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腫瘤治療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的組合物。
背景技術:
:腫瘤的生長需要依賴持久和廣泛的血管生成,腫瘤的發生和轉移均與腫瘤血管密切相關。因此,通過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是治療腫瘤的方向之一。目前,有很多種中藥均顯示出了抗腫瘤性,但具有確切抑制腫瘤血管的中藥提取物的組合物的報道還比較少,一些單味藥雖然具有腫瘤血管抑制效果,但效果不明顯。技術實現要素:為了解決本領域所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抑制腫瘤血管生成的組合物,該組合物由物質A、物質B和物質C組成,其重量比為(1-3):2:(4-6);其中,物質A的制備方法為:將麥冬干燥后粉碎,利用70-8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濃縮、干燥后得到提取物粉末;物質B的制備方法為:將玄參干燥后粉碎,利用60-8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濃縮、干燥后得到提取物粉末;物質C的制備方法為:將梔子干燥后粉碎,利用40-60%的乙醇浸泡2h后,超聲提取1h,濃縮、干燥后得到提取物粉末。發明人發現,上述物質的比例關系對于血管生成的抑制效果十分的關鍵,如本發明的實驗例所示,其比例關系對腫瘤組織CD34和CD105的表達水平有著很大的影響。優選的,所述物質A、物質B和物質C的重量比為(1.5-2.5):2:(4.5-5.5)。更優選的,所述組合物中,所述物質A、物質B和物質C的重量比為2:2:5。優選的,所述物質A的提取試劑為75%的乙醇;所述物質B的提取試劑為70%的乙醇;所述物質C的提取試劑為50%的乙醇。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所得組合物對于腫瘤血管有著明顯的抑制效果,可用于腫瘤的治療。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實施例只是用于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該領域的技術熟練人員根據上述
發明內容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仍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實施例1將麥冬干燥后粉碎,利用7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濃縮、干燥后得到提取物粉末,得到物質A;將玄參干燥后粉碎,利用6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濃縮、干燥后得到提取物粉末,得到物質B;將梔子干燥后粉碎,利用40%的乙醇浸泡2h后,超聲提取1h,濃縮、干燥后得到提取物粉末,得到物質C。按重量比1:2:6將物質A、物質B和物質C混合。實施例2將麥冬干燥后粉碎,利用8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濃縮、干燥后得到提取物粉末,得到物質A;將玄參干燥后粉碎,利用8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濃縮、干燥后得到提取物粉末,得到物質B;將梔子干燥后粉碎,利用60%的乙醇浸泡2h后,超聲提取1h,濃縮、干燥后得到提取物粉末,得到物質C。按重量比3:2:4將物質A、物質B和物質C混合。實施例3將麥冬干燥后粉碎,利用75%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濃縮、干燥后得到提取物粉末,得到物質A;將玄參干燥后粉碎,利用70%的乙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濃縮、干燥后得到提取物粉末,得到物質B;將梔子干燥后粉碎,利用50%的乙醇浸泡2h后,超聲提取1h,濃縮、干燥后得到提取物粉末,得到物質C。按重量比1.5:2:5.5將物質A、物質B和物質C混合。實施例4除物質A、物質B和物質C的重量比為2.5:2:4.5之外,其余與實施例3一致。實施例5除物質A、物質B和物質C的重量比為2:2:5之外,其余與實施例3一致。對比實施例1除物質A、物質B和物質C的重量比為0.5:2:5.5之外,其余與實施例3一致。對比實施例2除物質A、物質B和物質C的重量比為4:2:3之外,其余與實施例3一致。實驗例取50只小鼠(昆明鼠)接種腫瘤后,用實施例1-5和對比實施例1-2所得組合物進行灌胃,每天0.5g/kg,共7天,取腫瘤,進行CD34和CD105表達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以服用生理鹽水為空白對照,以每天腹腔注射環磷酰胺0.2g/kg并持續7天為陽性對照。表1CD34CD105空白對照22.2±0.313.1±0.1實施例15.2±0.43.2±0.2實施例25.5±0.43.1±0.3實施例35.1±0.23.2±0.2實施例45.1±0.22.9±0.1實施例54.5±0.32.8±0.2對比實施例119.8±0.512.3±0.2對比實施例218.2±0.612.7±0.1陽性對照6.8±0.54.5±0.3由上表可知,本發明組合物對于CD34和CD105的表達有著非常明顯的抑制效果,這表明本發明組合物對于腫瘤組織的血管形成有抑制效果。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