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醫療輔助工具領域,特別是一種免抽氣型氣管導管。
背景技術:
氣管導管是麻醉和急救時建立人工氣道的必備用具之一,現有的氣管導管都是在置入后充起氣囊,用以固定氣管導管位置并密封、防止漏氣。但是,在氣管導管置入后,氣管導管與聲門之間仍然存在很大的間隙,口咽部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可以很容易地經此間隙流入聲門下,停留在氣管導管氣囊上方的氣管中。在拔出氣管導管時,雖對口咽部及氣管內進行吸引操作,但是,聲門以下至氣管導管氣囊這一段氣管內積存的分泌物是無法直接吸引的,在抽空氣管導管氣囊的一瞬間,氣囊以上氣管內的分泌物就會瞬間流入氣囊以下的氣管內,雖然可以經氣管導管管腔置入吸痰管吸引,但無法完全吸凈,未吸出的分泌物流入氣管深部甚至支氣管中會造成肺部感染、支氣管的堵塞、肺不張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治愈,專利201511003467.2,中介紹了一種帶有膨脹體的免抽氣型氣管導管,膨脹體阻止分泌物下行,但是,此裝置在拔出時,需要將膨脹體收縮,造成了一部分分泌物仍能進入到氣管深部甚至支氣管中。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免抽氣型氣管導管和使用方法,取消了膨脹體的設計,設計有符合聲門下氣管形狀的氣囊,在氣囊膨脹后完全的隔離氣囊上、下的氣管,而在氣管拔管時,無需將氣囊抽氣,而是利用氣囊上端細、下端粗的特點,將聲門緩慢擴大而拔出氣管導管,這樣可以將氣囊上方的口咽部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捋出,從而杜絕因口咽部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下行導致的肺部感染、支氣管的堵塞、肺不張等。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免抽氣型氣管導管,包括氣管導管管體、氣囊、充氣閥、充氣管,氣管導管管體兩端為氣管導管接口和氣管導管開口,氣囊設置在氣管導管開口附近,充氣管與氣囊相連,充氣閥控制充氣管的通斷,氣囊由硅橡膠的材質制成,氣囊膨脹后呈倒漏斗形并且與聲門下氣管形狀相適應,充氣閥上設有指示裝置,用于指示氣囊壓力的大小,氣管導管管體在氣管導管開口處向一側彎曲,氣管導管開口偏向一側,氣管導管開口處的棱角倒圓,,用于減少氣管導管開口對氣管及軟組織的損傷。
免抽氣型氣管導管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本氣管導管置入到患者氣管中,并調整本氣管導管的位置;
步驟二:通過充氣閥向氣囊中充氣,充氣閥上的指示裝置顯示囊內壓合適時,停止充氣;
步驟三:在需要拔管時,無需給氣囊抽氣,而是將本氣管導管直接拔出。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通過設計與聲門下氣管形狀相適應的氣囊,在氣囊膨脹后完全的隔離氣囊上、下的氣管,而在氣管拔管時,無需將氣囊抽氣,而是利用氣囊上端細、下端粗的特點,將聲門緩慢擴大而拔出氣管導管,這樣可以將氣囊上方的口咽部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捋出,從而杜絕因口咽部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下行導致的肺部感染、支氣管的堵塞、肺不張等。這種倒漏斗形氣囊同樣適用于雙腔支氣管導管。氣囊的材質為高彈性的硅橡膠,膨脹后,氣囊與氣管貼切緊密,沒有間隙;抽空后,氣囊完全隱藏于氣管導管管壁中。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氣囊膨脹后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氣囊未膨脹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阻止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下行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拔出時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拔出時第二張示意圖。
圖中:1、氣管導管管體,2、氣管導管接口,3、氣管導管開口,4、氣囊,5、充氣閥,6、充氣管,7、指示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如附圖所示,一種免抽氣型氣管導管和使用方法包括免抽氣型氣管導管和免抽氣型氣管導管使用方法,免抽氣型氣管導管包括氣管導管管體1、氣囊4、充氣閥5、充氣管6,氣管導管管體1兩端為氣管導管接口2和氣管導管開口3,氣囊4設置在氣管導管開口2附近,充氣管6與氣囊4相連,充氣閥5控制充氣管6的通斷,氣囊4由硅橡膠的材質制成,氣囊4膨脹后呈倒漏斗形并且與聲門下氣管形狀相適應,聲門下氣管解剖輪廓為倒漏斗形,所以氣囊4膨脹后的輪廓也是制成倒漏斗形,氣囊4在拔出時,氣囊4與氣管聲門輪廓相配,避免了氣管聲門損傷,并且能將位于氣囊4上端的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帶出氣管,氣囊4在不使用時,緊貼氣管導管管體側壁,氣囊4膨脹后,氣囊4表面無褶皺,氣囊4與氣管貼合緊湊,充氣閥5上設有指示裝置7,指示裝置7顯示氣囊4內壓力的大小,氣管導管管體1在氣管導管開口3處向一側彎曲,氣管導管3開口偏向一側,氣管導管開口3處的棱角倒圓,用于減少氣管導管開口3對氣管及軟組織的損傷。
免抽氣型氣管導管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本氣管導管置入到患者氣管中,并調整本氣管導管的位置;
步驟二:通過充氣閥向氣囊中充氣,充氣閥上的指示裝置顯示囊內壓合適時,停止充氣;
步驟三:在需要拔管時,無需給氣囊抽氣,而是將本氣管導管直接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