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化妝品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抗衰老潤膚露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化妝品是指以涂抹、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散布于人體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膚、毛發、指趾甲、唇齒等,以達到清潔、保養、美容、修飾和改變外觀,或者修正人體氣味,保持良好狀態為目的的化學工業品或精細化工產品。
潤膚露是一種液態霜類化妝品,有良好的潤膚作用,也有調濕效果,早期潤膚露的乳液是水包油型乳狀液,多采用鉀皂做乳化劑,但在存放過程中會變稠,不易從瓶中倒出,采用十二醇硫酸、二乙醇胺鹽或非離子型乳化劑,可制得穩定性很好的潤膚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抗衰老潤膚露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穩定性好、無毒副作用,不刺激皮膚;具有滋潤、保濕,柔軟皮膚、抗衰老的作用;具有消斑祛痘作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抗衰老潤膚露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去離子水30-50份、沙棘油脂質體6-8份、棕櫚酸辛酯6-8份、硬脂酸單甘油脂5-7份、油醇醚10-12份、羥苯甲酯6-8份、透明質酸4-6份、黃原膠6-8份、凡士林4-6份、單硬脂酸甘油酯3-5份、王漿6-8份、雙氧水6-10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去離子水30份、沙棘油脂質體6份、棕櫚酸辛酯6份、硬脂酸單甘油脂5份、油醇醚10份、羥苯甲酯6份、透明質酸4份、黃原膠6份、凡士林4份、單硬脂酸甘油酯3份、王漿6份、雙氧水6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去離子水40份、沙棘油脂質體7份、棕櫚酸辛酯7份、硬脂酸單甘油脂6份、油醇醚11份、羥苯甲酯7份、透明質酸5份、黃原膠7份、凡士林5份、單硬脂酸甘油酯4份、王漿7份、雙氧水8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去離子水50份、沙棘油脂質體8份、棕櫚酸辛酯8份、硬脂酸單甘油脂7份、油醇醚12份、羥苯甲酯8份、透明質酸6份、黃原膠8份、凡士林6份、單硬脂酸甘油酯5份、王漿8份、雙氧水10份。
進一步: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上述原料按照質量份數配比,備用;
步驟二、將去離子水、沙棘油脂質體、棕櫚酸辛酯、硬脂酸單甘油脂和油醇醚投入反應釜中,加熱至60-80℃,以150-350r/min速度攪拌5-25min,得溶液A;
步驟三、將羥苯甲酯、透明質酸、黃原膠、凡士林、單硬脂酸甘油酯、王漿在50-70℃攪拌均勻,得溶液B;
步驟四、在攪拌下將溶液A倒入溶液B中,靜置10-30min,加入雙氧水,在40-60℃混合30-50min即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穩定性好、無毒副作用,不刺激皮膚;
2、本發明具有滋潤、保濕,柔軟皮膚、抗衰老的作用;
3、本發明具有消斑祛痘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抗衰老潤膚露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去離子水30-50份、沙棘油脂質體6-8份、棕櫚酸辛酯6-8份、硬脂酸單甘油脂5-7份、油醇醚10-12份、羥苯甲酯6-8份、透明質酸4-6份、黃原膠6-8份、凡士林4-6份、單硬脂酸甘油酯3-5份、王漿6-8份、雙氧水6-10份。
實施例二:
一種抗衰老潤膚露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去離子水30份、沙棘油脂質體6份、棕櫚酸辛酯6份、硬脂酸單甘油脂5份、油醇醚10份、羥苯甲酯6份、透明質酸4份、黃原膠6份、凡士林4份、單硬脂酸甘油酯3份、王漿6份、雙氧水6份。
實施例三:
一種抗衰老潤膚露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去離子水40份、沙棘油脂質體7份、棕櫚酸辛酯7份、硬脂酸單甘油脂6份、油醇醚11份、羥苯甲酯7份、透明質酸5份、黃原膠7份、凡士林5份、單硬脂酸甘油酯4份、王漿7份、雙氧水8份。
實施例四:
一種抗衰老潤膚露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去離子水50份、沙棘油脂質體8份、棕櫚酸辛酯8份、硬脂酸單甘油脂7份、油醇醚12份、羥苯甲酯8份、透明質酸6份、黃原膠8份、凡士林6份、單硬脂酸甘油酯5份、王漿8份、雙氧水10份。
實施例五:
一種抗衰老潤膚露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上述原料按照質量份數配比,備用;
步驟二、將去離子水、沙棘油脂質體、棕櫚酸辛酯、硬脂酸單甘油脂和油醇醚投入反應釜中,加熱至60-80℃,以150-350r/min速度攪拌5-25min,得溶液A;
步驟三、將羥苯甲酯、透明質酸、黃原膠、凡士林、單硬脂酸甘油酯、王漿在50-70℃攪拌均勻,得溶液B;
步驟四、在攪拌下將溶液A倒入溶液B中,靜置10-30min,加入雙氧水,在40-60℃混合30-50min即可。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