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外用中藥藥包配方、藥包及其使用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144693閱讀:428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外用中藥藥包配方、藥包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現代化進展加快,人們長期呆在空調室內,坐在電腦面前,肩周炎、頸椎病發病率達80%,這些病癥雖不會有生命之憂,但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如能在平時注意保健,在家經常做理療,對癥狀進行控制,就使病情不會惡化加重。

中醫理論認為,對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筋骨諸痛、風寒濕性腰痛、關節痛、風濕及類風濕等疾病,從整體觀念出發,辨證施治,以活血散腫、散風祛濕為治療原則,采用內外兼治的治療方法,可達到滿意的療效。早在明代醫籍《普濟方》中就有記載,選用溫經散寒、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藥物,加熱后熱敷患處,可使藥效借助熱力作用于局部,達到治愈的目的。熱熨法作為傳統的治療方法,所采用的中藥藥物種類很多,所配置而成的藥方也很多,其性能、功效各有所長。通過在傳統的藥方基礎上,結合中醫理論及實踐,配置療效更好的用于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風寒濕性腰痛、關節痛、風濕及類風濕類疾病的骨科熱敷藥,是中醫領域不斷追求的目標以及討論的課題。

現有中藥藥包多數是使用粗鹽或粗鹽加中藥為主要內容物以粗布經簡單包裹而制成,例如海鹽包,只需在微波爐中加熱幾分鐘,用來熱敷身體各部位,可達到驅寒散濕熱、活血散瘀、消除疼痛的目的;但是這些藥包成分不一,配方混亂,而且藥包沒有標準使用工藝,成品較簡陋,從而影響使用及療效,此外,大都是固定部位治療,操作面小,常常不能有效發揮中藥藥包的治療功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外用中藥藥包及其使用方法,使用過程簡便,生產成本低廉,所使用出來的外用中藥藥包具有活血化瘀,溫經通絡和散寒的功效,且與推拿配合作用能有效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等骨關節病及虛寒性疾病,同時用于日常生活中起到較好的保健作用。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外用中藥藥包配方,按重量份數計算,包括:按重量份數計算,包括:干姜10-30份、薄荷5-15份、白芷10-20份、桂枝5-15份、當歸2-10份、川芎2-10份、細辛2-10份和艾葉50-90份。

對于現有中藥藥包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外用中藥藥包采用以干姜、薄荷、白芷、桂枝、當歸、川芎、細辛和艾葉為主要組成成分,其各組分藥效具有協同互補的作用,具有祛風通絡、活血舒筋、祛瘀的功效,外用中藥藥包以熱敷活血促進代謝,針對于腰間盤突出、肩周炎、風濕等骨關節病及虛寒性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不含任何有毒有害成分,既安全又有效,外用中藥藥包能與推拿互相配合作用,活血化瘀、溫經通絡和散寒等作用效果顯著增強,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無副作用,顯效快且療效顯著等優點。

優選地,按重量份數計算,所述干姜為25份、所述薄荷為10份、所述姜黃15份、所述白芷為15份、所述桂枝為10份、所述當歸為5份、所述川芎為5份、所述細辛為5份和所述艾葉為80份;以上組分為本發明的外用中藥藥包的最佳配方組分,采用該配方組分,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各組分藥效的協同和互補作用,藥效作用更強,治療效果更顯著。

一種外用中藥藥包,其包括透氣的包裹層和置于包裹層內的中藥,所述中藥的按重量份數計算,包括:干姜10-30份、薄荷5-15份、姜黃10-20份、白芷10-20份、桂枝5-15份、當歸2-10份、川芎2-10份、細辛2-10份和艾葉50-90份。

以下為外用中藥藥包中各組分具體的藥效:

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胃、腎、心、肺經;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和寒飲喘咳;能引血藥入血分、氣藥入氣分;又能去惡養新,有陽生陰長之意,故血虛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陰無陽者,亦宜用之,乃熱因熱用,從治之法也;主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肢冷脈微,寒飲喘咳。

姜黃,為姜科植物姜黃的根莖;辛、苦、溫;歸肝、脾經;是常用的中藥,姜黃具有改善胃腸、心臟血管、神經系統和保肝護肝等多種功能,促進脂肪的新陳代謝和廣譜的抗炎、抗氧化和抗菌等藥理活性,莪術油為姜黃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其作為傳統的活血化瘀中藥是藥理活性強、高效、安全低毒且對多種疾病有效的藥物。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的作用;當歸的根可入藥,是最常用的中藥之一;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

白芷:性辛、溫;歸肺、脾、胃經;具祛風解表、散寒止痛、除濕通竅、消腫排膿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白芷除了具有解熱、鎮痛、抗炎等作用,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色素在組織中過度堆積,促進皮膚細胞新陳代謝,進而達到美容的作用。

川芎,一種中藥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川芎辛溫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達巔頂;又入血分,下行可達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宜瘀血阻滯各種病癥;祛風止痛,效用甚佳,可治頭風頭痛、風濕痹痛等癥;昔人謂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達、止痛等功能。

桂枝,為樟科常綠喬木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春夏季剪下嫩枝,曬干或陰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性味歸經,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功能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細辛:辛溫;入肺、腎經;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下氣祛痰;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此外,細辛還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陳代謝和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腫瘤患者化療和放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

艾葉:艾葉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等;并且艾葉是一種傳統的驅蚊原料,具有殺蟲和抑菌作用,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奇特的芳香不僅能驅蚊,還有理氣血,怯寒濕的功效,有助隨眠。

薄荷:薄荷揮發油主要含1-薄荷醇、1-薄荷酮、異薄荷酮、胡薄荷酮及薄荷脂。薄荷含有大量揮發油,油中主成分為薄荷醇、薄荷酮、乙酸薄荷酯、莰烯、檸檬烯、異薄荷酮、蒎烯、薄荷烯酮、迷迭香酸、樹脂及少量鞣質等多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化合物,其中薄荷醇和薄荷酮的氣味獨特并具有驅蚊作用;含有多種含黃酮類成分和多種氨基酸,隨揮發油揮發被人體攝入后有益于人體健康;具有疏風、散熱、辟穢、解毒等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和肝郁脅痛等。

優選地,所述外用中藥藥包呈扁球體形狀。由于藥包沒有標準使用工藝,根據患者舒服程度的需求,本發明對中藥藥包設計為呈扁球體形狀,該形狀的中藥藥包的下端面為平面,便于與人體上的皮膚進行接觸,設計該形狀的中藥藥包可操作性強,操作范圍大,在配合推拿移動操作的同時也可固定熱敷,通過熱敷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和血液中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炎癥的消散和局限,降低痛覺神經的興奮性以解除疼痛,刺激神經末梢反射性地減輕深部組織充血藥效能充分發揮,從而提高中藥藥包的有效藥水成分大面積的吸收。

優選地,所述外用中藥藥包的使用接觸面大小為5-10cm。通過人工用白布包裹上述的中藥成分,使得包裹后的底端面的大小為5-10cm,增大藥包與人體皮膚的接觸面的表面積,當使用藥包進行熱敷時,活血化瘀、溫經通絡散寒等作用更強,提高了中藥藥包有成效分的吸收率,使得患者可得到更顯著的治療效果,同時采用上述接觸面的中藥藥包,使得患者得到更高的舒適體驗,提升了患者對推拿和中藥藥包熱敷相結合的接受程度。

優選地,所述外用中藥藥包還設置有手柄,所述手柄設置于所述外用中藥藥包的上方。所述手柄可使用白布包裹起來,使得操作者操作方便,并且保護操作者的雙手免受熱燙的中藥藥包所燙傷,便于操作者放置或移動中藥藥包;同時通過手柄,可根據患者實際的情況,根據患處的位置,結合推拿的同時,有助于操作者根據時機適時適當地把中藥藥包固定于某個部位進行熱敷,靈活變動,部位治療可改變,增大了操作面和空間。

優選地,所述外用中藥藥包中各組分為片塊狀或顆粒狀,所述外用中藥藥包的質量為10g-20g。由于藥包沒有標準使用工藝,根據患者舒服程度的需求,本發明對中藥藥包內的中藥成分選取的形狀和藥包的重量作出了相應的準則,在使用過程中充分考慮了藥包的重量大小和軟硬度在使用過程對患者的影響,由此,對于中藥各組分的形狀,盡量選擇沒梗的中藥,選取形狀為塊狀或顆粒狀的,使得中藥藥包經過蒸制后吸水變軟,減少中藥的硬度,沒有刺痛感或不適感,以保證患者舒適度的體驗。

對于所述外用中藥藥包的質量,在使用藥包時,應該估計需要大概的重量稱取各組分配方,若藥包過重,放在人體皮膚上熱敷會產生壓迫感和疲憊不舒服的感覺,若藥包太輕,藥包與皮膚接觸面就會不緊湊,有效藥物成分難以被皮膚所吸收,治療效果大受影響,采用質量為10g-20g的中藥藥包,熱敷時人體的舒適感最強,療效也最顯著。

一種外用中藥藥包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重量份數計算,用白布將干姜10-30份、薄荷5-15份、姜黃10-20份、白芷10-20份、桂枝5-15份、當歸2-10份、川芎2-10份、細辛2-10份和艾葉50-90份包裹一起,得到藥包;

(2)將步驟(1)的藥包放入水中浸泡,然后將其在沸水下蒸制加熱;

(3)使用步驟(2)蒸制后的藥包對患處進行熱敷。

優選地,所述步驟(2)中的浸泡時間為3-5min。中藥藥材絕大多數是干品,干燥而質地細密,堅硬,有效成分已結晶或定形沉淀于細胞內,水分不易滲入,若在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藥材會變軟,細胞會漲大,有效成分容易被煎出。有些藥材含淀粉、蛋白質較多,如果不浸泡而上火煎煮,會使藥材表面的淀粉糊化,蛋白質凝固,堵塞藥材表面的毛細孔道,水分進不去,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影響藥物療效,因此,把初步藥包用水浸泡3-5min,有利于后序藥包的煎煮,使得有效成分溶出更多。

優選地,所述步驟(2)中蒸制時間為30-40min。把浸泡過的藥包通過電飯鍋用開水進行蒸制,中藥各組分中有效成分經熱水滲出來,由于白布是具有孔洞,會把水分留住在白布上;當中藥的有效成分滲出到開水中,通過電飯鍋蒸制30-40min,能把有效藥水變成水蒸氣由白布吸附留住,同時白布吸收藥物大量的有效成分,并藥物本身也吸收有效藥水,使得整個中藥藥包包滿充溢著有效藥水,這樣藥物才容易發揮本身功能和治療等功效。

更進一步地說明,將上述的一種外用中藥藥包用于保健和治療骨關節病及虛寒性疾病。本發明的中藥藥包采用了解表散寒的中藥與活血化瘀的中藥進行配伍來相互作用,中藥藥包具有祛風通絡、壯腰補腎、活血舒筋祛瘀和殺菌抗炎的功效,可以同時針對多種疾病的表現,如腰間盤突出、肩周炎、風濕及關節的各類癥狀,糖尿病足、腳氣、月經不調、痔瘡,對血壓偏高,肥胖者、皮膚粗糙需要進行皮膚改善者也有很好的效果,特別地,各組分作用于頸椎病、腰椎病的各個病理層面,活血、祛風、止痛,可整體改善頸椎病和腰椎病的各種病理變化,達到治療頸椎腰椎病等骨關節病的目地,祛除因頸椎腰椎病引起的頸腰部疼痛等癥狀,由此通過上述中藥藥包進行熱敷,與推拿進行配合作用,保證各組分藥效發揮的速度相互協調配合,使各組分藥效發揮最大,提高皮膚對藥效的吸收,使得中藥藥包熱敷達到最好的治療和保健效果。

本發明的外用中藥藥包采用干姜、薄荷、白芷、桂枝、當歸、川芎、細辛和艾葉配制而成,通過各組分協同配合作用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溫經通絡和散寒等作用,通過推拿配合作用,中藥藥包以熱敷活血促進代謝,舒適程度較高,可廣泛應用于保健行業和治療頸椎腰椎病等骨關節病及虛寒性疾病,同時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無副作用、操作面積大、顯效快且療效顯著等優點,通過上述的中藥藥包,在最大的程度上減輕了接受推拿治療過程的痛苦,提高了藥包吸收的有效率,滿足了中醫藥和保健行業的市場需求。

本發明的外用中藥藥包的制造方法可將中藥各組分混合包裹成型后,直接投入電飯鍋中進行蒸制即可,操作方法簡單,成本低廉,快捷方便,即可使用出上述外用中藥藥包。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外用中藥藥包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外用中藥藥包1、手柄2、使用接觸面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和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方案進行詳細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下列實施為優選實施例,其僅對本發明方案進行解釋說明,而且其中可能會有對公知技術的適當省略,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結合公知技術與實施例的說明,對本發明進行理解。

一種外用中藥藥包配方,按重量份數計算,包括:按重量份數計算,包括:干姜10-30份、薄荷5-15份、白芷10-20份、桂枝5-15份、當歸2-10份、川芎2-10份、細辛2-10份和艾葉50-90份。

對于現有中藥藥包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外用中藥藥包采用以干姜、薄荷、白芷、桂枝、當歸、川芎、細辛和艾葉為主要組成成分,其各組分藥效具有協同互補的作用,具有祛風通絡、活血舒筋、祛瘀的功效,外用中藥藥包以熱敷活血促進代謝,針對于腰間盤突出、肩周炎、風濕等骨關節病及虛寒性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不含任何有毒有害成分,既安全又有效,外用中藥藥包能與推拿互相配合作用,活血化瘀、溫經通絡和散寒等作用效果顯著增強,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無副作用,顯效快且療效顯著等優點。

優選地,按重量份數計算,所述干姜為25份、所述薄荷為10份、所述姜黃15份、所述白芷為15份、所述桂枝為10份、所述當歸為5份、所述川芎為5份、所述細辛為5份和所述艾葉為80份;以上組分為本發明的外用中藥藥包的最佳配方組分,采用該配方組分,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各組分藥效的協同和互補作用,藥效作用更強,治療效果更顯著。

一種外用中藥藥包1,其包括透氣的包裹層和置于包裹層內的中藥,所述中藥的按重量份數計算,包括:干姜10-30份、薄荷5-15份、姜黃10-20份、白芷10-20份、桂枝5-15份、當歸2-10份、川芎2-10份、細辛2-10份和艾葉50-90份。

優選地,所述外用中藥藥包1呈扁球體形狀。由于藥包沒有標準使用工藝,根據患者舒服程度的需求,本發明對中藥藥包設計為呈扁球體形狀,該形狀的中藥藥包的下端面為平面,便于與人體上的皮膚進行接觸,設計該形狀的中藥藥包可操作性強,操作范圍大,在配合推拿移動操作的同時也可固定熱敷,通過熱敷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和血液中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促進炎癥的消散和局限,降低痛覺神經的興奮性以解除疼痛,刺激神經末梢反射性地減輕深部組織充血藥效能充分發揮,從而提高中藥藥包的有效藥水成分大面積的吸收。

優選地,所述外用中藥藥包1的使用接觸面3大小為5-10cm。通過人工用白布包裹上述的中藥成分,使得包裹后的底端面的大小為5-10cm,增大藥包與人體皮膚的接觸面的表面積,當使用藥包進行熱敷時,活血化瘀、溫經通絡散寒等作用更強,提高了中藥藥包有成效分的吸收率,使得患者可得到更顯著的治療效果,同時采用上述接觸面的中藥藥包,使得患者得到更高的舒適體驗,提升了患者對推拿和中藥藥包熱敷相結合的接受程度。

優選地,所述外用中藥藥包1還設置有手柄2,所述手柄2設置于所述外用中藥藥包的上方。所述手柄2可使用白布包裹起來,使得操作者操作方便,并且保護操作者的雙手免受熱燙的中藥藥包所燙傷,便于操作者放置或移動中藥藥包;同時通過手柄2,可根據患者實際的情況,根據患處的位置,結合推拿的同時,有助于操作者根據時機適時適當地把中藥藥包固定于某個部位進行熱敷,靈活變動,部位治療可改變,增大了操作面和空間。

優選地,所述外用中藥藥包1中各組分為片塊狀或顆粒狀,所述外用中藥藥包的質量為10g-20g。由于藥包沒有標準使用工藝,根據患者舒服程度的需求,本發明對中藥藥包內的中藥成分選取的形狀和藥包的重量作出了相應的準則,在使用過程中充分考慮了藥包的重量大小和軟硬度在使用過程對患者的影響,由此,對于中藥各組分的形狀,盡量選擇沒梗的中藥,選取形狀為塊狀或顆粒狀的,使得中藥藥包經過蒸制后吸水變軟,減少中藥的硬度,沒有刺痛感或不適感,以保證患者舒適度的體驗。

對于所述外用中藥藥包1的質量,在使用藥包時,應該估計需要大概的重量稱取各組分配方,若藥包過重,放在人體皮膚上熱敷會產生壓迫感和疲憊不舒服的感覺,若藥包太輕,藥包與皮膚接觸面就會不緊湊,有效藥物成分難以被皮膚所吸收,治療效果大受影響,采用質量為10g-20g的中藥藥包,熱敷時人體的舒適感最強,療效也最顯著。

一種外用中藥藥包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按重量份數計算,用白布將干姜10-30份、薄荷5-15份、姜黃10-20份、白芷10-20份、桂枝5-15份、當歸2-10份、川芎2-10份、細辛2-10份和艾葉50-90份包裹一起,得到藥包;

(2)將步驟(1)的藥包放入水中浸泡,然后將其在沸水下蒸制加熱;

(3)使用步驟(2)蒸制后的藥包對患處進行熱敷。

優選地,所述步驟(2)中的浸泡時間為3-5min。中藥藥材絕大多數是干品,干燥而質地細密,堅硬,有效成分已結晶或定形沉淀于細胞內,水分不易滲入,若在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時間,藥材會變軟,細胞會漲大,有效成分容易被煎出。有些藥材含淀粉、蛋白質較多,如果不浸泡而上火煎煮,會使藥材表面的淀粉糊化,蛋白質凝固,堵塞藥材表面的毛細孔道,水分進不去,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影響藥物療效,因此,把初步藥包用水浸泡3-5min,有利于后序藥包的煎煮,使得有效成分溶出更多。

優選地,所述步驟(2)中蒸制時間為30-40min。把浸泡過的藥包通過電飯鍋用開水進行蒸制,中藥各組分中有效成分經熱水滲出來,由于白布是具有孔洞,會把水分留住在白布上;當中藥的有效成分滲出到開水中,通過電飯鍋蒸制30-40min,能把有效藥水變成水蒸氣由白布吸附留住,同時白布吸收藥物大量的有效成分,并藥物本身也吸收有效藥水,使得整個中藥藥包包滿充溢著有效藥水,這樣藥物才容易發揮本身功能和治療等功效。

更進一步地說明,將上述的一種外用中藥藥包用于保健和治療骨關節病及虛寒性疾病。本發明的中藥藥包采用了解表散寒的中藥與活血化瘀的中藥進行配伍來相互作用,中藥藥包具有祛風通絡、壯腰補腎、活血舒筋祛瘀和殺菌抗炎的功效,可以同時針對多種疾病的表現,如腰間盤突出、肩周炎、風濕及關節的各類癥狀,糖尿病足、腳氣、月經不調、痔瘡,對血壓偏高,肥胖者、皮膚粗糙需要進行皮膚改善者也有很好的效果,特別地,各組分作用于頸椎病、腰椎病的各個病理層面,活血、祛風、止痛,可整體改善頸椎病和腰椎病的各種病理變化,達到治療頸椎腰椎病等骨關節病的目地,祛除因頸椎腰椎病引起的頸腰部疼痛等癥狀,由此通過上述中藥藥包進行熱敷,與推拿進行配合作用,保證各組分藥效發揮的速度相互協調配合,使各組分藥效發揮最大,提高皮膚對藥效的吸收,使得中藥藥包熱敷達到最好的治療和保健效果。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用白布將干姜10份、薄荷5份、姜黃10份、白芷10份、桂枝5份、當歸2份、川芎2份、細辛2份和艾葉50份包裹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5min,然后再將其放入電飯鍋的開水內蒸制40min,即得到中藥藥包。

實施例2:

用白布將干姜30份、薄荷15份、姜黃20份、白芷20份、桂枝15份、當歸10份、川芎10份、細辛10份和艾葉90份包裹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5min,然后再將其放入電飯鍋的開水內蒸制40min,即得到中藥藥包。

實施例3:

用白布將干姜15份、薄荷10份、姜黃15份、白芷15份、桂枝10份、當歸4份、川芎4份、細辛5份和艾葉60份包裹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5min,然后再將其放入電飯鍋的開水內蒸制40min,即得到中藥藥包。

實施例4:

用白布將干姜12份、薄荷8份、姜黃12份、白芷18份、桂枝12份、當歸8份、川芎8份、細辛8份和艾葉80份包裹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5min,然后再將其放入電飯鍋的開水內蒸制40min,即得到中藥藥包。

實施例5:

用白布將干姜20份、薄荷9份、姜黃18份、白芷16份、桂枝12份、當歸9份、川芎6份、細辛8份和艾葉55份包裹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5min,然后再將其放入電飯鍋的開水內蒸制40min,即得到中藥藥包。

實施例6:

用白布將干姜25份、薄荷10份、姜黃15份、白芷15份、桂枝10份、當歸5份、川芎5份、細辛5份和艾葉80份包裹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5min,然后再將其放入電飯鍋的開水內蒸制40min,即得到中藥藥包。

對比實施例1:

用白布將薄荷10份、姜黃15份、白芷15份、桂枝10份、當歸5份、川芎5份、細辛5份和艾葉80份包裹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5min,然后再將其放入電飯鍋的開水內蒸制40min,即得到對比例藥包。

注:該產品為沒有添加干姜組分。

對比實施例2:

用白布將干姜25份、薄荷10份、白芷15份、桂枝10份、當歸5份、川芎5份、細辛5份和艾葉80份包裹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5min,然后再將其放入電飯鍋的開水內蒸制40min,即得到對比例藥包。

注:該產品為沒有添加姜黃組分。

對比實施例3:

用白布將干姜25份、薄荷10份、姜黃15份、桂枝10份、當歸5份、川芎5份、細辛5份和艾葉80份包裹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5min,然后再將其放入電飯鍋的開水內蒸制40min,即得到對比例藥包。

注:該產品為沒有添加白芷組分。

對比實施例4:

用白布將干姜25份、薄荷10份、姜黃15份、白芷15份、當歸5份、川芎5份、細辛5份和艾葉80份包裹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5min,然后再將其放入電飯鍋的開水內蒸制40min,即得到對比例藥包。

注:該產品為沒有添加桂枝組分。

對比實施例5:

用白布將干姜25份、薄荷10份、姜黃15份、白芷15份、桂枝10份、川芎5份、細辛5份和艾葉80份包裹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5min,然后再將其放入電飯鍋的開水內蒸制40min,即得到對比例藥包。

注:該產品為沒有添加當歸組分。

對比實施例6:

用白布將干姜25份、薄荷10份、姜黃15份、白芷15份、桂枝10份、當歸5份、細辛5份和艾葉80份包裹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5min,然后再將其放入電飯鍋的開水內蒸制40min,即得到對比例藥包。

注:該產品為沒有添加川芎組分。

對比實施例7:

用白布將干姜25份、薄荷10份、姜黃15份、白芷15份、桂枝10份、當歸5份和艾葉80份包裹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5min,然后再將其放入電飯鍋的開水內蒸制40min,即得到對比例藥包。

注:該產品為沒有添加細辛組分。

對比實施例8:

用白布將干姜25份、薄荷10份、姜黃15份、白芷15份、桂枝10份、當歸5份、川芎5份和細辛5份包裹在一起,放入水中浸泡5min,然后再將其放入電飯鍋的開水內蒸制40min,即得到對比例藥包。

注:該產品為沒有添加艾葉組分。

針對各實施例和對比例使用的中藥藥包進行效果證明性試驗。

從多家推拿保健院的患者資料里,選取患有骨關節病和虛寒性疾病的志愿患者進行免費贈送治療,患骨關節病和虛寒性疾病的患者為100人,患骨關節病和虛寒性疾病的患者為兩組,每組50人,把各實施例和對比例使用的中藥藥包按二天一次的頻率對患者進行熱敷配合推拿治療,然后在實驗過程中,每隔兩天觀察各組患者的癥狀情況,在實驗進行到30天后,記錄其治療后狀態進行評分(評分標準對應表見下表1),同時對各患者的痊愈所使用藥包的次數進行統計,記錄和計算平均數,所得試驗結果見下表2-表3。

注:中藥藥包每包重量為10g,調好溫度為40-50℃,對需要治療的部位進行熱敷,熱敷時間為每次30-40分鐘,二天一次;本發明的中藥藥包凡陰虛陽亢及肝陽上亢者不宜應用,月經過多、孕婦亦忌用。

表1評分標準對應表

表2實施例1-6治療效果試驗

由表1結果可知:

(1)通過實施例1-6對比可以看出,實施例6的中藥組分和用量為最佳配方,實施例6中患有骨關節病和虛寒性疾病的志愿患者的治療后狀態的評分分數比實施例1-5的上述組分的要高,治療次數要少,其他組分在范圍值內所對應的數值有相應的變化,患者不需要一個月均可達到痊愈的治療效果。

表3對比實施例1-8治療效果試驗

由表3結果可知:

(1)通過對比實施例1-8對比可以看出,在其他組分一定不變時,不添加干姜、白芷、桂枝、當歸、川芎、細辛和艾葉其中的某一組分,患有骨關節病和虛寒性疾病的志愿患者的治療后狀態的評分分數比較低,屬于輕度患者與痊愈患者之間,治療次數較多,患者在試驗一個月后均沒達到痊愈的治療效果。由表2和3結果可知:

(1)通過實施例6和對比實施例1-8對比可以看出,在其他組分一定不變時,不添加干姜、白芷、桂枝、當歸、川芎、細辛和艾葉其中的某一組分,患有骨關節病和虛寒性疾病的志愿患者的治療后狀態的評分分數比實施例6全部添加上述組分的要低,治療次數要多,患者在試驗一個月后均沒達到痊愈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外用中藥藥包以干姜、薄荷、白芷、桂枝、當歸、川芎、細辛和艾葉的各成分進行科學配伍,所使用組分復合協同配合的作用可有效治療頸椎腰椎等骨關節病及虛寒性疾病,外用中藥藥包能與推拿互相配合作用,活血化瘀、溫經通絡和散寒等作用效果顯著增強,提高治療效率,縮短治療時間,促進有效藥份物質的吸收,提升人體身體的健康程度,起到顯著的治療和保健的作用,市場前景可觀。

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使用發明。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發明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揭示,不脫離本發明范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武功县| 永修县| 营山县| 西峡县| 南川市| 开化县| 都昌县| 新邵县| 怀安县| 拜城县| 邵阳市| 屯门区| 交城县| 谢通门县| 逊克县| 旺苍县| 荃湾区| 探索| 启东市| 茶陵县| 乐都县| 灯塔市| 亳州市| 英德市| 错那县| 城步| 鞍山市| 大同县| 台南市| 囊谦县| 麻阳| 平塘县| 璧山县| 无为县| 云和县| 体育| 独山县| 邓州市| 武城县|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