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用于治療咽痛、咳嗽及咳嗽有痰,具體的涉及一種止咳中藥,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據國家衛生部門統計,我國每年有近3億人感染呼吸系統疾病,其中咳嗽患者多達5千多萬人。同時,經濟越是發達的地區,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越高。而咽痛、咳嗽、咳痰病癥是一種常見的病癥,經過數十年的市場培育,對于治療這種病癥的藥品很多,各大藥房銷售的止咳產品不下40余種,有西藥和中藥等等,對于已有公知技術和現狀來說,雖然各有各自的技術特征,但其共同存在著治療時間長、費用高、效果欠佳的不足、缺陷與弊端。對于已有公知技術和現狀來說,雖然各有各自的技術特征,但其共同存在著治療時間長、費用高、效果欠佳的不足、缺陷與弊端。基于發明人學習醫學專業、從事醫學工作、且對中華民族的中醫中藥情有獨鐘、以及對事業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在認真而充分的調查、了解、分析、總結、研究已有公知技術和現狀基礎上,從挖掘祖先中藥傳統文明文化出發,研制出了“止咳中藥”新產品,解決了已有公知技術和現狀存在的不足、缺陷與弊端,便于更好的為廣大人民服務。本發明“止咳中藥”的研制成功,有效的豐富了幾千年來中醫藥發展史中的新內容,便以辯證施治為基礎、固本培元、標本兼治,能夠為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為此,如何提供一種施治為基礎、固本培元、標本兼治的止咳中藥是本發明研究的目的。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止咳化痰好、口感佳及無副作用的中草藥,達到治療效果好、標本兼治的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止咳中藥,所述的中藥包括:甘草、枇杷葉、干豬肺、羅漢果、川貝母、杏仁;所述的中藥按照質量百分比計算,包括以下重量份:甘草10-20克、枇杷葉15-25克、干豬肺5-15克、羅漢果1-4個、川貝母5-20克、杏仁7-14克。
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是:一種止咳中藥,所述的中藥原料及質量配比為:甘草15克、枇杷葉25克、干豬肺5克、羅漢果2個、川貝母5克、杏仁7克。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抗輻射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通過以下步驟制備:
(1)分揀稱量:將所用中草藥分揀,去除雜質等,按照上述比例稱重;
(2)煎水:進行浸泡,密閉煎煮,煎煮液過濾,最后添加余量水至規定重量。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種止咳化痰好、口感佳及無副作用的中草藥,可以節約成本,實現標本兼治。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更加理解本發明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同時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止咳中藥,所述的中藥原料及質量配比為:甘草15克、枇杷葉25克、干豬肺5克、羅漢果2個、川貝母5克、杏仁7克。
以2000克重量份計,所用水為過濾的直飲水,余量。
其制備方法為:將甘草、枇杷葉、干豬肺、羅漢果、川貝母、杏仁分別清洗,然后進行浸泡,密閉煎煮,煎煮液過濾后添加冰糖進行調配,最后添加余量水至規定重量。
實施例2
一種止咳中藥,所述的中藥原料及質量配比為:甘草20克、枇杷葉20克、干豬肺13克、羅漢果1個、川貝母10克、杏仁13克。
以2000克重量份計,所用水為過濾的直飲水,余量。
其制備方法為,將將甘草、枇杷葉、干豬肺、羅漢果、川貝母、杏仁分別清洗,然后進行浸泡,密閉煎煮,煎煮液過濾后添加冰糖進行調配,最后添加余量水至規定重量。
本發明提供一種施治為基礎、固本培元、標本兼治的止咳中藥;其口感佳且無副作用,同時節約治療成本,實現標本兼治的效果。
以上對本申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實施例對本申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申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申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申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