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治療雞大腸桿菌病中藥方劑。
背景技術:
雞大腸桿菌病是大腸埃希桿菌的簡稱,該細菌在自然界廣泛存在,也是畜禽腸道的正常棲居菌,許多菌株無致病性,通常從獸醫角度所說的大腸桿菌,是指有致病性的菌株。如今隨著養殖業的集約化生產,雞大腸桿菌病越來越成為危害養雞業的重大細菌病之一。20 世紀80 年代以來,隨著我國養殖業的崛起和發展,該病在我國各地蔓延和擴散,全國各地均有發生該病的報道,而且該病常與慢性呼吸道病、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等病的并發病或繼發病。由于大腸桿菌病易產生耐藥性,給防治該病帶來很大困難。近十年來,舊院黑雞品種純度和集約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為了保證舊院黑雞(蛋)口感清香細膩、天然富硒、營養豐富的品質特征,長期以來,養殖戶喂養黑雞以白天放牧散養,夜間入舍棲息等粗放的管理方式,但是這種散養方式造成舊院黑雞極易感染大腸桿菌病,大腸桿菌病是困繞“散養模式”最大的難題之一,近年來在舊院黑雞養殖中發病量呈上升趨勢,已成為危害舊院黑雞養殖業的首要細菌性傳染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冬末春初雞舍通風不良時較為多發。各種年齡的雞都能感染本病,但幼雞最易發生。傳染途徑有三種:一種是母源性種蛋帶菌垂直傳播;二是孵化過程種蛋污染傳播給胚胎;三是病源通過消化道、吸呼道、肛門、皮膚創傷等門戶入侵接觸傳播。它所引起的疾病屬條件性疾病范疇,在飼養管理不善、衛生條件較差的雞場,當雞的抵抗力降低時,就會感染大腸桿菌病。在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好的養雞場,雞免疫力和抵抗力較強,大腸桿菌病發病率較低,所造成的損失較小。
大腸桿菌的抗原構造復雜,致病性的血清型甚多,據報道我國現有致病性血清型已有 70 多種,主要致病型為 O等。由于血清型不同,臨床表現和流行特征也不同,主要表現為急性敗血癥(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雛雞臍炎卵黃囊炎、氣囊炎、腸炎、腦炎、輸炎管炎、肉芽腫、下肢關節炎與足墊腫、全眼球炎等,還可引起孵化死胚和弱胚。
大腸桿菌滅活疫苗通常包括O1 、O2 、O78、O35這四種常見血清型,在一個養雞場致病的菌株往往有幾個血清型,如果它們與上述4個血清型 吻合程度高,則免疫效果較好,反之吻合程度低則免疫效果不理想,同樣的疫苗用于不同地區、不同雞場,效果有差異。目前,國內現在生產的疫苗由于其保護率有限,菌株吻合程度不高,免疫期短,操作麻煩,在推廣中遇到了較大阻力,就使大腸桿菌病的疫苗制作遇到了較大的難題。從近年實踐來看,我市幾個主要舊院黑雞養殖場曾免疫過大腸桿菌滅活疫苗,但免疫效果效果較差,說明我市范圍內養雞場的大腸桿菌菌株與上述四種血清型吻合程度低,故而許多舊院黑雞養殖場至今仍未將大腸桿菌的防疫列入免疫程序。
在防治舊院黑雞大腸桿菌病的藥物中,目前主要使用化學藥物和抗生素進行防治,常用抗生素主要有:氯苯尼考、喹諾酮類、頭孢類等,但這些藥物大多具有耐藥性強、毒性較大、成本較高、殘留重的特點,養殖過程中不科學、盲目濫用抗菌藥的現象較嚴重,一些化學藥物和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可以通過肉、蛋傳給人類,給食品衛生帶來了很大的問題。由于化學藥物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大腸桿菌的菌株耐藥性越來越強,耐藥譜也越來越廣,有的大腸桿菌菌株甚至對尚未用于獸醫臨床的新型抗生素也表現出很強的耐藥性。而且隨著耐藥性的增加,一些化學藥品難以控制病情,不但造成藥物浪費,而且還延誤病情,給養殖戶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人們不得不尋求新的防治手段以控制該病的損害。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治療雞大腸桿菌病中藥方劑,采用中藥制劑,有效治療雞大腸桿菌病,且無毒副作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雞大腸桿菌病中藥方劑,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計為:黃柏14~16%、黃苓14~16%、白頭翁14~16%、葛根14~16%、蒼術9.5~10.5%、陳皮9.5~10.5%、穿心蓮7~8%、生地黃7~8%、甘草4.5~5.5%。
作為優選,一種治療雞大腸桿菌病中藥方劑,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計為:黃柏15%、黃苓15%、白頭翁15%、葛根15%、蒼術10%、陳皮10%、穿心蓮7.5%、生地黃7.5%、甘草5%。
作為優選,原料中,按重量份計,黃柏:黃芩=1:1。
作為優選,原料中,按重量份計,白頭翁:葛根=1:1。
進一步,所述的一種治療雞大腸桿菌病中藥方劑,每只雞用量為0.5~5g。
作為優選,所述的一種治療雞大腸桿菌病中藥方劑,每只雞用量為1~2.5g/天。
進一步,所述的一種治療雞大腸桿菌病中藥方劑,通過加入飼料中混合使用。
進一步,按配伍比例,粉碎后過 100 目篩,加水煎煮兩次,合并煎液,濃縮藥液后,加入雞的飲用水中。
作為優選,按本方劑配伍比例,粉碎后過 100 目篩,加水煎煮兩次,合并煎液,濃縮成每 1mL 含 1g生藥的藥液,藥液稀釋后供給全天飲水。
本發明采用中草藥配伍治療雞大腸桿菌病,無毒副作用、藥效好,能夠有效預防和治療雞大腸桿菌病,同時提升雞的抵抗能力,且藥劑成本低廉。
原料中,君藥為黃柏、黃芩、白頭翁,臣藥為蒼術、葛根、陳皮,穿心蓮、生地黃為佐藥,使藥為甘草。
黃柏: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金葡菌、等均有較強的抑殺作用,用于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還有一定的健胃、利膽、利尿作用,善驅下焦濕熱,是治痢疾在要藥。黃柏雖然功效略低于黃連,但其價格在12-18元/公斤。
黃苓:含黃苓素、黃苓甙,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腸道出血的功效,對鏈球菌、金葡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均有抑殺作用,與黃柏組方具有協同、增效之功。
白頭翁: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以及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用于濕熱痢疾或毒痢,還對胃腸粘膜有收斂和止血作用,特別對痢疾效果好,且價格在18-25元/公斤。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的功效,治外感風熱之表證,可與黃連、黃苓、甘草等同用。
蒼術:具有袪風濕、燥濕健脾的功效,還有明顯的排鉀、鈉作用,具有護腎作用,并能增強黃柏的清熱燥濕作用,作為黃柏的輔藥。
陳皮:健脾理氣、澡濕化痰之功,李時珍認為:“橘皮苦能瀉能燥辛能散,濕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可見陳皮所用隨佐使而異,且陳皮價格便宜。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緩和藥性,有對抗乙酰膽堿的作用。本方劑作為調和諸藥之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1:一種治療雞大腸桿菌病中藥方劑,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計為:黃柏15%、黃苓15%、白頭翁15%、葛根15%、蒼術10%、陳皮10%、穿心蓮7.5%、生地黃7.5%、甘草5%。該中藥方劑加入飼料中使用,平均全天用藥量0.5~5g/只。
選取1-8號籠,每籠養殖50只50日齡雞,1-4號籠使用本發明所述的中藥方劑,平均全天用藥量(g/只)分別為0.5、1、1.5、2,5-8號籠分別使用氧氟沙星、氟苯尼考、頭孢噻呋鈉、粘桿菌素,平均全天用藥量均為0.3g/只,連續飼養20日后,得到下表。(其中中草藥方劑44元/公斤,氧氟沙星300元/公斤,氟苯尼考500元/公斤,頭孢噻呋鈉800元/公斤,粘桿菌素400元/公斤;)
實施例2:一種治療雞大腸桿菌病中藥方劑,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計為:黃柏14%、黃苓14%、白頭翁16%、葛根16%、蒼術10.5%、陳皮9.5%、穿心蓮8%、生地黃7.5%、甘草4.5%。該中藥方劑加入飼料中使用,,平均全天用藥量1~2.5g/只。
實施例3:一種治療雞大腸桿菌病中藥方劑,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計為:黃柏14%、黃苓16%、白頭翁16%、葛根14%、蒼術10 %、陳皮10%、穿心蓮7.5%、生地黃7.5%、甘草5%。該中藥方劑加入飼料中使用,平均全天用藥量2.5~5g/只。
實施例4:,一種治療雞大腸桿菌病中藥方劑,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計為:黃柏16%、黃苓16%、白頭翁14%、葛根14%、蒼術9.5%、陳皮10.5%、穿心蓮7%、生地黃8%、甘草5%。按配伍比例,粉碎后過 100 目篩,加水煎煮兩次,合并煎液,濃縮藥液后,加入雞的飲用水中。
實施例5:一種治療雞大腸桿菌病中藥方劑,其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計為:黃柏15%、黃苓15%、白頭翁15%、葛根15%、蒼術10%、陳皮10%、穿心蓮7.5%、生地黃7%、甘草5.5%。按本方劑配伍比例組合成10公斤。粉碎后過 100 目篩,加水煎煮兩次,合并煎液,濃縮成每 1mL 含 1g生藥的藥液,藥液稀釋后供給全天飲水。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內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等,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