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感冒發燒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感冒發燒是一種常見病,是指感冒常常能引起的發熱癥狀,感冒的發生主要是由于體虛,抗病能力減弱等。當氣候劇變時,由于人體內外功能不能適應,邪氣乘虛由皮毛、口鼻而入,從而引起一系列發熱癥狀。發熱是指致熱原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體溫中樞功能紊亂或各種原因引起的產熱過多、散熱減少,導致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的情形。感冒發燒對人體有利也有害,發燒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有利于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愈。因此,體溫不太高時不必用退燒藥,只需密切注意體溫變化,當溫超過38.5度時,就要及時吃退燒藥了。目前治療多為西藥,其治療只是發汗解熱、抗病毒,不能從根本上清除內熱,且副作用大,經常使用容易產生抗藥性。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緩解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感冒發燒的中藥組合物。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治療感冒發燒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雙花10-15、地磨薯8-12、節節花7-10、連翹5-8、牛蒡子4-6、荊芥5-7、紅景天4-6、柴胡5-8、大黃4-6、黃芩6-9、甘草3-5、水牛角4-6、蘆根6-9、板藍根5-8、石膏5-7、知母4-6、黃連3-5、川芎5-7、當歸4-6、薺菜3-5、蔗糖2-4、黃皮葉1-3、八仙草2-4、柏樹果3-5。
治療感冒發燒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雙花12、地磨薯10、節節花9、連翹7、牛蒡子5、荊芥6、紅景天5、柴胡7、大黃5、黃芩8、甘草4、水牛角5、蘆根8、板藍根7、石膏6、知母5、黃連4、川芎6、當歸5、薺菜4、蔗糖3、黃皮葉2、八仙草3、柏樹果4。
用量及用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洗凈,切碎后加入適量的純凈水,混合均勻,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取濾液,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一般7天內即可治愈。
本發明配方中雙花、地磨薯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節節花具有清火,利尿,解毒,退熱之功效;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效;牛蒡子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荊芥具有解表散風,透疹之功效;紅景天具有清肺止咳,益智養心,散瘀消腫之功效;柴胡、大黃、黃芩、甘草、水牛角、蘆根、板藍根合用具有清熱燥濕,和解表里,瀉火解毒,疏肝升陽,涼血利咽,祛痰止咳,清心除煩之功效;石膏、知母、黃連、川芎、當歸、薺菜、蔗糖合用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潤燥,活血行氣,清熱利尿之功效;黃皮葉具有解表散熱,順氣化痰之功效;八仙草具有清濕熱,散瘀,消腫,解毒,利尿之功效;柏樹果具有祛風,安神,涼血,止血之功效;調和諸藥,對治療感冒發燒療效好,藥效迅速,適宜于臨床驗證及推廣。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采用天然中草藥,配方合理,對治療感冒發燒療效好,藥效迅速,安全無副作用。各藥效間協同作用,具有疏散風熱,解毒利咽,清熱利尿,活血行氣,祛風安神的功效。同時可增強人體抵抗力,防止感冒發燒再發,治標治本。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治療感冒發燒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g)為:雙花12、地磨薯10、節節花9、連翹7、牛蒡子5、荊芥6、紅景天5、柴胡7、大黃5、黃芩8、甘草4、水牛角5、蘆根8、板藍根7、石膏6、知母5、黃連4、川芎6、當歸5、薺菜4、蔗糖3、黃皮葉2、八仙草3、柏樹果4。
用量及用法:按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稱取各原料,洗凈,切碎后加入適量的純凈水,混合均勻,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30分鐘,過濾,取濾液,每日一劑,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一般7天內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馮某某,46歲,男,患感冒發燒,全身發熱,出汗,伴有咽喉痛、咳嗽,痰黃黏稠,舌苔呈薄黃色,服用其它藥物治療一周后,不見好轉,改為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分早、中、晚三次服用,連續服用6天,諸癥全消,痊愈。
病例2、肖某某,17歲,女,遇風寒感冒發燒,打噴嚏,流鼻涕,頭痛,厭食,輕微發熱,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用2天后,癥狀明顯減輕,繼續服用2天,痊愈。
病例3、胡某某,51歲,女,患感冒發燒,咳嗽氣喘,發熱,頭痛,頭昏,惡心,胸悶,全身不適。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分早、中、晚三次服用,連續服用3天,體溫恢復正常,繼續服用3天,病癥消失,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