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醫療保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
背景技術:
疼痛是臨床上一些疾病常見的癥狀,全身各部分都可能產生痛覺,而痛覺主要是通過痛覺感覺器經神經傳導而感受的,腰部疼痛是影響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傳統緩解腰部疼痛主要是在疼痛部位貼附藥膏,藥膏在體溫作用下微量釋放從而被人體皮膚吸收,其雖然可以達到一定程度上的治療緩解目的,但是其治療效果較為有限,故而適用性和實用性受到限制。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穩定性好且適用性強的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包括底座,底端固定在底座上的伸縮桿,在所述伸縮桿的頂端固定有殼體,在所述殼體內固定有電熱絲,在所述殼體上有與所述電熱絲相連接的電源插頭,在所述殼體的側壁上有圓孔,在所述圓孔內穿插有導熱柱桿,在所述導熱柱桿的中心有圓形通孔,在所述導熱柱桿的外側端固定有藥膏固定面板,在所述藥膏固定面板的外側面有用于粘固藥膏的粘貼層,在所述藥膏固定面板的邊緣處均勻固定有至少三個按摩座,在所述按摩座內固定有震動器,在所述按摩座的外側有與所述震動器相連接的按摩頭,在所述按摩頭內有n型導熱孔,所述n型導熱孔的兩端均與導熱柱桿內的圓形通孔相連通,在所述藥膏固定面板的端面上均勻有細孔,所述細孔與所述導熱柱桿內的圓形通孔相連通。
所述的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在所述藥膏固定面板上固定有溫度傳感器、藥物含量傳感器,在所述殼體上有與所述溫度傳感器、藥物含量傳感器相連接的顯示面板。
所述的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在殼體內壁上貼固有保溫層。
所述的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在所述殼體上有進風孔,在所述殼體的外壁上固定有小型風機,所述小型風機的出風端與進風孔相連通,所述進風孔與導熱柱桿對稱設置。
所述的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在所述藥膏由中藥由竹節參30份、馬柳根20份、一年蓬15份、大田基黃18份、吹云草18份和丹參15份制備而成。
所述的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所述藥膏制備方法為:將中藥水提醇沉,濃縮為浸膏,按常規方法制備成藥膏。
竹節參為五加科植物竹節參PanaxjaponicusC.A.Mey.的干燥根莖。秋季采挖,除去主根及外皮,干燥。滋補強壯,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用于病后虛弱,勞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撲損傷。
馬柳根為楊柳科植物烏柳的根和須根。清熱,瀉火,順氣。治風火牙痛,急性腰扭傷。
一年蓬為菊科飛蓬屬植物一年蓬Erigeron annuus(L.)Pers.,以全草入藥。夏、秋采集。清熱解毒,抗瘧。急性胃腸炎,瘧疾;外用治齒齦炎,蛇咬傷。
大田基黃為報春花科排草屬植物紅根排草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曬干,切段或扎把備用。清熱利濕,活血調經。用于感冒,咳嗽咯血,腸炎,痢疾,肝炎,疳積,瘧疾,風濕關節痛,痛經,閉經,白帶;乳腺炎,結膜炎,蛇咬傷,跌打損傷。
吹云草,拉丁學名Salomonia cantoniensis Lour,為遠志科植物齒果草的全草。解毒,止痛,去翳。治無名腫毒,牙痛,眼生白膜。其余為藥典品種。
本發明具有積極的效果:本發明的結構設置合理,其設有電熱絲,通過電熱絲的溫度使按摩頭保持適當的溫度,同時也使藥膏固定面板上有溫度,從而當藥膏的背面貼固在藥膏固定面板上時,有利于藥膏上的藥物揮發,從而便于人體吸收,而且通過帶溫度的按摩頭,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的程度,有效的提高了治療效果,解決了傳統技術中藥膏治療效果較差的技術不足,使用穩定性好且適用性強。所述的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本發明中竹節參、馬柳根、一年蓬清熱解毒為君藥,大田基黃、吹云草和丹參活血化瘀為臣藥,全方共同治療腰痛。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圖1顯示了本發明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其中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見圖1,一種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包括底座1,底端固定在底座1上的伸縮桿2,在所述伸縮桿2的頂端固定有殼體3,在所述殼體3內固定有電熱絲4,在所述殼體3上有與所述電熱絲4相連接的電源插頭5,在所述殼體3的側壁上有圓孔6,在所述圓孔6內穿插有導熱柱桿7,在所述導熱柱桿7的中心有圓形通孔8,在所述導熱柱桿7的外側端固定有藥膏固定面板9,在所述藥膏固定面板9的外側面有用于粘固藥膏的粘貼層10,在所述藥膏固定面板9的邊緣處均勻固定有至少三個按摩座11,在所述按摩座11內固定有震動器12,在所述按摩座11的外側有與所述震動器12相連接的按摩頭13,在所述按摩頭13內有n型導熱孔14,所述n型導熱孔14的兩端均與導熱柱桿7內的圓形通孔8相連通,在所述藥膏固定面板9的端面上均勻有細孔15,所述細孔15與所述導熱柱桿7內的圓形通孔8相連通。本實施例中,震動器和電熱絲為市場上常規的結構,其只需要按照對應的說明進行連接使用即可。在使用時將藥膏的背面固定在藥膏固定面板上,啟動電熱絲,使其產生熱量,本實施例中,電熱絲的發熱溫度控制在人體體溫范圍內,從而可以防止損傷人體皮膚,其熱量通過圓形通孔作用于藥膏固定面板和按摩頭上,從而使在適當的溫度下有利于藥膏的藥物揮發,利于人體吸收,同時也通過按摩頭對人體皮膚進行按摩,也可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感覺。
在所述藥膏固定面板9上固定有溫度傳感器16、藥物含量傳感器17,在所述殼體上有與所述溫度傳感器、藥物含量傳感器相連接的顯示面板18。
在殼體內壁上貼固有保溫層19。
在所述殼體上有進風孔20,在所述殼體的外壁上固定有小型風機21,所述小型風機的出風端與進風孔相連通,所述進風孔與導熱柱桿對稱設置。
所述的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在所述藥膏由中藥由竹節參30份、馬柳根20份、一年蓬15份、大田基黃18份、吹云草18份和丹參15份制備而成。
所述的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所述藥膏制備方法為:將中藥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時,過濾;濾渣加8倍量水,煎煮1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濃縮浸膏,按常規方法制備成藥膏。
本發明的結構設置合理,其設有電熱絲,通過電熱絲的溫度使按摩頭保持適當的溫度,同時也使藥膏固定面板上有溫度,從而當藥膏的背面貼固在藥膏固定面板上時,有利于藥膏上的藥物揮發,從而便于人體吸收,而且通過帶溫度的按摩頭,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的程度,有效的提高了治療效果,解決了傳統技術中藥膏治療效果較差的技術不足,使用穩定性好且適用性強。
實施例2.本發明治療腰痛的實驗研究
2.1樣品的制備:按實施例1方法制備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
2.2共收治腰痛患者60例,年齡24-52歲,平均年齡41歲,均為門診患者。
2.3診斷標準:(1)有腰部外傷史、慢性勞損或受寒濕史。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發于青壯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如咳嗽、噴嚏等)時疼痛加重。(4)脊柱時有側彎,腰生理弧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動受限。(5)下肢受累神經支配區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者可出現肌肉萎縮。直腿抬高或加強試驗陽性,可有膝、踝反射減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減弱。(6)X線攝片檢查:可有脊柱側彎,腰生理前凸消失,病變椎間隙可能變窄,相鄰邊緣有骨贅增生。CT或MR檢查提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4療效評定標準
(1)痊愈:臨床癥狀消失。(2)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3)有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4)無效:臨床癥狀無變化。
2.5臨床觀察結果,使用上述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治療一個月,觀察結果顯示痊愈42例,顯效11例,有效2例,無效5例,有效率91.67%,表明本發明治療腰痛的醫療器械對于各種類型的腰痛具有顯著的療效,沒有觀察到任何臨床不良反應,表明本發明臨床應用安全、無毒副作用。
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發明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