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矯形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適用于對脊柱畸形手術矯正的融合器,具體的說是一種矯形融合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對于各種原因所致椎體冠狀面楔形變引起的脊柱側凸,在進行手術矯正時,通常是通過后路不對稱截骨,獲得脊柱冠狀面的平衡。這種后路截骨手術創傷大,出血多,手術風險很大,同時矯正后脊柱產生部分程度的短縮,使患者的身高等受到影響,降低了患者,尤其是年輕患者的滿意度。因此,需要設計一種裝置,可以避免截骨等高風險的手術,同時,還可避免脊柱短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當前脊柱矯正手術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一種矯形融合器,使矯正手術避免截骨,創傷小,出血少,極大的降低了手術的風險。同時,能是術后脊柱的長度不減小,不影響患者的身高。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矯形融合器,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為中空桶形體,其上、下端面均為矩形,前、后側壁為相同的直角梯形,其上、下端面均為開敞。
[0006]進一步的,所述本體內居中設有一塊豎向的支撐板,且與本體的前、后側壁相連。
[0007]進一步的,所述上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0-30°。
[0008]進一步的,所述本體表面設有適于融合的涂層。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使矯正手術避免截骨,創傷小,出血少,極大的降低了手術的風險。同時,能使術后脊柱的長度不減小,不影響患者的身高,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12]圖2是圖1中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4]如圖1和2所示。
[0015]—種矯形融合器,包括本體I。所述本體I為中空桶形體,其上、下端面均為矩形,前、后側壁為相同的直角梯形,使其兩端的高度不同。該本體I的上、下端面均為開敞,便于往本體I內填充碎骨。進一步的,所述本體I內居中設有一塊豎向的支撐板2,且與本體I的前、后側壁相連,以提高本體I的強度。同時,所述下端面通常為水平,上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0-30°。優選的,該夾角每5°為一級,以形成不同規格的系列產品,滿足不同病情的手術需求。所述本體I和支撐板2均由工程塑料制成,如聚醚醚酮,使其具有足夠的支撐強度。而且,本體I上的各個角均作鈍化處理,并在本體I和支撐板2表面設有羥基磷灰石涂層,使其更好的與斷骨和組織相融合。
[0016]使用時,根據患者脊柱彎曲變形的程度,選擇適宜夾角的本體。然后,將本體中填充碎骨后,將其小端從脊柱上需要抬高的一側插入脊柱骨之間。當本體完全插入后,本體的兩端的高度差恰好彌補了脊柱的彎曲變形,從而使脊柱得到矯正。由于,該矯正時,不需要截骨,減小了創傷和出血,大大降低了手術風險。
[0017]本實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主權項】
1.一種矯形融合器,包括本體,其特征是所述本體為中空桶形體,其上、下端面均為矩形,其前、后側壁為相同的直角梯形,其上、下端面均為開敞;所述本體內居中設有一塊豎向的支撐板,且與本體的前、后側壁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矯形融合器,其特征是所述上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0-30°。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矯形融合器,其特征是所述本體表面設有適于融合的涂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矯形融合器,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為中空桶形體,其上、下端面均為矩形,前、后側壁為相同的直角梯形,其上、下端面均為開敞。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使矯正手術避免截骨,創傷小,出血少,極大的降低了手術的風險。同時,能使術后脊柱的長度不減小,不影響患者的身高。
【IPC分類】A61B17/70, A61F2/44
【公開號】CN205386181
【申請號】CN201620068714
【發明人】余劍, 趙建寧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
【公開日】2016年7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5日