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霧霾咳嗽的止咳中藥。
背景技術:
2014年3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因空氣污染導致的各類死亡人數為700萬。近年來我國空氣質量下降,有霾Et增多。隨著霧霾嚴重程度的增加,相應的呼吸道疾病隨之增加。由霧霾的污染而引起的呼吸疾病被稱為霧霾性呼吸道疾病,典型癥狀就是咳嗽,在此暫且稱作“霧霾咳嗽”。“霧霾”在中醫看來,它是自然界中一種“濁氣”。霧霾的病性可理解為濕、濁,往往與風、寒、熱之邪結合隨口鼻進入人體。肺在上焦,為華蓋,霧霾濕濁之邪人侵,首先侵犯肺系,肺失宣降為咳嗽。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治療霧霾咳嗽的止咳中藥。
本發明所述一種治療霧霾咳嗽的止咳中藥,包括以下配伍的中藥:桔硬5-15g,白前10-20,淡豆豉25-35g,甘草20-35g,烏梅10-15g,當歸5-15g,茯苓15-20g,陳皮10-15g,百部10-20g,荊芥5-15g,加水分兩次熬制成藥液,每日分兩次服用。
優選地,包括以下配伍的中藥:桔硬10g,紫菀15g,白前15g,淡豆豉30g,甘草30g,烏梅12g,當歸10g,茯苓20g,陳皮12g,百部10g,荊芥10g。
優選地,桔硬5g,白前20,淡豆豉35g,甘草35g,烏梅15g,當歸15g,茯苓20g,陳皮15g,百部20g,荊芥15g。
優選地,桔硬5g,白前10g,淡豆豉25,甘草20,烏梅10,當歸5g,茯苓15g,陳皮10g,百部10g,荊芥5g。
優選地,還包括紫蘇葉10-20g,炙麻黃5-15g。
進一步優選地,還包括紫蘇葉15g,炙麻黃12g。
優選地,還包括冬桑葉15g,菊花10g。
優選地,還包括濕濁偏重加米仁20g,蒼術9g。
本發明所述一種治療霧霾咳嗽的止咳中藥,酸甘化陰生津養肺,陰津自內而生,進入粘膜的組織細胞,滋潤修復受損傷的氣管、咽喉粘膜,祛風散寒,宣肺祛邪。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治療霧霾咳嗽的止咳中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配伍的中藥:桔硬5-15g,白前10-20,淡豆豉25-35g,甘草20-35g,烏梅10-15g,當歸5-15g,茯苓15-20g,陳皮10-15g,百部10-20g,荊芥5-15g,加水分兩次熬制成藥液,每日分兩次服用。優選地,包括以下配伍的中藥:桔硬10g,紫菀15g,白前15g,淡豆豉30g,甘草30g,烏梅12g,當歸10g,茯苓20g,陳皮12g,百部10g,荊芥10g。
選取145例“霧霾咳嗽”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75例和對照組70例。治療組75例,其中男57例,女18例;年齡19-80歲。對照組70例,其中男56例,女14例;年齡18~82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治愈標準:
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實驗室檢查及x光拍片顯示正常;有效:
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減輕,實驗室檢查及x光拍片顯示有所改善;
無效: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和x光拍片顯示無改善甚至惡化。
治療組服用本發明所述藥液,每日兩次,服用3周,
對照組采用對癥治療為主,用氨溴索(廠家:深圳致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744)10ml次,3次/天;
或必嗽平片(廠家:浙江萬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315)2片/次,3次/天;有支氣管攣者用氨茶堿或特布他林;伴有繼發感染者可選用青霉素或頭孢類抗菌素。
經服用本發明所述藥液,3周后比較: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取桔硬5g,白前20,淡豆豉35g,甘草35g,烏梅15g,當歸15g,茯苓20g,陳皮15g,百部20g,荊芥15g。
患者資料趙某,男,37歲,就診前3d有較明顯的霧霾天氣。患者自訴:昨
天開始,咳嗽嚴重,嗆咳,稍有油煙或辛辣刺激癥狀明顯加重,咽部發癢,不痛,咽干,痰粘于喉卻不易咯出,嚴重時氣喘有窒息感,伴有頭痛、鼻塞、流清鼻涕、怕風,舌淡紅苔白,脈浮緊。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略有升高,x光拍片顯示兩肺紋理增多、增粗。聽診:兩肺呼吸音粗糙。
服用本實施例所述湯藥3周后痊愈,癥狀消失,血象和x光拍片顯示均正常。
實施例3
桔硬5g,白前10g,淡豆豉25,甘草20,烏梅10,當歸5g,茯苓15g,陳皮10g,百部10g,荊芥5g。
患者資料王某,女,25歲,就診前1天有較明顯的霧霾天氣。患者自訴:昨
天開始,咳嗽嚴重,嗆咳,稍有油煙或辛辣刺激癥狀明顯加重,咽部發癢,不痛,咽干,痰粘于喉卻不易咯出,嚴重時氣喘有窒息感,伴有頭痛、鼻塞、流清鼻涕、怕風,舌淡紅苔白,脈浮緊。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略有升高,x光拍片顯示兩肺紋理增多、增粗。聽診:兩肺呼吸音粗糙。
服用本實施例所述湯藥15天后痊愈,癥狀消失,血象和x光拍片顯示均正常。
實施例4
本實施例取桔硬10g,紫菀15g,白前15g,淡豆豉30g,甘草30g,烏梅12g,當歸10g,茯苓20g,陳皮12g,百部10g,荊芥10g,紫蘇葉10-20g,炙麻黃5-15g。優選紫蘇葉15g,炙麻黃12g。
對于風寒偏重者,本實施例增加紫蘇葉和炙麻黃。
實施例5
本實施例取桔硬10g,紫菀15g,白前15g,淡豆豉30g,甘草30g,烏梅12g,當歸10g,茯苓20g,陳皮12g,百部10g,荊芥10g,冬桑葉15g,菊花10g。
加冬桑。對于風熱偏重者,本實施例增加冬桑葉15g,菊花10g。
實施例6
本實施例取桔硬10g,紫菀15g,白前15g,淡豆豉30g,甘草30g,烏梅12g,當歸10g,茯苓20g,陳皮12g,百部10g,荊芥10g,米仁20g,蒼術9g。
對于濕濁偏重者,本實施例增加米仁20g,蒼術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