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組合物,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治療肝炎的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
肝炎指的是在多種致病因素侵害肝臟,使肝細胞受到破壞,肝臟的功能受損,繼而引起人體出現一系列不適的癥狀,這些損害病程不超過半年。這些常見的致病因素有病毒、細菌、寄生蟲、化學毒物、藥物和毒物、酒精等。在我國,最常見的急性肝炎是急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急性乙型肝炎。國外,以酒精性肝炎居多。本發明用于治療肝炎護理的中藥配方,針對肝炎病因病機,以清熱解毒,清熱利濕,清熱疏風,通經活血、行血消腫,活血散瘀,散結通絡,散結消腫為治則,使邪伏、病退、正復而身安,達到解毒消癰,治療功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上的問題,特提供了一種效果明顯、療程較短的治療肝炎的中藥配方,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制成該藥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配比為:黨參15克,白術5克,茯苓10克,米仁8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丹參12克,白芍 1.5克,川楝15克,雞內金15克,谷芽10克,延胡索15克。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制備和使用方法為沖服,每天1劑,水煎服,7劑為一療程,需要用藥2-6療程。
本方功能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清解祛邪,培補脾腎,可主治慢性、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等。對于肝硬化代償失調,血脈瘀滯,陽虛不化所出現的腹水,根據“去瘀生新、溫陽利水”的治則,在重用補益脾腎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礎上,尚須酌加理氣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澤瀉、白茅根等,如此標本兼治,有利于腹水消除,恢復肝臟代償功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肝炎的中藥配方,按重量份數是包括以下中藥成分:黨參15克,白術5克,茯苓10克,米仁8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丹參12克,白芍 1.5克,川楝15克,雞內金15克,谷芽10克,延胡索15克。
實施例2:如果患者有脹痛癥狀,在上述組分中加滑石10g,寒水石10g,竹葉15g。
實施例3:如果患者有口粘癥狀,在上述組分中加滑石15g,寒水石10g,生石膏12g。
實施例4:如果患者有疼痛癥狀,在上述組分中加滑石10g,竹葉15g。
實施例5:如果患者有氣滯癥狀,在上述組分中加寒水石10g,滑石15g,竹葉20g,生石膏5g。
將此配方沖服:每天1劑,水煎服,7劑為一療程,需要用藥2-6療程。
以下通過實用例來闡明本發明所述用于肝炎的中藥配方的臨床治療效果。
1、臨床資料
50例肝炎患者,患者平均年齡50±20歲(30~70歲),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中的肝炎診斷標準,全部診斷為肝炎患者。50例肝炎患者全部有發熱、食欲減退、惡心等癥狀均出現明顯好轉。
2、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疼痛消失;
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發熱減輕;
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減輕、繼續發熱、惡心者,判定為無效。
3、治療結果
50例肝炎患者治療3~4療程后,治愈38例,治療顯效8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3%。
典型案例:
李某,男性,35歲,因發熱、食欲減退、惡心2周、皮膚黃染1周來診,患者2周前無明顯誘因發熱達38℃,無發冷和寒,不咳嗽,但感全身不適、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右上腹部不適,偶爾嘔吐,曾使用普通療法治療無好轉。1周前皮膚出現黃染尿色較黃,無皮膚搔癢大便,正常睡眠稍差,體重無明顯變化。父母體健無肝炎和膽石癥史,無藥物過敏史,無輸血史,無疫區接觸史。服用本發明配方6劑,水煎服,每天1劑,每日1服。第二診:病痛略感減輕,繼服12劑,三診:病痛基本解除,之后,為鞏固治療效果,遵醫囑繼續服用12劑。隨訪1年,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