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膝關節炎的風濕液。
背景技術:
骨關節炎(OA)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疾病,以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為核心,伴有軟骨下骨硬化,骨組織增生性變化及關節滑膜炎癥等,由創傷、勞損、肥胖、年老等多種因素應發,臨床常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僵硬、活動受限、關節畸形、不同程度的局部炎癥,偶有關節液滲出。本病在中年以后多發,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顯著增高。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中,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達到50%,65歲以上的人中,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達到80%。膝關節負重多、運動量大,是最容易發生關節炎的骨關節,膝骨關節炎(KOA)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嚴重影響到中老年人的正常行走及活動,危害他們的身體健康,并且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1999年WH0把膝骨關節炎、癌癥、心血管疾病共同列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故膝骨關節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的預防和治療成為各國醫學界共同關注的一大課題。膝骨關節炎的具體治療方法應根據患者疾病的程度來選擇,膝骨關節炎的早期應盡量采用無創的治療方法,對內科治療無效的膝骨關節炎晚期可采用手術治療。在早期藥物治療中,常用的西藥分為改善癥狀藥和控制病情藥兩類。改善癥狀的藥包括止痛藥、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等,這些藥可以減輕患者的疼痛、腫脹、僵硬等癥狀,但使用后不良反應較多,易產生胃腸道并發癥,引起肝、腎損害,患者依從性較差;控制病情的藥有軟骨保護劑、基質金屬蛋白酶抑制物等,這些藥可以減少軟骨的破壞,延緩膝骨關節炎病理過程的發展,但因價格昂貴而限制了普及。臨床報道顯示,中醫藥對膝骨關節炎的預防和治療多年來積累了很多方藥和經驗,以整體觀念、辯證論治為原則,從膝關節局部用藥和全身整體出發,解除膝骨關節炎的癥狀、改善膝關節功能、保護膝關節結構。相對西藥而言,中醫藥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早期患者不僅療效顯著,而且安全性較好、價廉,適合長期使用,這使其在臨床上有一定的治療優勢。從中醫學角度分析,膝骨關節炎屬于“痹癥”、“骨痹”范疇。其病因主要與肝腎虧虛、氣血失和、外感風寒濕邪、跌打損傷等有關,最終導致局部血瘀氣滯,運行不暢,經絡痹阻不通。中醫理論認為本病的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即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時是病變的根本,風寒濕痹阻經絡、氣血瘀滯為標。標本兼顧、扶正祛邪是膝骨關節炎的根本治則,所以本病的治療關鍵在于補肝益腎、除濕散寒、活血通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一種治療膝關節炎的風濕液。
一種治療膝關節炎的風濕液,取獨活5-15g、寄生5-10g、羌活5-10g、防風10-15g、秦艽5-10g、木瓜5-10g、鹿角膠8-15g、鱉甲膠1-9g、牛膝1-9g、川芎10-15g、當歸5-15g、白芍10-15g,每日1劑,按常規水煎成約600~800ml溶液,分早晚2次分服。
優選地,取獨活10g、寄生8g、羌活8g、防風10g、秦艽8g、木瓜8g、鹿角膠8g、鱉甲膠3g、牛膝3g、川芎4g、當歸5g、白芍12g。
優選地,取獨活5g、寄生5g、羌活5g、防風10g、秦艽5g、木瓜10g、鹿角膠8g、鱉甲膠3g、牛膝3g、川芎10g、當歸5g、白芍10g。
優選地,取獨活15g、寄生10g、羌活10g、防風15g、秦艽10g、木瓜10g、鹿角膠8g、鱉甲膠6g、牛膝5g、川芎15g、當歸15g、白芍15g。
進一步優選地,還包括紅花10-15g、白術15-20g、甘草15-20g、紅曲3-5g。
進一步優選地,還包括紅花10g、白術15g、甘草15g、紅曲3g。
進一步優選地,還包括紅花15g、白術20g、甘草20g、紅曲5g。
進一步優選地,還包括紅花12g、白術15g、甘草20g、紅曲5g。
本發明所述中藥,具有補養肝。腎,祛風除濕、養血通絡等功效,在臨床上治療痹病己取得較好的療效,對肝腎血虛、風寒濕痹引起的骨節疼痛,四肢麻木,以及風濕性、類風濕性疾病具有良好療效。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膝關節炎的風濕液,取獨活5-15g、寄生5-10g、羌活5-10g、防風10-15g、秦艽5-10g、木瓜5-10g、鹿角膠8-15g、鱉甲膠1-9g、牛膝1-9g、川芎10-15g、當歸5-15g、白芍10-15g,每日1劑,按常規水煎成約600~800ml溶液,分早晚2次分服。優選地,取獨活10g、寄生8g、羌活8g、防風10g、秦艽8g、木瓜8g、鹿角膠8g、鱉甲膠3g、牛膝3g、川芎4g、當歸5g、白芍12g。
本發明所述藥液具有抗炎、鎮痛作用,可降低膝關節關節液中MMP-1、MMP-13的含量,從而減輕膝關節關節滑膜炎癥及軟骨的損傷。
取KM小鼠72只,SPF級,雄性,18—229,按體重隨機分為6組,每組12只。設蒸餾水模型組,40%酒溶液模型組,陽性(貝諾酯片)對照組,劑量為0.59(貝諾酯)/kg,相當于臨床日推薦劑量的20倍,本發明所述原藥液分高、中、低劑量組,劑量分別為0.709、0.359、0.179/kg,相當于臨床日推薦劑量的20、10、5倍。蒸餾水模型組灌胃給予蒸餾水,40%酒溶液模型組給予40%酒溶液,其它各組灌胃給予相應的藥物,連續灌胃給藥5天,每天1次,灌胃容積為0.15ml/109。觀察后發現本發明所述藥液足爪腫脹度明顯降低。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取獨活5g、寄生5g、羌活5g、防風10g、秦艽5g、木瓜10g、鹿角膠8g、鱉甲膠3g、牛膝3g、川芎10g、當歸5g、白芍10g。
本發明所述藥液具有抗炎、鎮痛作用,可降低膝關節關節液中MMP-1、MMP-13的含量,從而減輕膝關節關節滑膜炎癥及軟骨的損傷。觀察后發現本發明所述藥液足爪腫脹度明顯降低。本實施例所述中藥具有補養肝、腎,祛風除濕、養血通絡等功效,在臨床上治療痹病己取得較好的療效,對肝腎血虛、風寒濕痹引起的骨節疼痛,四肢麻木,以及風濕性、類風濕性疾病具有良好療效。
實施例3
優選地,取獨活15g、寄生10g、羌活10g、防風15g、秦艽10g、木瓜10g、鹿角膠8g、鱉甲膠6g、牛膝5g、川芎15g、當歸15g、白芍15g。
本發明所述藥液具有抗炎、鎮痛作用,可降低膝關節關節液中MMP-1、MMP-13的含量,從而減輕膝關節關節滑膜炎癥及軟骨的損傷。觀察后發現本發明所述藥液足爪腫脹度明顯降低。本實施例所述中藥具有補養肝、腎,祛風除濕、養血通絡等功效,在臨床上治療痹病己取得較好的療效,對肝腎血虛、風寒濕痹引起的骨節疼痛,四肢麻木,以及風濕性、類風濕性疾病具有良好療效。
實施例4
進一步優選地,還包括紅花10-15g、白術15-20g、甘草15-20g、紅曲3-5g。
本發明所述藥液具有抗炎、鎮痛作用,可降低膝關節關節液中MMP-1、MMP-13的含量,從而減輕膝關節關節滑膜炎癥及軟骨的損傷。觀察后發現本發明所述藥液足爪腫脹度明顯降低。本實施例所述中藥具有補養肝、腎,祛風除濕、養血通絡等功效,在臨床上治療痹病己取得較好的療效,對肝腎血虛、風寒濕痹引起的骨節疼痛,四肢麻木,以及風濕性、類風濕性疾病具有良好療效。
實施例5
進一步優選地,還包括紅花10g、白術15g、甘草15g、紅曲3g。
本發明所述藥液具有抗炎、鎮痛作用,可降低膝關節關節液中MMP-1、MMP-13的含量,從而減輕膝關節關節滑膜炎癥及軟骨的損傷。觀察后發現本發明所述藥液足爪腫脹度明顯降低。本實施例所述中藥具有補養肝、腎,祛風除濕、養血通絡等功效,在臨床上治療痹病己取得較好的療效,對肝腎血虛、風寒濕痹引起的骨節疼痛,四肢麻木,以及風濕性、類風濕性疾病具有良好療效。
實施例6
進一步優選地,還包括紅花15g、白術20g、甘草20g、紅曲5g。
本發明所述藥液具有抗炎、鎮痛作用,可降低膝關節關節液中MMP-1、MMP-13的含量,從而減輕膝關節關節滑膜炎癥及軟骨的損傷。觀察后發現本發明所述藥液足爪腫脹度明顯降低。本實施例所述中藥具有補養肝、腎,祛風除濕、養血通絡等功效,在臨床上治療痹病己取得較好的療效,對肝腎血虛、風寒濕痹引起的骨節疼痛,四肢麻木,以及風濕性、類風濕性疾病具有良好療效。
實施例7
進一步優選地,還包括紅花12g、白術15g、甘草20g、紅曲5g。
本發明所述藥液具有抗炎、鎮痛作用,可降低膝關節關節液中MMP-1、MMP-13的含量,從而減輕膝關節關節滑膜炎癥及軟骨的損傷。觀察后發現本發明所述藥液足爪腫脹度明顯降低。本實施例所述中藥具有補養肝、腎,祛風除濕、養血通絡等功效,在臨床上治療痹病己取得較好的療效,對肝腎血虛、風寒濕痹引起的骨節疼痛,四肢麻木,以及風濕性、類風濕性疾病具有良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