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制藥領域,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運動神經元病的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術:
運動神經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是一組病因尚未明確的選擇性侵犯脊髓前角細胞、腦干運動神經元、皮質椎體細胞及椎體束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其病理特征為進行性上、下運動神經元的變性、壞死及凋亡。臨床上兼有上和(或)下運動神經元受損表現,為肌無力、肌肉萎縮和椎體束征的不同組合,最終常因呼吸衰竭至死,感覺和括約肌功能一般不受影響。由于癥狀和體征的組合不同,形成不同類型的運動神經元病,包括肌萎縮側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脊肌萎縮癥(spinalmuscularatrophy,sma)、原發性側索硬化(primarylateralsclerosis,pls)和進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bulbarpalsy,pbp)等,其中als是慢性運動神經元病的最常見類型,俗稱“漸凍人癥”。
目前對本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仍不明確。其中比較公認的有自由基氧化學說、興奮性氨基酸毒性、神經營養因子障礙、自身免疫機制、病毒感染及環境因素等。各種假說均有一定的證據支持,當前較為集中的認識是在遺傳背景基礎上是氧化損害和興奮性毒性作用共同損害了運動神經元,主要是影響了線粒體和細胞骨架的結構和功能。
“漸凍人癥”目前尚無明確有效的治療方法,患者的平均存活時間只有2-5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五大絕癥之一。在全球每90分鐘就奪去1名“漸凍人”患者的生命,據統計,到2010年底,在我國大約有20多萬漸凍人患者。
目前對于運動神經元病的治療措施主要為了減輕癥狀、延緩病情的進展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對癥用藥主要有:力如太(又叫力魯唑,riluzole)——目前唯一一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批準的用于治療als的藥物,是一種抗谷氨酸毒性的藥物,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證明對動物模型有效、臨床有效的藥物,其可以延緩病情發展,也僅僅能使患者的生存期延長半年左右。其他用藥還有:甲鈷安、維生素b族、維生素e及各種神經營養藥物等。中醫將其歸屬于“痿癥”,病機為五臟虛損、精津不足、氣血虧虛、肌肉筋脈失養、脾胃虛損。在治療上辯證論治,針藥并舉,注重以調理脾胃功能,益脾補虛,調補心、肺、肝、腎四臟虛損。使患者癥狀得到改善,病情發展延緩,運動神經元病痛得到減輕。
目前尚無一種對運動神經元病安全有效且成本低廉的藥物或保健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治療運動神經元病的組合物。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組合物的用途。
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采用上述組合物治療運動神經元病的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用于治療運動神經元病的組合物,每單位該組合物中含有下列用量比例關系的物質:
l-鳥氨酸0.3~8g或者相當于l-鳥氨酸含量為0.3~8g的l-鳥氨酸鹽,天冬氨酸0.5~5g,維生素b62~20g;
優選l-鳥氨酸0.325~8g或者相當于l-鳥氨酸含量為0.325~8g的l-鳥氨酸鹽,天冬氨酸0.625~5g,維生素b63~20g;
進一步優選l-鳥氨酸0.5~8g或者相當于l-鳥氨酸含量為0.5~8g的l-鳥氨酸鹽,天冬氨酸1~5g,維生素b66~20g;
或者
進一步優選l-鳥氨酸0.325~0.65g或者相當于l-鳥氨酸含量為0.325~0.65g的l-鳥氨酸鹽,天冬氨酸0.625~1.25g,維生素b63~10g。
所述的組合物,其中每單位該組合物中還含有下列物質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精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組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天冬酰胺,半胱氨酸,谷氨酸,絲氨酸,酪氨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3,泛酸,生物素,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kcl;
上述氨基酸可以采用氨基酸的各種可溶性鹽或者其衍生物替代。
比如:賴氨酸采用賴氨酸醋酸鹽替代,半胱氨酸采用n-乙酰-l-半胱氨酸替代,酪氨酸采用n-乙酰-l-酪氨酸替代;
上述任意一種或多種物質的用量對應以下用量比例關系:
各氨基酸的用量比例關系分別是:精氨酸2.0~10g,異亮氨酸2.0~10g,亮氨酸3.0~15g,相當于賴氨酸含量為1.5~10g的賴氨酸醋酸鹽,蛋氨酸0.2~3g,苯丙氨酸0.3~3g,蘇氨酸1.0~10g,色氨酸0.3~3g,纈氨酸2.5~15g,組氨酸1.0~8g,甘氨酸1.5~8g,丙氨酸2.0~10g,脯氨酸1.5~8g,天冬酰胺0.1~3g,相當于半胱氨酸含量為0.1~3g的n-乙酰-l-半胱氨酸,谷氨酸1.0~10g,絲氨酸0.5~5g,相當于酪氨酸含量為0.1~3g的n-乙酰-l-酪氨酸;
維生素的用量比例關系分別是:維生素b11.0~4.0mg,維生素b21.0~4.0mg,維生素b310~40mg,泛酸3.0~10mg,生物素0.1~0.4mg,葉酸0.1~0.8mg,維生素b122.0~12μg;維生素c1.0-6.0g;
kcl的用量為10%kcl5~10ml;
優選:
各氨基酸的用量比例關系分別是:精氨酸2.2~4.4g,異亮氨酸2.2~4.4g,亮氨酸3.4~6.8g,相當于賴氨酸含量為1.8775~3.755g的賴氨酸醋酸鹽,蛋氨酸0.3~0.6g,苯丙氨酸0.4~0.8g,蘇氨酸1.15~2.3g,色氨酸0.375~0.75g,纈氨酸2.65~5.3g,組氨酸1.175~2.35g,甘氨酸1.575~3.15g,丙氨酸2.075~4.15g,脯氨酸1.775~3.55g,天冬酰胺0.1375~0.275g,相當于半胱氨酸含量為0.15~0.3g的n-乙酰-l-半胱氨酸,谷氨酸1.425~2.85g,絲氨酸0.925~1.85g,相當于酪氨酸含量為0.175~0.35g的n-乙酰-l-酪氨酸;
維生素的用量比例關系分別是:維生素b11.0~4.0mg,維生素b21.0~4.0mg,維生素b310~40mg,泛酸3.0~10mg,生物素0.1~0.4mg,葉酸0.1~0.8mg,維生素b122.0~12μg;維生素c1.0-6.0g;
kcl的用量為10%kcl5~10ml;
或者優選:
各氨基酸的用量比例關系分別是:精氨酸3.0~10g,異亮氨酸3.0~10g,亮氨酸5.0~15g,相當于賴氨酸含量為3.0~10g的賴氨酸醋酸鹽,蛋氨酸0.5~3g,苯丙氨酸0.5~3g,蘇氨酸3.0~10g,色氨酸0.5~3.0g,纈氨酸5.0~15g,組氨酸3.0~8.0g,甘氨酸3.0~8.0g,丙氨酸3.0~10g,脯氨酸3.0~8.0g,天冬酰胺0.1~3.0g,相當于半胱氨酸含量為0.1~3.0g的n-乙酰-l-半胱氨酸,谷氨酸3.0~10g,絲氨酸0.5~5.0g,相當于酪氨酸含量為0.1~3g的n-乙酰-l-酪氨酸;
維生素的用量比例關系分別是:維生素b12.0~4.0mg,維生素b22.0~4.0mg,維生素b320~40mg,泛酸6.0~10mg,生物素0.2~0.4mg,葉酸0.2~0.8mg,維生素b124.0~12μg;維生素c2.0-6.0g。
具體地說,所述的組合物,每單位該組合物中含有下列用量比例關系的物質:
異亮氨酸2.2g,亮氨酸3.4g,賴氨酸醋酸鹽2.65g(相當于賴氨酸1.8775g),蛋氨酸0.3g,苯丙氨酸0.4g,蘇氨酸1.15g,色氨酸0.375g,纈氨酸2.65g,精氨酸2.2g,組氨酸1.175g,甘氨酸1.575g,丙氨酸2.075g,脯氨酸1.775g,天冬氨酸0.625g,天冬酰胺0.1375g,n-乙酰-l-半胱氨酸0.2g(相當于半胱氨酸0.15g),谷氨酸0或1.425g,l-鳥氨酸鹽酸鹽0.415g(相當于l-鳥氨酸0.325g),絲氨酸0.925g,n-乙酰-l-酪氨酸0.215g(相當于酪氨酸0.175g),維生素b63.0~5.0g,10%kcl0或5~10ml,維生素c0或2.0~6.0g;或者
異亮氨酸4.4g,亮氨酸6.8g,賴氨酸醋酸鹽5.3g(相當于賴氨酸3.775g),蛋氨酸0.6g,苯丙氨酸0.8g,蘇氨酸2.3g,色氨酸0.75g,纈氨酸5.3g,精氨酸4.4g,組氨酸2.35g,甘氨酸3.15g,丙氨酸4.15g,脯氨酸3.55g,天冬氨酸1.25g,天冬酰胺0.275g,n-乙酰-l-半胱氨酸0.4g(相當于半胱氨酸0.3g),谷氨酸0或2.85g,l-鳥氨酸鹽酸鹽0.83g(相當于l-鳥氨酸0.65g),絲氨酸1.85g,n-乙酰-l-酪氨酸0.43g(相當于酪氨酸0.35g),維生素b63.0~10g,10%kcl0或5~10ml,維生素c0或2.0~6.0g。
上述任一組合物還可以含有適量的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gns)或0.9%氯化鈉注射液(0.9%ns)或10%葡萄糖注射液。
對于含有葡萄糖的該組合物還可加入胰島素,胰島素的用量為每一個單位(1u)胰島素比3~5g葡萄糖,優選每一個單位(1u)胰島素比4g葡萄糖。
更進一步,作為上述組合物的優選方案,該組合物的具體配方為:
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3.0g或5.0g+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或500ml;或者
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3.0g或5.0g+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或500ml+維生素c2.0g;或者
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3.0g或5.0g+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或500ml+10%氯化鉀5ml;或者
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3.0g或5.0g+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或500ml+維生素c2.0g+10%氯化鉀5ml;或者
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胰島素注射液4u+維生素b63.0g或5.0g+維生素c2.0g+10%氯化鉀5ml+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或者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胰島素注射液8u+維生素b63.0g或5.0g+維生素c2.0g+10%氯化鉀5ml+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
其中:
上述復方氨基酸注射液,每1000ml中含有:異亮氨酸8.80g,亮氨酸13.60g,賴氨酸醋酸鹽10.60g(相當于賴氨酸7.51g),蛋氨酸1.20g,苯丙氨酸1.60g,蘇氨酸4.60g,色氨酸1.50g,纈氨酸10.60g,精氨酸8.80g,組氨酸4.70g,甘氨酸6.30g,丙氨酸8.30g,脯氨酸7.10g,天冬氨酸2.50g,天冬酰胺0.55g,n-乙酰-l-半胱氨酸0.80g(相當于半胱氨酸0.60g),谷氨酸5.70g,l-鳥氨酸鹽酸鹽1.66g(相當于l-鳥氨酸1.30g),絲氨酸3.70g,n-乙酰-l-酪氨酸0.86g(相當于酪氨酸0.70g)。
上述的任一組合物的劑型為藥學上允許的任意劑型或保健品允許的任意劑型;該組合物的劑型優選為注射劑、口服液、片劑、顆粒劑、膠囊劑、沖劑。相應的劑型可以含有適合該劑型的常用輔料,如水、硬脂酸鎂、糊精等,這些輔料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
上述的任一組合物在制備治療運動神經元病的藥物或保健品中的應用。
其中:所述運動神經元病包括肌萎縮側索硬化、脊肌萎縮癥、原發性側索硬化、進行性延髓麻痹,優選肌萎縮側索硬化。
一種治療運動神經元病的方法,該方法采用注射或口服的方式給予患者上述組合物;所述注射方式優選靜脈注射。
所述的方法中每個療程為采用注射或口服的方式給予患者上述組合物10-40天,優選15-30天;一個療程結束后,可以根據治療需要在休息適當時間(如10-15天)后繼續進行下一個療程或者不進行下一個療程。
進一步,對于吞咽困難、嗆咳、或者進食困難的患者可補充葡萄糖注射液及胰島素。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臨床觀察,維生素b6每天的用量小于1.0g治療效果不明顯。另外,直接靜脈推注末稀釋的維生素b6治療效果不明顯。
本發明所述的每單位組合物中各物質的含量也可以采用質量份等方式表述,不影響該組合物中各物質含量的比例關系。所述的每單位一般指病人一日使用的劑量,可根據病情作適當的調整。在制備成不同劑型時可以將每日使用的劑量制成一個包裝如一瓶或一袋注射液,也可以根據使用情況制成若干個基本單元如以片劑的形式制成若干片,等等。
本發明中各氨基酸優選l型氨基酸。
本發明組合物對運動神經元病的治療機制探討:
靜息電位是指細胞在未受刺激時(靜息狀態下)存在于細胞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差。眾所周知,靜息電位存在于神經和肌肉纖維內。j.bernstein于1902年首次提出神經細胞膜兩邊的k+分布的不相等以及膜對鉀離子的選擇通透性是靜息電位的產生原因。靜息神經細胞對k+是高通透的,對na+則很低,正是這種選擇性通透使膜內外形成k+濃度梯度而產生跨膜電位差??梢娂毎取⑼怆x子的不均勻分布以及在安靜狀態下對不同離子的通透性不同是靜息電位產生的前提條件。細胞外的na+濃度高于細胞內,而細胞內k+濃度遠高于細胞外,因此在細胞膜的兩側存在離子濃度差;另外,還會存在電位差。離子的擴散動力就取決于濃度差和電位差,細胞在安靜狀態下,只是對k+有通透性,對na+和其他離子的通透性很小。k+在濃度差的動力下向膜外擴散,由于k+是正離子,向外擴散形成的外正內負的電位差又會阻止k+的進一步擴散,當促使k+外流的濃度差動力和阻止k+外流的電位差阻力相等時,k+的外流停止,此時的跨膜電位稱為k+平衡電位。影響靜息電位水平的因素主要有:①細胞外k+濃度可影響靜息電位的大小,如細胞外k+濃度升高,細胞內k+濃度差降低,k+外流的量減少,靜息電位減少;②膜對k+和na+的相對通透性可影響靜息電位的大小,如膜對k+的通透性增大,則靜息電位增大,如膜對na+的通透性增大,則靜息電位將減??;③鈉泵活動的水平對靜息電位有影響。
動作電位,是指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產生的一次迅速可擴布性的電位變化。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為:細胞外的na+濃度比細胞內高,na+順著濃度差就有內流的趨勢,細胞在安靜狀態下,對na+的通透性小,na+內流的量也就很少。當細胞受到刺激后,細胞膜上少量的na+通道被激活開放,na+順著濃度差和電位差內流,膜內的負電位值逐漸變小,發生去極化,當去極化到達一定的程度時,膜上鈉通道大量被激活開放,大量的na+內流,從而爆發動作電位。使膜對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臨界膜電位,稱為閾電位。閾電位比靜息電位小約10-20mv,神經細胞的閾電位約為-55mv。刺激必須是膜內負電位值減少到閾電位時,才能爆發動作電位。由于na+是順著濃度差和電位差進行的擴散,na+內流速度很快,膜內負電位值迅速變小、消失,并且進一步轉為正電位,膜內形成的正電位對na+內流形成電場阻力,阻止na+內流,促使na+內流的力量(濃度差)與阻止na+內流的力量(電場阻力)相等時,na+內流停止,這時動作電位達到最大幅值,即為na+的電-化學平衡電位,形成動作電位的上升支,鈉通道開放時間短,很快失活關閉,這時細胞膜對k+的通透性增大,大量k+順著濃度差和電位差迅速外流,使膜內電位從正值變為負值,出現復極化,恢復到靜息狀態水平,形成動作電位的下降支。簡言之,動作電位的上升支就是na+內流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動作電位的下降支就是k+外流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細胞在發生動作電位后,膜電位基本恢復到靜息狀態水平,但是離子分布沒有恢復,細胞外有過多的k+,細胞內有過多的na+,這時將激活細胞膜上的鈉泵,通過鈉泵的作用,將細胞外過多k+的泵入細胞內,同時將細胞內過多的na+泵出細胞外,恢復原來的靜息狀態水平,為下一次興奮做好準備。
氨基酸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并同生命活動有關的最基本的物質,是在生物體內構成蛋白質分子的基本單位,與生物的生命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在抗體內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生物體內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之一。其在人體內通過代謝可以發揮下列一些作用:①合成蛋白質及核酸;②變成酸、激素、抗體、肌酸等含氮物質;③轉變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④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尿素,產生能量。
l-鳥氨酸是非蛋白氨基酸,在生物體內主要參與尿素循環,對體內氨態氮的排出有重要作用。在尿素循環中,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是尿素循環中的酶,存在于線粒體中,以氨為氮源,需要n-乙酰谷氨酸,生成的氨甲酰磷酸用來合成尿素;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ⅱ存在于胞質溶膠中,利用谷氨酰胺作為氮源,不需要n-乙酰谷氨酸,合成的氨甲酰磷酸用來合成嘧啶。由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催化的第一步反應是尿素循環的限速步驟。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被n-乙酰谷氨酸別構酶活化。該代謝物是由谷氨酸和乙酰coa在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當氨基酸降解速率增加時,作為轉氨作用的結果,谷氨酸的濃度也隨之增加,谷氨酸濃度的增加促進了n-乙酰谷氨酸的合成,結果活化了氨甲酰磷酸合成酶,使尿素合成速率加快。因此氨基酸降解產生的過量氮,就被有效的排出體外。由于精氨酸是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的激活劑,因此精氨酸濃度的增高,也會加速尿素的合成。
天冬氨酸通過脫氨生成草酰乙酸而促進三羧酸循環,故而天冬氨酸是三羧酸循環中的重要成分。并且天冬氨酸還在鳥氨酸循環和核苷酸合成中起重要作用,是多種氨基酸及嘌呤、嘧啶堿基的合成前體。它對細胞親和力很強,可作為鉀、鎂離子載體,向心肌輸送電解質,促進細胞去極化,維持心肌收縮能力,同時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在冠狀動脈循環障礙引起缺氧時,對心肌有保護作用。也就是說天冬氨酸能直接參與尿素循環并參與三羧酸循環及肝細胞內核酸的合成,有利于修復被損傷的肝細胞。此外,由于天冬氨酸對肝細胞內三羧酸循環代謝過程的間接促進作用,并提供能量代謝的中間產物,促進了肝細胞的能量生成,使被損傷的肝細胞的各項功能得以迅速恢復。所以l-鳥氨酸和天冬氨酸合用可以刺激肝尿素循環活性和促進谷氨酰胺合成,大大增強肝臟排毒功能,迅速降低血氨,促進肝細胞自身的修復和再生。因此,氨基酸在人體內的存在,不僅能提供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原料,而且對于促進生長,進行正常代謝,維持生命提供了物質基礎。
b族維生素是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煙酸、泛酸、葉酸等,是推動體內代謝,把糖、脂肪、蛋白質等轉化成熱量時不可缺少的物質。它們具有協同作用,調節新陳代謝,增進免疫系統促進細胞生長和分裂。維生素b6可能是所有維生素b族中最重要的一種。維生素b6又名吡哆素,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3種化合物。在動物組織中吡哆醇可轉化為吡哆醛或吡哆胺,且維生素b6多以吡哆醛和吡哆胺形式存在與動物組織中。吡哆醛和吡哆胺,吡哆醛磷酸和吡哆胺磷酸都可以互變,最后都以活性較強的吡哆醛磷酸和吡哆胺磷酸形式存在于組織中,參加轉氨作用。一般人體的肌肉里含有全身70%~80%的維生素b6。維生素b6在蛋白、脂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所以,大量損耗維生素b6的人會出現包括氨基酸代謝紊亂。維生素b6是氨基酸的代謝與合成的重要輔酶,并參與不飽和脂肪酸的代謝等生理過程,是機體內許多重要酶系統的輔酶,是動物正常發育、細菌和酵母繁殖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另外,維生素b6還是一種天然的利尿劑,利尿就能解毒,靜脈輸入維生素b65g,大約能利出尿液380ml左右。維生素b6是人體氨基酸代謝、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的輔酶,現已知肝臟有60多種酶需要維生素b6參與,在促進機體正常酶代謝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且維生素b6在體內的半衰期短,很快就排出體外。并且吡哆醛磷酸還有一特殊的功能,其可以促進氨基酸和鉀進入細胞的速率。
鉀是體內最重要的無機陽離子之一,在機體電解質中的含量僅次于鈉,其中98%存在于細胞內,存在于細胞外液的僅占2%,血清鉀濃度為3.5-5.5mmol/l。細胞內外鉀濃度相差懸殊是靠細胞膜na+-k+-atp酶耗能轉運來維持的。鉀是全身所有器官功能作用的重要物質基礎,參與全身所有的器官作用。其生理功能有:①參與細胞內糖和蛋白質的代謝;②維持細胞內的滲透壓和調節酸堿平衡;③維持細胞膜靜息電位,靜息膜電位主要取決于細胞膜對k+的通透性和細胞膜內外k+的濃度差;④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高鉀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低鉀使興奮性降低;⑤維持正常心肌收縮運動的協調。
例如:乙酰膽堿的突觸傳遞過程。乙酰膽堿是脊椎動物神經肌肉接頭(運動終板)上的興奮性神經遞質。乙酰膽堿是在膽堿能神經元的軸突末梢軸漿中合成。膽堿和乙酰輔酶a在膽堿乙?;D移酶的作用下生成乙酰膽堿。神經細胞不能合成膽堿,主要靠血循環供給,借助細胞膜上的專一性載體——膽堿轉運體攝取到細胞中。肝臟中合成的膽堿酯、膠質細胞中儲備的膽堿以及神經末梢釋放的乙酰膽堿水解產生的膽堿也可以成為乙酰膽堿合成中膽堿的來源。并且乙酰膽堿合成后被包裝在突觸小泡內,每個小泡約有103-104分子的乙酰膽堿,就在突觸前軸突質膜附近有大量這樣的突觸小泡。動作電位的到達,激發突觸前膜大大增加對ca2+的通透性,ca2+順其離子濃度梯度流入軸漿。由于細胞內ca2+的增加,促進了突觸小泡與質膜的融合,從而增加乙酰膽堿釋放到突觸間隙。通過這種機制,在對1個動作電位所引起的反應中,可有幾百個突觸小泡排出乙酰膽堿到一個典型的神經肌肉突觸接頭的突觸間隙。結果是局部的乙酰膽堿濃度大大增加,足以使突觸后細胞的質膜中的1種蛋白質即乙酰膽堿受體“感覺到”。這種神經遞質結合到許多受體分子上,激發突觸后細胞發生動作電位。乙酰膽堿隨后為突觸間隙中的1種稱為乙酰膽堿酯酶迅速降解成乙酸和膽堿,同時突觸后膜迅速恢復至靜息電位。并且在這一過程中,乙酰膽堿的作用同時增加了膜對na+和k+的通透性。由于突觸后膜的電化學梯度比k+的大一些,結果na+的向內流動導致去極化,使跨膜電位崩潰。只要有足夠數目的受體分子結合了神經遞質,這種跨膜電位的局部擾動就足以在受體所在的神經膜或肌膜上引發出1個新的動作電位。因而在一定時刻被占據受體的數目支配了na+的內向流動量,以及由此決定的膜電位變化的大小。結合于突觸后膜的乙酰膽堿酯酶迅速催化乙酰膽堿水解,遞質-受體復合物的數目很快減少,膜復極化,準備接待新的動作電位觸發突觸前膜釋放更多量子單位的乙酰膽堿。
一般神經元產生的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發生器電位和突觸電位都有賴于血腦屏障主動轉運形成的離子梯度,而且神經沖動的傳遞和準確再現也有賴于血腦屏障對神經元和神經纖維的屏蔽作用。有資料顯示,運動神經元病患者腦脊液中的谷氨酸水平比80%對照組高3倍。且細胞外過高的谷氨酸濃度,會過度刺激其受體,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明顯的毒性作用。但是使用本發明后發現,部分病人腦脊液中的谷氨酸水平明顯下降,運動神經元得到修復,患者癥狀明顯得到改善。原因有以下一種或幾種:①本發明中,體內過高的谷氨酸和本發明中的半胱氨酸以及甘氨酸可以生成谷胱甘肽,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輕運動神經元病患者的癥狀。②在肝臟中,過高的谷氨酸在谷氨酸脫氫酶(輔酶是nad+或nadp+)的作用下氧化脫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過多的氨可以與谷氨酸結合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和本發明中的天冬氨酸在氨甲基酰磷酸合成酶ⅱ作用下合成嘧啶核苷酸,并且谷氨酰胺也可以和本發明中的甘氨酸以及天冬氨酸合成嘌呤核苷酸,而且在肝臟胞液中谷氨酸與本發明中的甘氨酸和天冬氨酸參與嘌呤核苷酸從頭合成,為體內核苷酸提供來源。嘧啶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促進蛋白質合成,修復受損的神經元細胞,并且谷氨酸氧化脫氨基生成的多余氨由l-鳥氨酸激活肝細胞內尿素循環排出體外。③生成的谷氨酰胺能直接通過血腦屏障,分解成氨和谷氨酸,雖然在胞外過高的谷氨酸濃度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明顯的毒性作用,但是胞內谷氨酸是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含量最豐富的興奮性神經遞質,參與神經系統多種重要功能的調節,對神經發育、突觸可塑性的維持、神經元回路的形成及學習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④維生素b6不但是一種天然的利尿劑,利尿就能解毒,而且吡哆醛磷酸可以促進氨基酸和鉀進入細胞的速率,本發明中大劑量的維生素b6促進了氨基酸進入神經元細胞的速率,為神經元的修復提供了原料和能量,加快了受損神經元細胞的修復。并且k+快速進入神經元細胞促進了細胞內糖和蛋白質的代謝、調節了細胞內的滲透壓和酸堿平衡、使細胞膜靜息電位增大、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使正常心肌收縮運動的得到協調。
總而言之,由于本發明中含有各種各樣的氨基酸,其能夠為血液提供新鮮的營養,通過氨基酸代謝以及血液循環能促進了受損神經細胞的再生,改善其代謝微環境,增強了神經元存活能力,本發明提供了機體新陳代謝的底物與強勁的動能,緩解了患者的病情,甚至能夠逆轉病情。并且鳥氨酸和天冬氨酸可以刺激肝尿素循環活性,通過尿素循環可將氨基酸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氨排出體外。生物體內無論是神經調節還是激素調節,最終都是通過酶起作用。所以本發明中添加的大劑量維生素b6為人體氨基酸代謝、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的提供了充足的輔酶。雖然運動神經元病患者腦脊液中的谷氨酸水平偏高,但是使用本發明后,腦脊液中的谷氨酸可以轉化為谷氨酰胺和谷胱甘肽。①人體通過谷氨酰胺可以從腦、肌肉等組織向肝或腎轉運氨。谷氨酰胺沒有毒性,是人體迅速解除氨毒的一種方式,在本病中也是迅速解除胞外過高的谷氨酸濃度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的明顯毒性作用,同時儲藏和運輸氨。當運至肝臟中,谷氨酰胺將氨釋放出來以合成尿素;當運至腎臟中,谷氨酰胺將氨釋放出來直接隨尿排出;運至各種組織中可用于合成氨基酸和嘌呤、嘧啶等含氮物質。也就是說本發明可以促進谷氨酰胺的合成,解除胞外過高的谷氨酸濃度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的明顯毒性作用,并且谷氨酰胺能直接通過血腦屏障,為腦神經細胞的修復提供部分氨基酸、嘌呤和嘧啶。②谷胱甘肽的合成可以有效的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減輕運動神經元病患者的癥狀。且本發明中的氨基酸也為神經營養因子提供能量以及原料,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雖然在此過程中氨基酸代謝產生的大量氨,但是由于l-鳥氨酸的存在,l-鳥氨酸作為尿素循環的反應底物,迅速激活肝細胞內的尿素循環,將機體產生的有害氨通過尿素排除體外,保證了機體正常的代謝。由于本發明中含有天冬氨酸,其是多種氨基酸及嘌呤、嘧啶堿基的合成前體,并且它對細胞親和力很強,可作為鉀、鎂離子載體,向心肌輸送電解質,促進細胞去極化,維持心肌收縮能力。其不但可以為神經營養因子提供能量以及原料,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而且可以促進k+進入神經元細胞,維持心肌收縮能力。并且和l-鳥氨酸聯合使用,可以刺激肝尿素循環活性大大增強肝臟排毒功能,迅速降低血氨,促進肝細胞自身的修復和再生,從而增強了人體自身免疫能力,從本質上治療運動神經元病,且本發明沒任何毒副作用、治療費用低,是運動神經元病患者首選藥物。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組合物能夠緩解甚至逆轉運動神經元病的發病過程,基本上能夠改善運動神經元病患者的臨床癥狀,甚至能正常生活,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而且該組合物原料為食源性物質,長期服用沒有毒副作用,治療費用低,對運動神經元病患者來說基本沒有經濟負擔,適合臨床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病例1肌電圖報告單。
圖2是病例3在北大第三醫院確診als診斷證明書。
圖3是病例4肌電圖報告單。
圖4是病例5肌電圖報告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闡述。
一、藥物組合物制備實施例
一般性說明:實施例中各組合物制劑的工藝按相應制劑的常規工藝配制即可。
實施例1
一種藥物組合物,將相當于l-鳥氨酸2.5g的l-鳥氨酸鹽酸鹽約3.19g,天冬氨酸1.5g以及維生素b610g,加入到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即可。
實施例2
一種藥物組合物,將l-鳥氨酸鹽酸鹽0.415g(相當于l-鳥氨酸0.325g),天冬氨酸0.625g以及維生素b63.0g,加入到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即可。
實施例3
一種藥物組合物,將l-鳥氨酸鹽酸鹽0.83g(相當于l-鳥氨酸0.65g),天冬氨酸1.25g,維生素b65.0g,加入到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
實施例4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組分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含有異亮氨酸2.2g,亮氨酸3.4g,賴氨酸醋酸鹽2.65g(相當于賴氨酸1.8775g),苯丙氨酸0.4g,蘇氨酸1.15g,色氨酸0.375g,精氨酸2.2g,組氨酸1.175g,甘氨酸1.575g,丙氨酸2.075g,脯氨酸1.775g,天冬氨酸0.625g,天冬酰胺0.1375g,n-乙酰-l-半胱氨酸0.2g(相當于半胱氨酸0.15g),l-鳥氨酸鹽酸鹽0.415g(相當于l-鳥氨酸0.325g),絲氨酸0.925g,n-乙酰-l-酪氨酸0.215g(相當于酪氨酸0.175g)],以及維生素b63.0g,加入到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
實施例5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組分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含有異亮氨酸2.2g,亮氨酸3.4g,賴氨酸醋酸鹽2.65g(相當于賴氨酸1.8775g),蛋氨酸0.3g,苯丙氨酸0.4g,蘇氨酸1.15g,色氨酸0.375g,纈氨酸2.65g,精氨酸2.2g,組氨酸1.175g,甘氨酸1.575g,丙氨酸2.075g,脯氨酸1.775g,天冬氨酸0.625g,天冬酰胺0.1375g,n-乙酰-l-半胱氨酸0.2g(相當于半胱氨酸0.15g),谷氨酸1.425g,l-鳥氨酸鹽酸鹽0.415g(相當于l-鳥氨酸0.325g),絲氨酸0.925g,n-乙酰-l-酪氨酸0.215g(相當于酪氨酸0.175g)],以及維生素b63.0g,加入到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
實施例6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組分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含有異亮氨酸2.2g,亮氨酸3.4g,賴氨酸醋酸鹽2.65g(相當于賴氨酸1.8775g),蛋氨酸0.3g,苯丙氨酸0.4g,蘇氨酸1.15g,色氨酸0.375g,纈氨酸2.65g,精氨酸2.2g,組氨酸1.175g,甘氨酸1.575g,丙氨酸2.075g,脯氨酸1.775g,天冬氨酸0.625g,天冬酰胺0.1375g,n-乙酰-l-半胱氨酸0.2g(相當于半胱氨酸0.15g),谷氨酸1.425g,l-鳥氨酸鹽酸鹽0.415g(相當于l-鳥氨酸0.325g),絲氨酸0.925g,n-乙酰-l-酪氨酸0.215g(相當于酪氨酸0.175g)],以及維生素b65.0g,維生素c2.0g,加入到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
實施例7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組分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含有異亮氨酸2.2g,亮氨酸3.4g,賴氨酸醋酸鹽2.65g(相當于賴氨酸1.8775g),蛋氨酸0.3g,苯丙氨酸0.4g,蘇氨酸1.15g,色氨酸0.375g,纈氨酸2.65g,精氨酸2.2g,組氨酸1.175g,甘氨酸1.575g,丙氨酸2.075g,脯氨酸1.775g,天冬氨酸0.625g,天冬酰胺0.1375g,n-乙酰-l-半胱氨酸0.2g(相當于半胱氨酸0.15g),谷氨酸1.425g,l-鳥氨酸鹽酸鹽0.415g(相當于l-鳥氨酸0.325g),絲氨酸0.925g,n-乙酰-l-酪氨酸0.215g(相當于酪氨酸0.175g)],以及維生素b63.0g,10%kcl5ml,維生素c2.0g,加入到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
實施例8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組分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含有異亮氨酸2.2g,亮氨酸3.4g,賴氨酸醋酸鹽2.65g(相當于賴氨酸1.8775g),蛋氨酸0.3g,苯丙氨酸0.4g,蘇氨酸1.15g,色氨酸0.375g,纈氨酸2.65g,精氨酸2.2g,組氨酸1.175g,甘氨酸1.575g,丙氨酸2.075g,脯氨酸1.775g,天冬氨酸0.625g,天冬酰胺0.1375g,n-乙酰-l-半胱氨酸0.2g(相當于半胱氨酸0.15g),谷氨酸1.425g,l-鳥氨酸鹽酸鹽0.415g(相當于l-鳥氨酸0.325g),絲氨酸0.925g,n-乙酰-l-酪氨酸0.215g(相當于酪氨酸0.175g)],以及維生素b63.0g,10%kcl5ml,維生素c2.0g,加入到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
實施例9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組分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含有異亮氨酸2.2g,亮氨酸3.4g,賴氨酸醋酸鹽2.65g(相當于賴氨酸1.8775g),蛋氨酸0.3g,苯丙氨酸0.4g,蘇氨酸1.15g,色氨酸0.375g,纈氨酸2.65g,精氨酸2.2g,組氨酸1.175g,甘氨酸1.575g,丙氨酸2.075g,脯氨酸1.775g,天冬氨酸0.625g,天冬酰胺0.1375g,n-乙酰-l-半胱氨酸0.2g(相當于半胱氨酸0.15g),谷氨酸1.425g,l-鳥氨酸鹽酸鹽0.415g(相當于l-鳥氨酸0.325g),絲氨酸0.925g,n-乙酰-l-酪氨酸0.215g(相當于酪氨酸0.175g)],以及維生素b65.0g,10%kcl5ml,維生素c2.0g,胰島素注射液4u,加入到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
實施例10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組分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含有異亮氨酸4.4g,亮氨酸6.8g,賴氨酸醋酸鹽5.3g(相當于賴氨酸3.775g),蛋氨酸0.6g,苯丙氨酸0.8g,蘇氨酸2.3g,色氨酸0.75g,纈氨酸5.3g,精氨酸4.4g,組氨酸2.35g,甘氨酸3.15g,丙氨酸4.15g,脯氨酸3.55g,天冬氨酸1.25g,天冬酰胺0.275g,n-乙酰-l-半胱氨酸0.4g(相當于半胱氨酸0.3g),谷氨酸2.85g,l-鳥氨酸鹽酸鹽0.83g(相當于l-鳥氨酸0.65g),絲氨酸1.85g,n-乙酰-l-酪氨酸0.43g(相當于酪氨酸0.35g)],以及維生素b63.0g,10%kcl5ml,加入到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
實施例11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組分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含有異亮氨酸4.4g,亮氨酸6.8g,賴氨酸醋酸鹽5.3g(相當于賴氨酸3.775g),蛋氨酸0.6g,苯丙氨酸0.8g,蘇氨酸2.3g,色氨酸0.75g,纈氨酸5.3g,精氨酸4.4g,組氨酸2.35g,甘氨酸3.15g,丙氨酸4.15g,脯氨酸3.55g,天冬氨酸1.25g,天冬酰胺0.275g,n-乙酰-l-半胱氨酸0.4g(相當于半胱氨酸0.3g),谷氨酸2.85g,l-鳥氨酸鹽酸鹽0.83g(相當于l-鳥氨酸0.65g),絲氨酸1.85g,n-乙酰-l-酪氨酸0.43g(相當于酪氨酸0.35g)],以及維生素b65.0g,10%kcl5ml,維生素c3.0g,加入到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
實施例12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組分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含有異亮氨酸4.4g,亮氨酸6.8g,賴氨酸醋酸鹽5.3g(相當于賴氨酸3.775g),蛋氨酸0.6g,苯丙氨酸0.8g,蘇氨酸2.3g,色氨酸0.75g,纈氨酸5.3g,精氨酸4.4g,組氨酸2.35g,甘氨酸3.15g,丙氨酸4.15g,脯氨酸3.55g,天冬氨酸1.25g,天冬酰胺0.275g,n-乙酰-l-半胱氨酸0.4g(相當于半胱氨酸0.3g),谷氨酸2.85g,l-鳥氨酸鹽酸鹽0.83g(相當于l-鳥氨酸0.65g),絲氨酸1.85g,n-乙酰-l-酪氨酸0.43g(相當于酪氨酸0.35g)],維生素b63.00g,維生素c2.0g,加入到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
實施例13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組分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000ml(含有:相當于l-鳥氨酸3.5g的l-鳥氨酸鹽酸鹽,天冬氨酸2.50g,精氨酸8.80g,異亮氨酸8.80g,亮氨酸13.60g,相當于賴氨酸7.51g的賴氨酸醋酸鹽,蛋氨酸1.20g,苯丙氨酸1.60g,蘇氨酸4.60g,色氨酸1.50g,纈氨酸10.60g,組氨酸4.70g,甘氨酸6.30g,丙氨酸8.30g,脯氨酸7.10g,天冬酰胺0.55g,相當于半胱氨酸0.60g的n-乙酰-l-半胱氨酸,谷氨酸5.70g,絲氨酸3.70g,相當于酪氨酸0.70g的n-乙酰-l-酪氨酸),以及維生素b68.0g和維生素c3.0g,維生素加入到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
實施例14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組分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000ml(含有:相當于l-鳥氨酸4.5g的l-鳥氨酸鹽酸鹽,天冬氨酸2.80g,精氨酸8.30g,異亮氨酸6.50g,亮氨酸12.00g,相當于賴氨酸7.51g的賴氨酸醋酸鹽,蛋氨酸1.60g,苯丙氨酸1.40g,色氨酸1.80g,纈氨酸10.60g,組氨酸4.80g,甘氨酸6.20g,丙氨酸8.50g,脯氨酸7.10g,天冬酰胺0.55g,谷氨酸5.70g,絲氨酸3.70g,相當于酪氨酸0.70g的n-乙酰-l-酪氨酸),以及維生素b610g,維生素b13mg,維生素b23mg,維生素b340mg,泛酸8mg,生物素0.4mg,葉酸0.6mg,維生素b1210μg;維生素c4.0g。
維生素可直接加入到復方氨基酸注射液中,也可加入到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
實施例15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組分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000ml(含有:異亮氨酸8.80g,亮氨酸13.60g,賴氨酸醋酸鹽10.60g(相當于賴氨酸7.51g),蛋氨酸1.20g,苯丙氨酸1.60g,蘇氨酸4.60g,色氨酸1.50g,纈氨酸10.60g,精氨酸8.80g,組氨酸4.70g,甘氨酸6.30g,丙氨酸8.30g,脯氨酸7.10g,天冬氨酸2.50g,天冬酰胺0.55g,n-乙酰-l-半胱氨酸0.80g(相當于半胱氨酸0.60g),谷氨酸5.70g,l-鳥氨酸鹽酸鹽1.66g(相當于l-鳥氨酸1.30g),絲氨酸3.70g,n-乙酰-l-酪氨酸0.86g(相當于酪氨酸0.70g)),以及維生素b610g。
維生素可直接加入到復方氨基酸注射液中,也可加入到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
實施例16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組分為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000ml(含有:異亮氨酸8.80g,亮氨酸13.60g,賴氨酸醋酸鹽10.60g(相當于賴氨酸7.51g),蛋氨酸1.20g,苯丙氨酸1.60g,蘇氨酸4.60g,色氨酸1.50g,纈氨酸10.60g,精氨酸8.80g,組氨酸4.70g,甘氨酸6.30g,丙氨酸8.30g,脯氨酸7.10g,天冬氨酸2.50g,天冬酰胺0.55g,n-乙酰-l-半胱氨酸0.80g(相當于半胱氨酸0.60g),谷氨酸5.70g,l-鳥氨酸鹽酸鹽1.66g(相當于l-鳥氨酸1.30g),絲氨酸3.70g,n-乙酰-l-酪氨酸0.86g(相當于酪氨酸0.70g)),以及維生素b610g和10%kcl5ml。
維生素可直接加入到復方氨基酸注射液中,也可加入到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
實施例17
一種保健品口服液,其組分為復方氨基酸口服液1000ml(含有:異亮氨酸8.80g,亮氨酸13.60g,賴氨酸醋酸鹽10.60g(相當于賴氨酸7.51g),蛋氨酸1.20g,苯丙氨酸1.60g,蘇氨酸4.60g,色氨酸1.50g,纈氨酸10.60g,精氨酸8.80g,組氨酸4.70g,甘氨酸6.30g,丙氨酸8.30g,脯氨酸7.10g,天冬氨酸2.50g,天冬酰胺0.55g,n-乙酰-l-半胱氨酸0.80g(相當于半胱氨酸0.60g),谷氨酸5.70g,l-鳥氨酸鹽酸鹽1.66g(相當于l-鳥氨酸1.30g),絲氨酸3.70g,n-乙酰-l-酪氨酸0.86g(相當于酪氨酸0.70g)),以及維生素b610g和維生素c4.0g。維生素可直接加入到復方氨基酸口服液中,也可以分別包裝,一起服用。每日可服用250ml~1000ml。
實施例17
一種保健品片劑,其組分為含有下列復方氨基酸(含有:蛋氨酸0.5g,苯丙氨酸0.5g,蘇氨酸1.5g,色氨酸0.5g,纈氨酸3.0g,精氨酸3.0g,甘氨酸1.8g,丙氨酸2.2g,脯氨酸2.0g,天冬氨酸0.8g,天冬酰胺0.5g,谷氨酸1.5g,l-鳥氨酸鹽酸鹽3.0g,絲氨酸1.2g),以及維生素b63.0g,按片劑常規工藝增加適當輔料制成片劑若干片。
制劑使用說明:以上含復方氨基酸不同劑量(如250ml、500ml、1000ml)的注射液制劑,可根據病人身體耐受情況及體重選用,原則是病人有胃腸道不適癥狀時選用小劑量,病人身體耐受較好及體重較重時選用較大劑量,一般情況下采用含復方氨基酸250ml的即可有較好效果。另外,在正規輸液治療后為鞏固或維持療效,可以服用口服制劑。
上述各制劑例中的物質含量通常為病人每日使用的劑量,可根據病情需要適當調整。
二、臨床治療實施例
(一)臨床觀察統計
本院已收治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患者48例,臨床治療情況如下:
1、病人入選情況:
1.1一般情況:48例病人,年齡40~77歲,男性多于女性,入院時簽署本療法知情同意書。
1.2診斷標準:
經國內知名醫院(如協和醫院、上海華山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或者進一步明確分型為肌萎縮側索硬化(als)者并經我院比照世界神經病學聯盟肌萎縮側索硬化臨床診斷標準(eec,2000)及中國肌萎縮側索硬化診斷和治療指南(2012)進行復核確診,以及在外院未明確診斷經我院根據世界神經病學聯盟肌萎縮側索硬化臨床診斷標準(eec,2000)及中國肌萎縮側索硬化診斷和治療指南(2012)診斷的病人,其中臨床確認als的36人,臨床擬診als的8人,臨床可能als的4人。
1.3、排除標準(以下條件出現任一情況即排除):
對研究藥物過敏者;病人不能合作者;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等疾??;正在使用與試驗藥物配合配伍禁忌或影響試驗藥物療效的藥物。
1.4、終止標準:
嚴重的不良反應;病人的癥狀惡化,改用其它方法治療;患者因各種原因要求停藥。
2、治療方案
每日給予下列藥物組合物靜脈輸液(靜滴)一次,30天為一個療程:
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3.0~5.0g+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500ml。
必要時分別或同時增加:維生素c2.0g、10%氯化鉀5ml配入上述藥物組合物中進行靜脈輸液。
0.9%氯化鈉注射液可根據病人情況替換為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
對吞咽困難、嗆咳、或者進食困難的患者可補充葡萄糖注射液及胰島素注射液,胰島素注射液的用量按每一個單位(1u)胰島素比4g葡萄糖計算。
加強病人心理疏導、生活護理和對癥治療。
注:臨床采用的復方氨基酸注射液,按1000ml計算含有:異亮氨酸8.80g,亮氨酸13.60g,賴氨酸醋酸鹽10.60g(相當于賴氨酸7.51g),蛋氨酸1.20g,苯丙氨酸1.60g,蘇氨酸4.60g,色氨酸1.50g,纈氨酸10.60g,精氨酸8.80g,組氨酸4.70g,甘氨酸6.30g,丙氨酸8.30g,脯氨酸7.10g,天冬氨酸2.50g,天冬酰胺0.55g,n-乙酰-l-半胱氨酸0.80g(相當于半胱氨酸0.60g),谷氨酸5.70g,l-鳥氨酸鹽酸鹽1.66g(相當于l-鳥氨酸1.30g),絲氨酸3.70g,n-乙酰-l-酪氨酸0.86g(相當于酪氨酸0.70g)。
3、療效觀察指標
3.1、無效:經過一個療程治療后無作用或癥狀持續惡化;
3.2、有效:經過一個療程治療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不再繼續發展或發展速度較治療前明顯降低;
3.3、顯效:經過一個療程或未滿一個療程治療后患者病情出現好轉,出現下列任意一種情形:
3.3.1一個或多個部位肌力恢復,或者增高的肌張力逐步降低;
3.3.2由需呼吸機輔助呼吸變為可脫離呼吸機自由呼吸,或者由長期需呼吸機輔助呼吸變為能間隙采用呼吸機輔助呼吸;
3.3.3嗆咳、流涎、吞咽困難、肌肉跳動感、患病部位活動程度等癥狀明顯改善;
3.3.4萎縮的肌肉逐漸生長起來;
3.3.5alsfrs-r(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功能評分量表)評分數值增加。
注:
alsfrs-r(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功能評分量表)作為als嚴重程度的評估方法,該量表簡便、容易操作、應用廣泛,其敏感度、可靠性和穩定性已經得到廣泛確認,為國內外常用的評價肌萎縮側索硬化癥病情發展及預后的評分量表,alsfrs-r由12項組成:1.語言;2.唾液分泌;3.吞咽;4.書寫;5.切割食物,使用餐具;6.穿衣及衛生自理;7.在床上翻轉及整理被褥;8.行走;9.爬樓梯;10.呼吸困難;11.端坐呼吸;12.呼吸功能不全。每項評分從0分到4分。功能評分從0分(嚴重受損)到48分(正常)。評分由培訓后熟練掌握的專門人員執行。由于als為進展性疾病,未能有效治療情況下,其alsfrs-r呈進行性下降,通常6個月下降5~6分,12個月下降10分左右。
4、治療效果
48例病人經一個月療程治療,大部分病人在治療2周后開始出現效果,一個療程結束后分析其治療效果,顯示無效4例、有效23例、顯效21例。
注:小部分病人使用復方氨基酸注射液的劑量較大時(如500ml/日)會出現惡心等胃部不適癥狀,減小劑量(如250ml/日)后不適癥狀消失,體質較弱的病人易出現。
(二)具體病例
本院已收治運動神經元病患者40多例,采用“復方氨基酸聯用大劑量維生素b6療法”治療均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現摘錄部分病例如下:
病例1:
患者楊某某,男性,70歲。起病時間為2014年04月,至入院時病程12月?;颊咭詷嬕粽系K及雙上肢乏力起病,于2014年04月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肌電圖(2014-04,華山醫院):運動神經元損害肌電圖改變,累及上下肢體、腹直肌、舌肌及斜方肌,首先考慮脊髓前角細胞損害。使用營養神經及口服力魯肽(1#,bid)治療,但療效欠佳。先后于2015年04月28日至2015年05月19日和2015年11月30日至2015年12月10日于武進醫院住院接受新療法治療。入院時患者進行性四肢肌肉萎縮伴乏力,平地行走困難易跌倒,不能上樓梯,四肢有肉跳感及麻木感;言語含糊,飲水、進食嗆咳;呼吸困難,需無創呼吸機持續輔助呼吸。入院前8個月來,體重減輕20.5kg。舌肌萎縮、纖顫;雙手骨間肌、四肢肌肉萎縮;雙手握力ⅳ-級,雙上肢近端肌力ⅴ-級,雙下肢肌肉ⅴ-級,巴彬斯基征陽性,腱反射亢進。進一步詳細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颊呷朐簳r無法完成肺功能檢查。
具體治療方案:復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日,靜滴,1次/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3.0g+維生素c2.0g,每日1次,靜滴。
患者連續用藥5天后,呼吸急促、吞咽困難等臨床癥狀明顯好轉;連續用藥15天后,患者口干、消瘦、感覺肉跳、雙手麻木、全身肌肉萎縮、乏力、飲水嗆咳、氣喘等癥狀都有十分明顯的好轉,感雙上肢近端肌肉和雙下肢肌力力量明顯增加,可以自由行走。再繼續用本療法治療1周后,感嗆咳、氣喘、乏力、視物模糊好轉。出院時可脫離無創呼吸機。體重增加2kg。雙下肢肌力由ⅴ-增加為ⅴ級。2015-12-08可進行肺功能檢測,示中度肺功能障礙。
末次出院后一直未再繼續使用本療法治療。第3次隨訪得知已患者病情較出院時有所加重,需有創呼吸機輔助呼吸(2016-10)和插管喂食(2016-10)。說明本療法雖然能夠逆轉病情,但如果長時間不維持治療,病情仍然會繼續發展。
pcr檢測淋巴細胞分群:
通過對比治療前后的淋巴細胞分群檢測結果可以發現,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得到了改善。
alsfrs-r評分:
病例2:
患者劉某,男性,52歲。起病時間為2013年09月,至入院時病程24月?;颊咭宰笫种富顒诱系K起病,于2013年09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并行肌電圖(2016-09,華山醫院)檢查。于2015年09月14日至2015年09月30日于武進醫院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并住院接受本療法治療。入院時患者飲水、進食偶有嗆咳,講話費力,含糊;抬頭無力,進行性四肢乏力,左手及上肢肌肉明顯消瘦,并進行性加重,能平地慢行,易跌倒。舌肌萎縮,纖顫,雙手骨間肌,四肢肌肉萎縮,左手握力ⅰ級,左上肢近端肌力ⅲ級,右手握力ⅳ級,右上肢近端肌力ⅳ級,雙下肢肌肉ⅳ級,巴彬斯基征陽性。
具體治療方案:復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日,靜滴,1次/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3.0g+維生素c2.0g,每日1次,靜滴。
患者入院時只能行走200米,治療2周后能獨立行走3公里,乏力癥狀好轉,左手及上肢肌肉肌力明顯增加。出院時左手握力由ⅰ級增加為ⅲ級,雙下肢肌力由ⅳ級增加為ⅴ級。
pcr檢測淋巴細胞分群:
通過對比治療前后的淋巴細胞分群檢測結果可以發現,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得到了改善。
alsfrs-r評分:
病例3:
患者郝某某,男性,60歲。起病時間為2013年08月,至入院時病程27個月?;颊咭杂冶鄯αζ鸩。诒本┐髮W第三醫院(2014-06)、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2014-06-22)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并行肌電圖(2014-06-18,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41515;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肺功能和頸部mri(2014-06-10,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00063326)檢查,先后使用神經保護、干細胞移植、中藥、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但療效欠佳。于2015年11月03日至2015年11月18日于武進醫院住院接受本療法治療。入院時患者進行性雙上肢乏力,抬頭、聳肩無力,雙手小指不能完成并指動作。舌肌纖顫,雙上肢、骨間肌及肩部肌肉萎縮;雙側三角肌肌力ⅲ-級,肱二頭肌肌力ⅲ級,握力稍減弱;雙側肱二頭肌反射(+),雙側肱三頭肌反射(+);雙側hoffmann征(+)。入院前肌電圖示:右母短展肌、雙肱二頭肌、右胸鎖乳突肌呈神經源性損害;左小指展肌、t10脊旁肌輕收縮運動單位電位時限正常波幅增高。肺功能檢查(2015-05-15,北京大學第三醫院,16724):通氣功能正常,小氣道功能正常。
具體治療方案:復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日,靜滴,1次/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5.0g+維生素c2.0g,每日1次,靜滴。
連續治療10天,右小指可完成并指動作,訴右肩活動度增加。右肘部萎縮肌肉生長了起來。
pcr檢測淋巴細胞分群:
患者免疫功能變化有好轉趨勢
alsfrs-r評分:
病例4:
患者虞某某,男性,41歲。起病時間為2007年03月,至入院時病程104個月?;颊咭噪p腿乏力起病,于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2007-03-29)、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常州第二人民醫院(2008-03-25)、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008-04-10)和南京腦科醫院(2015-05-21)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并行肌電圖(2007-03-30,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0707431;2008-03-25,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14107)、顱頸mri(2006-12-29,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08339)檢查。曾口服丁苯酞(0.1,tid)、中藥治療,但療效欠佳。于2015年11月05日至2015年11月19日于武進醫院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并住院接受本療法治療。入院時患者進行性四肢乏力伴肉跳感,以左側尤甚。走路不穩,上樓費力;雙手麻木,手指不能完成并指動作,雙臂不能抬臂過頭頂;抬頭、聳肩無力;言語不清,飲水嗆咳,偶感氣喘。舌肌、雙手骨間肌及四肢肌肉萎縮,舌肌纖顫;雙上肢近端肌力ⅲ級,雙手握力ⅳ級,雙下肢肌力ⅳ級;肌張力不高;雙側膝反射減弱。入院前肌電圖:emg:上下肢被檢肌和腹直肌以及胸鎖乳突肌見纖顫正尖波;輕收縮部分被檢肌見mup偏寬大或見巨大電位或波形差;重收縮募集減少。ncv:左側尺神經深支運動傳導cmap波幅降低;余運動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和波幅正常范圍。運動神經f波潛伏期正常范圍或未引出。神經源性損害肌電圖,累及上下肢和腹直肌以及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舌肌也有輕度慢性損害改變。脊髓前角細胞和舌下神經運動核損害可首先考慮。
具體治療方案:復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日,靜滴,1次/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5.0g+維生素c2.0g,每日1次,靜滴。
治療2周后乏力癥狀有所改善,感肩部較前有力,雙肩能抬過頭部。
pcr檢測淋巴細胞分群:
alsfrs-r評分:
病例5:
患者黃某某,男性,52歲。起病時間為2014年03月,至入院時病程20個月?;颊咭噪p腿乏力起病,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014-08-14)、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2014-12-22)和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進行性肌萎縮),并行肌電圖(2014-08-14,華山醫院,h302091;2014-12-26,宣武醫院,50916)、組織活檢[2014-12-30,宣武醫院,左股四頭肌,n12(626955)]、csf及血清免疫參數分析(2014-08-15,華山醫院,20354)、csf鞘蛋白相關抗體(2014-12-23,宣武醫院,41602678)、血清鞘蛋白相關抗體(2014-08-19,華山醫院,1952)和血液、尿液毒物分析(2014-12-26,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307醫院)等多項輔助檢查。曾接受多種治療:輔酶q10(10mgp.o.tid)、丁苯酞(0.2p.o.bid)、力魯肽(1#p.o.bid)、大劑量激素沖擊及中藥治療,但療效欠佳。于2015年11月13日至2015年11月29日于武進醫院住院接受本療法治療。入院時患者進行性四肢乏力,陣發性抽搐伴疼痛。聳肩無力,雙下肢完全失去行走能力,有肉跳感。舌肌纖顫、無萎縮;肩部、雙下肢肌肉均勻性萎縮。雙側上肢肌力ⅴ-級,握力稍減弱,雙下肢肌力0級,無肌張力,腰肌力量減弱;膝反射(-);深感覺減弱。入院前肌電圖:emg:上下肢被檢肌和腹直肌以及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見纖顫正尖波或見束顫電位;輕收縮部分被檢肌見mup偏寬大或見巨大電位伴或補辦多相電位和不規則波增多;重收縮募集減少。ncv:雙側肺總神經運動傳導cmap波幅降低;余運動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和波幅正常范圍。運動神經f波潛伏期正常范圍或未引出。神經源性損害肌電改變,累及上下肢肌和腹直肌以及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脊髓前角細胞損害可首先考慮。
具體治療方案:復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日,靜滴,1次/日;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5.0g+維生素c2.0g,每日1次,靜滴。
治療10天后已經能夠自行站立6分鐘了,雙下肢肌肉的肌力和肌肉營養比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足部肌肉有收縮動作,膝跳反射減弱,雙下肢肌張力較入院時增加。
pcr檢測淋巴細胞分群:
通過對比治療前后的淋巴細胞分群檢測結果可以發現,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得到了改善。
alsfrs-r評分:
病例6:
患者黃某某,男性,50歲。起病時間為2014年04月,至入院時病程29個月?;颊咭杂彝确αζ鸩。谕瑵髮W附屬東方醫院(2016-04-05)、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2016-06-17)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2016-04-22)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下運動神經元綜合征,脊肌萎縮癥可能),并行肌電圖(2016-04-05,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147591;2016-04-22,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40621;2016-06-17,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24172;2016-04-25,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40621)、顱頸胸腰mri(2016-04-07,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m13155250、m13155249、m13155247、m13155248)檢查。曾口服多種藥物(泛癸利酮膠囊,2#p.o.tid;維生素e-10膠丸,1#p.o.tid;維生素b1片,1#p.o.tid;甲鈷胺片,1#p.o.tid)及中藥治療,但療效不理想。于2016年09月29日至2016年10月27日于武進醫院住院接受本療法治療。入院時患者進行性四肢乏力伴活動欠靈活,雙下肢為重,雙腿偶有肉跳感,爬樓梯困難,易摔到。雙下肢能床上水平抬高10cm。左側髂腰肌肌力ⅴ-級,臀大肌肌力ⅴ-級,雙側股四頭肌、脛前肌及小腿后肌群肌力ⅳ級。肌張力稍降低。咽反射(+),雙側肱二頭肌減反射(++),雙側膝反射(+),踝反射(+)。神經源性疾病肌電圖(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累及四肢檢肌、腹直肌、脊旁肌,均有失神經改變;斜方肌有插入電位延長,并有巨大電位。考慮mnd可能。
具體治療方案: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5.0g,靜脈滴注,每日一次。
住院治療4周后,患者感下肢乏力有所緩解,出院時雙下肢能床上水平抬高30cm(較入院時增加20cm)。
pcr檢測淋巴細胞分群:
血肌紅蛋白測定:
alsfrs-r評分:
病例7:
患者朱某某,男性,50歲。起病時間為2015年08月,至入院時病程13個月?;颊咭宰笸确α白笞阒夯顒诱系K起病,于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5-09-24)和浙江省中醫院(2016-03-01)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并行肌電圖(2015-09-24,蘇州大學一附院,9755;2016-03-01,浙江省中醫藥,160367-05705;2016-05-30,蘇州大學一附院,11332;)檢查。曾口服多種藥物[甲鈷胺,0.5mgp.o.tid;呋喃硫胺,25mgp.o.tid;強的松,20mgp.o.qd(每5天減1片);銀杏內酯,1#p.o.tid]進行治療,但療效不理想。于2016年09月28日至2016年10月28日于武進醫院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并住院接受本療法治療。入院時四肢乏力明顯伴肉跳感,雙下肢為甚,行走困難易跌倒,左足趾明顯強制性過伸,活動受限。雙側肱二頭肌萎縮,雙側股四頭肌、脛骨前肌及小腿后側肌群萎縮。髂腰肌肌力ⅳ級,雙側股四頭肌肌力ⅳ級,左側小腿后側肌群肌力ⅲ級,右側小腿后側肌群肌力ⅳ級,雙側脛前肌肌力ⅲ級。右足跖曲、背曲無力。四肢肌張力低,左足趾肌張力增高。肱二頭肌反射消失?;颊甙猛?。入院前肌電圖示:1.右腓總神經運動神經傳導誘發電位波幅降低;2.雙脛神經運動神經傳導遠端潛伏期延長,誘發電位波幅降低;3.左腓總神經運動神經傳導呈微小運動反應;4.右小指展肌靜息下可見束顫電位,輕收縮呈正常大小mup,大力收縮呈近干擾相;5.左股四頭肌、右脛前肌、左脛前肌肌電圖檢查呈神經源性肌電改變;6.右側股四頭肌靜息下可見自發電位發放,輕收縮見部分寬大mup。
具體治療方案: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5.0g+維生素c2.0g+胰島素4u+10%kcl5ml,靜脈滴注,每日一次。
經過規律本療法治療30天后,患者四肢乏力癥狀緩解,左足趾強制性過伸消失。體重較入院時增加1kg。左足肌張力增高現象明顯緩解,活動靈敏度增加。出院本院復查肌電圖示:1.上下肢被檢肌肉見纖顫正尖波;2.輕收縮雙側第一背側骨間肌,右側脛前肌、橈側腕屈肌mup偏寬大;3.雙側腓內肌、右側股內肌mup偏寬;4.右側股內肌,左側脛前肌mup波形差;5.雙側正中神經運動傳導遠端潛伏期延長;6.左側正中神經、雙側腓總神經及左側脛神經運動傳導cmap波幅降低;7.左側腓總神經運動傳導速度減慢;8.右側尺神經感覺傳導sanp波幅降低。對比出入院肌電圖,原僅呈現微小運動反應的左腓總神經已能測出相應運動電位波,大部分受累神經傳導波幅增高。
pcr檢測淋巴細胞分群:
肌紅蛋白測定:
alsfrs-r評分:
病例8:
患者徐某某,男性,66歲。起病時間為2015年05月,至入院時病程17個月。患者以構音障礙起病,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016-03-28)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行肌電圖(2016-02-16,江蘇省人民醫院,c20160181;2016-03-28,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58927)、顱頸腰骶mri(2015-06-09,鼓樓醫院,顱mri+mra;2015-09,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顱mri+mra,頸、胸、腰骶,964151xgt)及肺功能(2016-02-04,江蘇省中醫院,ksxugt16020402)檢查。曾口服力魯肽治療,但療效欠佳。于2016年10月17日至2016年11月13日于武進醫院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并住院接受本療法治療。入院時言語含糊伴流涎,吞咽困難,飲水、進食嗆咳,四肢乏力以左側尤甚,左下肢肉跳感,行走不穩,以上癥狀進行性加重。舌肌萎縮明顯,纖顫;左手握力ⅳ級,左上肢近端肌力ⅳ級,雙側脛前肌肌力ⅳ級,雙足跖曲、背曲弱;四肢肌張力稍減低;肱二頭肌反射消失。入院前肌電圖:emg:左舌肌見纖顫,右舌肌未查;左側第一背側骨間肌、橈側腕屈肌、舌肌,右側橈側腕屈肌見正銳波;右側胸鎖乳突肌見束顫波;上下肢部分被檢肌見插入電位延長,輕收縮見mup偏寬大伴或不伴多相電位和不規則波增多;沖收縮募集減少。ncv:被檢運動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和波幅正常范圍。運動神經f波潛伏期正常范圍。blink:雙側眶上切跡刺激眼輪匝肌記錄r1和r2潛伏期正常范圍。神經源性損害肌電改變,累及舌肌為主,上肢部分肌和胸鎖乳突肌也有輕度累及。
具體治療方案:復方氨基酸注射液300ml+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3.0g+維生素c2.0g,靜脈滴注,每日一次。
經過規律本療法治療30天后,患者述四肢乏力明顯改善,左下肢活動靈活度增加;流涎減少。出院復查肌電圖:emg:雙側舌肌見纖顫波;右側脛前肌及雙側舌肌見正銳波;輕收縮部分被檢肌見mup偏寬或部分偏寬大;重收縮募集減少。nuv:被檢運動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和波幅正常范圍。神經源性損害肌電改變,累及舌肌為主,上下肢和斜方肌也有輕度累及。脊髓前角細胞和舌下神經運動核損害可首先考慮。
pcr檢測淋巴細胞分群:
血肌紅蛋白測定:
alsfrs-r評分:
病例9:
患者王某某,男性,53歲。起病時間為2015年09月,至入院時病程13個月?;颊咭杂沂种阜αζ鸩?,于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2016-10-11)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行肌電圖(2016-10-10,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000875)和顱頸mri(2016-02-2,天長市中醫院)檢查。曾予口服力魯肽(1#p.o.bid)及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等治療,但療效欠佳且病情迅速發展。于2016年10月12日至2016年11月08日于武進醫院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并住院接受本療法治療。入院時進行性四肢乏力,以左側尤甚,行走緩慢且易跌倒,上肢不能梳頭及提重物,肩部上抬無力伴肉跳感;言語較含糊。雙手骨間肌萎縮、畸形,雙側肱二頭肌萎縮;右手握力ⅰ~ⅱ級,左手握力ⅲ級,左上肢近端肌力ⅰ級,右上肢近端肌力ⅳ級,髂腰肌肌力ⅳ級,雙側小腿后側肌群肌力ⅳ級,雙側脛前肌肌力ⅳ級,雙足跖曲、背曲稍弱;四肢肌張力低;肱二頭肌反射消失。入院前肌電圖(2016-10-10,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emg:右側三角肌、右側脛前肌安靜時可見大量自發電位,小力收縮運動單位電位時限增寬,大力收縮募集呈單純相。左側胸鎖乳突肌小力收縮運動單位電位時限增寬,搭理收縮募集減少。右側t11、t10安靜時可見大量自發電位。ncv:1.右側正中神經運動末端潛伏期正常高限,傳導速度正常,cmap波幅降低,f波未引出;感覺傳導速度正常,snap波幅正常。2.右側尺神經運動末端潛伏期延長,傳導速度正常,cmap波幅降低,f波未引出;感覺傳導速度正常,snap波幅正常。廣泛神經源性損害。
具體治療方案: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3.0g+維生素c2.0g+10%kcl10ml,靜脈滴注,每日一次。
經過規律本療法治療20余天后,患者述感雙下肢乏力好轉,行走較入院時有力。余好轉不明顯,但病程進展速度顯著下降,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出院時肌電圖(2016-11-04):emg:上下肢被檢肌和舌肌見纖顫正尖波;親手所部分被檢肌見mup偏寬大或部分寬大;重收縮募集減少。ncv:右側鄭重神經和尺神經傳導cmap波幅降低;余運動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和波幅正常范圍。神經源性損害肌電改變,累及上下肢肌和舌肌,斜方肌也有輕度累及。脊髓前角細胞和舌下神經運動核損害可首先考慮。
pcr檢測淋巴細胞分群:
血肌紅蛋白測定:
alsfrs-r評分:
病例10:
患者田某,女性,51歲。起病時間為2012年10月,至入院時病程39個月。患者以雙下肢乏力起病,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2014-04-16,病歷號:605437)、北京大學第三醫院(2014-11-02,住院號:4770669)診斷為意義未確定的單克隆丙球蛋白?。患∪獠?。于多家醫療機構診療期間進行多項相關檢查,包括頸腰mri(2014-02-25,空軍總醫院);血清蛋白電泳、免疫球蛋白定量、免疫固定電泳、尿本周氏蛋白、大腿肌肉mri、左股四頭肌肌肉活檢、肌電圖、氨基酸及肉堿譜檢查、尿有機酸譜、血尿毒物分析等(2014-03-26至2014-04-10宣武醫院住院期間);pet/ct(2014-04-21,解放軍總醫院);免疫球蛋白固定電泳、肌電圖、右股二頭肌肌肉活檢、骨髓活檢;tb淋巴細胞亞群測定、ca125、本周氏蛋白定性、癌胚抗原、風濕三項、免疫七項、腦脊液常規、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全身+局部骨成像、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等(2014-11-02至2014-11-06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住院期間);單基因遺傳病基因檢測報告(2015-03-10,深圳華大臨床檢驗中心);kap+lam(2015-05-22,北京協和醫院)。曾接受激素治療、b族維生素、中藥、干細胞移植、營養神經等治療,但療效欠佳。于2016年01月18日至2016年01月30日于武進醫院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進行性肌萎縮)并住院接受本療法治療?;颊呷朐簳r進行性加重的四肢乏力伴肌肉明顯萎縮,雙下肢不能獨立行走,偶有大腿肌肉跳動感,咳嗽咳痰力量減弱,抬頭聳肩無力,呼吸困難,需無創呼吸機間斷性輔助呼吸。雙側肱二頭肌萎縮,雙手握力ⅴ級,雙上肢近端肌力ⅰ級。雙下肢無浮腫,雙大腿股四頭肌肌肉萎縮明顯。髂腰?、⒓?,雙側股四頭肌肌力0級,雙側小腿后側肌群肌力ⅱ級。雙側側脛前肌肌力ⅱ級。左側踇背伸肌肌力ⅱ級,右側踇背伸肌肌力ⅱ級,肌張力低。痛溫覺存在,腱反射未引出。入院前兩次肌電圖均為肌源性損害。左股四頭肌病例活檢(2014-04-01,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示:神經源性損害。
具體治療方案:復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靜脈滴注,每日一次;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維生素b65.0g,靜脈滴注,每日一次。
經過規律本療法治療后,乏力癥狀稍有好轉,頸部及四肢肌力稍增加,雙側斜方肌及臀大肌萎縮明顯好轉,肌肉較入院時飽滿。入院治療10天后能攙扶后站立及行走,可以獨立行走(拖行)約5米。雙側股四頭肌肌力由0級增加為ⅰ級。
pcr檢測淋巴細胞分群:
alsfrs-r評分:
病例11:
患者陶某某,男性,64歲。起病時間為2014年03月,至入院時病程31個月?;颊咭詷嬕粽系K、吞咽困難起病,于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2015-06-26)、北京協和醫院(2016-04-25)和浙江省臺州醫院(2015-06-18)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行肌電圖(2015-06-18,浙江省臺州醫院)。曾予口服力魯肽(1#p.o.bid,自2015年04起持續口服)、中藥等治療,但療效欠佳。于2016年10月18日至2016年12月05日于武進醫院住院接受本療法治療。入院時進行性言語含糊、四肢乏力,聳肩、抬頭無力,伴明顯流涎及吞咽困難。體重下降約10kg。四肢及舌肌肌肉萎縮;左上肢近端肌力ⅳ級,雙側脛前肌肌力ⅳ級;跖曲、背曲弱;四肢肌張力稍低;肱二頭肌腱反射(-)。入院前肌電圖示廣泛神經源性損害。
具體治療方案:復方氨基酸注射液300ml+維生素b63.0g+維生素c2.0g+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每日一次;消旋山莨菪堿片10mg(口服)。
經過規律本療法治療后,患者感流涎明顯減少,吞咽困難較入院時明顯改善,全身乏力癥狀緩解。出院時復查肌電圖:emg:雙上肢部分被檢肌和斜方肌見纖顫正尖波;輕收縮部分肌見mup偏寬大或部分偏寬大;沖收縮募集減少。ncv:右側正中神經和尺神經運動傳導cmap波幅降低;余運動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和波幅正常范圍。神經源性損害肌電改變,累計雙上肢和斜方肌以及胸鎖乳突肌,雙下肢肌也有輕度累及。脊髓前角細胞損害可首先考慮。
pcr檢測淋巴細胞分群:
血肌紅蛋白測定:
alsfrs-r評分:
病例12:
患者朱某某,男性,77歲。起病時間為2015年11月,至入院時病程8個月?;颊咭詷嬕粽系K、舌活動欠靈活起病,于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2016-05)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行肌電圖(2016-05,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2016-06-06,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2042)和顱頸mri(2016-05,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檢查。曾予口服力魯肽(1#p.o.bid)、維生素b1(1#p.o.tid)、維生素e(1#p.o.tid)等治療,但療效欠佳。于2016年07月28日至2016年08月25日于武進醫院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病(進行性延髓麻痹)并住院接受本療法治療。入院時患者入院時言語不清,伴明顯流涎。2011年腦梗后遺留左側上下肢麻木和行走拖行及活動障礙。舌肌萎縮,纖顫;左小腿后側肌群肌力ⅳ級,四肢肌張力稍低;咽反射遲鈍。入院前肌電圖:emg:所檢小部分肌肉放松時出現不同程度正尖、纖顫電位,重收縮運動單位電位略減小。cv:雙側腓神經mcv、scv波幅降低,余所檢神經scv、mcv均在正常范圍。rns:分別刺激左右面神經、右尺神經、右腓神經、眼輪匝肌、小指展肌、趾短伸肌記錄為明顯特征性改變。
具體治療方法:復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每日一次;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維生素b63.0g+10%kcl5ml,靜脈滴注,每日一次。
經過規律本療法治療后,患者感流涎明顯減少,四肢乏力癥狀好轉。
pcr檢測淋巴細胞分群:
alsfrs-r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