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西藥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異丙肌苷在制備治療老年癡呆癥藥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術: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即老年癡呆,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多發慢性進行性神經退化性疾病,臨床上表現為記憶障礙、失認、空間記憶能力損害、抽象思維和計算能力損害、人格和行為改變等特征。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AD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AD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之后第4位危害人類健康的致死性疾病。因此,尋找防治AD的有效藥物已經成為生命科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異丙肌苷(Isoprinosine)為肌苷與二甲胺基異丙醇-對乙酰胺基苯甲酸鹽(1:3)的復合物,臨床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小,是一療效確切的抗病毒及免疫功能調節劑。體外試驗證明,異丙肌苷能夠增強PHA或抗原的免疫反應,促進T淋巴細胞的分化和增殖,且可通過激活TH細胞或巨噬細胞而刺激B淋巴細胞分化和產生抗體。
目前,異丙肌苷多用于多種病毒感染,包括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急性病毒性腦膜炎、帶狀皰疹、皮膚皰疹、流行性感冒及鵝口瘡、皰疹病毒角膜炎、葡萄膜炎、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艾滋病)、免疫缺陷病等。此外,作為治療劑,異丙肌苷還用于惡性淋巴瘤、骨髓瘤、早期惡性黑素瘤、與手術合用治療食管癌、胃癌、直腸癌、甲狀腺癌術后患者。然而,將其用于老年癡呆癥的治療用途還未見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異丙肌苷的新用途,具體是其在制備治療老年癡呆癥藥物中的用途。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異丙肌苷在制備治療老年癡呆癥藥物中的用途。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異丙肌苷的成人給藥劑量為90-110mg/kg。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異丙肌苷的成人給藥劑量為98-104mg/kg。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異丙肌苷的成人給藥劑量為102mg/kg。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選擇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為老年癡呆癥的動物模型,以避暗試驗行為學檢測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的避暗潛伏期時間作為測量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的學習記憶力的指標,以新物體識別試驗檢測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的分辨指數作為測量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的認知能力,結果證明:異丙肌苷可以極顯著縮短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的避暗潛伏期時間,提高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的分辨指數,大大提高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的學習記憶力和認知能力,對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的老年癡呆癥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本發明實施例中,異丙肌苷在制備治療老年癡呆癥藥物中的用途,該異丙肌苷的成人給藥劑量為90-110mg/kg,優選給藥劑量為98-104mg/kg,最佳給藥劑量為102mg/kg。具體地,采用藥劑學上可接受的輔料和工藝,將異丙肌苷制成治療老年癡呆癥藥物,即可用于老年癡呆癥的治療。
下面通過動物試驗來說明異丙肌苷對老年癡呆癥的治療作用。
試驗例1
異丙肌苷對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的記憶能力的影響試驗
1、試驗對象
選取60只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由北京中科澤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2、試驗分組
取60只APP/PS1雙轉基因小鼠隨機分成6組,每組10只,分別為模型組、試驗1組、試驗2組、試驗3組、試驗4組、試驗5組。各組大鼠的給藥方式為后尾靜脈注射,每日一次,連續4周,各分組給藥量如下:
模型組:注射等體積的生理鹽水;
試驗1組:給予90mg/kg的異丙肌苷,配制成注射液注射;
試驗2組:給予98mg/kg的異丙肌苷,配制成注射液注射;
試驗3組:給予102mg/kg的異丙肌苷,配制成注射液注射;
試驗4組:給予104mg/kg的異丙肌苷,配制成注射液注射;
試驗5組:給予110mg/kg的異丙肌苷,配制成注射液注射。
3、試驗方法
采用避暗自動測試儀進行檢測,避暗自動測試儀的活動箱分明暗兩室,兩室之間有一洞口,箱底通以銅柵。正式試驗前對各組APP/PS1雙轉基因小鼠進行訓練,將APP/PS1雙轉基因小鼠頭背著洞口放入明室,先適應環境2min,然后給暗室銅柵通36V電流,APP/PS1雙轉基因小鼠進入暗室后受到電擊即逃到明室,銅柵持續通電5min,以此為訓練過程。24h后進行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的記憶測驗,記錄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第一次進入暗室的時間(避暗潛伏期),若APP/PS1雙轉基因小鼠5min內仍未進入暗室,其潛伏期計作300s。
4、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給藥組對APP/PS1雙轉基因小鼠避暗潛伏期的影響(±SD)
與模型組相比,*P<0.05,**P<0.01。
由表1可以看出:與模型組相比,試驗1-5組的異丙肌苷可以顯著縮短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的避暗潛伏期時間,尤其是試驗3組的異丙肌苷對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的避暗潛伏期時間縮短具有極顯著的差異(p<0.01)。
試驗例2
異丙肌苷對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的認知能力的影響試驗
1、試驗對象
選取60只APP/PS1雙轉基因小鼠,由北京中科澤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2、試驗分組
取60只APP/PS1雙轉基因小鼠隨機分成6組,每組10只,分別為模型組、試驗1組、試驗2組、試驗3組、試驗4組、試驗5組。各組大鼠的給藥方式為后尾靜脈注射,每日一次,連續4周,各分組給藥量如下:
模型組:注射等體積的生理鹽水;
試驗1組:給予90mg/kg的異丙肌苷,配制成注射液注射;
試驗2組:給予98mg/kg的異丙肌苷,配制成注射液注射;
試驗3組:給予102mg/kg的異丙肌苷,配制成注射液注射;
試驗4組:給予104mg/kg的異丙肌苷,配制成注射液注射;
試驗5組:給予110mg/kg的異丙肌苷,配制成注射液注射。
3、試驗方法
采用新物體識別方法進行測試,試驗在一個自制的白色塑料行為箱中進行,行為箱的長寬高分別為500mm×500mm×300mm,整個試驗分3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以一天為適應期,將小鼠放入行為箱中讓其自由探索5分鐘,在這一階段,沒有數據收集。第二階段:以一天為訓練期,將兩個相同的物體A和物體B放入行為箱中,物體距離行為箱大約5cm,兩個物體相距20cm,放入小鼠讓其自由探索5分鐘;其中探索行為定義為:小鼠的鼻子距離物體小于2cm或者用鼻子觸碰物體,在物體周圍走動或者趴在物體附近不能作為探索行為;在這一階段,記錄小鼠探索每個物體的時間,結束后,小鼠立刻放回籠子。第三階段:以一天為測試期,將小鼠放在將物體A換成一個新的物體C后的行為箱自由探索5分鐘。
采用分辨指數衡量小鼠的認知功能,分辨指數=探索新物體的時間/(探索新物體的時間+探索舊物體的時間),即訓練期的分辨指數=探索物體A的時間/(探索物體A的時間+探索物體B的時間),測試期的分辨指數=探索物體C的時間/(探索物體C的時間+探索物體B的時間)。
4、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APP/PS1雙轉基因小鼠訓練期和測試期的分辨指數
與模型組相比,*P<0.05,**P<0.01。
由表2可以看出,對于訓練期各組小鼠探索兩個相同物體的時間進行統計,發現各組小鼠探索兩個相同物體的分辨指數無統計學差異;對于測試期各組小鼠探索兩個不同物體的時間進行統計,發現:與模型組相比,試驗1-5組的異丙肌苷可以顯著提高APP/PS1雙轉基因小鼠分辨指數,尤其是試驗3組的異丙肌苷對APP/PS1雙轉基因小鼠分辨指數的提高具有極顯著的差異(p<0.01)。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