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醫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為突發性和陣發性的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的針刺、刀割樣劇痛,難以忍受,多為一側,以第二支、第三支多見。疼痛時可伴有面肌抽搐、面紅、結膜充血、
流淚;發作只持續數秒及1~2min;發作過后,一切如常;常有明顯的發作誘因如刷牙、吃飯、說話等;面部常有觸發點(扳機點),常因觸及某個敏感點而引起發作。扳機點常位于額部、上唇鼻側及下唇。多發生于40歲齡以上的成年女性及老年人。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是目前臨床上眾多難治疾病之一,影響患者的的工作和學習,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故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簡單經濟的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的方法仍具有臨床研究價值。
關于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方法有許多種,從單純的口服藥物治療、物理療法,到各藥物注射封閉治療以及手術切斷、撕脫術、射頻溫控熱凝術、微血管減壓術等。治療三叉神經痛臨床常用方法主要有手術、伽馬刀、射頻術、封閉、激光、口服西藥等等。這些方法多通過抑制神經、阻滯神經、破壞神經,致使三叉神經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達到暫時止痛的作用。不僅治療時間長,治療費用也相對較高;有的甚至會導致損傷腦神經或腦組織,也有出現失明、腦出血、面部麻痹等嚴重后遺癥。西藥副作用較為明顯,一些患者使用后出現頭暈乏力,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皮疹等不良反應。
祖國醫學對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認識歷史悠久,療效顯著。中醫將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歸為“面痛”、“偏頭痛”、“頭痛”、“頭風”、“頰痛”、“齒槽風”、“面游風”等。祖國醫學對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認識歷史悠久?,F代多認為本病的發生無外乎外感和內傷,同時與風邪密切相關,大凡外感致病,因高巔之上,唯風可達,風邪升發,易犯頭面,風邪每與寒、火、痰兼夾合邪,以致風寒凝滯,或風火灼傷,或風痰壅阻三陽經絡而發為疼痛。中醫辨證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臨床效果較為顯著,毒副作用較少,反復發作次數少,而且方法豐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目前三叉神經痛臨床治療藥物的不足,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藥物組合物,該藥物組合物在辨證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時具有治療效果顯著、副作用小、長期使用效果好的治療優勢,有很好醫學應用前景。
一種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燈臺蓮、膽南星、水菖蒲、白芥子、黃連、絲瓜絡、向日葵花盤、天仙藤、徐長卿、枸骨葉、白芷為藥用原料制成。
其中,上述所述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藥物組合物中各藥用原料的重量份配比如下:膽南星7-12份、水菖蒲10-15份、燈臺蓮3-5份、白芥子5-8份、黃連4-7份、向日葵花盤15-20份、絲瓜絡10-15份、天仙藤8-13份、徐長卿7-12份、枸骨葉13-18份、白芷2.5-4.0份。
本發明上述所述藥物組合物中還可以含有薄荷4-7份、車前子8-13份。
進一步優選地,一種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藥物組合物,其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藥用原料制成:膽南星9份、水菖蒲12份、燈臺蓮3份、白芥子7份、黃連4.5份、向日葵花盤20份、絲瓜絡10份、天仙藤12份、徐長卿10份、枸骨葉15份、白芷3.0份、薄荷5份、車前子12份。
本發明方解:膽南星清熱化痰,息風定驚;水菖蒲化痰開竅,除濕健胃,與膽南星伍用有熄風豁痰,清熱除濕,行氣除壅之效,為治痰火上攻型三叉神經痛之君藥。白芥子利氣豁痰,化痰逐飲,散結;燈臺蓮燥濕化痰,熄風止痙,消腫止痛;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向日葵花盤清熱,平肝,止痛,四藥伍用化痰泄熱為臣藥。絲瓜絡通絡,活血祛風,化痰順氣;天仙藤行氣活血,治一切諸痛之藥也,兼能利水消腫;徐長卿祛風化濕,止痛止癢;枸骨葉能補養陰氣使痰火自消,為釜底抽薪之意;白芷散風除濕,通竅止痛,引藥上行,五藥助君臣藥搜風通絡,通竅止痛,清透相諧,使痰火有內清外達之機。諸藥相互作用,互相為用有化痰泄熱,祛風通絡之效,痛得以止而奏效,針對痰火上攻型三叉神經痛而辨證用藥。
薄荷、車前子聯用有清透相諧,瀉火化痰之效,可以顯著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而且二種藥物與本發明上述藥物組合物聯用可進一步增強其對痰火上攻型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效果。
本發明各藥用原料的藥理作用如下:
燈臺蓮:【性味】味苦、辛;性溫?!練w經】肺;肝經?!竟δ苤髦巍吭餄窕?;熄風止痙;‘消腫止痛。主痰濕咳嗽;風痰眩暈;癲癇;中風;口眼歪斜;破傷風;癰腫;毒蛇咬傷。
膽南星:【性味】苦、微辛,涼?!練w經】歸肺、肝、脾經?!竟δ苤髦巍壳鍩峄?,息風定驚。用于痰熱咳嗽,咯痰黃稠,中風痰迷,癲狂驚癇。
水菖蒲:【性味】味辛;苦;性溫?!練w經】心;肝;胃經?!竟δ苤髦巍炕甸_竅;除濕健胃;殺蟲止癢。主痰厥昏迷;中風;癲癇;驚悸健忘;耳鳴耳聾;食積腹痛;痢疾泄瀉;風濕疼痛;濕疹;疥瘡。
白芥子:【性味】辛;溫。【歸經】肺;肝;脾;胃;心包經。【功能主治】化痰逐飲;散結消腫。主咳喘痰多;胸滿脅痛;肢體麻木;關節腫痛;濕痰流注;陰疽腫毒。
黃連:【性味】苦,寒。【歸經】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用法用量】2~5g。外用適量。
絲瓜絡:【性味】甘,平?!練w經】歸肺、胃、肝經。【功能主治】通絡,活血,祛風。用于痹痛拘攣,胸脅脹痛,乳汁不通?!居梅ㄓ昧俊?.5~9g。
向日葵花盤:【性味】味甘;性寒?!練w經】歸肝經。【功能主治】清熱;平肝;止痛;止血。主高血壓;頭痛;頭暈;耳鳴;脘腹痛;痛經;子宮出血;瘡疹?!居梅ㄓ昧俊績确杭鍦?5-6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敷。
天仙藤:【性味】苦;溫?!練w經】肝;脾;腎經。【功能主治】行氣活血;利水消腫;解毒。主胃痛;疝氣痛;妊娠水腫;產后血氣腹痛;蛇蟲咬傷。
徐長卿:【性味】辛,溫?!練w經】歸肝、胃經?!竟δ苤髦巍快铒L化濕,止痛止癢。用于風濕痹痛,胃痛脹滿,牙痛,腰痛,跌撲損傷,蕁麻疹、濕疹?!居梅ㄓ昧俊?~12g,入煎劑宜后下。
枸骨葉:【性味】苦,涼?!練w經】歸肝、腎經。【功能主治】清熱養陰,平肝,益腎。用于肺癆咯血,骨蒸潮熱,頭暈目眩;高血壓?!居梅ㄓ昧俊?~15g。
白芷【來源】傘型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拘晕丁啃?,溫?!練w經】歸胃、大腸、肺經?!竟δ苤髦巍可L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用于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瘡瘍腫痛。
薄荷:【性味】辛,涼?!練w經】歸肺、肝經?!竟δ苤髦巍啃L熱。清頭目,透疹。用于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脅脹悶?!居梅ㄓ昧俊?~6g,入煎劑宜后下。
車前子:【性味】甘,微寒?!練w經】歸肝、腎、肺、小腸經?!竟δ苤髦巍壳鍩崂?,滲濕通淋,明目,祛痰。用于水腫脹滿,熱淋澀痛,暑濕泄瀉,目赤腫痛,痰熱咳嗽。【用法用量】9~15g,入煎劑宜包煎。
為了更好的表達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可由燈臺蓮、膽南星、水菖蒲、白芥子、黃連、絲瓜絡、向日葵花盤、天仙藤、徐長卿、枸骨葉、白芷或燈臺蓮、膽南星、水菖蒲、白芥子、黃連、絲瓜絡、向日葵花盤、天仙藤、徐長卿、枸骨葉、白芷、薄荷、車前子的水或/和有機溶劑提取物為活性成分,依照制劑學常規技術制成各種劑型。
本發明的上述所述藥物組合物可以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或輔助性成分,以常規的藥物組合物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的口服制劑,例如可以是片劑、糖衣片劑、薄膜衣片劑、腸溶衣片劑、膠囊劑、硬膠囊劑、軟膠囊劑、口服液、顆粒劑、沖劑、丸劑、散劑、混懸劑、粉劑。
優選地,上述所述的口服劑型為膠囊劑、片劑或丸劑。
最優選地,上述所述的口服劑型是膠囊劑。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藥物組合物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取天仙藤、白芥子、白芷,還可以包括薄荷、車前子粉碎成平均粒徑為10-60μm的顆粒后加入5-10倍量的60%的乙醇水溶液,采用超聲波提取,超聲波提取完畢,取濾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得提取物A,備用,其中,提取條件包括:超聲功率為130-160W,提取溫度為30-50℃,提取時間為10-50min;
(2)將燈臺蓮、水菖蒲、黃連、絲瓜絡、向日葵花盤、徐長卿、枸骨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煎煮1.0-2.0小時,加水量為煎煮藥材總重量的6-10倍,第二次煎煮1.0-1.5小時,加水量為煎煮藥材總重量的4-7倍,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加入乙醇至濃度為30%,于-5~5℃冷藏12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得稠膏得提取物B,備用:
(3)將膽南星粉碎成120-200目的細粉,優選為200目的細粉,與提取物A、提取物B混合均勻,加入輔料或輔助性成分混勻,按照本領域常規制劑工藝制成藥劑學上適宜的劑型。如片劑、膠囊劑、丸劑等。
本發明的制劑在使用時根據病人的情況確定用法用量。本發明的制劑在使用時根據病人的情況確定用法用量,可每日服1-3次,每次1-20劑,如:1-20丸或粒或片等。
本發明是發明人經過反復研究,逐步改進,并在臨床實踐中檢驗和發展而成的一種療效較好的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藥物。通過實施例11臨床觀察試驗可知:使用本發明藥物對47例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的臨床觀察表明,本發明藥物能有效解除或緩解疼痛,明顯消除中醫癥狀,解除患者痛苦。其止痛效果優于西藥卡馬西平,在減少發生頻度方面優于卡馬西平。而且在服用期間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因此對于治療三叉神經痛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因為本發明還請求保護上述所述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藥物中的用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既遵循了中醫辨證用藥規律,又融入了現代藥理,立法全面,按照君臣佐使原則配伍嚴謹組方,具有多靶點、多環節、多層次的綜合調控作用,是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理想中藥復方;同時,臨床療效確切,副作用較小,患者依從性較好,服用方便,可有效地減輕病者負擔和痛苦,能夠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發明,本發明不僅僅限于以下實施例。在本發明的范圍內或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內容、精神和范圍內,對本發明進行的變更、組合或替換,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且包含在本發明的范圍之內。
實施例1膠囊劑
處方:膽南星9份、水菖蒲12份、燈臺蓮3份、白芥子7份、黃連4.5份、向日葵花盤20份、絲瓜絡10份、天仙藤12份、徐長卿10份、枸骨葉15份、白芷3.0份、薄荷5份、車前子12份。
制備方法:(1)取天仙藤、白芥子、白芷、薄荷、車前子,粉碎成平均粒徑為10-60μm的顆粒后加入5-10倍量的60%的乙醇水溶液,采用超聲波提取,超聲波提取完畢,取濾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得提取物A,備用,其中,提取條件包括:超聲功率為130-160W,提取溫度為30-50℃,提取時間為10-50min;
(2)將燈臺蓮、水菖蒲、黃連、絲瓜絡、向日葵花盤、徐長卿、枸骨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煎煮1.0-2.0小時,加水量為煎煮藥材總重量的6-10倍,第二次煎煮1.0-1.5小時,加水量為煎煮藥材總重量的4-7倍,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加入乙醇至濃度為30%,于-5~5℃冷藏12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得稠膏得提取物B,備用:
(3)將膽南星粉碎成200目的細粉,與提取物A、提取物B混合均勻,按照本領域常規制劑工藝制成膠囊劑,每粒裝量0.35g,相當于生藥1.1g。
實施例2膠囊劑
處方:膽南星8份、水菖蒲12份、燈臺蓮3.5份、白芥子6份、黃連5份、向日葵花盤15份、絲瓜絡12份、天仙藤12份、徐長卿8份、枸骨葉14份、白芷3.0份、薄荷5份、車前子10份。
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的操作進行。
實施例3膠囊劑
處方:膽南星12份、水菖蒲10份、燈臺蓮5份、白芥子5份、黃連6份、向日葵花盤20份、絲瓜絡15份、天仙藤10份、徐長卿7份、枸骨葉15份、白芷3.5份、薄荷4份、車前子12份。
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的操作進行。
實施例4膠囊劑
處方:膽南星7份、水菖蒲12份、燈臺蓮4份、白芥子5份、黃連6份、向日葵花盤18份、絲瓜絡12份、天仙藤10份、徐長卿8份、枸骨葉18份、白芷4.0份、薄荷5份、車前子10份。
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的操作進行。
實施例5膠囊劑
處方:膽南星10份、水菖蒲10份、燈臺蓮4份、白芥子8份、黃連5.5份、向日葵花盤15份、絲瓜絡12份、天仙藤8份、徐長卿8份、枸骨葉18份、白芷4.0份、薄荷7份、車前子10份。
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1的操作進行。
實施例6膠囊劑
處方:膽南星9份、水菖蒲12份、燈臺蓮3份、白芥子7份、黃連4.5份、向日葵花盤20份、絲瓜絡10份、天仙藤12份、徐長卿10份、枸骨葉15份、白芷3.0份。
制備方法:(1)取天仙藤、白芥子、白芷,粉碎成平均粒徑為10-60μm的顆粒后加入5-10倍量的60%的乙醇水溶液,采用超聲波提取,超聲波提取完畢,取濾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得提取物A,備用,其中,提取條件包括:超聲功率為130-160W,提取溫度為30-50℃,提取時間為10-50min;
(2)將燈臺蓮、水菖蒲、黃連、絲瓜絡、向日葵花盤、徐長卿、枸骨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煎煮1.0-2.0小時,加水量為煎煮藥材總重量的6-10倍,第二次煎煮1.0-1.5小時,加水量為煎煮藥材總重量的4-7倍,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加入乙醇至濃度為30%,于-5~5℃冷藏12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得稠膏得提取物B,備用:
(3)將膽南星粉碎成120-200目的細粉,優選為200目的細粉,與提取物A、提取物B混合均勻,按照本領域常規制劑工藝制成。
實施例7膠囊劑
處方:膽南星10份、水菖蒲15份、燈臺蓮3份、白芥子5份、黃連4.5份、向日葵花盤18份、絲瓜絡12份、天仙藤12份、徐長卿12份、枸骨葉15份、白芷3.0份。
藥物組合物含有薄荷4-7份、車前子8-13份。
制備方法:參照實施例6的操作進行。
實施例8片劑
處方:膽南星7份、水菖蒲15份、燈臺蓮4份、白芥子8份、黃連4.5份、向日葵花盤20份、絲瓜絡12份、天仙藤12份、徐長卿8份、枸骨葉16份、白芷3.5份、薄荷5份、車前子10份。
制備方法:(1)取天仙藤、白芥子、白芷、薄荷、車前子,粉碎成平均粒徑為10-60μm的顆粒后加入5-10倍量的60%的乙醇水溶液,采用超聲波提取,超聲波提取完畢,取濾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得提取物A,備用,其中,提取條件包括:超聲功率為130-160W,提取溫度為30-50℃,提取時間為10-50min;
(2)將燈臺蓮、水菖蒲、黃連、絲瓜絡、向日葵花盤、徐長卿、枸骨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煎煮1.0-2.0小時,加水量為煎煮藥材總重量的6-10倍,第二次煎煮1.0-1.5小時,加水量為煎煮藥材總重量的4-7倍,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加入乙醇至濃度為30%,于-5~5℃冷藏12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得稠膏得提取物B,備用:
(3)將膽南星粉碎成120-200目的細粉,優選為200目的細粉,與提取物A、提取物B混合均勻,按照本領域常規制劑工藝制成片劑,每片0.4g,相當于生藥0.9g。
實施例9丸劑
處方:膽南星9份、水菖蒲12份、燈臺蓮3份、白芥子7份、黃連4.5份、向日葵花盤20份、絲瓜絡10份、天仙藤12份、徐長卿10份、枸骨葉15份、白芷3.0份、薄荷5份、車前子12份。
制備方法:(1)取天仙藤、白芥子、白芷,粉碎成平均粒徑為10-60μm的顆粒后加入5-10倍量的60%的乙醇水溶液,采用超聲波提取,超聲波提取完畢,取濾液,減壓濃縮成稠膏得提取物A,備用,其中,提取條件包括:超聲功率為130-160W,提取溫度為30-50℃,提取時間為10-50min;
(2)將燈臺蓮、水菖蒲、黃連、絲瓜絡、向日葵花盤、徐長卿、枸骨葉加水煎煮兩次,第一次煎煮1.0-2.0小時,加水量為煎煮藥材總重量的6-10倍,第二次煎煮1.0-1.5小時,加水量為煎煮藥材總重量的4-7倍,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加入乙醇至濃度為30%,于-5~5℃冷藏12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得稠膏得提取物B,備用:
(3)將膽南星粉碎成120-200目的細粉,優選為200目的細粉,與提取物A、提取物B混合均勻,按照本領域常規制劑工藝制成丸劑,每10丸重2.5g,相當于生藥2.0g。
實施例10毒理學試驗
1、急性毒性試驗報告
試驗方法:以本發明實施例1的膠囊劑為對象,選擇20只成年白鼠進行試驗,臨床日用量的100倍給試驗組的20只白鼠大腸內投藥,觀察7日。結果20只白鼠均健存,其活動、飲食、毛發、排泄物未發現異常,未見毒性反應。
2、慢性毒性試驗報告:
試驗方法:以本發明實施例1的膠囊劑為對象,取30只成熟的生命體征相同的家兔作為對象,雌雄參半,將其隨機劃分為5個組,1個空白組和3個試驗組,將藥物混入家兔的飼料中對4組試驗組進行喂食。實驗一組喂食臨床日常劑量的4倍,試驗二組喂食臨床劑量的8倍,試驗三組喂食臨床劑量的20倍。用藥進行30天,通過比較用藥前、用藥30天、以及停藥30天后的家兔的行為、精神狀態、糞便等變化,來進行藥物的毒性檢測。通過對試驗組的家兔觀察,喂藥后的家兔,在行為、精神狀態以及糞便等方面,與未投藥的家兔,無任何區別。因此,該藥物長期服用,不具有蓄積毒性,不會在體內淤積毒素。
實施例11臨床觀察試驗: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94例均來自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神經科門診確證的患者;其中男43例,女53例,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55.3±7.8歲;病程3個月~10余年,平均2.5±3.1年;其中第2支疼痛者24例,第3支疼痛者38例,第2支(上頜支)、第3支疼痛者26例。96例中首次發病者41例,反復2次以上發作者53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1.2.1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98年國際頭痛學會分類委員會制定的三叉神經痛標準:①面部或額部的陣發性疼痛,持續幾秒鐘至2分鐘;②疼痛至少有下列特點中的4項:沿三叉神經的一支或幾支散布;特征為突發、劇烈、尖銳、淺表、刀刺樣或燒灼樣;疼痛劇烈;從扳機點促發或因某些日常活動誘發,如吃飯、談話、洗臉或刷牙;發作以后,病人完全無癥狀;③無神經系統體征;④每位患者有刻板的發作;⑤病史軀體檢查及必要時所做特殊檢查可排除導致面痛的其他原因。
臨床分級標準:輕度:每日發作10次以下;中度:每日發作10-30次;重度:每日發作30次以上。
1.2.2中醫辯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痰火上攻癥型,證見:患側頭面呈脹悶劇痛,局部喜冷,口干不欲飲,頭昏頭重,胸痞脘悶,口吐痰涎,舌苔黃厚而膩,脈弦滑。
1.3病例排除標準:排除己采用過藥物、電凝、手術等使神經纖維破壞,功能喪失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過敏體質者;合并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定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1.4治療組給予本發明實施例1的膠囊劑,每次3-6粒,飯后半小時后服用,每日三次;對照組給予卡馬西平每次0.1g,每日3次。兩組均以14天為一個療程,治療時間2個療程。
1.5觀測指標
1.5.1安全性觀測:一般體檢項目、血、尿、大便常規化驗;心、肝、腎功能檢驗;
1.5.2有效性觀測:面部疼痛的時間、次數、程度、部位和性質;全身癥狀:寒熱的喜惡、飲食、二便等;舌脈的變化。
1.6療效標準:治療后疼痛及各種癥狀消失,隨診1年以上未復發者為治愈;治療后疼痛消失,停藥后復發,再次治療后疼痛消失為好轉;治療2個療程后疼痛減輕,但未完全消失,或發作次數減少者為有效;治療2個療程,疼痛未減輕,發作次數未減少或病情加重者為無效。
1.7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計算。各數值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上述94例患者治療后,治療組治愈18例,顯效22例,有效5例,無效2例,顯效率85.1%,總有效率95.7%;對照組治愈11例,顯效18例,有效12例,無效6例,顯效率61.7%,總有效率87.2%,治療組與對照組顯效率、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組較對照組可以明顯的提高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臨床治愈率及顯效率。見表1。
表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疼痛情況比較:治療前兩組疼痛頻度、疼痛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疼痛頻度、疼痛程度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后兩組間疼痛頻度比較,治療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間疼痛程度比較,治療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兩組治療前后疼痛情況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治療后對照組比較,#P<0.05。
2.3不良反應:在觀察期間,治療組病人無任何主觀不適,血、尿、大便常規及心、肝、腎功能等檢查均未出現異常,安全性評價為1級。對照組中出現眩暈、共濟失調3例;胃腸道反應2例;嗜睡3例,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不良反應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