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神經內科治療視神經炎的中藥方劑。
背景技術:
視神經炎是視神經任何部位發炎的總稱,泛指視神經的炎性脫髓鞘、感染、非特異性炎癥等疾病。臨床上根據病變損害發病的部位不同,將視神經炎分為球內和球后兩種,前者指視盤炎,后者系球后視神經炎。視神經炎大多為單側性,視乳頭炎多見于兒童,球后視神經炎多見于青壯年。
中醫認為視神經炎的發病機理有:1、暴怒驚恐,氣機逆亂,血隨氣逆,或情志抑郁,肝失調達,氣滯血瘀,以致脈絡阻塞;2、嗜好煙酒,恣食肥甘,痰熱內生,上壅目竅;3、外感熱邪,內傳臟腑,致邪熱內熾,上攻于目;4、肝腎陰虧,陽亢動風,風陽上旋,或陰虛火旺,上擾清竅。
目前治療視神經炎的方法有很多,如皮質激素治療、注射妥拉蘇林或口服妥拉蘇林、煙酸等,但這類藥物價格昂貴,且毒副作用強,不僅給患者及患者家屬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的腸胃等功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見效快、療效顯著、治愈率高的神經內科治療視神經炎的中藥方劑。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神經內科治療視神經炎的中藥方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山稔根7-20份,赤楠根5-10份,湖廣草10-15份,蓮須10-20份,手掌參3-10份,胡枝子5-8份,巖陀3-7份,秋海棠根10-15份,午香草5-12份,倒生根10-20份,沙棘10-20份,辣蓼草5-20份,瑞苓草3-8份,水田碎米薺5-10份,山枝根10-15份,長瓦韋10-15份,小紅參3-8份,紫菀8-15份。
優選的,一種神經內科治療視神經炎的中藥方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山稔根15份,赤楠根10份,湖廣草13份,蓮須15份,手掌參8份,胡枝子7份,巖陀5份,秋海棠根10份,午香草10份,倒生根15份,沙棘15份,辣蓼草10份,瑞苓草8份,水田碎米薺5份,山枝根12份,長瓦韋12份,小紅參5份,紫菀10份。
本發明各中藥原料的藥理活性如下:
山稔根,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根,味辛,甘,性平,理氣止痛;利濕止瀉;被動瘀止血;益腎養血。主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哎吐瀉痢;脅痛劃時代疸;癓瘕;痞塊;崩漏;勞傷出血;跌打傷痛;風濕痹痛;血虛體弱;腎虛腰痛。
赤楠根,為桃金娘科植物赤楠的根或根皮,味甘,微苦,辛,性平,歸腎、脾、肝經,益腎定喘;健脾利濕;祛風活血;解毒消腫。主喘咳;浮腫;淋濁;尿路結石;痢疾;肝炎;子宮脫垂;風濕痛;疝氣;睪丸炎;痔瘡;癰腫;水火燙傷;跌打腫痛。
湖廣草,為唇形科植物佛光草的全草,味微苦,性平,歸肝、腎經,清熱化痰;益腎;調經;止血。主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吐血;腎虛腰酸;小便頻數;帶下;月經過多。
蓮須,為睡蓮科植物蓮的雄蕊,甘,澀,平,歸心、腎經,清心益腎;澀精止血。主遺精;尿頻;遺尿;帶下;吐血;崩漏。
手掌參,為蘭科植物手參和粗脈手參的塊莖,甘,平,歸肺、脾、胃經,止咳平喘;益腎健脾;理氣和血;止痛。主肺虛咳喘;虛勞消瘦;神經衰弱;腎虛腰腿酸軟;陽痿;滑精;尿頻;慢性肝炎;久瀉;失血;帶下;乳少;跌打損傷。
胡枝子,為豆科植物胡枝子的莖、葉,甘,平,歸心、肝經,清熱潤肺;利尿通淋;止血。主肺熱咳嗽;感冒發熱;百日咳;淋證;吐血;衄血;尿血;便血。
巖陀,為虎耳草科植物西南鬼燈檠、羽葉鬼燈檠的根莖,苦,微澀,涼,活血調經;祛風濕;收斂止瀉。主跌打損傷;骨折;月經不調;風濕性關節炎;刀傷出血。
秋海棠根,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根,味酸,澀,化瘀;止血;清熱利濕。主跌打損傷;吐血、咯血;衄血;刀傷出血;崩漏;血瘀經閉;月經不調;帶下;淋濁;瀉痢;胃痛;咽喉腫痛。
午香草,為菊科植物昆明香青的全草,味辛,微苦,性涼,清熱利濕;止咳。主風熱感冒;扁桃體炎;氣管炎;急性胃腸炎;尿路感染。
倒生根,為薔薇科植物插田泡的根,苦澀,平,歸肝、腎經,活血止血,祛風除濕。主跌打損傷,骨折,月經不調,吐血,衄血,風濕痹痛,水腫,小便不利,瘰疬。
沙棘,為胡頹子科植物中國沙棘和云南沙棘的果實,味酸,澀,性溫,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主咳嗽痰多;肺膿腫;消化不良;食積腹痛;胃痛;腸炎;閉經;跌打瘀腫。
辣蓼草,為蓼科植物柳葉蓼的全草,辛,性溫,解毒;健脾;化濕;活血;截瘧。主瘡瘍腫痛;暑濕腹瀉;腸炎痢疾;小兒疳積;跌打傷疼;瘧疾。
瑞苓草,為菊科植物黑紫風毛菊的全草,味辛,苦,性涼,活血調經;清熱明目。主月經不調;骨蒸勞熱;肝熱目赤。
水田碎米薺,為十字花科植物水田碎米薺的全草,平,甘,辛,歸肝、腎經,清熱利濕;涼血調經;明目去翳。主腎炎水腫;痢疾;吐血;崩漏;有經不調;目赤;云翳。
山枝根,為海桐花科植物光葉海桐的根或根皮,補肺腎,祛風濕,活血通絡。治虛勞喘咳,遺精早泄,失眠,頭暈,高血壓病,風濕性關節疼痛,小兒癱瘓。
長瓦韋,為水龍骨科植物長瓦韋的全草,微甘微苦,微寒,歸肝、心、肺經,清熱利尿,祛濕通絡,消腫止血,解硫黃毒。治淋病,尿血,痢疾,癆熱咳嗽,內傷吐血,金瘡。
小紅參,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云南希草的根,甘,溫,歸肝經,活血舒筋;祛瘀生新;調養氣血。主風濕疼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經閉;帶下;產后關節痛;肺癆咳血;頭暈失眠;貧血。
紫菀,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莖,味苦,辛,性溫,歸肺經,潤肺下氣;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虛勞嗽;肺痿肺癰;咳吐膿血;小便不利。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的中藥方劑諸藥配伍具有補益肝腎、行氣開竅、養血通絡的功效,治療視神經炎見效快,療效顯著,治愈率高,不易復發,且安全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描述,但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凡是不背離本發明構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實施例1
一種神經內科治療視神經炎的中藥方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山稔根15份,赤楠根10份,湖廣草13份,蓮須15份,手掌參8份,胡枝子7份,巖陀5份,秋海棠根10份,午香草10份,倒生根15份,沙棘15份,辣蓼草10份,瑞苓草8份,水田碎米薺5份,山枝根12份,長瓦韋12份,小紅參5份,紫菀10份。
實施例2
一種神經內科治療視神經炎的中藥方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山稔根7份,赤楠根8份,湖廣草12份,蓮須10份,手掌參5份,胡枝子8份,巖陀3份,秋海棠根13份,午香草5份,倒生根18份,沙棘15份,辣蓼草5份,瑞苓草5份,水田碎米薺8份,山枝根10份,長瓦韋13份,小紅參3份,紫菀15份。
實施例3
一種神經內科治療視神經炎的中藥方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山稔根10份,赤楠根5份,湖廣草15份,蓮須18份,手掌參3份,胡枝子6份,巖陀6份,秋海棠根12份,午香草8份,倒生根20份,沙棘10份,辣蓼草8份,瑞苓草3份,水田碎米薺10份,山枝根15份,長瓦韋15份,小紅參6份,紫菀8份。
實施例4
一種神經內科治療視神經炎的中藥方劑,由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山稔根20份,赤楠根7份,湖廣草10份,蓮須20份,手掌參10份,胡枝子5份,巖陀7份,秋海棠根15份,午香草12份,倒生根10份,沙棘20份,辣蓼草20份,瑞苓草6份,水田碎米薺7份,山枝根13份,長瓦韋10份,小紅參8份,紫菀13份。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臨床共收治視神經炎患者150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69例,年齡14-75歲。
治療方法:本發明中藥按常規方法制成水煎劑,每日一劑,一日兩次,早晚分服,7天為一個療程。
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由視神經炎引起的眼痛、角膜混濁、視力障礙、瞳孔異常、眼球壓痛、味覺性流淚、視神經乳頭蒼白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半年未復發;
有效:上述臨床癥狀減輕或好轉;
無效:上述臨床癥狀未減輕,甚至加重。
治療結果:治療一個療程后癥狀均不同程度減輕,經1-3個療程的治療,150例患者治愈128例,有效20例,無效2例,治愈率85.3%,總有效率98.7%,治療過程中患者未出現不良副反應。
典型病例1
余某某,男,59歲。就診前一周視力驟降,眼脹痛,壓痛,瞳孔對光反應遲鈍,經檢查診斷為視神經炎。用本發明中藥方劑治療一個療程不適癥狀大為減輕,繼續治療一個療程視力恢復正常,不適癥狀全部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
典型病例2
鄧某某,女,35歲,眼睛不適半月有余,入院檢查視乳頭周圍視網膜水腫混濁,火焰狀出血,黃白色滲出,并波及黃斑部導致黃斑部出現放射狀水腫皺褶,診斷為視神經炎。用本發明中藥方劑治療3個療程后癥狀全部消失,愈后半年未見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