定平臺,該固定平臺具有從導管座部基本平行于套管軸線延伸的第一翼部。在流體輸送構造中,第一翼部可以擱置在通過IV導管系統接收流體的患者的皮膚上。第一翼部可以與延伸管接合部成一體。
導管部件還可以具有在室內的隔片,在插入構造中,針穿過所述隔片。隔片可以構造成對針通過隔片的退出提供足夠低的阻力,以使得能夠用單手將IV導管系統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
推動特征部可以是固定至第一翼部的凸片。凸片可以從第一翼部沿不平行于第一翼部的方向延伸。
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僅用一只手將IV導管系統插入并運動至流體輸送構造。IV導管系統可以具有導管部件和針部件。導管部件可以具有導管座部,該導管座部具有導管座部遠端和導管座部近端。導管座部可以成形成用于限定在導管座部遠端和導管座部近端之間延伸的室,和在導管座部近端處提供進入室的通道的針端口。導管部件還可以具有從導管座部遠端沿套管軸線向遠側延伸的套管、和定位在導管座部附近的推動特征部。針部件可以具有:針座部,該針座部具有針座部遠端和針座部近端;從針座部遠端沿針軸線向遠側延伸的針;和從針座部大體平行于針軸線延伸的第一握持部。第一握持部可以具有定位在針座部遠端的遠側的第一拉動特征部。針部件還可以具有從針座部大體平行于針軸線延伸的第二握持部。第二握持部可以具有定位在第一拉動特征部近側的第二拉動特征部。在插入構造中,針可以定位在套管內,針座部遠端可以坐置在針端口中。在流體輸送構造中,針可以定位在導管座部的外部。推動特征部、第一拉動特征部、和第二拉動特征部可以定位成接收來自單手的手指的接觸,以促使IV導管系統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
第二握持部可以與第一握持部基本共面。第二握持部還可以定位在導管座部的與第一握持部相對的側部上。
導管部件還可以具有固定平臺,該固定平臺具有從導管座部基本平行于套管軸線延伸的第一翼部。在流體輸送構造中,第一翼部可以擱置在通過IV導管系統接收流體的患者的皮膚上。在插入構造中,第一翼部和第一握持部可以彼此大體平行,并且可以定位成彼此抵接的關系。在IV導管系統從插入構造到流體輸送構造的運動過程中,第一握持部可以沿第一翼部滑動。
在其他實施例中,IV導管系統可以包括旋轉止動特征部,該轉止動特征部限制針部件相對于導管部件的旋轉。IV導管系統可以具有導管部件和針部件。導管部件可以具有導管座部、和從導管座部向遠側延伸的套管。導管部件還可以具有從導管座部的第一側向外延伸并將延伸管聯接至導管座部的延伸管接合部。導管部件還可以具有從所述第一側向外延伸的第一翼部。針部件可以具有:針座部,所述針座部具有遠端,所述針座部的遠端聯接至導管座部的近端;和從針座部向遠側延伸的針。針部件還可以具有從針座部的第二側向外延伸的握持部、和形成在針座部的遠端處的旋轉止動特征部。旋轉止動特征部可以接觸導管部件,以限制針部件相對于導管部件的旋轉。
旋轉止動特征部可以包括針座部上的特征部和導管座部上的對應的特征部。針座部上的特征部可以從針座部的遠端向遠側延伸,其可以是針座部的遠端處的外部特征部,或者可以是針座部的遠端處的內部特征部。針座部上的特征部和/或導管座部上的對應的特征部可以每個均包括單個表面或特征部,或者替代地可以每個均包括多個兼容表面或特征部。導管座部上的特征部可以是導管座部上的外部特征部或凸片,并且可以是導管座部的用于其它目的的特征部,例如導管系統的第一翼部。旋轉止動特征部可以從針座部的遠端向遠側延伸并且接觸導管部件的第一翼部。當旋轉止動特征部接觸第一翼部時,握持部可以與第一翼部基本在一條直線上。旋轉止動特征部可以允許握持部在第一翼部的上方而不在第一翼部的下方旋轉。旋轉止動特征部可以形成接觸第一翼部的下側的凸緣。
握持部可以包括拉動特征部,第一翼部可以包括推動特征部。針部件的近端可以包括包含閃流室的閃流接收器。閃流接收器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用于從閃流室排出空氣的側通氣部。閃流接收器還可以包括用于從閃流室排出空氣的近側開口。閃流接收器可以是能夠從針座部移除的。
在其它實施例中,IV導管系統可以包括閃流接收器,該閃流接收器具有用于從閃流室內排出空氣的一個或多個側通氣部。IV導管系統可以具有導管部件和針部件。導管部件可以包括導管座部、和從導管座部向遠側延伸的套管。導管部件還可以包括從導管座部的第一側向外延伸并將延伸管聯接至導管座部的延伸管接合部、和從所述第一側向外延伸的第一翼部。針部件可以包括:具有遠端的針座部,所述針座部的遠端聯接至導管座部的近端;從針座部向遠側延伸的針;和從針座部的第二側部向外延伸的握持部。針座部還可以包括形成在針部件的近端處并包括閃流室的閃流接收器。閃流接收器可以包括用于從閃流室內排出空氣的一個或多個側通氣部。閃流接收器還可以包括用于從閃流室內排出空氣的近側開口。
本發明的這些和其它特征和優點可以包含到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中,并且將通過以下說明和所附權利要求而更清楚地顯現,或者可以通過實踐下文闡述的發明而得到學習。本發明不需要將本文描述的全部有利特征部和全部優點包含到本發明的每個實施例中。
附圖說明
為了容易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參考附圖所示的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提出簡要地描述上述內容的本發明的更為具體的說明。這些附圖僅描繪了本發明的典型實施例,因此不認為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圖1是根據一個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透視圖;
圖2A和2B分別是根據一個替代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分解透視圖、和IV導管系統的一部分的完全組裝圖;
圖3是根據另一個替代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一部分的透視圖;
圖4是根據另一個替代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透視圖;
圖5A和5B是根據另一個替代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透視圖;
圖6是根據一個實施例、示出了準備IV導管系統以將流體輸送到患者的一種方法的流程圖;
圖7A是根據另一個替代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透視圖;
圖7B是根據另一個替代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透視圖;
圖8是根據另一個替代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透視圖;和
圖9A和9B是根據另一個替代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可以通過附圖理解本發明的當前優選實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功能相近的元件。容易理解的是,本文在附圖中整體描述并示出的本發明的部件可以被布置和設計成很多不同構造。因此,附圖所示的后文的更為詳細的說明不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而僅僅是代表本發明的當前優選實施例。
此外,附圖可以示出簡化的或部分的視圖,出于清晰的目的,附圖中的元件的尺寸可以被夸大或者不按比例繪出。此外,單數形式“一”、“一個”和“該”包括復數對象,除非上下文中有明確相反的表示。因此,例如,涉及一末端包括涉及一個或多個末端。此外,當涉及一列元件(例如,元件a、b、c)時,其旨在包括本身所列元件中的任一個、所列元件的并非全部元件的任意組合、和/或全部所列元件的組合。
術語“基本上”意味著所描述的特征、參數或值不必須為確切的,而是在數量上可能出現偏差或變化(例如包括公差、測量誤差、測量精度限制和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的其它因素),但該偏差或變化不會排除特征旨在提供的效果。
在本文中,術語“近側”、“頂部”、“上部”或“向上地”指的是設備上的、在設備以常規操作使用時最靠近使用設備的醫師并且最遠離設備所用于的患者的位置。相反地,術語“遠側”、“底部”、“下部”或“向下地”指的是設備上的、在設備以常規操作使用時最遠離使用設備的醫師并且最靠近設備所用于的患者的位置。
在本文中,術語“內”或“向內地”指的是相對于設備在常規使用期間朝向設備的內部的位置。相反地,在本文中,術語“外”或“向外地”指的是相對于設備在常規使用期間朝向設備的外部的位置。另外,在本文中,“套管”是能夠插入體內用于輸送和/或移除流體的管。套管可以是剛性的或柔性的,并且可以由任何材料形成,包括但不局限于金屬、陶瓷、聚合物、彈性體、和復合材料。
在本文中,術語“連接”、“附接”、和“固定”和類似物在用于指代一個部件相對于另一個部件的關系時,其旨在主要限定空間關系除非明確表示其它含義,并且應理解的是,其包括兩個部件彼此一體地形成的情況,以及兩個部件分別形成并隨后彼此固定的情況。
圖1是根據一個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100的透視圖。IV導管系統100可以連接至待灌注的流體供應部。流體供應部(未示出)可以包括待輸送至患者的一袋血液或藥物,調節流向IV導管系統100的流體流的滴注室、和/或涉及將流體供應至IV導管系統100的其它部件。如圖1的示例性實施例所示,IV導管系統100可以具有多個部件。這些部件可以包括導管部件102、針部件104、延伸管106、夾具108、Y形適配器110、和/或閃流接收器112。
導管部件102可以插入到患者體內的流體輸送位置中,以便將流體傳送至患者。針部件104可以有助于將導管部件102插入到流體輸送位置。延伸管106可以將流體傳送至導管部件102。夾具108可以用于在希望停止或暫停流體輸送時手動地阻擋流體流到導管部件102。Y形適配器110可以具有魯爾鎖定配件,該魯爾鎖定配件例如通過流體供應部或其它流體部件的互補的魯爾鎖(未示出)而簡便地連接至流體供應部和/或其它流體承載部件。閃流接收器112可以具有閃流室114,該閃流室在IV導管系統100已經定位成進入血管時接收血液。因此,閃流接收器112可以指示IV導管系統100的適當插入。
如圖1所示,IV導管系統100可以是集成的IV導管系統,這是因為延伸管106預附接至導管部件102。在其它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各種打開的、集成的、和/或安全集成的構造的IV導管系統。
導管部件102可以具有各種部件,其可以包括導管座部120、固定平臺122、延伸管接合部124、和套管126。導管座部120可以具有大體管狀和/或中空的圓錐形構造,并且可以具有近端130和遠端132。導管座部120可以成形為用于限定室134,流體通過所述室流動以到達流體輸送位置。導管座部120可以在近端130處具有針端口136。室134可以包含隔片(未示出),該隔片設計成用于阻擋從室134通過針端口136輸送的血液和/或流體的流動。套管126可以固定至導管座部120的遠端132,并且可以從遠端132沿套管軸線128向遠側延伸。
固定平臺122可以具有大體平面的構造,該構造設計成允許固定平臺122固定至患者的皮膚、靠近流體輸送位置,以便在進行流體輸送時使導管部件102牢固地保持在合適位置。如圖1所示,固定平臺122可以具有第一翼部140,該第一翼部具有大體平面的形狀,并且第一翼部140的平面可以與套管軸線128大體平行。第一翼部140可以固定地連接至導管座部120,并且當沿垂直于第一翼部140的平面的方向看時,第一翼部140可以具有大體半圓形的形狀。第一翼部140可以具有后緣144,該后緣朝導管座部120的近端130定向,并且后緣144形成推動表面或者能夠用作推動表面。第一翼部140和/或固定平臺122的其它表面也可以可選地用作推動表面。第一翼部140和/或第一翼部140的推動表面是導管部件102的推動特征部的示例。作為固定平臺122的一部分,第一翼部140可以適于擱置在通過IV導管系統100接收流體的患者的皮膚上。
在替代實施例中(未示出),固定平臺還可以包括第二翼部,該第二翼部可以可選地與第一翼部140共面。這種第二翼部可以相對于導管座部從第一翼部140沿相反方向延伸。如果需要,第二翼部可以與第一翼部140對稱。除了使用第一翼部140的后緣144或替代第一翼部140的后緣144,這種第二翼部也可以具有能夠用作推動表面的后緣。第二翼部可以提供額外的選擇,用于抓住導管部件102以便插入和/或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并且第二翼部是推動特征部的另一示例。
第一翼部140可以不與套管軸線128共面,而是從套管軸線128偏置。因此,第一翼部140可以不與導管座部120的中線交叉。替代地,第一翼部140可以與套管軸線128共面。第一翼部140可以與延伸管接合部124成一體,使得延伸管接合部124將第一翼部140分成在前部分和具有后緣144的在后部分。因此,延伸管接合部124的軸線也可以不與套管軸線128共面,而是與第一翼部140共面并且從套管軸線128偏置。換句話說,延伸管接合部124的軸線可以與套管軸線和第一翼部140共面,或者僅與其中之一共面。
針部件104可以具有針座部150、握持部152、和針154。針座部150可以可拆卸地聯接至導管部件102的導管座部120。握持部152可以從針座部150向外延伸。針154可以可移除地定位在套管126內,使得針154有助于進入流體輸送位置(例如,靜脈)的過程,并且有助于套管126的適當定位以將流體輸送至流體輸送位置。針154可以從針座部150沿針軸線向遠側延伸,在IV導管系統100如圖1所示處于插入構造時,針軸線可以與套管軸線128一致。
針座部150可以具有大體管狀的形狀,并帶有近端160和遠端162。針座部150可以具有定位在遠端162處的凸臺164;凸臺164可以是能夠插入到導管部件102的導管座部120的針端口136中的。
握持部152可以具有從針座部150向外延伸的大體平面的形狀。此外,握持部152可以從針座部150向遠側延伸。當從垂直于握持部152的平面的方向看時,握持部152可以具有長圓形和/或部分橢圓形的形狀,并且近側部分166具有較窄的形狀,遠側部分168具有較寬的形狀。近側部分166可以從針座部150向外延伸,與針軸線共面(因此,當IV導管系統100處于插入構造時,與套管軸線128共面)。替代地,握持部152可以從針座部150大體向外并向遠側延伸而不與針軸線共面,并且握持部152的平面可以可選地大體平行于針軸線。握持部152和第一翼部140可以具有一個或多個握持特征部(未示出),該握持特征部可以幫助提供有助于用手相對于第一翼部140握持和/或移動握持部152的可靠交界面。握持特征部是可以用作推動特征部或拉動特征部的特征部的一個示例。握持部152可以具有前緣172,該前緣可以形成或用作針部件104的拉動表面,并且前緣172是拉動特征部的另一示例。
處于插入構造的IV導管系統100在圖1示出,在插入構造中,IV導管系統100能夠簡便地插入以將套管126定位在流體輸送位置。IV導管系統100還具有流體輸送構造,在流體輸送構造中,通過套管126的流體流相對不受阻礙。在插入構造中,針154定位在套管126內,以提供用于穿透組織的尖銳的末端和在插入過程中支撐套管126的較為堅硬的本體。針座部150的凸臺164定位在導管座部120的針端口136內。針154穿過導管部件102的隔片(未示出)。此外,針部件104的拉動特征部(例如,前緣172)定位在導管部件102的近端130的遠側、以及導管部件102的推動特征部(例如,后緣144)的遠側。
IV導管系統100可以通過將套管126的末端定位在流體輸送位置(例如,患者的靜脈)附近而插入到合適位置。固定平臺122可以放在患者的皮膚上、靠近流體輸送位置和/或保持在醫師的手中。導管部件102和針部件104可以一起前進,以推動套管126直到套管126的末端穿透周圍組織并到達流體輸送位置。如果需要,可以通過推動導管部件102的推動表面而使導管部件102前進。"推動表面"是大體近側定向的表面,因此可以接收來自醫師的手的接觸,以向遠側一起推動導管部件102和針部件104。
一旦套管126的末端已經到達流體輸送位置,IV導管系統100可以運動至流體輸送構造。這可以通過從導管部件102向近側退出針部件104而完成。這可以首先使凸臺164從針端口136內向近側退出。針154也可以從套管126向近側退出,隨后通過室134、包括隔片(未示出)。針154可以通過針端口136到室134的外部,因此完成IV導管系統100到流體輸送構造的運動。現在,可以通過促使流體流動通過延伸管106、進入到室134中、并通過套管126到流體輸送位置而實現流體流到輸送位置。
IV導管系統100可以有利地設計成有助于用單手進行向流體輸送位置的插入。例如,在插入過程中,醫師可以例如通過抓住固定平臺122和握持部152而用一只手保持住導管部件102和針部件104。隨后,醫師可以用同一只手向導管部件102的一個或多個推動表面(例如,第一翼部140的后緣144)施加輕微壓力,以促使套管126的末端穿透患者的皮膚并最終到達流體輸送位置。如果需要,可以使用一個或多個鎖定特征部(未示出)以一起保持導管部件102和針部件104,直到醫師施加閾值力來使IV導管系統100從插入構造運動至流體輸送構造。這種鎖定特征部可以采取在凸臺164和針端口136之間的互鎖特征部(未示出)和/或類似物的形式。
IV導管系統100可以設計成對血管中的適當放置提供視覺確認。例如,導管座部12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半透明的,以提供室134內的可見性。因此,當套管126的末端進入靜脈時,產生的血流、或"閃流"可以在血液進入室134時通過導管座部120的外壁可見。延伸管接合部124和延伸管106也可以可選地是半透明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閃流可以通過延伸管106延伸到Y形適配器110。Y形適配器110可以以基本上避免血液滲漏的方式聯接至流體供應部。此外,閃流接收器112可以通過在閃流室114內接收血液來指示閃流。如果需要,閃流接收器112可以是通風的,使得其可以從針部件104斷開連接而不排出所收集的血液。這可以幫助降低感染風險和/或有助于使用閃流接收器112來收集血液樣品用于測試。
此外,IV導管系統100可以有利地設計成有助于用單手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例如,醫師可以用單手(這只手可以是與將IV導管系統100插入到流體輸送位置中的手相同的手)抓住導管部件102和針部件104,并從導管部件102向近側退出針部件104。導管部件102可以基本保持在合適位置,使得僅針部件104顯著運動,以使IV導管系統100從插入構造運動至流體輸送構造。
這可以通過將手的手指放置成接觸針部件104的(一個或多個)拉動表面和導管部件102的(一個或多個)推動表面、隨后用這些手指向近側(如箭頭190所示)拉動針部件104同時相對于針部件104向遠側(如箭頭192所示)推動或穩住導管部件102以避免導管部件與針部件104一起向近側運動而完成。例如,第一翼部140或固定平臺122的后緣144可以用作推動表面,而握持部152的前緣172可以用作拉動表面。醫師可以將一個或多個手指放在握持部152的前緣172上并且向近側拉動,同時用拇指和/或一個或多個其他手指在固定平臺122的第一翼部140的后緣144上來推動或穩住。因此,導管部件102可以保持在合適位置,并且套管126的末端位于流體輸送位置,同時針部件104從導管部件102向近側退出以不阻擋通向流體輸送位置的流體輸送路徑。
拉動表面和推動表面的相對位置可以有助于以上述方式進行單手操作。第一翼部140從套管軸線128的偏置(或替代地,握持部152從針軸線的偏置)也可以通過確保第一翼部140與握持部152間隔開從而為手指提供合適的空間來接觸后緣144而不干涉握持部152、并且接觸前緣172而不干涉第一翼部140而有助于這種單手操作。導管部件102的一個或多個推動表面和針部件104的一個或多個拉動表面的相對遠側/近側位置可以有助于單手運動到流體輸送位置。如果需要,針座部150與導管座部120的聯接可以使得針座部150在IV導管系統100處于插入構造中時能夠相對于導管座部120旋轉。因此,醫師可以在于前緣172上拉動和于后緣144上推動和/或穩住之前,用手將握持部152旋轉到對于在前緣172上拉動而言最為舒適的定向。
隔片(未示出)可以具有"低摩擦"或"低拖曳"設計,該設計構造成對針154通過隔片向近側的退出提供較低的阻力,在IV導管系統100從插入構造過渡到流體輸送構造時發生針的退出。針154通過隔片退出的阻力可以足夠低,使得醫師能夠較容易地僅用單手使IV導管系統100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在一些實施例中,退出的阻力可以平均小于約50gf。
圖2A和2B分別是根據一個替代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200的分解透視圖、和IV導管系統200的一部分的完全組裝圖。IV導管系統200可以具有與圖1的IV導管系統100的部件大體對應的部件。如圖2A所示,IV導管系統200可以具有導管部件202、針部件204、延伸管206、夾具208、魯爾鎖適配器210、和/或閃流接收器212。魯爾鎖適配器210可以類似于Y形適配器110,但是可以僅包括設計成聯接至流體源或其它部件的單個配件。圖2B僅示出了導管部件202、針部件204、以及連接至導管部件202的延伸管206的遠端。IV導管系統200的構造可以類似于圖1的IV導管系統100的構造;然而,一些部件可以被改變、增加、或省略,以提供替代的人體工程學和/或功能。
導管部件202可以具有導管座部220、固定平臺222、延伸管接合部224、和套管226。導管座部220可以具有大體管狀和/或中空圓錐形的形狀,并且具有近端230和遠端232。導管座部220可以具有大體半透明的外壁,該外壁成形成用于限定室234,流體通過所述室流動,以通過套管226到達流體輸送位置。導管座部220可以具有針端口236,該針端口連接至針部件204、靠近導管座部220的近端230。導管座部220還可以具有定位在室234內的隔片238。隔片238可以是如前文所述的"低拖曳"隔片。
此外,導管座部220可以具有抗扭結特征部,其幫助避免套管226在插入和/或輸注過程中扭結??古そY特征部可以采取在導管座部220的遠端232上的近側延伸部228的形式。近側延伸部228可以接收套管226,并且可以提供對套管226到近端230的接合部處的套管226的彎曲的一些阻力,以減輕套管226在該位置處的彎曲應變,從而幫助避免套管226發生扭結或其他不希望的彎曲。如果需要,近側延伸部228可以由撓性高于導管座部220的其它部分的撓性材料形成,以便允許具有一些撓曲來幫助避免扭結。
固定平臺222可以在流體輸送過程中附接至患者的皮膚,以使套管226在流體輸送位置處保持就位。固定平臺222可以具有第一翼部240,該第一翼部可以是大體平面的形狀。當垂直于第一翼部240的平面看時,第一翼部240可以具有大體三角形的形狀,并且具有可以作為推動表面的后緣244。正如在前述實施例中的那樣,第一翼部240可以可選地從套管226的套管軸線(未示出)偏置。替代地,如果需要,第一翼部240可以與套管軸線共面。類似地,第一翼部240可以與延伸管接合部224成一體或者僅靠近延伸管接合部224。
凸片246可以固定至第一翼部240。凸片246可以與第一翼部240一體地形成,或者可以與第一翼部240分開地形成并通過任意的在現有技術中已知的各種方法附接至第一翼部240。凸片246可以基本垂直于第一翼部240的平面延伸,或者以適當角度偏離垂直于第一翼部240的平面的方向(例如,從垂直方向偏移任何足夠小的角度,以允許凸片246的近側定向的表面繼續用作推動表面)。因此,凸片246的近側定向的表面可以用作推動表面,并且可以如上所述定向成基本垂直于套管226的套管軸線(未示出)或以適當角度偏離垂直于套管軸線的方向。替代地,凸片246可以從第一翼部240沿不平行于第一翼部240的平面的方向延伸。
針部件204可以具有針座部250、握持部252、和針254。針座部250可以呈大體圓柱形的形狀,并具有近端260和遠端262。針座部250還可以具有凸臺264,該凸臺從遠端262伸出以與導管座部220的針端口236交接。
握持部252可以具有大體平面的形狀,當垂直于握持部252的平面看時,具有不規則的細長形狀。握持部252可以具有呈較窄形狀的近側部分266,和呈擴大形狀的遠側部分268。近側部分266可以從針座部250向外延伸,并且可以與針軸線(未示出)大體共面,因此與針座部250的軸線大體共面。握持部252的遠側部分268可以具有前緣272,該前緣可以用作拉動表面。握持部252和/或第一翼部240可以具有一個或多個握持特征部270,例如任意希望形狀和數目的抬高的小塊、凸塊、或脊,或是應用到第一翼部240或者第一翼部240的一部分從其形成的高摩擦表面,該握持特征部可以幫助提供有助于用手握持和/或移動握持部252和/或第一翼部240的可靠交界面。握持特征部270是可以用作推動特征部或拉動特征部的特征部的一個示例。
握持部252和第一翼部240可以是能夠相對于彼此圍繞套管226的套管軸線和針254的針軸線旋轉的,所述兩個軸線在圖2B所示的插入構造中可以是一致的。因此,醫師可以在插入之前和/或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之前,將握持部252和/或第一翼部240旋轉到希望的相對定向。在一種方法中,醫師可以旋轉握持部252,使得延長管接合部224和/或凸片246被夾在握持部252和第一翼部240之間。
閃流接收器212可以以類似于上一實施例的閃流接收器112的方式起作用。具體地,當套管226的遠端進入血管時,血液可以流動通過導管座部220、通過針座部250、并進入閃流接收器212的閃流室214中。因此,醫師可以視覺確認套管226的遠端的適當放置。
為了使IV導管系統200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醫師可以將一手指(例如,指頭)放在握持部252的前緣272上,并且將一手指(例如,指頭或拇指)放在第一翼部240的后緣244和/或凸片246的近側定向的表面上。隨后,醫師可以向近側拉動握持部252的前緣272,并且可以向遠側推動和/或穩住第一翼部240的后緣244和/或凸片246的近側定向的表面。這可以在從導管部件202向近側退出針部件204的同時使導管部件202保持在合適位置。
圖3是根據另一個替代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300的一部分的透視圖。IV導管系統300可以具有大體對應于前述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部件的部件。圖3僅示出了導管部件302和針部件304。IV導管系統300可以是"打開"類系統而非"集成類"系統,因此可以不具有預附接的延伸管。相反,延伸管可以聯接至導管部件302的近端以供應流體。除此之外,IV導管系統300的構造可以類似于前述實施例的構造;然而,一些部件可以被改變、增加、或省略,以提供替代的人體工程學和/或功能。
導管部件302可以具有導管座部320、固定平臺322、和套管326。導管座部320可以具有大體管狀和/或中空圓錐形的形狀,并且具有近端330和遠端332。導管座部320可以具有大體半透明的外壁,該外壁成形成用于限定室334,流體通過所述室流動,以通過套管326到達流體輸送位置。導管座部320可以具有針端口336,該針端口連接至針部件304、靠近導管座部320的近端330。導管座部320還可以具有定位在室334內的隔片(未示出)。隔片可以是如前文所述的"低拖曳"隔片。由于延伸管待聯接至導管座部320的近端330,因此可以不存在延伸管接合部。
此外,導管座部320可以具有抗扭結特征部,其幫助避免套管326在插入和/或輸注過程中扭結??古そY特征部可以采取在導管座部320的遠端332上的近側延伸部328的形式。近側延伸部328可以接收套管326,并且可以對套管326到遠端332的接合部處的套管326的彎曲提供一些阻力,以減輕在該位置處的彎曲應變,從而幫助避免套管326發生扭結或其他不希望的彎曲。如果需要,近側延伸部328可以由撓性高于導管座部320的其它部分的撓性材料形成,以便允許具有一些撓曲來幫助避免扭結。
固定平臺322可以在流體輸送過程中附接至患者的皮膚,以使套管326在流體輸送位置處保持就位。固定平臺322可以具有第一翼部340,該第一翼部可以是大體平面的形狀。當從垂直于第一翼部340的平面看時,第一翼部340可以具有大體三角形的形狀,并且具有可以當做推動表面的后緣344。第一翼部340可以與套管326的套管軸線(未示出)共面。
凸片346可以固定至第一翼部340。凸片346可以與第一翼部340一體地形成,或者可以與第一翼部340分開地形成并通過任意的現有技術中已知的各種方法附接至第一翼部340。凸片346可以基本垂直于第一翼部340的平面延伸,或者以適當角度偏離垂直于第一翼部340的平面的方向(例如,任何足夠小的角度,以允許凸片346的近側定向的表面用作推動表面)。替代地,凸片346可以從第一翼部340沿不平行于第一翼部340的方向延伸。因此,凸片346的近側定向的表面可以用作推動表面,并且可以如上所述定向成基本垂直于套管326的套管軸線(未示出)或以適當角度偏離垂直于套管軸線的方向。
針部件304可以具有針座部350、握持部352、和針354。針座部350可以呈大體圓柱形的形狀,并具有近端360和遠端362。針座部350還可以具有凸臺364,該凸臺從遠端362伸出,以與導管座部320的針端口336交接。
握持部352可以具有大體平面的形狀,當從垂直于握持部352的平面看時,具有不規則的細長形狀。握持部352可以具有呈較窄形狀的近側部分366,和呈擴大形狀的遠側部分368。近側部分366可以從針座部350向外延伸,并且可以與針軸線(未示出)大體共面,因此與針座部350的軸線大體共面。握持部352的遠側部分368可以具有前緣372,該前緣可以用作拉動表面。握持部352和/或第一翼部340可以具有一個或多個握持特征部370,比如任意希望形狀和數目的抬高的小塊、凸塊、或脊,或是應用到第一翼部340或者第一翼部340的一部分從其形成的高摩擦表面,該握持特征部可以幫助提供有助于用手握持和/或移動握持部352和/或第一翼部340的可靠交界面。
握持部352和第一翼部340可以是能夠相對于彼此圍繞套管326的套管軸線和針354的針軸線旋轉的,所述兩個軸線在圖3所示的插入構造中可以是一致的。因此,醫師可以在插入之前和/或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之前,將握持部352和/或第一翼部340旋轉到希望的相對定向。在一種方法中,醫師可以相對于第一翼部340旋轉握持部352,使得凸片346夾在握持部352和第一翼部340之間。
如果需要,IV導管系統300可以具有閃流接收器(未示出),該閃流接收器可以類似于前述實施例的閃流接收器。閃流接收器可以接收血液,以對套管326的遠端的適當放置提供視覺確認。
為了使IV導管系統300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醫師可以將一手指(例如,指頭)放置在握持部352的前緣372上,并且將一手指(例如,指頭或拇指)放置在第一翼部340的后緣344和/或凸片346的近側定向的表面上。隨后,醫師可以向近側拉動前緣372,并且可以向遠側推動和/或穩住第一翼部340的后緣344和/或凸片346的近側定向的表面。這可以在從導管部件302向近側退出針部件304的同時使導管部件302保持在合適位置。
圖4是根據另一個替代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400的透視圖。IV導管系統400可以具有與前述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部件大體對應的部件。圖4僅示出了導管部件402、針部件404、和延伸管406。IV導管系統400的構造可以與前述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構造類似;然而,一些部件可以被改變、增加、或省略以提供替代的人體工程學和/或功能。
導管部件402可以具有導管座部420、延長管接合部424、和套管426。導管座部420可以具有大體管狀和/或中空圓錐形的形狀,并且具有近端430和遠端432。導管座部420可以具有外壁,該外壁成形成用于限定室(未示出),流體通過所述室流動、以通過套管426到達流體輸送位置。導管座部420可以具有針端口436,該針端口連接至針部件404、靠近導管座部420的近端430。導管座部420還可以具有定位在室內的隔片(未示出)。隔片可以是如前文所述的"低拖曳"隔片。
導管部件402可以不具有固定平臺。相反,如果需要,導管座部420可以直接附接至患者的皮膚。替代地,在流體輸送過程中可以將現有技術中已知的任何用于穩定導管的系統或方法應用到導管部件402,以將導管部件402保持在合適位置。作為另一替代例,可以使用延伸管接合部424,以有助于將導管部件402舒服地放置在患者的皮膚上和/或將導管部件402附接至皮膚。
凸片446可以固定至導管座部420,并且可以從導管座部420向外延伸。凸片446可以與導管座部420一體地形成,或者可以與導管座部420分開地形成并通過任意的現有技術中已知的各種方法附接至導管座部420。凸片446可以基本垂直于導管座部420和/或套管426的套管軸線(未示出)延伸。替代地,凸片446以偏離垂直于導管座部和/或套管軸線的適當角度延伸(例如,任何足夠小的角度,以允許凸片446的近側定向的表面用作推動表面)。因此,凸片446的近側定向的表面可以用作推動表面,并且可以如上所述定向成基本垂直于套管426的套管軸線、或以適當角度偏離垂直于套管軸線的方向。凸片446可以可選地定位成靠近導管座部420的近端430。此外,如果需要,凸片446可以定位成相較于套管座部420的遠端432更靠近導管座部420的近端430。凸片446靠近近端430定位可以使手的一個或多個手指(例如拇指)能夠更容易夠到凸片446的近側定向的表面。
針部件404可以具有針座部450、握持部452、和針454。針座部450可以呈大體圓柱形的形狀,并具有近端460和遠端462。針座部450還可以具有凸臺(未示出),該凸臺從遠端462伸出以與導管座部420的針端口436交接。
握持部452可以具有大體平面的形狀,當從垂直于握持部452的平面看時,具有不規則的細長形狀。握持部452可以具有呈較窄形狀的近側部分466,和呈擴大形狀的遠側部分468。近側部分466可以從針座部450向外延伸,并且可以與針軸線(未示出)大體共面、因此與針座部450的軸線大體共面。握持部452的遠側部分468可以具有前緣472,該前緣可以用作拉動表面。握持部452可以具有一個或多個握持特征部(未示出),該握持特征部可以幫助提供有助于用手握持和/或移動握持部452的可靠交界面。
此外,另一凸片474可以固定至握持部452的遠側部分468。凸片474可以與握持部452一體地形成,或者可以與握持部452分開地形成、并通過任意的現有技術中已知的各種方法附接至握持部452。凸片474可以基本垂直于握持部452的平面延伸,或者以適當角度偏離垂直于握持部452的平面的方向(例如,任何足夠小的角度,以允許凸片474的遠側定向的表面用作拉動表面)。替代地,凸片474可以從握持部452沿著不平行于握持部452的平面的方向延伸。因此,凸片474的遠側定向的表面可以用作拉動表面,并且可以如上所述定向成基本垂直于針454的針軸線(未示出)、或以適當角度偏離垂直于針軸線的方向。凸片474的位置可以有助于將手指放在凸片474的面朝遠側的表面上,從而提供增強的人體工程學,尤其對于單手操作而言。因此,凸片474和凸片446可以配合以有助于單手操作。
握持部452和凸片446可以是能夠相對于彼此圍繞套管426的套管軸線和針454的針軸線旋轉的,所述兩個軸線在圖4所示的插入構造中可以是一致的。因此,醫師可以在插入之前和/或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之前,將握持部452和/或凸片446旋轉到希望的相對定向。
如果需要,IV導管系統400可以具有閃流接收器(未示出),該閃流接收器可以類似于前述實施例的閃流接收器。閃流接收器可以接收血液,以對套管426的遠端的適當放置提供視覺確認。
為了使IV導管系統400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醫師可以將一手指(例如,指頭)放置在握持部452的前緣472和/或凸片474上,并且將一手指(例如,指頭或拇指)放置在凸片446的近側定向的表面上。前緣472、凸片474、和/或凸片446的近側/側向定位可以有助于運動至流體輸送構造。隨后,醫師可以向近側拉動握持部452的前緣472和/或凸片474,并且可以向遠側推動和/或穩住凸片446的近側定向的表面。這可以在從導管部件402向近側退出針部件404的同時使導管部件402保持在合適位置。
圖5A和5B是根據另一個替代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500的透視圖。IV導管系統500可以具有與前述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部件大體對應的部件。圖5A和5B僅示出了導管部件502和針部件504。如圖3的IV導管系統300那樣,IV導管系統500可以是"打開"類系統而非"集成類"系統,因此可以不具有預附接的延伸管。相反,延伸管可以聯接至導管部件502的近端以供應流體。除此之外,IV導管系統500的構造可以類似于前述實施例的構造;然而,一些部件可以被改變、增加、或省略以提供替代的人體工程學和/或功能。
導管部件502可以具有導管座部520、固定平臺522、和套管526。導管座部520可以具有大體管狀和/或中空圓錐形的形狀,并且具有近端530和遠端532。導管座部520可以具有大體半透明的外壁,該外壁成形成用于限定室534,流體通過所述室流動,以通過套管526到達流體輸送位置。導管座部520可以具有針端口536,該針端口連接至針部件504、靠近導管座部520的近端530。導管座部520還可以具有定位在室534內的隔片538。隔片538可以是如前文所述的"低拖曳"隔片。由于延伸管待聯接至導管座部520的近端530,因此可以不存在延伸管接合部。
此外,導管座部520可以具有抗扭結特征部,其幫助避免套管526在插入和/或輸注過程中扭結??古そY特征部可以采取在導管座部520的遠端532上的近側延伸部528的形式。近側延伸部528可以接收套管526,并且可以對在套管526到遠端532的接合部處的套管526的彎曲提供一些阻力,以減輕在該位置處的彎曲應變,從而幫助避免套管526發生扭結或其他不希望的彎曲。如果需要,近側延伸部528可以由撓性高于導管座部520的其它部分的撓性材料形成,以便允許具有一些撓曲來幫助避免扭結。
固定平臺522可以在流體輸送過程中附接至患者的皮膚,以使套管526在流體輸送位置處保持就位。固定平臺522可以具有第一翼部540,該第一翼部可以是大體平面的形狀。當從垂直于第一翼部540的平面看時,第一翼部540可以具有大體三角形和/或橢圓形的形狀,并且具有可以作為推動表面的后緣544。第一翼部540可以與套管526的套管軸線(未示出)共面。
針部件504可以具有針座部550、第一握持部552、第二握持部553、和針554。針座部550可以呈大體圓柱形的形狀,并具有近端560和遠端562。針座部550還可以具有凸臺564,該凸臺從遠端562伸出,以與導管座部520的針端口536接合。
第一握持部552可以具有大體平面的形狀,當從垂直于第一握持部552的平面看時,具有不規則的細長形狀。第一握持部552可以具有呈較窄形狀的近側部分566,和呈擴大形狀的遠側部分568。近側部分566可以從針座部550向外延伸,并且可以與針軸線(未示出)大體共面、因此與針座部550的軸線大體共面。第一握持部552的遠側部分568可以具有前緣(未示出),該前緣可以用作拉動表面。
第二握持部553可以具有大體平面的形狀,當從垂直于第二握持部553的平面看時,具有大體平切的橢圓形形狀。第二握持部553可以從針座部550向外延伸,并且可以與針軸線(未示出)大體共面、因此與針座部550的軸線大體共面。第二握持部553還可以與第一握持部552大體共面。第二握持部553可以具有前緣572,該前緣可以用作拉動表面。第二握持部553可以定位成在第一握持部552的近側,盡管在插入構造中,第二握持部553的前緣572仍可以定位在導管座部520的近端530的近側。因此,第二握持部553為醫師抓住針部件504、尤其是在插入IV導管系統500和/或將IV導管系統500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過程中抓住針部件504提供額外的選擇。特別地,第二握持部553的前緣572可以定位成使得醫師的手的手指(例如,拇指)可以容易地接觸前緣572并在前緣572上施加近側壓力。額外地或替代地,第二握持部553可以有助于用第二只手來幫助使IV導管系統500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
第一握持部552、第二握持部553、和/或第一翼部540可以具有一個或多個握持特征部570,例如任意希望形狀和數目的抬高的小塊、凸塊、或脊,或是應用到第一握持部552、第二握持部553、和/或第一翼部540的或第一握持部552、第二握持部553、和/或第一翼部540從其形成的高摩擦表面,該握持特征部可以幫助提供有助于用手握持和/或移動第一握持部552和/或IV導管系統500的任何其它部分的可靠交界面。第一握持部552和第二握持部553可以經由針座部550剛性地固定在一起,但是都可以是能夠相對于第一翼部540圍繞套管526的套管軸線和針554的針軸線旋轉的,所述兩個軸線在圖5A所示的插入構造中可以是一致的。因此,醫師可以在插入之前和/或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之前,將第一握持部552、第二握持部553和/或第一翼部540旋轉到希望的相對定向。
如果需要,第一握持部552和第一翼部540可以相對定向,使得它們彼此平行或大體平行,并且彼此緊挨著定位。因此,第一特征部552和第一翼部540可以在插入構造中和在從插入構造到流體輸送構造運動的初始階段過程中定位成彼此抵接的關系。在從插入構造到流體輸送構造的運動過程中,第一握持部552可以沿第一翼部540滑動。為了保持第一握持部552和第一翼部540之間的所需相對定位,第一握持部552和/或第一翼部540可以具有一個或多個對齊特征部(未示出),該對齊特征部保持第一翼部540和第一握持部552之間的相對定位和/或定向??梢允褂眉?、槽、和/或其它特征部的多種組合作為對齊特征部。
這些對齊特征部可以幫助減輕可能施加在導管部件502和/或針部件504上的彎曲力矩,從而幫助導管部件502和針部件504保持適當的對齊,直到IV導管系統500處于流體輸送構造中,所述彎曲力矩因施加到導管部件502和/或針部件504上的不平衡力所導致。因此,在從插入構造到流體輸送構造的運動過程中,可以避免導管部件502和針部件504之間的結合和/或其他不希望的相互作用。
此外,第一翼部540和/或第一握持部552可以具有一個或多個鎖定特征部(未示出),該鎖定特征部幫助使IV導管系統500保持處于插入構造中,直到醫師施加足以使針部件504脫離導管部件502的閾值分離力??梢允褂美鐘A具、凸片、凹槽、凹部、和/或其它部件的多種互鎖件作為鎖定特征部,以提供希望的閾值脫離力。
如果需要,IV導管系統500可以具有閃流接收器(未示出),該閃流接收器可以類似于前述實施例的閃流接收器。閃流接收器可以接收血液,以對套管526的遠端的適當放置提供視覺確認。
為了使IV導管系統500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醫師可以將一手指(例如,指頭)放置在第一握持部552的前緣上和/或第二握持部553的前緣572上,并且將一手指(例如,指頭或拇指)放置在第一翼部540的后緣544上。然后,醫師可以向近側拉動第一握持部552的前緣和/或在第二握持部553的前緣572上拉動,并且可以向遠側推動和/或穩住第一翼部540的后緣544。這可以在從導管部件502向近側退出針部件504的同時使導管部件502保持在合適位置。
圖6是根據一個實施例、示出了準備IV導管系統以將流體輸送到患者的一種方法的流程圖。圖6的方法可以用圖1到5B所公開的IV導管系統中的任一個實施,或者由將在下文討論的參照圖7-9B公開的IV導管系統中的任一個實施,或者由未在本文具體示出或描述的其它IV導管系統實施例實施。以示例的方式,將結合圖1的IV導管系統100說明該方法。此外,圖6的方法僅是示例性的;其它方法可以結合包括在本公開范圍內的任何IV導管系統實施例使用。
該方法可以借助步驟620開始610,在步驟620中,準備IV導管系統100。該準備步驟可以包括將多個部件(以示例的方式,例如,圖1的導管部件102、針部件104、延伸管106、夾具108、Y形適配器110、和/或閃流接收器112)連接在一起。此外,該步驟可以包括準備將導管部件102固定至患者所需或希望的任何粘合劑,準備待連接至IV導管系統100的流體源部件,和/或類似物。
在步驟630中,可以用單手抓住IV導管系統100。該步驟可以涉及將手的手指放置成接觸針部件104的(一個或多個)拉動表面和導管部件102的(一個或多個)推動表面,正如上文描述的那樣。特別地,用作拉動表面和推動表面的表面可以根據所使用的具體實施例而變化。此外,導管插入可以首先涉及推動;因此,醫師可以選擇在該階段不與拉動表面進行接觸,而是在IV導管系統100將要運動至流體輸送構造時接觸拉動表面。
在步驟640中,可以操縱IV導管系統100以將套管126插入到患者體內。這可以可選地用單手完成。插入可以持續,直到套管126的末端到達流體輸送位置??梢酝ㄟ^在(一個或多個)推動表面和/或導管部件102和/或針部件104的其它表面上推動來進行插入,并且醫師還可以通過接觸針部件104的(一個或多個)拉動表面和/或導管部件102和/或針部件104的其它表面來穩定和/或引導套管126的放置。醫師可以通過觀察血液流入閃流接收器112的閃流室114來確認套管126的適當插入。
在步驟650中,可以使IV導管系統100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如果醫師尚未接觸針部件104的(一個或多個)拉動表面,現在,他或她可以用手的一個或多個手指接觸拉動表面??蛇x地,用于插入IV導管系統100的同一只手可以排他地(即,沒有來自另一只手的幫助)用于使IV導管系統100運動至流體輸送構造。醫師可以向近側拉動(一個或多個)拉動表面,同時推動或穩住(一個或多個)推動表面,以將導管部件102保持在合適位置。因此,導管部件102可以保持在合適位置,并且套管126的末端位于流體輸送位置,同時針部件104從導管部件102向近側退出以不阻擋通向流體輸送位置的流體輸送路徑。
這可以可選地用單手完成。因此,在插入IV導管系統100和/或使IV導管系統100運動到流體傳送構造過程中,另一只手可以用于進行其它工作。例如,醫師可以用另一只手來保持患者的手臂(或流體輸送位置位于其中的其它身體部位),準備用于與IV導管系統100互連的其它部件,準備任何所需的血液測試材料,和/或類似工作。
隨后,該方法可以結束690。在IV導管系統100處于流體輸送構造的情況下,流體源于是可以連接至導管部件102,以將流體輸送給患者,或者如果流體源之前已經連接至導管部件102,可以致動夾具108以不阻擋從流體源向導管部件102的流動。
圖7A示出了IV導管系統700的另一實施例,該實施例包括形成在針座部750上的旋轉止動特征部762a。盡管IV導管系統700的結構在許多方面與IV導管系統200基本類似,在IV導管系統的其它上述實施例中的許多個上可以形成類似的旋轉止動特征部。如圖7A可見,IV導管系統700的許多特征部與其它IV導管系統相同或相似,因此不重復說明這些特征部。
IV導管系統700的導管部件包括第一(左)翼部740,該第一翼部的放置類似于IV導管系統200的第一翼部240。此外,IV導管系統700的針部件包括握持部752,該握持部的放置類似于IV導管系統200的握持部252。因此,如上所述,針部件能夠相對于導管部件旋轉,以將握持部752和第一翼部740放置成希望的取向。然而,參照IV導管系統200的設計,這種旋轉針部件204的能力的一個潛在缺點是,其允許握持部252自由地下垂。換句話說,在操縱IV導管系統200的同時,握持部252的重量可以使針部件204旋轉到握持部252直接在導管部件202下方懸掛的位置,從而使得更難以將握持部252定位在適當的位置以將導管系統200操縱至插入構造和/或流體輸送構造。
為了解決該問題,例如IV導管系統700這樣的IV導管系統可以包括旋轉止動特征部762a,該旋轉止動特征部的作用在于:在針部件聯接至導管部件的同時限制針部件能夠沿方向795旋轉的程度。如圖所示,旋轉止動特征部762a包括從針座部750的遠端向遠側伸出的部分,該部分形成能夠捕獲在第一翼部740的部分740a的下方的面朝上的凸緣。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的旋轉止動特征部可以包括用于限制針部件的旋轉的多個凸緣或其它表面。
旋轉止動特征部762a能夠定位成使得當其接觸部分740a時,握持部752將與第一翼部740基本在一直線上或者基本共面。換句話說,旋轉止動特征部762a能夠將握持部752保持在基本平坦的定向。然而,因為旋轉止動特征部762a形成面朝上的凸緣,所以它將不會阻止握持部752沿與方向795相反的方向旋轉。因此,握持部752仍然可以在第一翼部740的上方旋轉,以適應不同的握持技術。
替代地,旋轉止動特征部可以形成在接觸導管部件的不同部分的針部件上。例如,導管部件可以包括突出部,該突出部與形成在針部件中的凹痕或突出部交接,以便以與上述方式相同的方式限制針部件的旋轉。此外,旋轉止動特征部762a可以構造成接觸導管部件的不同于第一翼部740的部分。
注意到,圖7A描繪了主要設計用于右手插入的IV導管系統的實施例。然而,在主要用于左手的插入設計中,部件的取向可以是相反的。換句話說,第一翼部740和延伸管可以從導管部件的右側延伸,而握持部752可以從針部件的左側延伸。在這種設計中,旋轉止動特征部762a還可以相反地取向,以避免沿與方向795相反的方向過度轉動。此外,類似的旋轉止動特征部可以包含在本文描述的IV導管系統的其它實施例中。
圖7B示出了IV導管系統700的另一實施例,該實施例包括具有側通氣部701的閃流接收器。盡管IV導管系統700的構造在許多方面與圖7A的IV導管系統700基本類似,但是類似的側通氣部可以包含在具有包括閃流室的針部件的任意上述實施例中。
盡管在圖7B中不可見,針部件的近端可以包括開口,在閃流流入到形成在針部件的閃流接收器內的閃流室時,空氣可以通過所述開口排出。在一些握持技術中,醫師可以將手指(例如,拇指或指頭)放置在該近側開口之上,從而使從閃流室排出的空氣最小化,或者避免從閃流室排出空氣。為了解決該問題,圖7B的IV導管系統700的閃流接收器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側通氣部701,該側通氣部可以用于即使在近側開口被覆蓋時也從閃流室排出空氣。側通氣部701中的每一個能夠定位成在包含在閃流室內的任何膜或其它血流抑制結構的近側,從而避免血液通過側通氣部701離開。在一些實施例中,閃流接收器可以不包括近側開口,因此可以僅依靠所述一個或多個側通氣部801來排氣。
圖8示出了IV導管系統800的一個實施例,該實施例包括形成為針座部上的內部凹口的替代的旋轉止動特征部862b。IV導管系統800還包括在導管座部上的對應的旋轉止動特征部,在該情況中,其為凸片863。如圖8所示,旋轉止動特征部862b和凹口863可以形成為基本完全避免針座部相對于導管座部的任何旋轉。換句話說,旋轉止動特征部862b的凹口可以在大小上受到限制,以避免超過最小旋轉。在其他實施例中,旋轉止動特征部862b的凹口可以周向地增大,以允許針座部相對于導管座部的任何希望程度的旋轉。IV導管系統800可以具有與前述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部件大體對應的部件,將不重復描述這些特征部。盡管圖8的IV導管系統800可以是集成類型的,但是參照導管系統800討論的額外特征部也可以施加到包括開放和安全集成的IV導管系統的替代實施例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提供一個或多個額外特征部作為推動和/或拉動表面,以有助于用單手使IV導管系統在插入構造和流體輸送構造之間運動。例如,上述多種實施例的閃流接收器可以被圓筒形低容積/高可視性的閃流室代替,所述圓筒形低容積/高可視性的閃流室適于插入到針部件中。此外,一個或多個握持部可以施加到閃流接收器的側部和/或針部件的其它部分,以有助于中心握持插入技術,其中在插入和/或運動至流體輸送構造中使用閃流接收器/針部件的側握持部。此外,可以以抬高周向環的形式提供推動表面的另一示例,所述抬高周向環由柔軟和/或撓性材料構成、并施加到導管部件的導管座部。在一些實施例中,柔軟和/或撓性材料的計示硬度從約30邵氏A到約90邵氏D。在一些實施例中,柔軟和/或撓性材料的計示硬度從約50邵氏A到約90邵氏D。為任何部件提供的用于提供其它表面(在該表面上進行推動或拉動來完成類似于本文討論的技術)的任何其它修改都包含在本發明的精神內。
圖9A和9B是根據另一個替代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900的透視圖。IV導管系統900可以具有與前述實施例的IV導管系統的部件大體對應的部件,將不重復描述這些特征部。盡管圖9A和9B的IV導管系統900可以是集成類型的,但是參照導管系統900討論的額外特征部也可以施加到包括開放的和安全集成的IV導管系統的替代實施例中。
正如針對圖7A和7B的IV導管系統700所討論的,IV導管系統900的導管部件902包括翼部940,該翼部適于接觸針部件904的對應的旋轉止動特征部962a。旋轉止動特征部962a與翼部940一起起作用,以在針部件聯接至導管部件的同時限制針部件能夠相對于導管部件旋轉的程度。旋轉止動特征部962a的功能基本類似于旋轉止動特征部762a的功能。
導管部件902包括可以用作推動特征部的額外特征部,所述推動特征部有助于IV導管系統900從圖9A大體示出的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在圖9B中示出了構造之間的運動。額外特征部是周向環948,該周向環圍繞導管部件902的導管座部920布置。周向環948可以由這樣的材料制成:所述材料觸摸起來較軟和/或提供較高的摩擦系數以有助于確保在其上安全地接收手指的末端,以有助于IV導管系統900從插入構造到流體輸送構造的運動。額外地或替代地,周向環948可以由較為堅硬的材料形成。額外地或替代地,周向環948可以由帶有紋理的表面(例如,具有脊、凸塊或小塊的表面)形成。
額外的特征部也提供至針部件904,所述額外的特征部可以用作額外的拉動特征部,以有助于IV導管系統900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具體地,一對中心握持部976可以附接至針部件904的針座部950的對側。中心握持部976可以由觸摸起來較柔軟和/或提供較高摩擦系數以有助于在捏緊運動中通過握住中心握持部976來固定針部件904的材料形成,從而拉動力可以施加到針部件904,而推動力或穩住力施加到導管部件902(例如使用周向環948)。額外地或替代地,中心握持部976可以由較為堅硬的材料形成。額外地或替代地,中心握持部976可以由帶有紋理的表面(例如,圖9A和9B所示的具有脊、凸塊或小塊的表面)形成。
圖9A和9B示出的額外的推動和拉動特征部提供了替代機構,通過所述替代機構,IV導管系統900可以用單手被插入到插入構造中和/或從插入構造運動到流體輸送構造。在IV導管系統的一些替代實施例中,為了支持參照圖9A和9B討論的額外推動和拉動特征部,本文討論的多種推動和拉動特征部中的一些可以被省略。因此,圖9A和9B示出的推動和拉動特征部的具體組合不旨在限制周向環(例如,周向環948)和/或中心握持部(例如,中心握持部976)的使用,正如可以通過包括圖8的IV導管系統800上的中心握持部876而不包括對應的周向環、而是相反地包括類似于圖4的IV導管系統400的凸片446那樣的凸片846來說明的。
圖9A和9B示出了可以包含到IV導管系統的某些實施例中的額外特征部,即低容積高可視性閃流室914。低容積高可視性閃流室914可以固定地或可移除地接收在針部件904的針座部950的閃流接收器112內。當低容積高可視性閃流室914可移除地接收在閃流接收器112中時,其可以通過在針座部950的近端中的開口如方向997所示的那樣插入。
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還可以包括針安全機構,該針安全機構構造成在從導管部件的多個實施例移除并分離針部件的多個實施例后固定導引器針的尖銳的遠側末端,以避免意外的針刺。安全機構可以包括現有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兼容設備。在一些情況中,安全機構構造成與針特征部(例如,針上的套圈、凹口、褶皺部或凸塊)相互作用。形成在針中的褶皺部或凸塊產生輕微的外凸圓形構造,其可以用于激活安全機構。在一些情況下,安全機構包括臂部或桿,致動所述臂部或桿以將針末端捕獲在安全機構內并且避免末端在安全處理之前顯現。
安全機構可以以任意數量的方式與特定的IV導管系統聯接。在一些實施例中,安全機構可以包括內部互鎖部,其中,安全機構與導管部件的內表面聯接。聯接可以包括螺紋、配合、卡扣、連接、附接、緊固、夾緊、鉤掛、或任何其它合適的聯接方式。在于2009年3月2日提交的以"BI-DIRECTIONAL CANNULA FEATURE CAPTURE MECHANISM"為名的美國專利No.8496623、于2013年7月11日提交的以"BI-DIRECTIONAL CANNULA FEATURE CAPTURE MECHANISM"為名的美國專利No.9399120、于2016年3月28日提交的以"CANNULA CAPTURE MECHANISM"為名的美國專利申請No.62/314262中提供了包括內部互鎖部的安全機構的非限制性示例,上述每個專利的全部內容都通過援引包含在本文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安全機構可以包括布置在導管部件內的夾具,在于1998年6月12日提交的以"SPRING CLIP SAFETY IV CATHETER"為名的美國專利No.6117108中提供了該夾具的非限制性示例,所述專利的全部內容通過援引包含在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安全機構可以包括外部互鎖部,其中,安全機構與導管部件的外表面聯接。在一些實施例中,安全機構可以與導管部件的外表面和針座部的內和/或外表面聯接。聯接可以包括螺紋、配合、卡扣、連接、附接、緊固、夾緊、鉤掛、或任何其它合適的聯接方式。在于2014年6月4日提交的以"PORTED IV CATHETER HAVING EXTERNAL NEEDLE SHIELD AND INTERNAL BLOOD CONTROL SEPTUM"為名的美國專利申請No.14/295,953中提供了包括外部互鎖部的安全機構的非限制性示例,所述專利的全部內容通過援引包含在本文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安全機構可以包括V形夾具或類似夾具。在于2014年6月4日提交的以"PORTED IV CATHETER HAVING EXTERNAL NEEDLE SHIELD AND INTERNAL BLOOD CONTROL SEPTUM"為名的美國專利申請No.14/295,953中提供了V形夾具的非限制性示例,所述專利的全部內容通過援引包含在本文中。V形夾具可以選擇性地保持導管部件的一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安全機構和IV導管系統的至少一個其它部件之間提供可脫開的機械連接。在一些情況中,在將針的遠側末端固定在安全機構內時脫開機械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安全機構的表面選擇性地聯接到以下部件中的一個或多個上:導管部件、血液控制閥、延伸管、和一個或多個槳狀握持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安全機構可以包括安全筒管,該安全筒管可以是彈簧加載的。例如,安全筒管可以如在BDTMAutoguardTM BC屏蔽保護IV導管中那樣彈簧加載。在一些實施例中,安全機構可以被動地和/或主動地激活。在一些實施例中,安全機構可以構造成與針特征部(例如,針上的套圈、凹口、褶皺部或凸塊)相互作用。在一些實施例中,安全機構可以包括臂部或桿,所述臂部或桿可以被致動,以將遠側末端捕獲在安全機構內并且避免末端在安全處理之前顯現。在一些實施例中,安全機構可以附接至針的本體并且可以能夠沿針的長度滑動。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插入導管之前的組裝位置中,安全機構可以布置在導管部件和針座部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插入導管之前的組裝位置中,導管部件和針座部可以被安全機構的至少一部分間隔開。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插入導管之前的組裝位置中,導管部件的近端可以布置在安全機構的遠端和針座部的握持部(例如,槳狀握持部)的遠端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插入導管之前的組裝位置中,導管部件的近端可以布置在安全機構的遠端和針座部的握持部的近端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安全機構的一部分可以與針座部的握持部的一部分重疊。在一些實施例中,導管部件和握持部中的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與安全機構的至少一些部分重疊。在一些實施例中,導管部件或握持部沒有與安全機構的任何部分重疊的部分。
本發明可以以其它具體形式體現而不背離本文描述的和后文要求保護的結構、方法或其它本質特征。無論從哪一方面看,所描述的實施例都應被認為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因此,本發明的范圍可以由所附權利要求指明,而非由前述描述指明。在權利要求的等同意思表示及范圍內的所有改變都包括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