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手術時能夠將體內大體積病變切除組織取出的系統。
背景技術:
在外科手術中,尤其是微創手術中,往往需要將切除的病變組織從切口中取出,取出的方法一般是將病變組織切除后放入取物袋,然后將取物袋連同病變組織一起取出,涉及取物袋的專利很多,如申請號為201410643242.2,名稱為微創外科手術用一次性取物袋的專利,公開了一種有套管、推桿和開口袋子組成的取物袋,將病變組織切除后放入袋子里,然后從切口中取出。但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是,當切下來的病變組織較大時,無法從切口中取出,解決的方案有兩個,一個是將切口擴大,但這會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延長康復期,另外一個方式是將病變組織切碎后放入取物袋取出,但這種方法容易在患者的體內殘留病變組織,增加病情復發的幾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微創外科可氣腹破碎標本取物系統,可以將體積較大的病變組織破碎,而且不會在患者體內殘留病變組織,具有安全可靠,降低患者病情復發的風險。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包括取物袋裝置,所示取物袋裝置包括袋體,所述袋體的袋口設置有擴張圈,還包括與擴張圈匹配的密封蓋,以及向袋體充氣的充氣裝置和用于破碎病變組織的破碎裝置。
所述密封蓋上設置有用于充氣裝置和破碎裝置使用的充氣通道和破碎通道,充氣通道與充氣裝置之間氣密封,破碎通道與破碎裝置之間氣密封。
所述密封蓋為硅膠蓋。
所述充氣裝置為氣腹針。
所述破碎裝置為旋切刀。
本發明所述微創外科可氣腹破碎標本取物系統,可以從較小切口中取出大體積的病變組織,而且不會在體內殘留病變組織,安全可靠,降低患者病情復發的風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組成示意圖;
圖2為第一實施例中的密封蓋;
圖3為第二實施例中的密封蓋。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列舉的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思想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保護的范圍內。
本發明所述微創外科可氣腹破碎標本取物系統,包括取物袋裝置,所述取物袋裝置可以為現有技術,如圖1所示,所述取物裝置包括袋體1和套管6,袋體1可由PVC,乳膠等材料制成,袋體1的開口處設置有擴張圈2,袋體1位于套管6前端,套管6后端連接有手柄7,所述套管6內還設置有推柄總成,所述推柄總成用于將袋體1從套管6內推出,所述袋體1從套管內推出后,在擴張圈的作用下打開袋口。所述袋體1擴張圈上連接有從套管6內延伸至手柄7外的拉帶8,用于方便將袋體從切口中取出。
本發明還包括與擴張圈2匹配的密封蓋3,以及向袋體1充氣的充氣裝置4和用于破碎病變組織的破碎裝置5,所述充氣裝置4可以為氣腹針,所述破碎裝置5可以為旋切刀。通過充氣裝置4向袋體1內充氣可以擴大袋體的體積,使破碎裝置5進入袋體1對病變組織進行破碎時,不會破壞袋體,而且由于袋體1是密封狀態,破碎后的病變組織全部都在袋內,不會殘留在患者體內。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如圖2所示,,所述密封蓋3可以為金屬,塑料等其他材料制成,只需在密封蓋3上設置有用于充氣裝置4和破碎裝置5使用的充氣通道41和破碎通道51,當充氣裝置4和破碎裝置5分別與充氣通道41和破碎通道51連接時,充氣通道41與充氣裝置4之間氣密封,破碎通道51與破碎裝置5之間氣密封。為了便于觀察破碎裝置5對病變組織的破碎情況,該破碎裝置5還可以設置有用于觀察的通道或裝置,比如帶腹腔鏡的破碎裝置。
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中,所述密封蓋3為硅膠蓋,由于硅膠蓋具有良好的伸展性,所述充氣裝置和破碎裝置可以直接刺破蓋體進入袋體,利用硅膠良好的伸展性能,硅膠蓋與充氣裝置和破碎裝置之間可以自然形成氣密封狀態。
本發明的使用方法是,將取物袋裝置放入切口,推出取物袋,取物袋在擴張圈的作用下張開袋口,醫生將患者病變組織切割后放入袋體1后,拉動拉帶8,將袋口露出切口,將密封蓋3蓋在擴張圈2上,所述擴張圈2與密封蓋3形成氣密封狀態。將氣腹針和旋切刀插入袋體后,氣腹針給袋體充氣,袋體膨脹后,旋切刀對病變組織進行破碎,破碎后取下密封蓋,將袋體直接取出,或利用負壓裝置將病變組織吸出后再將袋體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