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治療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以五種中草藥為原材料制成治療急性乳腺炎的中藥組合。
背景技術:
中醫臨床治療急性乳腺炎現狀:
中醫認為,急性乳腺炎是由熱毒人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常發生于產后哺乳婦女,尤以初產婦多見。在哺乳期發生的,名外吹乳癰:在妊娠期發生的,名內吹乳癰: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發生的,名不乳兒乳癰。中醫臨床上以外吹乳癰最為常見。其特點是乳房局部結塊,紅腫熱痛,伴有惡寒發熱等全身癥狀。
1.急性單純性乳腺炎
初期主要是乳房的脹痛、皮溫高、壓痛、乳房某一部分出現邊界不清的硬結。
2.急性化膿性乳腺炎
局部皮膚紅、腫、熱、痛,出現較明顯的硬結,觸痛明顯加重,同時患者出現寒戰、高熱、頭痛、無力、脈快等全身癥狀。另外腋下可出現腫大、有觸痛的淋巴結。實驗室檢查發現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感染嚴重者可并發敗血癥。
3.膿腫形成
由于治療措施不得力和病情的進一步加重,局部組織發生壞死、液化,大小不等的感染灶相互融合形成膿腫。膿腫可為單房性也可為多房性,淺表的膿腫易被發現,而較深的膿腫波動感不明顯,不易發現。如果乳腺炎患者全身癥狀不明顯時,要注意進行疼痛部位的穿刺,待抽出膿液或涂片發現膿細胞來明確膿腫的診斷。
病因病機:一、乳汁郁積是最常見的原因。初產婦乳頭破碎,或乳頭畸形、凹陷,影響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當,或乳汁多而少飲,或斷乳不當,均可導致乳汁郁積,乳絡阻塞結塊,郁久化熱釀膿而成癰腫。二、肝郁胃熱,情志不暢,肝氣郁結,失于疏泄;產后飲食不節,脾胃運化失司,陽明胃熱壅滯,均可使乳絡閉阻不暢,郁而化熱,形成急性乳腺炎。三、感受外邪,產婦體虛汗出,或露胸哺乳外感風邪;一或嬰兒含乳而睡,口中熱毒之氣侵入乳孔,均可使乳絡郁滯不通,化熱成癰。中醫按以下辨證治療
一、內治
1.氣滯熱壅證: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腫。方藥:瓜蔞牛蒡湯加減。
2.熱毒熾盛證:治法:清熱解毒,托里透膿。方藥:透膿散加味。
3.正虛毒戀證:治法:益氣和營托毒。方藥:托里消毒散加減。
二、外治
1)初起乳汁郁滯,乳房腫痛,乳房結塊,可用熱敷加乳房按摩,以疏通乳絡。先輕揪乳頭數次,然后從乳房四周輕柔地向乳頭方向按摩,將郁滯的乳汁漸漸推出。可用金黃散或玉露散外敷;或用鮮菊花葉、鮮蒲公英、仙人掌去刺搗爛外敷;或用六神丸研細末,適量凡士林調敷;亦可用50%芒硝溶液濕敷。
2)成膿膿腫形成時,應在波動感及壓痛最明顯處及時切開排膿。切口應按乳絡方向并與膿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應選擇膿腫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暢而不致形成袋膿,應避免手術損傷乳絡形成乳漏。若膿腫小而淺者,可用針吸穿刺抽膿或用火針刺膿。
3)潰后切開排膿后,用八二丹或九一丹提膿拔毒,并用藥線插人切口內引流,切口周圍外敷金黃膏。待膿凈僅有黃稠滋水時,改用生肌散收口。若有袋膿現象,可在膿腔下方用墊棉法加壓,使膿液不致醋留。若有乳汁從瘡口溢出,可在患側用墊棉法束緊,促進愈合;若成傳囊急性乳腺炎者,也可在瘡口一側用墊棉法,若無效可另作一切口以利引流。形成乳房部竇道者,可先用七三丹藥捻插入竇道以腐蝕管壁,至膿凈改用生肌散、紅油膏蓋貼直至愈合。
西醫臨床治療急性乳腺炎現狀
現代醫學稱乳癰為急性化膿性乳腺炎,西醫認為本病多因產后抵抗力下降,乳頭破損,乳汁淤積,細菌沿淋巴管、乳管侵入乳房,繼發感染而成。其致病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一般采用廣譜抗生素治療,暫停哺乳,促進乳汁排出等措施,炎癥局限并形成膿腫可以外科手術切開排膿。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是繼承祖國醫學之瑰寶,依照急性乳腺炎的病因和中醫臨床特點,經發明人多年臨床實踐總結出來的具有用藥簡單、臨床用藥見效快,能縮短該病病程的中藥,用于治療哺乳期乳癰。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用于治療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草藥制成:
陳皮30、連翹9、金銀花9、柴胡5、甘草6重量份配比,治療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以克為質量單位,取一劑,水煎,飯后服。
本發明的重要特點是藥劑中含豐富的營養成分,本發明各原料組分所含成分以及功能主治如下:
陳皮:別名橘皮、紅皮、貴老等,主產于廣東、四川、浙江等省,陳皮味苦、辛,性溫。入肺、脾經。陳皮主要含黃酮類、生物堿、檸檬苦素、揮發油和微量元素等,其中所含的揮發油有刺激性被動祛痰作用。中醫臨床認為該味草藥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能,用于胸脘脹滿,痰濕壅滯,咳喘痰多等癥。
連翹:別名空殼、黃翹等,主產中國的山西、河南等省,連翹味苦,性微寒,入肺、心、膽、小腸經。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連翹具有較強的抗炎和抑菌等臨床藥理作用,其對多種致病細菌、病毒、真菌等均有效。同時,對無菌性炎癥也有抗滲出的作用。還能解熱、鎮吐、抗休克等。中醫臨床總結,連翹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常用于癰疽、風熱感冒、溫病初起等癥。
金銀花:別名銀花、雙花、忍冬花等,主產中國河南、山東、湖北、廣西等省。金銀花味苦,性寒。入肺、心、胃經。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金銀花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多種化膿性球菌有很強的抑制和殺滅作用,有較好的退熱、抗內毒素、抗休克,能有效抗炎性滲出的抗炎等臨床藥理作用。中醫臨床總結,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通筋活絡等功效,常用于外感風熱咳嗽,溫熱病初起、癰瘡腫毒、丹毒等癥。
柴胡:別名南柴胡、北柴胡等,北柴胡主產中國北部,南柴胡主產東北各省。該草藥味苦,性微寒。入肝、膽經。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柴胡鎮靜、鎮痛和增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藥理作用。中醫臨床總結,柴胡是疏肝瀉火的良藥,具有疏散退熱,疏肝,升陽之功效。常用于胸肋脹痛等癥。該發明主要運用了柴胡的疏肝,升陽的功效。
甘草:別名粉草、甜草根等,主產于中國的新疆、內蒙古、甘肅,中國多地也有生長。甘草味甘,性平,入肺、脾、胃經,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甘草含有以下成分:根和根莖含三萜皂甙甘草酸,即甘草甜素,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酸甙,為甘草的甜味成份。甘草根的水解產物中尚分出18a-甘草次酸。從甘草根莖還分出多種黃酮成分中有甘草素,異甘草素、甘草甙等。國產甘草檢樣分析結果:水溶物18.7-40.54%,甘草酸3.63-13.06%,還原糖3.38-13.67%,淀粉及膠質2.04-6.32%,水分6.04-8.44%,灰分3.35-6.68%。中醫臨床證實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能。本發明使用了甘草的清熱解毒,調和諸藥這一功能。
實例:
原患者劉某,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弄納村人,女,27歲,初產婦,產后4周發現右乳房下部出現一個如拇指大小的硬結,始覺脹痛,乳兒吮吸乳汁時疼痛,局部紅腫、疼痛明顯,隨后全身惡寒發燒,體溫達37.8攝氏度,頭痛,肢節不適,全身酸痛乏力。2016年11月到發明人就業的醫療機構就診,診斷急性單純性乳腺炎。因擔心用西藥后乳兒不能純母乳喂養而要求用中藥治療,陳皮30克、連翹9克、金銀花9克、柴胡5克、甘草6克為一劑,共取七劑,取一劑,每日一劑,水煎,飯后服。取連服七天,臨床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