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制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肝損傷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肝臟在人體內的作用十分重要,一旦損傷會影響代謝、解毒、免疫和抗微生物等功能。正常成人肝臟的肝細胞是一種長壽命細胞,平常極少見分裂增殖,但在肝受損害后,特別是肝部分切除術后,殘余的肝細胞迅速出現活躍的分裂增殖。肝細胞再生是對病毒性、化學性、缺血性和免疫性損傷及部分肝切除術后的一種高度代償性反應,動物實驗證明將正常肝臟切除70~80%,仍可維持正常生理功能。肝損傷發生后,肝細胞再生活躍與否是肝臟功能維持的關鍵。因此,通過促進肝細胞的再生對病變肝臟進行修復,是肝臟疾病治療的重點。許多中藥復方具有保護肝細胞、修復損傷、促進再生的作用,治法治則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補腎健脾益氣養血、清熱利濕解毒四大類,如疏肝理氣類小柴胡湯是治療慢性肝臟疾病臨床用方之一,大量臨床已證實了它對慢性肝炎的有效性。然而現有的絕大多數中藥成分復雜,療效不確切,福作用大,制備工藝和劑型落后,無效成分和雜質多,服用劑量大,而對于肝損傷的患者,服用大量的藥物往往會加重病情,甚至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的治療肝損傷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提供的藥物組合物由胡黃連、藍盆花、槐米組成,所述胡黃連、藍盆花、槐米的重量比為1-5∶1-5∶1-5。優選地,所述胡黃連、藍盆花、槐米的重量比為1∶1∶1。本發明提供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取胡黃連、藍盆花,用40-70%乙醇作溶劑,浸漬48小時后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并在不超過60℃的條件下真空濃縮成浸膏;(2)將槐米超微粉碎成100-200目的細粉;(3)將步驟(1)中的浸膏和步驟(2)中的細粉混合,制粒,壓片,制成片劑。優選地,步驟(3)中所述的制粒為噴霧制粒。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噴霧制粒的條件是:物料溫度50~55℃,噴霧速度20~50ml/min,霧化壓力0.2~0.4Mpa。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能降低血清中AST、ALT的含量,提高ALB的含量,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提高血清中TP的含量,降低血清中膽紅素和堿性磷酸酶的含量,提示本發明具有明顯的保肝降酶、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藥物等引起的肝細胞損傷和肝纖維化的預防和治療。本發明采用乙醇滲漉的方法對藥材進行提取,能夠富集有效成分,減少無效成分和雜質,與其它的提取方法(如乙醇回流、水煎煮)相比,有效成分含量更高,療效更好。另外,本發明采用噴霧制粒,與普通的濕法制粒相比溫度更低,能減少活性活性成分的損失,進一步提高療效。本發明還有服用劑量少,副作用小等優點。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地說明。實施例1一種治療肝損傷的藥物組合物,成分如下:胡黃連100g藍盆花100g槐米100g制備方法是:以上藥物混合后粉碎成細粉,滅菌,包裝,制成散劑。用法用量:開水沖服,每日2次,每次15g。實施例2一種治療肝損傷的藥物組合物,成分如下:胡黃連500g藍盆花100g槐米100g制備方法是:以上藥物混合后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時,合并提取液并濃縮成浸膏,用糖粉制粒,制成顆粒劑。用法用量:開水沖服,每日2次,每次10g(相當于藥材12g)。實施例3一種治療肝損傷的藥物組合物,成分如下:胡黃連300g藍盆花200g槐米100g制備方法是:取胡黃連、藍盆花,用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時,合并提取液并濃縮成浸膏;將槐米粉碎成細粉,將浸膏與細粉混合,制軟材,制粒,制成顆粒劑。用法用量:開水沖服,每日2次,每次8g(相當于藥材10.5g)。實施例4一種治療肝損傷的藥物組合物,成分如下:胡黃連100g藍盆花300g槐米500g制備方法是:(1)取胡黃連、藍盆花,用40%乙醇作溶劑,浸漬48小時后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并在不超過60℃的條件下真空濃縮成浸膏;(2)將槐米超微粉碎成200目的細粉;(3)將步驟(1)中的浸膏和步驟(2)中的細粉混合,濕法制粒,壓片,制成片劑。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3片(相當于藥材9.8g)。實施例5一種治療肝損傷的藥物組合物,成分如下:胡黃連200g藍盆花500g槐米100g制備方法是:(1)取胡黃連、藍盆花,用5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并在不超過60℃的條件下真空濃縮成浸膏;(2)將槐米超微粉碎成100目的細粉;(3)將步驟(1)中的浸膏和步驟(2)中的細粉混合,采用濕法制粒,干燥后壓片,制成片劑。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每次3片(相當于藥材9.5g)。實施例6一種治療肝損傷的藥物組合物,成分如下:胡黃連200g藍盆花200g槐米200g制備方法是:(1)取胡黃連、藍盆花,用60%乙醇作溶劑,浸漬48小時后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并在55℃的條件下真空濃縮成浸膏;(2)將槐米超微粉碎成150目的細粉;(3)將步驟(2)中的細粉置于噴霧制粒機的底部,將步驟(1)中的浸膏霧化后從噴霧制粒機的頂部噴入,使浸膏與細粉混合,同時控制物料溫度為55℃,噴霧速度為30ml/min,霧化壓力為0.3Mpa,使細粉逐漸成長為顆粒,當浸膏噴完以后,繼續保溫干燥30min,然后將顆粒取出,壓片,制成片劑。用法用量:開水沖服,每日2次,每次2片(相當于藥材8.5g)。實施例7本發明藥物對大鼠四氯化碳慢性肝損傷的藥理研究選取wister大鼠60只,體重180-220g,按體重隨機分為4組,即空白組、模型組、護肝片組、實施例6組,每組15只。大鼠飼養一周后開始灌胃給藥:空白組和模型組均給予蒸餾水,其余各組分別給予護肝片、實施例6藥液,每天給藥1次,連續給藥15天,最后一天除空白組外,其它組用30%四氯化碳色拉油溶液2ml/Kg灌胃造模,末次灌胃后禁食不禁水,腹動脈取血,分離血清進行檢測,結果見表1-3。表1各組大鼠肝損傷血液生化指標比較組別劑量(g/Kg)ALT(U/L)AST(U/L)ALB(g/L)空白組——22.33±8.95137.82±41.4455.91±6.71模型組——589.20±33.17853.16±23.5632.77±5.32護肝片組0.36196.28±38.56369.17±18.9140.56±7.89實施例6組0.6887.79±31.57342.26±19.845.23±8.91表2各組大鼠肝損傷血液總蛋白和甘油三酯比較組別劑量(生藥g/Kg)甘油三脂(mmol/L)TP(g/L)空白組——0.49±0.340.37±0.12模型組——0.82±0.280.11±0.17護肝片組0.360.68±0.310.31±0.28實施例6組0.680.54±0.310.35±0.19表3各組大鼠慢性肝損傷血液膽固醇、膽紅素、堿性磷酸酶比較結果表明:護肝片與本發明均能降低血清中AST(谷草轉氨酶)、ALT(谷丙轉氨酶)的含量,提高ALB(血清白蛋白)的含量,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提高血清中TP(總白蛋白)的含量,降低血清中膽紅素和堿性磷酸酶的含量,提示本發明具有明顯的保肝降酶、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