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可調輸液架底座結構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五星腳具有很好的支撐能力,且方便移動,因此傳統輸液架大多采用底部帶有五星腳的底座,但傳統底座存在如下缺點:首先,底座可以移動,一旦行人不小心踩在底座上,容易連同輸液架一同滑倒;且由于底部具有腳輪,因此底座肯定具有一定高度,極容易鉤倒路過的行人,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既可以方便移動輸液架,也可以調整為固定結構,且固定后能提高使用安全性,避免鉤倒行人的可調輸液架底座結構及其使用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可調輸液架底座結構,包括豎直設置的圓桿狀輸液架架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包括圓套狀收容套,收容套頂端固定有固定板,底端外壁固定有薄鋼板制成的圓環形板狀支撐板,還包括套在架桿底端的固定套,固定套底端與固定板頂面固定,且固定板、支撐板、固定套和收容套同軸設置,所述的收容套內壁設有與收容套軸線平行的限位槽,還包括圓柱形塊狀收容塊,收容塊截面直徑與收容套內徑相同,且收容塊滑動嵌在收容套內,收容塊外壁設有滑動嵌在限位槽上的限位塊,所述的收容套內還設有壓縮彈簧,且壓縮彈簧兩端分別與固定板底面和收容塊頂面相抵,并推動限位塊滑動到限位槽底端,使收容塊底面與收容套底端端面平齊,所述的收容塊底面設有至少三道條形副滑槽,且副滑槽沿收容塊徑向設置,若干副滑槽沿收容塊周向分布,所述的支撐板底面設有若干與副滑槽依次對齊的條形主滑槽,主滑槽后端與副滑槽前端銜接,還包括滑動連接在主滑槽上的滑塊,滑塊底部固定有腳輪,若干腳輪底端形成的平面與支撐板底面平行,并位于支撐板底面下方,且能沿主滑槽長度方向移動滑塊至副滑槽內,且水平地面壓緊若干腳輪置于收容套內,且支撐板貼合置于水平地面上。
可以調節腳輪在主滑槽上,此時可以利用腳輪滑動輸液架,也可以沿主滑槽移動滑塊到副滑槽上,并使水平地面壓緊若干腳輪置于收容套內,且支撐板貼合置于水平地面上,因此可以固定使用輸液架,且固定使用時,支撐板能貼合水平地面,因此避免腳輪架起支撐板,導致支撐板鉤倒行人,因此能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時壓縮彈簧僅用于保證限位塊滑動到限位槽底端,因此彈力不用設置過大,避免腳輪無法縮進收容套。
在上述的一種可調輸液架底座結構中,所述的主滑槽前端和副滑槽前端分別設有與支撐板垂直的主銷孔和副銷孔,滑塊上設有彈簧銷,且滑塊位于主滑槽前端時,彈簧銷能嵌在主銷孔上,滑塊位于副滑槽上時,彈簧銷能嵌在副銷孔上。
因此利用主銷孔或副銷孔與彈簧銷配合能穩定腳輪位置。
在上述的一種可調輸液架底座結構中,還包括拉伸彈簧,且拉伸彈簧兩端分別與滑塊后端和副滑槽后端連接,且拉伸彈簧能拉動滑塊,使滑塊滑動到副滑槽內。
設置拉伸彈簧能在主銷孔上拉起彈簧銷后,使滑塊自動滑到副滑槽上。
在上述的一種可調輸液架底座結構中,所述的主滑槽和副滑槽為燕尾槽結構,滑塊為相配合的燕尾塊結構。
因此結構簡單,穩定性高。
在上述的一種可調輸液架底座結構中,所述的支撐板底面貼合有橡膠防滑墊,所述的收容套、固定板和支撐板為一體結構。
因此能提高固定使用時的穩定性。
一種可調輸液架底座結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動方法和固定方法,
所述的移動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手握并抬起架桿,收容塊受重力下移,并利用壓縮彈簧使收容塊下移到位,使收容塊底面與收容套底端端面平齊;
步驟二,從副銷孔上拉起釋放彈簧銷,并將滑塊移動至主滑槽前端,將彈簧銷嵌入主銷孔內;
步驟三,釋放架桿,即可使若干腳輪底端形成的平面與支撐板底面平行,并位于支撐板底面下方,以利用腳輪進行移動;
所述的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手握并抬起架桿;
步驟二,從主銷孔上拉起釋放彈簧銷,拉伸彈簧拉動滑塊,使滑塊滑動到副滑槽內,且彈簧銷會嵌在副銷孔內;
步驟三,釋放架桿,水平地面壓緊若干腳輪置于收容套內,且支撐板貼合置于水平地面上,即可利用支撐板進行支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可以調節腳輪在主滑槽上,此時可以利用腳輪滑動輸液架,也可以沿主滑槽移動滑塊到副滑槽上,并使水平地面壓緊若干腳輪置于收容套內,且支撐板貼合置于水平地面上,因此可以固定使用輸液架,且固定使用時,支撐板能貼合水平地面,因此避免腳輪架起支撐板,導致支撐板鉤倒行人,因此能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底座結構分解剖視圖。
圖2和圖3分別是本底座結構兩種使用狀態剖視圖。
圖中,
1、架桿;
2、收容套;21、限位槽;
3、收容塊;31、限位塊;32、副滑槽;33、副銷孔;
4、壓縮彈簧;
5、固定板;51、固定套;
6、支撐板;61、主滑槽;62、主銷孔;
7、滑塊;71、腳輪;72、彈簧銷;
8、拉伸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3所示,本發明一種可調輸液架底座結構,包括豎直設置的圓桿狀輸液架架桿1,還包括底座,底座包括圓套狀收容套2,收容套2頂端固定有固定板5,底端外壁固定有薄鋼板制成的圓環形板狀支撐板6,還包括套在架桿1底端的固定套51,固定套51底端與固定板5頂面固定,且固定板5、支撐板6、固定套51和收容套2同軸設置,收容套2內壁設有與收容套2軸線平行的限位槽21,還包括圓柱形塊狀收容塊3,收容塊3截面直徑與收容套2內徑相同,且收容塊3滑動嵌在收容套2內,收容塊3外壁設有滑動嵌在限位槽21上的限位塊31,收容套2內還設有壓縮彈簧4,且壓縮彈簧4兩端分別與固定板5底面和收容塊3頂面相抵,并推動限位塊31滑動到限位槽21底端,使收容塊3底面與收容套2底端端面平齊,收容塊3底面設有至少三道條形副滑槽32,且副滑槽32沿收容塊3徑向設置,若干副滑槽32沿收容塊3周向分布,支撐板6底面設有若干與副滑槽32依次對齊的條形主滑槽61,主滑槽61后端與副滑槽32前端銜接,還包括滑動連接在主滑槽61上的滑塊7,滑塊7底部固定有腳輪71,若干腳輪71底端形成的平面與支撐板6底面平行,并位于支撐板6底面下方,且能沿主滑槽61長度方向移動滑塊7至副滑槽32內,且水平地面壓緊若干腳輪71置于收容套2內,且支撐板6貼合置于水平地面上。
進一步的,主滑槽61前端和副滑槽32前端分別設有與支撐板6垂直的主銷孔62和副銷孔33,滑塊7上設有彈簧銷72,且滑塊7位于主滑槽61前端時,彈簧銷72能嵌在主銷孔62上,滑塊7位于副滑槽32上時,彈簧銷72能嵌在副銷孔33上。還包括拉伸彈簧8,且拉伸彈簧8兩端分別與滑塊7后端和副滑槽32后端連接,且拉伸彈簧8能拉動滑塊7,使滑塊7滑動到副滑槽32內。主滑槽61和副滑槽32為燕尾槽結構,滑塊7為相配合的燕尾塊結構。支撐板6底面貼合有橡膠防滑墊,收容套2、固定板5和支撐板6為一體結構。
可以調節腳輪71在主滑槽61上,此時可以利用腳輪71滑動輸液架,也可以沿主滑槽61移動滑塊7到副滑槽32上,并使水平地面壓緊若干腳輪71置于收容套2內,且支撐板6貼合置于水平地面上,因此可以固定使用輸液架,且固定使用時,支撐板6能貼合水平地面,因此避免腳輪71架起支撐板6,導致支撐板6鉤倒行人,因此能提高使用安全性,同時壓縮彈簧4僅用于保證限位塊31滑動到限位槽21底端,因此彈力不用設置過大,避免腳輪71無法縮進收容套2。
一種可調輸液架底座結構的使用方法,包括移動方法和固定方法,
移動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手握并抬起架桿1,收容塊3受重力下移,并利用壓縮彈簧4使收容塊3下移到位,使收容塊3底面與收容套2底端端面平齊;
步驟二,從副銷孔33上拉起釋放彈簧銷72,并將滑塊7移動至主滑槽61前端,將彈簧銷72嵌入主銷孔62內;
步驟三,釋放架桿1,即可使若干腳輪71底端形成的平面與支撐板6底面平行,并位于支撐板6底面下方,以利用腳輪71進行移動;
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手握并抬起架桿1;
步驟二,從主銷孔62上拉起釋放彈簧銷72,拉伸彈簧8拉動滑塊7,使滑塊7滑動到副滑槽32內,且彈簧銷72會嵌在副銷孔33內;
步驟三,釋放架桿1,水平地面壓緊若干腳輪71置于收容套2內,且支撐板6貼合置于水平地面上,即可利用支撐板6進行支撐。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架桿1、收容套2、限位槽21、收容塊3、限位塊31、副滑槽32、副銷孔33、壓縮彈簧4、固定板5、固定套51、支撐板6、主滑槽61、主銷孔62、滑塊7、腳輪71、彈簧銷72、拉伸彈簧8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