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濕熱病引起的小兒尿頻的中藥。
背景技術:
濕熱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生,它是以外感濕熱邪氣所引起的,以發熱、氣機阻滯、脾胃升降失調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多種急性熱病的總稱;由于濕熱病是一種濕邪與熱邪合而為病,為一種戾氣,濕和熱是兩種不同的屬性的邪氣,濕為陰邪,熱為陽邪,矛盾為患,濕蘊熱伏,熱蒸濕動,癥狀往往相互矛盾出現,如;頭昏如斗大,先惡寒后發熱,身熱不暢,口干不欲飲水,四肢發涼,熱而面不紅赤,反青,白,黃,脈無定律或濡,或數等矛盾癥狀,往往容易誤治。
而由濕熱病引起的小兒尿頻癥狀表現為:不吃飯,喜吃涼物,小便次數增多,一日十次以上,小便少而頻,或者尿不盡,夾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濕熱病引起的小兒尿頻的中藥。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種用于治療濕熱病引起的小兒尿頻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 中藥材制成:藿香4-8份,茯苓4-10份,白豆蔻3-8份,半夏3-6份,厚樸4-8份,茵陳2-10份,滑石粉2-5份,豬苓2-4份,葛根4-6份,防風4-8份,炒白術5-10份,薏苡仁5-10份,滑石粉3-5份,益智仁2-5份,石菖蒲3-6份,炒山藥4-8份,梔子3-6份,生姜0.5-2份。
作為優選方案一,該用于治療濕熱病引起的小兒尿頻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 中藥材制成:藿香7份,茯苓8份,白豆蔻6份,半夏4份,厚樸4份,茵陳8份,滑石粉4份,豬苓3份,葛根5份,防風5份,炒白術8份,薏苡仁8份,滑石粉4份,益智仁4份,石菖蒲4份,炒山藥5份,梔子4份,生姜1份。
作為優選方案二,該用于治療濕熱病引起的小兒尿頻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 中藥材制成:藿香7份,茯苓10份,白豆蔻6份,半夏5份,厚樸6份,茵陳10份,滑石粉5份,豬苓3份,葛根6份,防風8份,炒白術10份,薏苡仁10份,滑石粉4份,益智仁4份,石菖蒲5份,炒山藥7份,梔子4份,生姜1份。
本發明藥理如下:
藿香:辛,微溫;歸脾、胃、肺經;功能:芳香化濕,化濕和中,利氣止嘔;
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腎經;功能:利水滲濕,健脾;
薏苡仁: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功能:利水滲濕,健脾;
半夏:辛,溫;歸脾、肺經;功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白豆蔻:辛,溫;歸肺、脾、胃經;功能:芳香化濕,溫中止嘔;
滑石粉:甘,淡,寒;歸胃、膀胱經;功能:清熱利濕;
葛根:甘,辛,平;歸脾、胃經;功能:解肌退熱,生津止渴;
防風;甘,辛,微溫;歸肝、脾經;功能:散風勝濕;
厚樸:辛,苦,溫;歸脾、胃、肺、大腸經;功能:行氣燥濕,下氣平喘;
豬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功能:利水滲濕;
茵陳;苦,微寒;歸脾、胃、肝、膽經;功能;清熱利濕;
益智仁;辛,溫;歸脾、腎經;功能:溫脾開胃進食,補腎固精縮尿;
石菖蒲:辛,溫;歸心、胃經;功能:開竅寧神,化濕和胃;
梔子;苦,寒;歸心、肺、胃、三焦經;功能:清熱利濕,降三焦之火;
白術:苦,甘,溫;歸脾、胃經;功能:補氣健脾,燥濕利水;
生姜:辛,微溫;歸肺、脾、胃經;功能:發汗解表,溫胃止嘔,散寒止咳,除濕開胃;
山藥:甘,平;歸脾、胃、腎經;功能:益氣養陰,補益肝腎。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采用葛根、防風發散解表;藿香、厚樸、白豆蔻、薏苡仁、茯苓芳香化濕,淡滲利濕;滑石粉、茵陳清熱利濕;豬苓利水滲濕;半夏、白術燥濕健脾;山藥補益肝腎;益智仁暖胃固精縮尿;石菖蒲開竅寧神,化濕和胃;梔子通利三焦濕熱;生姜溫化水濕;諸藥配伍,清化濕熱,利水滲濕,固精縮尿。有效治療濕熱病引起的小兒尿頻。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按重量份稱取藿香4份,茯苓4份,白豆蔻3份,半夏3份,厚樸4份,茵陳2份,滑石粉2份,豬苓2份,葛根4份,防風4份,炒白術5份,薏苡仁5份,滑石粉3份,益智仁2份,石菖蒲3份,炒山藥4份,梔子3份,生姜0.5份,混合均勻后放入砂鍋加水煎煮即得。
實施例2
按重量份稱取藿香8份,茯苓10份,白豆蔻8份,半夏6份,厚樸8份,茵陳10份,滑石粉5份,豬苓4份,葛根6份,防風8份,炒白術10份,薏苡仁10份,滑石粉5份,益智仁5份,石菖蒲6份,炒山藥8份,梔子6份,生姜2份,混合均勻后放入砂鍋加水煎煮即得。
實施例3
按重量份稱取藿香7份,茯苓8份,白豆蔻6份,半夏4份,厚樸4份,茵陳8份,滑石粉4份,豬苓3份,葛根5份,防風5份,炒白術8份,薏苡仁8份,滑石粉4份,益智仁4份,石菖蒲4份,炒山藥5份,梔子4份,生姜1份,混合均勻后放入砂鍋加水煎煮即得。
實施例4
按重量份稱取藿香7份,茯苓10份,白豆蔻6份,半夏5份,厚樸6份,茵陳10份,滑石粉5份,豬苓3份,葛根6份,防風8份,炒白術10份,薏苡仁10份,滑石粉4份,益智仁4份,石菖蒲5份,炒山藥7份,梔子4份,生姜1份,混合均勻后放入砂鍋加水煎煮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