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家畜實熱癥的藥液,屬于中醫藥學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家畜實熱癥,為邪熱亢盛,內外俱實的病證。因熱邪入侵,里熱熾盛,或痰瘀,宿食阻滯所致。證見壯熱煩躁,食欲減退,面紅目赤,渴喜冷飲,腹痛拒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等。治宜清熱瀉火。研制一種有效治療家畜實熱癥的中藥物,對減少家畜痛苦及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療效好、療程短、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的有效治療家畜實熱癥的藥液,該藥液對減少家畜痛苦及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家畜實熱癥的藥液,由下列原料藥材熬制而成:鮮蘆根280~320g、芭蕉根130~170g、蕨菜葉130~170g、冰糖50~150g。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原料藥材優選:鮮蘆根300g、芭蕉根150g、蕨菜葉150g、冰糖100g。
所述治療家畜實熱癥的藥液的熬制方法為將鮮蘆根、芭蕉根與2kg水武火燒開后用文火熬制20分鐘取濾液,然后加入1kg開水文火熬制20min,取濾液,將兩次濾液混合而得。
用法用量為:將兩次濾液混合,后涼一次灌服或令其自飲,每天1次,連服三天。
上述技術方案中:
鮮蘆根,性味:甘,寒。歸肺經、胃經。清熱生津,潤肺和胃,除煩止嘔、降氣、利尿。治療胃熱口臭、胃熱煩渴、嘔吐、熱淋澀痛、小便短赤等。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清熱瀉火藥。《肘后方》記載:既能清透肺胃氣分實熱,又能生津止渴、除煩,故可用治熱病傷津,煩熱口渴者。《千金方》記載:本品能清胃熱而止嘔逆。《藥性論》記載:能解大熱,開胃。《唐本草》:療嘔逆不下食、胃中熱、傷寒患者彌良。《本草經疏》:蘆根,味甘寒而無毒。消渴者,中焦有熱,則脾胃干燥,津液不生而然也,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熱降火,熱解胃和,則津液流通而渴止矣。客熱者,邪熱也,甘寒除邪熱,則客熱自解。肺為水之上源,脾氣散精,上歸于肺,始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腎為水臟而主二便,三家有熱,則小便頻數,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肺、腎、脾三家之熱解,則小便復其常道矣,火升胃熱,則反胃嘔逆不下食及噎噦不止;傷寒時疾,熱甚則煩悶;下多亡陰,故瀉利人多渴;孕婦血不足則心熱,甘寒除熱安胃,亦能下氣,故悉主之也。鮮用藥力更強,可治熱盛津傷較重,證見口燥煩渴,吐白沫粘滯不快者。
芭蕉根:性味甘,淡,大寒,無毒。入肝、心包、膀胱經。清熱,止渴,利尿,通便,解毒。治天行熱病,煩悶,消渴,黃疸,水腫,腳氣,血淋,血崩,癰腫,疔瘡,丹毒。
蕨菜葉,性味甘、微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殺菌、清炎、利濕、滑腸、降氣、化痰之功效。治食嗝、氣嗝、腸風熱毒、發熱不退、濕疹、瘡瘍等病癥。
冰糖,味甘、性平,入肺、脾經;有補中益氣,養陰生津,和胃潤肺,止咳,清痰去火等功效;對肺燥咳嗽、干咳無痰、咯痰帶血都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用于肺燥、肺虛、風寒勞累所致的咳喘、小兒瘧疾、噤口痢、口瘡、風火牙痛。本發明中,冰糖助藥效,提高解熱及降火速度。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以中醫藥學理論為依據,符合現代醫藥學理論,在民間經驗方的基礎上配制而成,以諸多清熱降火藥相配伍,合而用之,具有清熱生津,補中益氣,潤肺和胃,解毒殺菌,除煩止嘔,滑腸通便,降氣止渴,利濕利尿,養陰生津,清炎止咳,清痰降火等功效;本發明藥力強,可使藥力直達患處,降火快,對肺熱、胃熱等實熱癥引起的各種病癥均有顯著療效。本發明具有藥味少、有效成分高、藥效強、吸收快、療程短、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能從根本上拔出病根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家畜實熱癥的臨床治療。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一種治療家畜實熱癥的藥液,由下列原料藥材熬制而成:鮮蘆根280g、芭蕉根170g、蕨菜葉130g、冰糖150g。其熬制方法為將鮮蘆根、芭蕉根與2kg水武火燒開后用文火熬制20分鐘取濾液,然后加入1kg開水文火熬制20min,取濾液,將兩次濾液混合而得。
實施例2:一種治療家畜實熱癥的藥液,由下列原料藥材熬制而成:鮮蘆根300g、芭蕉根150g、蕨菜葉150g、冰糖100g。其熬制方法為將鮮蘆根、芭蕉根與2kg水武火燒開后用文火熬制20分鐘取濾液,然后加入1kg開水文火熬制20min,取濾液,將兩次濾液混合而得。
實施例3:一種治療家畜實熱癥的藥液,由下列原料藥材熬制而成:鮮蘆根320g、芭蕉根130g、蕨菜葉170g、冰糖50g。其熬制方法為將鮮蘆根、芭蕉根與2kg水武火燒開后用文火熬制20分鐘取濾液,然后加入1kg開水文火熬制20min,取濾液,將兩次濾液混合而得。
臨床資料如下 :
多年來,本發明人收治牛濕熱癥230例,豬濕熱癥180例,采用本發明所述藥物進行治療,每天1次,連服三天,治愈率為97%。
以下是采用本發明治療的典型病例:
病例1:江某某家養牛1頭,其食欲減退,情緒煩燥,目赤,渴喜冷飲,腹痛拒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采用本發明藥物連服三天后治愈。
病例2:田某家養豬3頭,有兩頭食欲減退,情緒煩燥,渴喜冷飲,大便秘結,舌紅苔黃。采用本發明藥物連服三天后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